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切块分析,切块一 知人论世,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河南巩县,官至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他是杜甫的祖父。原有集散佚,明人辑有杜审言集。早春游望是陆丞所作的诗,本篇是唱和之作。晚年和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他们都大力创作律诗,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走近诗人杜审言,得意的诗人:其诗属对严谨,于五律格式之成熟有所贡献。他是杜甫的祖父,杜甫曾有言:“吾祖诗冠古。”失意的仕途:高宗咸亨元年进士,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县当小官。,与诗相关的
2、背景: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
3、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切块二 美读诗歌,切块分析,用美读来体味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才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切块分析,切块三 赏析诗歌,诗歌写作思路,首联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4、起句,中间两联紧扣题中的“游 望 ”二字工笔细描“物候新 ”,末联以“ 忽闻歌古调 ”,很自然点明和意,而以“归思欲沾巾”照应篇首“宦游人”作结,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1.首联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早春的物候时有新奇的感觉?,因为他是离别家乡的游子.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诗的主旨正是抒发这伤心人独特的“惊”春之情。,2.中间两联哪些词语是写物的、哪些又是写候的?,“物”:“云霞”、“梅柳”、“黄鸟”、“绿萍”;“候”:“海曙”、“江春”、“淑气”、“晴光”。,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于东。但在中原,新
5、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 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出江南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漫天云霞。,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是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文章中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气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
6、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绿萍”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 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过:“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萍。”(咏美人 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萍”,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江南二月仲春的时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3. 试分析中间两联写作的精妙之处。,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中间两联写江南所见物候,也寓含着心怀故土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相一贯。,4.请你说说中间两联分别照应诗题中的哪个词?哪些词语用的比较传神,试作具体分析?,“望”“游”,“出”“渡”“催”三个动词比较传神,采用拟人的手法
7、,化静为动,将细微的环境变化,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又使语言生动形象。,5. 二、三联的写景和思乡情感有怎样的关系?,中间二联即写“惊新”的具体内容,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季节迟暮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6.试赏析尾联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妙处。,“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
8、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7.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别有情致。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好像有满腹牢骚寄于言外。,切块四,写作技巧,1.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2.写作手法: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9、其思乡情真情苦情悲),拟人手法(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态),化静为动(写出了春的动感和生机),直抒胸臆,切块五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谈什么是诗眼?,句中之眼字篇中之眼句篇中之眼字,(1)句中之眼字通常出现在动词和充当谓语的形容词处。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2)虚词有时也可以作句中之眼字。如“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句中之眼字,篇中之眼句(1)眼句在篇首。如“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此联提挈全诗,孕蓄感情成为眼句,诗的中部两联具体描绘物候新,对此大好春光,按说作者应该是喜,而诗人却“偏惊”,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虽时迁岁更,而返归无日,面对此满眼“物候新
10、”,不由想到家园古柳换新叶,故庭黄鹂调旧声,惊醒之后,才会“归思欲沾巾”,可见首联为全诗主轴,情依轴生,意随轴转。(2)眼句在篇中。篇中之眼起枢纽作用,借此揽情融景,承上启下。如白居易琵琶行,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结上导下,成了谋篇的关键,传神的灵目,作者籍此将琵琶女的天涯飘零,引渡到诗人的迁谪沉沦,把艺人的潦倒和诗人的失意浑成一体。,(3)眼句在篇末。这就是所谓“画龙点晴”,常为诗人所采用。姜夔说:“一篇全在尾句。”(白石道人诗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卷一)“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些都是说结句要成为传神达意的龙晴。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等。,篇中之眼字,篇之眼一般表现为句,有时系隐藏之眼,则不在句而在字,此眼不同于句中眼,它不是关系到一句的优劣工拙,而为全篇之丝纳于此扣。这类诗眼或著于题,或嵌于诗,一经找着,则掣住全诗提纲,由此得以透视全篇。(1)篇中眼字形诸标题。如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夜雪楼船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首联述青年时期抱负,反写见意,吐气愤之意;颔联写壮年经历,暗写寓意,露忧愤之意;颈联叙暮年景况,明写达意,袒悲愤之心;尾联表明意愿,总写赅意,发激愤之词。全诗字字含愤,句句联愤,因此标题上“愤”字即为诗眼。,(2)篇中眼字镶嵌诗内。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闻胜后的“喜”,“喜”字即为全诗之眼。由闻喜讯而流喜泪,由流喜泪而呈喜态,由呈喜态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思喜归。喜始喜终,一喜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