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引导,第四部分 找准职场定位 发挥职业潜能第一讲 就业形势分析,第一讲 就业形势分析,学习目标: 1了解就业和就业指导的基本知识 2掌握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3增强学好就业指导课的自觉性,主要内容:,就业制度的回顾和展望 就业与就业指导的相关概念、内涵、任务 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迁,计划分配时期(19801984年) 政策:国家指令性计划招生,学费全免,享受人民助学金,毕业实行“统包统分”。 特点:政府部门编计划,高等学校搞调配,大学生服从分配,用人单位抢人才。 大学毕业生人数:3060万之间 大学生身份:“天之骄子”、国家干
2、部,“双轨制”过渡时期(19851992年) 政策:国家计划招生和国家调节(计划外)招生并存,师范、农林等部分专业免费其他缴费上学,实行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毕业实行计划分配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双轨制”。 特点:政府部门切蛋糕,高等学校得实惠,大学生初作商品,用人单位买人才。 大学毕业生人数:6090万之间 大学生身份:社会精英、国家人才,自主择业时期(1993年至今) 政策: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招生,2000开始所有专业实行收费上学,“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逐渐转向“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直接洽谈、选择和签约,部分毕业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 特点:政府部门管调控,高等学校勤
3、推荐,大学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选人才。 大学毕业生人数:6090万之间 大学生身份:人才资源、技能型劳动者,二、就业与就业指导,就业的概念 就业 (obtain employment ):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 就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劳动主体必须达到法定就业年龄(16周岁)。 2、劳动者从事的是社会劳动且得到社会认可。 3、所从事的劳动必须要有报酬或经济收入。 4、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必须具有合法性。,就业的基本特性 社会性(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经济性(有偿社会劳动) 变动性(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 相对稳定性(持续稳定地工作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业
4、务素质) 流动性(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手段) 计划性(人和生产资料一定比例的结合),就业指导的概念 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 广义的就业指导,则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业指导的内容 思想指导:是就业指导的中心,其内涵有三:(1)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2)是帮助毕业生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3)是帮助毕业生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 信息指
5、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学校和就业部门只有搜集和掌握了广泛的社会需求信息,才能为毕业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也才有可能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求职技术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就业政策、应聘程序、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指导。,就业指导的任务 一、帮助择业者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例如个人的爱好、性格、知识、能力等,从而使自己对自己有全面、理性的认识。 二、帮助择业者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例如职业的分类、岗位的内容、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等。 三、帮助择业者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实现人职相配,从而完成择业者的择业任务。,三、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就业指导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就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创业 就业指导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就业指导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四、我校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2010届毕业生供需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