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076891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虾养殖水质处理综合版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虾类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 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优劣。因此, 渔谚有“养好一池虾, 先管好一池水”的说法。虾池的水质调控是养虾成败的关键。最近在群里面和论坛里面都看见大家问有关水质方面的问题,所以小编就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加以整合,特发此贴,供大家参考参考!一、如何判断水质的好坏采取“看观摸尝闻测查”方法,能有效地辨别水质的好坏。1 看即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反映。养虾池的水色以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为好,这些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无异常气味。这些水色的水体富含大量对虾喜食的硅藻和绿藻,且溶氧充足,有害物成分少,非常利

2、于对虾生长。常见的好水色有以下几种:黄绿色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草绿色以绿藻、裸藻为主,油绿色主要是硅藻、绿藻、甲藻、蓝藻;茶褐色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常见的坏水色有以下几种:若虾池水色呈暗绿色则是蓝绿藻过度繁殖的结果;黑褐色与酱油色是鞭毛藻、裸藻、褐藻等大量繁殖所致,这种水色主要是由于投喂过量、残饵过多、底质恶化老化等原因造成;黄色水主要含有金黄色鞭毛藻;水色转红是由纤毛虫、夜光虫等原生动物滋生或轮虫大量繁殖所引起;乳白色是由细菌大量繁殖造成藻类突然死亡而引发的;臭清水是由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所致;澄清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少的表现;水呈灰蓝色且有鱼腥味,可能是鱼腥藻或拟鱼腥藻

3、大量出现所引起的;水色泛白是桡足类过多所致;水色混浊的水体含泥浆和有机碎屑较多。这些水色均为不好的水色,对养虾极为不利。另外,如果水色发暗,水质粘滞,在下风口和增氧机周围有大量白色泡沫,且经久不散,说明水体中有机质多,水质已老化。水色呈蓝绿、灰绿而浑浊,天热时常在下风的一边水表出现灰黄绿色浮膜,表明水质已老化,以蓝藻为主,而且数量占绝对优势;水色呈灰黄、橙黄而浑浊,在水表有同样颜色的浮膜,表明水色过浓,水质恶化,以蓝藻为主,且一开始大量死亡;水色呈灰白色,表明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亡,水质已经恶化,水体严重缺氧,往往有泛塘的危险;水色呈黑褐色,表明水质接近恶化,可能是施用较多的有机肥、水体

4、中腐殖含量过多,以隐藻为主,蓝藻次之;水色呈淡红色,且颜色浓淡分布不匀,表明水体中的水蚤繁殖过多,藻类很少,溶氧量很低,已发生转水现象,水质较瘦。茶色或茶褐色水 黑紫色或酱油色灰绿、灰蓝或暗绿色浑浊、分层、黄泥水酱紫色或砖红色青苔水白浊水2 观指观察虾池及周围生物的动态。若发现池中鱼类浮头、螺爬出水面,日落后塘周围有很多蚊虫,有许多海鸥等鸟类在塘面上盘旋等现象是水体缺氧的预兆。当水体严重缺氧时,对虾会浮头游塘,眼和触角露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沉躲避。夜光虫、甲藻和发光细菌大量增殖会使水体发光,极易引起虾池缺氧。此外,除对虾因投饲不足而游塘外的异常活动,也是直接或间接由水质恶化所引起,是水质不良的表

5、现。3 摸指用手指捻一捻虾池水,如果手感发涩说明水质正常;如发滑,水质一般较差。4 尝指用嘴尝尝虾池水味道,如只是发咸,一般是好水,如苦味严重,则是水质不佳的表现。5 闻指闻虾池水的气味。若水体散发出腥臭或臭鸡蛋的气味,说明水质已出现老化,较差。6 测指对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pH 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若各项指标超出虾池水质的基本要求,则表明水质不好,对养虾不利。7 查检查虾池底是否黑化。如果池底变黑,散发臭味,表明底质变坏。出现变黑的原因:清池不彻底;投饵过量;池水过肥,换水不够;水体中有大量丝状藻或水草老化枯死后沉底腐烂;下层水长期严重缺氧。在养殖中后

6、期池底较易出现黑化,为淤积于池底的有机物在细菌等作用下进行非氧化分解,形成池底“黑化区域”。在”看“的时候还要注意下面这些:水的颜色池塘由于施肥品种与施肥季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水色。一般来说,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池水中均含有大量易被水产动物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是适合用于养殖的塘水。水色变化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透明度的“日变化”。此外,每 10-15 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的交替出现,这就是“旬、月变化”。凡是水色会变化的池塘是一塘“活水”,

