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建筑安全技术,4.1 概述,4.1.1 重要意义 4.1.2 基本过程基本思路:辨识与施工现场相关的所有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出重大危险源与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方案,明确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与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其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其实施进行安全控制。,建筑安全技术,成立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组对危险源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控制通常由辨识、评价、编制安全保证计划、实施安全控制措施计划和检查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呈螺旋式上升,是一个不断完善、更新的动态循环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建筑安全技术
2、,图4-1 危险源、环境影响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步骤,建筑安全技术,4.1.3 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活动的范围包括施工作业区、加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企业机关和基层单位所在的办公场所和生活场所。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活动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对工作场所设施的辨识(2)对工作场所使用的设备、材料、物资进行辨识(3)对常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4)对非常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5)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相关方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建筑安全技术,4.1.4 基本步骤如图4-1所示,主要包括:(1)危险源与环境影响因素辨识(2)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3)判定安全风
3、险和环境影响的程度(4)编制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控制措施计划(方案)(5)评审控制措施计划(方案)的充分性(6)实施控制措施计划(7)不断进行检查并评审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效果;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控制措施处理方案,建筑安全技术,4.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业务活动分类,分类方法一般包括:(1)施工现场场界内外的不同场所如施工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相邻社区等(2)施工阶段、工序、活动如土方开挖阶段、基础阶段、主体阶段、安装阶段、装饰阶段等(3)计划的和被动的工作(4)确定的任务(5)不经常发生的任务,建筑安全技术,相关表格,一般内容包括:施工现场业务(作业与管理)分类危险源(环境影响因
4、素)现场控制措施安全风险(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或数据安全风险(环境影响)水平与分类根据评价结果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其他管理要求,建筑安全技术,4.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分类,按各种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或特征进行分类。 4.3.1 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产生的根源是能量与有害物质。为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建筑安全技术,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1)
5、物的故障起因物、致害物指机械设备、设施、装置、元部件等在运行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包括安全功能)时产生的现象。,建筑安全技术,(2)人的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包括两个方向: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失误(3)环境影响因素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施工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建筑安全技术,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源辨识的首要
6、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安全技术,4.3.2 按引发事故的起因物类型分类根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特点,将危险源及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建筑安全技术,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建筑安全技术,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对于危险源或其造成的伤害的分类多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事故类型: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 坍塌、火灾和爆炸。,建筑安全技术,4.3.3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
7、接原因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 138611992)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害(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建筑安全技术,(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害因素,建筑安全技术,2.化学性危害(1)易燃易爆性物质(遇湿易燃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
8、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建筑安全技术,4.心理、生理性危害(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建筑安全技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害因素6.其他危害因素 4.3.4职业病分类定义:经诊断,凡因从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不良环境的工作而造成的急慢性疾病。分为10大类,共115种。分别为:(1)尘肺13项(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项(3)职业中毒56项,建筑安全技术,(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项(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项(6)职业性皮肤病8项(7)职业性眼病3项(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项(9)职业性肿瘤8项(10)其他职业病5项施工现场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及种类:1.粉尘,建筑安全技术,2.生产性毒物(1)苯中毒(2)锰中毒(3)一氧化碳中毒3.噪声4.振动,建筑安全技术,4.4环境影响因素的分类,4.4.1按影响环境的污染物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1)噪声(2)粉尘(3)废水(4)废气(5)固体废弃物(6)振动(7)光,建筑安全技术,4.4.2按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对象分类(1)向大气排放(2)向水体排放(3)废弃物管理(4)土地污染(5)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6)当地环境和社区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