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库仑定律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库仑定律”。 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是:说教材:库仑定律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1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要求学生定性了解,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掌握。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第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库仑扭秤实验的过程和意义。(2)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3)掌握库仑定
2、律,能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 高#考#资#源#网(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验证”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2)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第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重点:(1)库仑定律试验的探究过程。(2)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第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
3、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已经了解了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道了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的运用;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思路更清晰。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结论,而且要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第五、 说教学过程 : 高#考#资#源#网1,复习旧知:复习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举学生最常见的生活现象(如闪电等),说明电荷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力的。(2)演示实验 1:用毛皮摩擦泡沫,再将泡沫
4、靠近准备好的验电器,会发现验电器的指针有偏转,并且泡沫越靠近验电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越远离验电器指针偏转角度越小,直至不偏转。(3)引出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样的关系。3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不同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同的,你认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小结:与两带电体的电荷量、距离、形状、体积、质量等有关。4新课教学:(1):定性探究一:探究 F 与 r 之间的定性关系:演示实验: 让带电小球靠近悬挂在丝线上的的带同种电荷的泡沫小球,观察在不同距离时小球偏
5、转角度。 现象说明:问:如何判断小球 A所受的库仑力 F大小的变化的?答:通过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的大小,角度越大 A所受的库仑力就越大。解释:由于在这里我们没法直接测量出力 F的大小,而是通过偏转角 的变化来判断 F的变化,这种方法就是测量变换法(间接测量法)。实验结论:电量不变时,改变带电体间距离 r,两电荷间的作用力 F 随距离 r 的减小而增大。(2):定性探究二:F 与带电量 q 之间的定性关系:演示实验:带电量不同的小球靠近悬挂丝线的带电泡沫小球,观察小球的偏角的变化关系。讨论得到:带电体间作用力还跟带电体所带电量有关。实验结论:若距离不变,改变电荷量,两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量的减小而
6、减小。5历史回顾,定量探究: 利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展现人类对静电力的探究过程:根据类比由万有引力与静电力的相似之处推测这两种力的其它特性也可能相似,由此猜测静电力数学表达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6库仑扭秤实验的验证过程(flash 加解说)由于没有办法演示库仑扭秤实验,在这里可以用 flash 课件展示(1)F 与 r2关系的验证。设计思想:控制变量法控制 Q 不变结果:库仑精确地用他的扭称实验测量了两个带电小球在不同距离下的静电力,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基本上验证了 F 与 r 之间的平方反比关系。(2)如何解决电量测量问题,验证 F 与 Q 的关系?库仑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
7、带电、一个不带电,两者相互接触后电量被两球等分,各自带有原有总电量的一半。这样库仑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这个方法依次得到了原来电量一半的电荷,从而顺利的验证得出 思想方法:守恒、对称。 引出库仑定律公式。7课堂巩固与应用分析(学案)例 1:两个带电小球的半径均为 R,当两球心间距为 5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 F。则:当两球心间距为 100R时,相互间的作用力为多少?A4F BF/2 CF/4 D不能确定设计说明: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对点电荷概念的理解例二:课本例题 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力和万有引力。设计说明:正因为例题告诉我们的原因,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相互作用时,经常
8、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但对宇宙天体万有引力却是决定性的,决定了它的运动与演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例 3:课本例题 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设计说明:此题一方面巩固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分析,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了铺垫。8.回顾课堂及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口头补充不足之处,再用语言的强度强调今天知识点的联系点。9、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布置作业我刻意的安排了知识的递进:基础题,巩固题和提升题,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板书:库仑定律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 跟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 公式:F=k*(q1*q2)/r23,静电力常量的理解4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5 点电荷的概念:(学生自学并类比质点)点电荷同质点一样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带电的几何点。若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库仑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总结:以上是我对库仑定律的认识和这一课时的整体设计,在实际执行教学过程的各个程序中,可能存在某些意外和干扰,这要求教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适时适度调节原来教学设计方案,以求圆满完成教学计划。不足之处请各位考官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