收藏 分享(赏)

儒家和道家的不同点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148345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和道家的不同点研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儒家和道家的不同点研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儒家和道家的不同点研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不同点的研究姓名(学校 学院 地点 邮编)摘要:儒家和道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两座对立的高峰,其核心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变现为儒家的“人”与道家的“道”相对。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不同点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从古到今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研究两者的异同,合理地利用两者的优势,将会对我们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不以人为中心儒家代表人物战国中期的孟子说,人一生下来,先天就具有四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人性”:其一,恻隐之心(爱心);其二,知耻之心(羞恶之心);其三,知礼之心(辞让之心);其四,是非之心

2、。孟子对人性的看法,对后人很有启发。首先孟子认为人必须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哲理。忧患对人有好处,因此不要害怕忧患,它可以使人成长、成熟,取得经验;而安乐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停止进步。其次,孟子认为人必须说真话,他的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一个人,每天早上总是说王公大人请他赴宴,久之他的妻妾就有点怀疑,你的宴会何以如此之多?齐人之妻跟踪而去,才发现原来丈夫是到坟场上去吃上坟的东西。妻回到家里告诉了妾,说此人不值得我们托付终身,两人遂抱头痛哭。故事很生动,道理极深刻。道家不以人为中心,而以道为中心。道的特征是浑沌,混沌是浑沌的表象,浑沌是混沌的实质。人类中百万分之 999999 人看

3、到的世界是混沌现象,唯有那百万分之一人看到的世界是浑沌现象,耶稣、释迦牟尼、老子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浑沌的,而不是混沌的。混沌认识是狭义的、片面的、局部的、线性的;浑沌认识是广义的、全面的、整体的、非线性的。老子一书中指出,天道有一个特点:“不言”。天道广大无边,囊括一切,但它“不言”,不需争斗,不管亲疏,大公无私。对于人道,老子提出了“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勉强去做。老子强调,要用天道和人道的统一关系来梳理自己的精神,在追求真理的时候,要一心扑在真理上,不计名利;人还应该做到心胸阔大,能够容纳百物,做到为而不露,勇而不显。老子追求的境界,就是天道和人道的统一。

4、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的庄子。庄子发现天道和人道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天道自然而然,但人道却不是这样。庄子讲了一个寓言:南海之帝名倏,北海之帝名忽,中央之帝名混沌。倏与忽在混沌之地受到混沌的友善对待。倏与忽见混沌身上没有七窍,看不到美景,听不到音乐,吃不到美味,闻不到花香,就想办法给混沌开窍。七日开了七窍,但混沌却死了。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很深刻的哲理:不要以人道的模式去改造自然,要保留自然的特色,允许“混沌”的存在。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有,道家以道为至高存有论语中“天” 字凡 19 见,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自然之天,二是义理之天:“命”字凡十余见,主要有“命运” 、 “寿命 ”、 “命

5、令”等涵义。孔子一般是在现实中碰到紧急情况、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用天来解释问题的。孔子的天不是宗教性的天,而是带有明显的理性色彩。从总体思想倾向上看,在尊天、敬鬼和尽人事之间,孔子更重视人事,这是先秦儒学的显著特色。孟子继承了孔子不承认天具有支配一切的神威,说“天命”并非上帝的命令,借“天命”的概念表达人力难及的一切偶然行性。孟子因此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至者,命也。 ”这就是孟子的天道观。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一只大鹏之所以能展翅冲上九万里,有其必须依赖的条件(庄子称为“有待”),就是风和翅膀。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东西,不需要任何条件(庄子称为“无待”)就可以进入自由的世界呢?庄子说有,

6、但必须做到三条:“无己”,即不能陷于自我;“无功”,即视一切为平淡自然;“无名”,即不要老想着名垂史册。做到这三无,人就可以进入自由之乡了。老庄思想对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心灵都起到了重大的协调作用,而且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宇宙与社会、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道家向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 。 庄子 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

7、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谓之天乐”。如果人们能够以虚静空灵的心态去沟通天地万物,就可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也就是“天乐”的境界。因此道家特别重视“入静”,将“ 入静”视为一种工夫,一种修养。只有素朴虚心,静养人生,提升悟性,才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赐予,达到“无我” 的境界。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

8、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 “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用天和人来代表万事万物中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如无人,一切矛盾运动均无法觉查;如无天,一切矛盾运动均失去产生的载体;唯有人可以运用万物的矛盾;唯有天可以给人运用矛盾的资源!总之,以天与人作为宇宙万物矛盾运动的代表,才能最透彻的表现天地变迁的原貌和功用。然而,天人合一在万物诸矛盾中,又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存在着四大层级矛盾!而人类活动的一切起点、指向与归宿,又全在这天人合一的四大矛盾运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易中天. 先 秦 诸 子 百 家 争 鸣 上 海 上 海 文 艺 出 版 社 2009(2)田 由 申 . 儒 家 思 想 和 道 家 精 髓 北 京 中 国 商 业 出 版 社 2011(3)南怀瑾. 老子他说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0字数:25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