7、否则就有可能是一塘“瘦”或“老”的水。水面有无“水华”出现所谓“水华”是指池塘水面出现一层云斑状有色漂浮物,这是由于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致。有一定水华的池水属于好的池水,其中多数浮游生物能被水产动物摄食、消化,对它们的生长极为有利。但这种水溶氧量低,如遇到天气突变时,不仅易出现虾浮头,而且常因缺氧而导致藻类大量死亡,使池水变样、发臭,出现泛塘。为此,必须要控制水华的大量出现,其方法有:减少或停止施肥或投饵,换掉部分老水后注入新水,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池塘下风处的油膜没有水华的池塘,可从其下风处水面油膜颜色面积大小来衡量其水质的好坏。一般肥水池下风处的油膜多,沾粘,发泡,并有日变化现象(即上午比

8、下午多),上午呈现黄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呈绿色,俗称“早红晚绿”。如果水面长期有一层不散的铁锈膜,则说明池水瘦而老,必须换注新水。透明度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反映池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一般透明度 30 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于 20 厘米的为肥水,大于40 厘米的为瘦水。二、适合虾生长的优良水质标准2014-9-4 15:46 上传下载附件 (220.42 KB)三、pH 对水质的影响南美白对虾适宜的 pH 值为 7.88.5。pH 值低可使养殖虾血液中的 pH 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要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

9、pH 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pH 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对虾的生长。pH 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使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pH 过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另外,水中的 pH 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 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主要与水体中的 CO32HCO3CO2缓冲体系及 Ca2CaCO3 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质缓冲系统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水体

10、中的 pH 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 CO2 的增减而变动。池塘中 pH 值通常随着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 16:3017:30(也有在13: 00 左右 )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池塘中 pH 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 12 ,当水体中 pH 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pH 值在养殖中的变化规律1养殖全过程 pH 值的变化规律:从对虾养殖整个过程来看,放苗前肥水阶段pH 值最高,有时可超过 9.6,随后会不断下降,到中后期甚至降到 7.0 以下,如果水质不加以调节,则 pH 值就会不断发生变化。2一天中的 pH 值变化规律: 水中生

11、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 pH 值的变化。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时间越长 pH 值就会越高;晚上光合作用停止,对虾及各种生物(微生物为主)呼吸产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则 pH 值就会逐渐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如果是阴雨天,则一天中的 pH 值变化最小。3天气变化对 pH 值的影响:晴天、阴天和雨天 pH 值有不同的变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 值会升高,而阴雨天情况正好相反,连续的阴雨天会使池水 pH 值降得很低,必须及时调节。对 pH 值的调控1放苗前调控:放苗时如果 pH 值高于 9.0(上午 10 点左右测量值)则虾苗的成活率会受到

12、很大影响,所以放苗前进行 pH 值的调控是养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控可采用施加酸性化学物质的方法,如加入适量醋酸、柠檬酸、草酸等,也可以换水或注入新水(地下深井水更好),尽可能将 pH 值降到 9.0 以下(8.5 以上),这样可确保放苗后虾苗的成活率达到生产要求。2中前期调控: 在养殖全过程的前三分之二时间里水质的各项指标一般都还比较正常,如 NH3、H2S 等浓度很低,对对虾的不良影响就很小,这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将 pH 值控制在最适合对虾生长的范围里。随后,pH 值逐渐降低,如果上午 10 点测量出的 pH 值在 8.0 以下,则应及时进行调高。 20ppm 的生石灰可提高 pH 值

13、0.5。3中后期调控: 对虾养殖进入中后期,水质各项指标已经很差,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NH3、H2S 浓度就不可避免升高甚至超标,且 pH 值下降又特别快,这个时候如果不调节好 pH 值,即使增氧机满负荷不停地运转,对虾仍会有生理性缺氧浮头的危险,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后期的pH 值调控技术要求比较高,也是决定养殖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由于NH3、H2S 的毒性与 pH 值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中后期调节 pH 值一定要考虑全面,假如 NH3 浓度很高而 H2S 浓度很低,此时可将 pH 值调到正常偏低水平,这样可降低 NH3 毒性又确保不会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如果情况恰好相反,

14、则可将 pH 值调到正常偏高水平。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 pH 值的正常,又尽可能地降低水体中 NH3 和 H2S 的毒性,这样就会提高养殖的产量。pH 值偏低或偏高的处理措施 pH 值偏低的处理措施: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 23 次,以调节水体中的 pH 值;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如淡养对虾池 pH 值低于 7.8,每亩用量 515kg) ,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又可以防治病害发生;对于 pH 值下降过快或过低的水体,也可用 NaOH 或小苏打进行调节,采用1NaOH 溶液,一定要进行稀释(比如稀释 1000 倍),少量多次均匀泼洒,并及时测定水体的 pH 值,以确定效果;加速培植

15、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对于形成的蓝绿藻要及时控制,必要时追施无机肥料,促使优良藻类繁殖茂盛;充分增氧,控制还原型物质的生成。pH 值过高的处理措施:注入新水。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硅酸镁) 调节,用量为每亩 12kg 。通常滑石粉以1.52.5g m3 全池泼洒,可使水体 pH 降低 0.51;每亩用 0.51kg 明矾,全池泼洒对 pH 过高或升幅太快的水体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少量多次泼洒后,并及时测定水体的 pH 值;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 300 毫升500 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使用“牧鱼露”(每亩用 1 kg)加红糖或腐植酸( 每亩用 23 kg)。四、

