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激荡三十年的感想 激荡三十年是按年编写的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史。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分明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然而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仿佛无比遥远。 激荡三十年仿佛给我开辟了一条时光隧道,虽然无法亲历那个年代,但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触及了离我们感觉遥远而实际最近的中国经济改革史,仍旧感同身受。细细琢磨着 19782008 年中每一个充斥着“原罪”的商业故事,不知不觉的被时代气息深深地感染与震撼。以一个“后之来者”的身份来回顾历史,总是会不自觉地那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相比。当年改革伊始的做法,轰动一时的争论,震惊全国的案件等,大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沦为了历史的滑稽戏,这就是时代的距离吧!身处那个时代的人永远不
2、可能比后者更清楚更洒脱地看待那个时代。然而,这种洒脱可能只有作为旁观者的后人才具有的。当局者都有着最现世的利益冲突,怎么能如后来者那样轻易释怀。而后人也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当局者”们所创造的传奇,只能惊叹于时代。虽然作者力图以客观的史家理性客观的角度,但是它所记述的每一个故事或让人血脉贲张,热血沸腾,或让人惋惜心痛,唏嘘不已,或让人肃然起敬,或让人激动愤怒你很难一直保持着非常平静的心情去阅读。或许它更像是一本小说。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能令任何有梦想的人心潮澎湃的三十年故事,中间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是展示了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具有典型性个体的成功、失败以及许多难以言尽的委屈、痛苦。这本“小说”中,主人
3、公之数远不止一百单八个,多到难以一一列举,但是他们都可以冠以“企业家”的名字。他们靠着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勤劳和聪慧在 19782008 年“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转型期谱写了当代中国可歌可泣的企业史。他们总是承担着改革的政策风险,总是原有体制的突破者也是违规者,常常被迫游离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原始资本积累中不可避免的拥有着血腥和铜臭味道,因此获有“原罪” 。虽然少数人顽强的度过艰险修成了正果如今依旧被鲜花簇拥,但是更多人却被无情的被时代碾压过去,或被人遗忘,或坐进了牢房,甚至成为了悲情的时代祭品。然而在今天看来,他们毫无疑问的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同的人生轨迹背后折射的却是相同的时代烙印见证
4、经历了激荡三十年里中国企业所有的兴衰荣辱世事变迁,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许多功成名就至今日的改革成功者,曾经也走过荆棘路。当年的王石同样身无分文过,在深圳街头时的迷茫和毫无方向与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丝毫差别。然而他却主动地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倒卖起玉米,在“摸着石头”的过程中渐渐找到方向。当年的柳传志在中科院中不过是一个专业不精的工程师,但是他所拥有那个年代人少有的经营热情与智慧致使他脱颖而出。当年的许多人不过是与我们一样的青年人,那些衣着光鲜的熟悉面孔也曾同样面对时代的困惑而苦于自我救赎。然而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找到了一般人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时代切入点。而那些一度成功,几番挣扎,最后被历史
5、遗忘的改革失败者的人总是给人一种悲情英雄的感觉,让人惋惜无比。李经纬将健力宝从三水县的一个只拥有几口米酒缸的作坊工厂,发展成为了一个在中国能与可口可乐相抗衡的国企饮料巨头。而后来整个“国退民进”产权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环境客观造就了政府企业间产权分置时的互不信任,使他与他的健力宝却深陷产权泥潭,作为产权改革的实践者,作为政商博弈的参与者,李经纬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在今天看来仿佛命中注定。最后他一病不起,而他的健力宝也消逝在时代中。与他同样悲情的领导者还有褚时健。褚时健抓 住 烟 草 行 业 发 展 的 机 遇 , 使 红 塔 山 成 为 中 国 名牌 , 让 玉 溪 卷 烟 厂 脱 颖 而 出 , 成
6、 为 中 国 烟 草 大 王 , 但 是 企 业 家 激 励 机 制 与 监 督 体 制 的不 健 全 还 有 其 贪 欲 葬 送 了 他 的 政 治 和 职 业 生 命 。 类 似 他 们 的 “悲 情 英 雄 ”还 有 好 多 ,虽 然 有 许 多 人 都 为 他 们 抱 不 平 , 叹 他 们 生 不 逢 时 , 讽 制 度 的 僵 化 , 但 是 我 总 觉 得 他 们 的失 败 这 与 他 们 这 一 代 企 业 家 身 上 的 “草 根 性 ”有 着 极 大 的 关 系 。 他 们 的 成 功 大 多 都 是当 时 他 们 所 做 出 的 几 个 具 有 时 代 突 破 性 与 相
