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师 说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积累文言知识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3.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以及立意深远、结构严谨的写法。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韩愈 (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 (今河南孟州 )人 ,祖籍河北昌黎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 ,内容深刻 ,形式多样 ,语言质朴 ,气势雄壮 ,后世
2、尊他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 2.写作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 ,儒学一度衰落 ,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魏晋以来的封建门阀制度 ,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 ,都有官可做。因此 ,社会上产生了一种 “耻学于师 ”的恶劣风气 ,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他人的讥笑。而韩愈却不顾流俗 ,勇为人师 ,广招后学 ,培养文人 ,并写下此文 ,抨击时弊。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 . 识字注音 ( 1) 重点字 或 不焉 ( f u ) 苌
3、弘 ( ch n g ) 老 聃( d n ) 李 蟠( p n ) ( 2) 多音字 读 句读 ( )读书 ( )传 经传 ( )流传 ( )2 . 辨字组词 卑 ( 卑劣 )裨 ( 裨益 )稗 ( 稗官野史 )俾 ( 俾众周知 )襄 ( 共襄义举 )囊 ( 锦囊 )壤 ( 天壤之别 )攘 ( 攘除 )贻 ( 贻人口实 )饴 ( 甘之如饴 )殆 ( 百 战不殆 )怡 ( 心旷神怡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 . 通假字 师者 , 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 “ 受 ” 通 “ 授 ” ) 或师焉 , 或 不焉 ( “ 不 ” 通 “ 否 ” ) 授之书而习
4、其句 读者 ( “ 读 ” 通 “ 逗 ” ) 4 . 一词多义 ( 1)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 老师 )吾从而师之 ( 以 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从师学习 )( 2) 道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风尚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 3) 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 结构助词 , 的 )句读之不知 ( 助词 , 宾语前置的标志 )择师而教之 ( 代词 , 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助词 , 用在主 谓之间 , 取消句子独立性 )蚓无爪牙之利 ( 助词 , 定语后置的标志 )送孟浩然之广陵 ( 动词 , 到 去 )自
5、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 4) 其惑而不从师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指示代词 , 那 )生乎吾前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人称代词 , 他 )古之圣人 , 其出人也远矣 ( 人称代词 , 他们 )其皆出于此乎 ( 副词 , 表推测、估计 , 大概 )其可怪也欤 ( 语气词 , 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难道 )( 5 ) 于而耻学于师 ( 介词 , 向 )师不必贤于弟子 ( 介词 , 比 )不拘于时 ( 介词 , 被 )( 6 ) 遗 小学而大遗 ( 遗漏 )公子闻之 , 往请 , 欲厚遗之 ( 赠送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6、课文图解 5 . 词类活用 吾 师道也 ( 师 , 名词用作动词 , 学习 ) 而 耻学于师 ( 耻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以 为耻 ) 孔子 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师 , 名词的意动用法 , 以 为师 )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 ( 惑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疑难问题 ) 是故 圣益圣 , 愚益愚 ( 圣、愚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圣人 , 愚人 )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6 . 古今异义 古之 学者 ( 古义 : 求学的人。 今义 :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 句 读之不知 ( 古义 : 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今义
7、: 看着文字念出声音。 ) 小学 而大遗 ( 古义 : 小的方面 学习。 今义 :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 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 吾 从而 师之 ( 古义 : 从 , 跟随 ; 而 , 并且。 今义 : 作连词 , 是一个词。 ) 今之 众人 ( 古义 : 普通人。 今义 : 常指许多人。 ) 是故弟子 不必 不如师 ( 古义 : 不一定。 今义 : 用不着 , 不需要。 )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7.文言句式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 不拘于时 (被动句 )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 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 ) 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 ) 8.名句填空 (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