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外汇与汇率,第一节 外汇 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的决定 第四节 汇率与利率,汇率的作用与风险,对于任一国家的居民,相对于其本国的货币,把一切外国的货币称为外汇。 外汇不仅指外国的钞票和硬币;以外币履行支付义务的票据、银行的外币存款和以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也是外汇。 现代的经济是由债权债务网络全面覆盖的经济:任何货币都体现债权债务关系,任何货币支付无不反映债权债务的消长、转移。就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这样,就国际经济关系来说也是如此。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外汇,概而言之,主要是以外币标示的债权债务证明。 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外汇并不限于外币资产,而且还延伸到专用于国际结算
2、的本币资产。我国曾存在过“外汇人民币”;欧洲金融市场上的 “欧洲美元”和 “欧洲英镑”,对美、英来说也是外汇。 金的集中储备也视为外汇。,第一节 外汇,外汇: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可用做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并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和支付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所称的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外国货币(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银行卡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其他外汇资产。,外汇管理与管制,外汇管理是政府对外汇的收、支、存、兑所进行的
3、一种管理。 一般来讲,凡是有自己法定货币的地方,就存在外汇管理。至于管理的松紧程度,因国、因地、因时而异。 管理严格的,多以外汇管制的字眼概括。但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实施严格的“管制”,也多使用比较缓和的“管理”字样。,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本币是否可兑换,是外汇管理的重要内容。 完全可兑换:一般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本币与外汇的自由兑换。 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各该国的本币或是完全不可兑换的,或是不完全可兑换的。,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19491978年:外汇统收统支制度 1979年以来,外汇体制改革 1994年取消了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改行银行结售汇制 19
4、96年实现了人民币在贸易等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2005年以来,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2008年,取消了强制的结售汇制度,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汇率的表现形式:以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因此又称汇价。,汇率标价法,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system) 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也就是说,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system) 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
5、币来表示汇率。 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美、英采用间接标价法。,汇率的种类,制定汇率的方法:基本汇率、套算汇率单一汇率、复(多重)汇率 银行营业时间:开盘汇率、收盘汇率 汇率制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对外汇管理的宽严: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 外汇买卖的交割期限:即期汇率、远期汇率 外汇交易支付工具: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现钞汇率(买入价)、现汇汇率(买入价)、卖出价,电汇即汇款人用本国货币向外汇银行购买外汇时,该行用电报或电传通知国外分行或代理行立即付出外汇。此方式下,银行在国内收进本国货币,在国外付出外汇的时间相隔不过一、二天。
6、由于银行不能利用顾客的汇款,而国际电报费又较贵,所以电汇汇率最高。 信汇是指汇款人用本国货币向外汇银行购买外汇时,由银行开具付款委托书,用航邮方式通知国外分行或代理行办理付出外汇业务。此方式下,由于信汇委托书的传递时间较长,银行有机会利用这部分资金来牟利,因此,其汇率要比电汇汇率低。 票汇是指外汇银行开立由国外分行或代理行付款的汇票交给购买外汇的客户,由其自带或寄给国外收款人办理结算的方式。同信汇一样,票汇也需花费邮寄时间或旅行时间,银行同样可占用客户的资金,因此其汇率也较电汇汇率低。,“现汇帐户”系指由港、澳、台地区或者境外汇入外汇或携入的外汇票据转存款帐户; “现钞帐户”系指境内居民个人持
7、有的外币现钞存款帐户。 居民个人由境外汇入的外汇或携入的外汇票据可以理解为“现汇”,均可以开立现汇帐户存储。,首先,买入价是指外汇银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卖出价是外汇银行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此时的外汇是指国外银行存款的外汇,如美元。所以,外汇牌价上的买入价、卖出价是现汇价。 其次,现钞价是外汇银行卖卖现钞时使用的价格,此时现钞是指外汇现金(钞票),而不是国外银行存款。 再次,由于现汇与现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银行买入现汇时,可以直接将其所买进的外汇划拨到其国外银行账户中,没有利息损失,而买进外币现钞时需在本银行库存中保留一段时间,以凑齐足够多的外币现钞后(如100万美元)才能存到其他银行获
8、取利息,故银行买进外币现钞相对于买进现汇有利息损失,这部分损失当然由卖出外币现钞的一方承担,故银行的报价中,现钞买入价肯定低于现汇买入价。,最后,现钞卖出价与现汇卖出价是一致的,因为这种情况下,对银行来说没有利息损失,故银行单独标明现钞买入价,而没有现钞卖出价。 如果把现汇卖给银行,就是把在国外银行的外汇存款卖给银行。这笔外汇存款从卖给银行的那一刻起,就从您的名下转移到银行的名下。银行只要做相应帐务处理,就可以马上得到这笔在国外银行的外汇存款,并可以马上开始计算利息。 如果银行买入的是现钞,由于外币现钞不能在交易的当地流通使用,需要把现钞运往国外,所以它不仅不能立即获得存款和利息,而且还得支付
9、费用保管现钞。等到现钞积累到足够数量,银行才能把这些外币现钞运送到国外,存在国外的银行里。直到此时,银行才能获得在国外银行的外汇存款并开始获得利息。银行收兑外币现钞需要支付的具体费用包括:现钞管理费、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等、这些费用就反映在现钞买入价低于现汇买入价的差额里。,IMF对各国五光十色的汇率安排作如下分类: 无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货币局制度; 其他常规的固定钉住汇率安排; 在水平带内的钉住; 爬行钉住; 爬行带内的浮动; 不事先公布干预途径的管理浮动; 独立浮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实行单一汇率:确定要把改革前的
