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情表,哲思短章懂得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但,太多的人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是情人的生日,
2、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心里被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是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收进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力
3、过重并沉溺权力欲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施恩且需要回报呢?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身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修身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读: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俗话说,艺高人胆大。知识水
4、平高了,一般的问题就难不倒他。人的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纷繁芜杂的现实也迷惑不了他。,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释道原赏读:原文是:“师示一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意思是:招贤大师拿出一个偈子,偈子上说:站立在百尺竿头巍然不动,可以说是入了佛门了,但还没有得到佛门的真谛。在百尺竿头上再往上走一步,离开了立足的竿头立身于十方空灵世界,也能平静自如,那才算修成了正果,得到了真谛。百尺竿头须进步,比喻人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要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学习任何知识都要精益求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赏读:但愿我们身体健康,在相隔千里的土地共同欣赏这轮美好的明月
5、。这里包含双方想法一致,感情相通的意思。,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赏读:事业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事业的失败在于因循 随便。,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有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脱辞。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本文选自文选,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2写作背景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
6、”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此文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不能应诏的苦衷。言语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有扣人心弦之力。李密此文影响很大,被收在梁萧统编辑的文选中,成为经典名文,也收在晋书李密传中,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3.文体知识古代奏章种类举隅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
7、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异。”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 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4审美视窗人间至情,心心相念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
8、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父母即使有
9、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预习作业1字音识记,mn,xn,j,xin,qing,ji,jn,b,zhu,w,zu,2通假字,悯 所忧愁的事,伶仃 孤独的样子,3一词多义,(经历的)( 走路 )(遵行,施行)(浅,短)( 迫近 )(与“厚”相对)( 授官 )(递上,呈上),(连词,因为)(介词,用)(与“无”连用, 意为不能)(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怜悯)(顾惜),名词用作动词,做官,名词作
10、状语,向上,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使动用法,使听到,形容词作动词 远离,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不能行走,成人自立,申诉,辛酸悲苦,拳拳之情,流星的光,比喻急迫,6文言句式 (1)今臣亡国贱俘。 ( ) 译文:_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 译文:_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 译文:_,判断句,现在我是蜀国的卑贱的俘虏。,被动句,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向长官申诉,又得不到允许。,状语后置句,州司官员登门催赶,比流星坠落还要急速。,(4)谨拜表以闻。 ( )译文:_(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译文:_
11、,省略句,(我)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固定句式,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日;祖母没有我,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7文白对照,结构图示,主旨归纳 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旨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远离,不能去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提示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带
12、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皇帝的同情心。,文章是如何阐述,解决忠与孝这一矛盾的?结合作者感情予以分析。提示作者通过叙事来表达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感情的笔调来写的。对于二者之间的矛盾,作者作了很好的阐述。,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提示不好。本文出于情,归于理,
13、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作者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魏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提示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
14、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来一个“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来表达对皇帝和祖母的忠孝之情,请列举实例具体分析。,提示,考点链接巧用比喻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说成与它相似的、人们比较熟悉的另一种事物。它能使要表达的事物更形象、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运用比喻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喻要贴切。即要做到本体和喻体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之间又必须有一些相
15、似的地方。这样的比喻,就是贴切的比喻。(2)比喻要浅显易懂。(3)适当运用博喻。即对同一事物的某个方面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连续用上几个比喻。,1文本审美 (1)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2)逻辑严密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由祖母刘氏抚养。曾拜蜀的重臣谯周为老师,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为郎。晋泰始初,始被征召为太子洗马,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后刘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马,出为温县
16、令,官至汉中太守。严密的逻辑、真实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现,而陈述又是那样委婉,衷曲又是那样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显得摇曳多姿。,(3)语言生动作者采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容。如“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来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仃。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对句表明李密的孝名与才名并传。再如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真心诚意。,“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真心诚意。陈情表的写作多用四字
17、句,杂以参差句,语言练达,朗朗上口。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2写作迁移 【角度一】 忠孝 题目:请以“忠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 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示例】忠孝 这屹立在东方五千年的泱泱华夏,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忠孝之说。在那个禅让制的时代,唐尧选择了虞舜做他的接班人,虞舜不仅日夜照顾他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对待三番五次想要害他的弟弟和继母也极其和善。当娥皇和女英嫁入他家,他亦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并不因为身份高贵而迁就她
18、们。当唐尧命其掌管行政事务,他十分注意选拔人才。后来成为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君主。,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
19、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 古往今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注重以孝治国。故忠孝之人往往被委以重用,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原本就受人尊敬的忠孝之人,若能再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那便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成为万世歌颂之英雄。,如今,“孝”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人所称颂的爱。每年全国都推选“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当读完他们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我都心怀感念。感谢所有做到至忠至孝的人,是他们用忠孝,诠释着生活的真谛,是
20、他们用忠孝告诉我世上有着这种超越平凡的勇气。 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忠孝之人的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而我们也会将它这样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角度二】 巧用比喻 题目:请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一处你欣赏到的美丽 景物。100字左右。,【示例】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见Word版活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