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介绍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墨菲定律,以及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的思想,以及晋升与否的话题?墨菲定律adageepigram简单的说就是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即,任何事情都应当把充分考虑清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保持谨慎而乐观的态度。即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How to Avoid ?墨菲定律说的偶然中的必然性道理,克服的方法就是未雨绸缪,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具体到项目管理就是说,强调计划的重要性,所有的工作在开始之前一定是要经过计划的,这样才能将出错的概率降到最低,不能
2、忽视小概率事件,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墨菲定律” 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主要内容: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墨菲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It is found that anythi
3、ng that can go wrong at sea generally does go wrong sooner or later, so it is not to be wondered that owners prefer the safe to the scientific Sufficient stress can hardly be laid on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The human factor cannot be safely neglected in planning machinery. If attention is to b
4、e obtained, the engine must be such that the engineer will be disposed to attend to it. 墨菲定理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的钥匙。墨菲定理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墨菲定理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
5、我们再举个例子: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墨菲定律”曾经搅得世界人心神不宁,它提醒我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照旧还会发生,永远会发生。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理” 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理” 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 “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人类的自身缺
6、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的灾难和损失。归根到底,“错误” 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墨菲定律的内容并不复杂,道理也不深奥,关键在于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揭示了安全管理必须发挥警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于人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彼得原理(管理心理学术语)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 (Dr. Laurence Peter)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
7、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 ,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组织带来损失。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
8、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 ”,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 “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 ”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 Hierarchiolgy)。该科学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当然,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五层级组织里有足
9、够的阶层。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另一方面,此定律对组织和个人也有重要意义。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 ”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 ,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