10、官定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合而为一; 指定准许经营外汇的银行,在全国外汇交易中心,买卖外汇; 汇率波动超过一定幅度,中国人民银行入市干预; 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各经营外汇的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买卖外汇。,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币值是一个常用的概念,泛指货币具有的购买能力。 从国内角度考察,它相当于物价的倒数,称为货币的“对内价值” ; 引入汇率概念,一国货币的币值还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示,称为货币的 “对外价值”。,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的决定,可比的基础具有购买力,具有对内价值 供求关系外
11、汇作为外汇市场的一种商品,由于种种原因而引起的供求对比变化。,汇率的决定,汇率的变化表现为货币的升值与贬值,而货币的升贬值在不同的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方式。,以金铸币流通为背景的汇率决定理论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或金平价,即两种不同金属铸币的含金量之比,这是可比的基础;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因供求关系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即汇率波动的范围不超过:铸币平价输送黄金相关的费用,汇率决定说,纸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因素在纸币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他们各自在国内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因此,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就成为纸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纸币
12、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收支差额、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财政货币政策、投机资本、政府市场干预、经济实力以及突发因素等。,国际借贷(收支)说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理论,由英国银行家戈森提出。外汇汇率变动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该学说探讨了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未触及汇率决定的基础,也没有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上个世纪年代,美国学者阿尔盖建立了如下理论模型:国际收支的均衡条件是经常项目差额等于资本
13、项目差额。a=X-M=f1(Yf , Pd , Pf , r)- f2(Yd , Pd , Pf , r)Cp=g(id , if ,re-r/r)当aCp时,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这时所决定的汇率即均衡汇率,表示为:r=h(Yd ,Yf , Pd , Pf ,id ,if ,re),购买力平价说由瑞典学者加瑟尔提出,与铸币平价说是同时存在的。中心思想是:人们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国货币,也是提供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这个比被称
14、为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该学说论证了不同货币之间为什么可以比较,以货币数量论来论证货币购买力的。因此,以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汇兑心理说 由法国学派提出,代表人物为艾尔弗雷德阿夫塔利昂。 以法国情况为背景,提出在经济混乱的情况下,汇价变动与外汇收支,与购买力平价的变动并不一致;这时,决定汇率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们的心理判断及预测。 各个人对外币有不同的主观评价,而影响主观评价的因素包括对国际收支、政府收支、资本流动、外汇管制措施等方面的预测评价。 过分强调主观心理因素,而实际上心理预期离不开特定的客观环境。,货币分析说,其倡导者是HG
15、约翰森。 按照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两国货币供给量可分别表示为:本国货币供给量:M=kPY外国货币供给量:M1=k1P1Y1按照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该理论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缺陷在于:过分依赖货币数量论;强调了货币的作用,却把贸易收支和商品市场置于次要地位。,金融资产说,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 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由于利率、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等各种因素的变动,各国货币的汇率经常变化不定。投资者要根据经济形势和预期,及时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从而往往引起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并对汇率产生很大影响。 局限性在于轻视贸易收支和商品市场的作用。
16、,第四节 汇率与利率,汇率的作用与风险,汇率与利率 汇率的作用汇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其变动能反作用于经济,对进出口、物价、资本流动和产出都有一定的影响。汇率与进出口一般地,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币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当然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出口供给弹性,竞争对手等因素也在影响。,汇率与物价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从出口商品看,汇率下降有利于扩大出口。但在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小的情况下,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抢购出口商品并从而抬高出口商品的国内收购价格,甚者,有可能波及
17、物价总水平。,汇率与资本流出入汇率的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由于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在利润有保证和风险较小的情况下,汇率变动不致直接引起巨大的波动。短期资本流动则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汇率与产出和就业当汇率有利于刺激出口和抑制进口时,那就会由于出口生产的增长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增长而带动总的生产规模扩大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生产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行业的利润增长,甚而会引起一国生产结构的改变。有利于资本流入的汇率,对于缺少资本的国家是好事;有利于资本流出的汇率,则是资本过剩的国家所期望的。,汇率能否充分发挥这些影响以及作用程度的大小,除了受上面提到的因素制约外,还会因各国的经济体制、市场条件、市场运行机制、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而异。另外,汇率制度的选择以及相应的政策配合,对汇率作用的发挥也有重要的影响。,汇率风险定义由于在国际交往中必须使用外汇,而汇率的变化常给交易人带来损益,这通常称为汇率风险。风险的主要表现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风险外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