7、 对 偶 然 的 正 确 决 策 与 自 身 企 业 特 殊 的 身 份 与地 位 所 造 就 的 。 如 果 他 们 没 有 身 处 特 殊 的 位 置 而 只 是 一 个 普 通 的 民 营 经 营 者 , 取 得 成 功完 全 是 不 现 实 的 。 如 果 他 们 能 不 断 的 提 升 自 我 , 提 升 企 业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 而 不 是 不 停地 运 用 自 己 的 那 “三 板 斧 ”, 悲 情 可 能 不 会 上 演 。 假 如 他 们 具 有 职 业 经 理 人 的 基 本 自身 素 质 与 真 正 科 学 的 管 理 方 法 , 结 果 肯 定 会 非 常 不
8、 一 样 。 然 而 这 样 要 求 那 个 时 代 的 人 明显 是 不 现 实 的 , 身 处 时 代 之 中 的 人 想 要 超 越 时 代 太 过 困 难 , 这 不 过 这 只 是 我 这 个 后 者的 意 淫 而 已 。这 本 书 中 提 到 的 许 多 故 事 都 是 我 们 高 中 时 极 好 的 论 据 , 而 当 时 对 这 些 事 情 的 评 判 几乎 只 是 简 单 的 为 了 单 一 的 论 点 而 简 单 的 贴 上 符 合 主 题 的 标 签 。 一 件 现 实 的 事 情 没 有 简 单的 好 与 坏 , 很 难 用 一 个 或 两 个 简 单 的 方 面 解
9、释 清 楚 。 全 面 客 观 是 探 求 事 物 真 相 的 基础 。30 年 诞 生 了 太 多 人 物 , 人 们 对 他 们 的 定 义 各 有 不 同 。 我 十 分 赞 同 这 本 书 前 言 引 用 唐 璜 的 一 句 话 对 他 们 的 定 义 “说 来 新 鲜 , 我 苦 于 没 有 英 雄 可 写 , 尽 管 当 今 之世 , 英 雄 是 迭 出 不 穷 , 年 年 有 , 月 月 有 , 报 刊 上 连 篇 累 牍 , 而 后 才 发 现 , 他 算 不 得 真 英雄 。 ”因 为 , 我 觉 得 他 们 是 成 功 的 时 代 探 路 者 。 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的成功
10、源于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他们的成功相对容易,但是取得成功始终是困难的,需要我们走在时代最前沿,甚至超前于时代。现在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空白,仍然是个处处存在着机遇的时代。也许过了多年之后,我们在看待如今的时代,正如我们看待过去的年代一样,感叹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好时代!因为一切皆有可能!从 1978 年至如今的 30 多年是中国最精彩的华章。从改革开放初江浙人民冒极大风险发展贸易,到 80 年代中后期的全民皆倒,再到南方讲话后爆发的全民下海的热潮全体国民及政府的求富渴望,对贫穷现状的坚决告别和现代化的强烈追求成为了所有人的价值追求,而这也是中国改革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从一开始中国的
11、改革就是一个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动的过程,只不过一直以自上而下的政策改革的方式呈现的。中国这场改革运动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特性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不争论特征” 。由于中国特有的复杂社会情况,中国的改革的走向非常像是社会学的 Gartner 光环曲线。每当某一重大改革被激烈争辩和强行推进的时候,往往成效甚微、陷于流产,甚至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和舆论的紊乱,而当所有的争论这都已经精疲力竭的时候,改革却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取得突破。其严谨且极优的途径选择往往小于人们之前的猜想。可能这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吧!改革开放的种种成就是政治家智慧与企业家智慧交织的结果。然而过去经济还是由政府主导的,普通的人们在其中
12、取得的种种成就,抓住的种种机遇都是由政府政策造就的,有的甚至可以称作政治变革的副产品。民营的企业在政策面前更像是一叶扁舟,那一把握下一刻自己的命运。在未来,还是期待一个更完善的制度,一个系统更稳定的社会。中国经济,至少在企业方面,应该有更多无关政治的商业智慧而创造。不过把握政府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潮流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潮流、时代面前,人永远是渺小的。今天中国的虽然有点虚浮,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强盛,与 1978 年时落后而穷困的中国已经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从 1949 年开始中国没有走上发展的“最优道路” ,但是如今的中国未必与所谓的“最优道路”差多少。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相似的,虽然这个过程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相互独立的逐步进行,渐进的路径与速度各不相同,但是我相信肯定会在一个时间点上汇成一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