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0.50KB ,
资源ID:1014834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101483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儒家和道家的不同点研究论文.doc)为本站会员(精品资料)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儒家和道家的不同点研究论文.doc

1、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不同点的研究姓名(学校 学院 地点 邮编)摘要:儒家和道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两座对立的高峰,其核心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变现为儒家的“人”与道家的“道”相对。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不同点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从古到今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研究两者的异同,合理地利用两者的优势,将会对我们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不以人为中心儒家代表人物战国中期的孟子说,人一生下来,先天就具有四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人性”:其一,恻隐之心(爱心);其二,知耻之心(羞恶之心);其三,知礼之心(辞让之心);其四,是非之心

2、。孟子对人性的看法,对后人很有启发。首先孟子认为人必须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哲理。忧患对人有好处,因此不要害怕忧患,它可以使人成长、成熟,取得经验;而安乐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停止进步。其次,孟子认为人必须说真话,他的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一个人,每天早上总是说王公大人请他赴宴,久之他的妻妾就有点怀疑,你的宴会何以如此之多?齐人之妻跟踪而去,才发现原来丈夫是到坟场上去吃上坟的东西。妻回到家里告诉了妾,说此人不值得我们托付终身,两人遂抱头痛哭。故事很生动,道理极深刻。道家不以人为中心,而以道为中心。道的特征是浑沌,混沌是浑沌的表象,浑沌是混沌的实质。人类中百万分之 999999 人看

3、到的世界是混沌现象,唯有那百万分之一人看到的世界是浑沌现象,耶稣、释迦牟尼、老子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浑沌的,而不是混沌的。混沌认识是狭义的、片面的、局部的、线性的;浑沌认识是广义的、全面的、整体的、非线性的。老子一书中指出,天道有一个特点:“不言”。天道广大无边,囊括一切,但它“不言”,不需争斗,不管亲疏,大公无私。对于人道,老子提出了“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勉强去做。老子强调,要用天道和人道的统一关系来梳理自己的精神,在追求真理的时候,要一心扑在真理上,不计名利;人还应该做到心胸阔大,能够容纳百物,做到为而不露,勇而不显。老子追求的境界,就是天道和人道的统一。

4、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的庄子。庄子发现天道和人道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天道自然而然,但人道却不是这样。庄子讲了一个寓言:南海之帝名倏,北海之帝名忽,中央之帝名混沌。倏与忽在混沌之地受到混沌的友善对待。倏与忽见混沌身上没有七窍,看不到美景,听不到音乐,吃不到美味,闻不到花香,就想办法给混沌开窍。七日开了七窍,但混沌却死了。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很深刻的哲理:不要以人道的模式去改造自然,要保留自然的特色,允许“混沌”的存在。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有,道家以道为至高存有论语中“天” 字凡 19 见,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自然之天,二是义理之天:“命”字凡十余见,主要有“命运” 、 “寿命 ”、 “命

5、令”等涵义。孔子一般是在现实中碰到紧急情况、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用天来解释问题的。孔子的天不是宗教性的天,而是带有明显的理性色彩。从总体思想倾向上看,在尊天、敬鬼和尽人事之间,孔子更重视人事,这是先秦儒学的显著特色。孟子继承了孔子不承认天具有支配一切的神威,说“天命”并非上帝的命令,借“天命”的概念表达人力难及的一切偶然行性。孟子因此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至者,命也。 ”这就是孟子的天道观。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一只大鹏之所以能展翅冲上九万里,有其必须依赖的条件(庄子称为“有待”),就是风和翅膀。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东西,不需要任何条件(庄子称为“无待”)就可以进入自由的世界呢?庄子说有,

6、但必须做到三条:“无己”,即不能陷于自我;“无功”,即视一切为平淡自然;“无名”,即不要老想着名垂史册。做到这三无,人就可以进入自由之乡了。老庄思想对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心灵都起到了重大的协调作用,而且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宇宙与社会、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三、儒家期盼天人合德,道家向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 。 庄子 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

7、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谓之天乐”。如果人们能够以虚静空灵的心态去沟通天地万物,就可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也就是“天乐”的境界。因此道家特别重视“入静”,将“ 入静”视为一种工夫,一种修养。只有素朴虚心,静养人生,提升悟性,才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赐予,达到“无我” 的境界。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

8、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 “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用天和人来代表万事万物中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如无人,一切矛盾运动均无法觉查;如无天,一切矛盾运动均失去产生的载体;唯有人可以运用万物的矛盾;唯有天可以给人运用矛盾的资源!总之,以天与人作为宇宙万物矛盾运动的代表,才能最透彻的表现天地变迁的原貌和功用。然而,天人合一在万物诸矛盾中,又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存在着四大层级矛盾!而人类活动的一切起点、指向与归宿,又全在这天人合一的四大矛盾运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易中天. 先 秦 诸 子 百 家 争 鸣 上 海 上 海 文 艺 出 版 社 2009(2)田 由 申 . 儒 家 思 想 和 道 家 精 髓 北 京 中 国 商 业 出 版 社 2011(3)南怀瑾. 老子他说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0字数:2508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