16、溶氧 溶氧是水体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标,养殖池塘中溶氧量通常要求在 58mgL 之间,至少不低于 4mgL;当溶氧低于 3mgL 时,虾会烦躁不适、轻度缺氧、呼吸加快、摄食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溶氧更低时就可能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水体中溶氧量取决于增氧与耗氧因素的消长作用。池塘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 ;空气溶解( 与风浪,水体的水平和垂直移动有关);增氧机或增氧剂的使用;换新水所携带氧气等几个方面。而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则包括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耗氧,池水、底质中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的分解等几个方面。当池塘溶氧不足时可采用的主要应急措施:增氧机的合理使用

17、;合理的换水;减少池塘中有机物、微生物等好氧量;合理地使用增氧剂;逐渐培育出所需适宜的新藻相。目前主要的增氧剂作简要的说明:a 过硼酸钠,白色细小结晶粉末,属于温和性氧化剂,能缓慢释放氧,当水温高于 40,氧气逃逸加快,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使用过硼酸钠后可增加水体的碱性,提高池塘水体的 pH。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 1gm3 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应注意不能与酸类物质混存。b 过氧化钙,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的氧气,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提高水体的碱性,提高 pH 值,并可絮凝有机物及胶粒,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氢,防止厌氧菌的繁殖,且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澄清水体的作用,

18、改良水质。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 1gm3 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对于缺氧池塘可参考下表使用量。c 过碳酸钠Na2CO3.3H2O2 白色、自由流动颗粒结晶粉末。水溶液呈碱性,活性氧含量 14,具有氧化性。过碳酸钠干粉的活性氧含量相当于30浓度的双氧水。使用过碳酸钠后池塘溶液的 pH 值呈碱性,生成活性氧,从而发挥了其杀菌、漂白去污的功能。预防缺氧以 0.0750.15gm3 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缺氧急救时使用量可加倍,以 0.150.22gm3 的水体泼洒。此外,0.02过碳酸钠溶液还可进行活鱼运输,每 56h 加药 1 次。五、氨氮氨氮是由池中残饵、排泄物、浮游生物的尸体等有机物分解产生

19、。当氨氮的积累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氨氮超标通常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和粪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正常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 0.2/L 为宜。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 0.5mg/L 以下。氨氮毒性与池水的 pH 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 pH 值愈高,毒性愈强。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

20、的浓度升高,血液 pH 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

21、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防治养殖过程中氨氮偏高的主要措施: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减少池塘中氮的库容量;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放养密度;选择消化率高的饵料,科学投喂;经常开动增氧机;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20gm3) 或活性炭 (23gm3) 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预防,早处理;及时清理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施。正确合理地使用光合细菌、EM 菌等活菌制剂,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水体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善池塘底泥、底质,稳定水体中的 pH

22、 值,加快水体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但在使用活菌制剂时,应当注意不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方法,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泼洒活菌制剂前后 37 天忌施消毒剂,也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时使用。光合细菌在日出时使用,效果显着;在使用硝化细菌时,不能像芽孢杆菌一样用红糖、池水活化;硝化细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时最好与其他活菌制剂错开使用,使用后泼洒沸石粉,效果会更加显着;使用硝化细菌后,34 天内尽量不排水等。六、亚硝酸盐水生动物排泄的有机废物经氨化作用产生氨,虾的泌氨作用产生氨,人为施用无机氮肥产生氨,这些氨在水体中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逐步氧化经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这过程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

23、结果就会引起硝化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水体内的累积。在养殖的中后期,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与养殖中后期投喂量增加、生物及氮的库存量增加,而硝化细菌自身繁殖相对较慢且生长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有关。亚硝酸盐的毒性机理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虾体表的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血液,使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亚硝酸盐浓度高低对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含量低于 0.1mg/L,虾及水生动物在此条件下,能够正常自有地生活,不会造成任何健康影响。当养殖水体溶氧降低,氨及硝酸盐水平较高时,往往导致水体亚硝

24、酸盐水平增加,当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 0.1-0.5mg/L,并长期维持这一水平时,虾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造成虾慢性硝酸盐中毒,表现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当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水平继续增加,含量高于 0.5mg/L 时,虾中毒症状继续加剧,体力衰退,游泳无力,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对虾则鳃受损变黑,严重者导致死亡。亚硝酸盐的毒性依虾的种类和个体的差异而不同,因而,对不同种类虾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为确保虾的安全(尤其在育苗期)亚硝酸盐含量以逆光控制在 0.2mg/L 以下。养殖水体亚硝酸盐

25、水平的影响因素氨含量越高,溶氧水平越低,PH 值越低,水温越低则亚硝酸盐的水平越高。亚硝酸盐过高防治措施: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以促进 NO2向 NO3的转化;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利用活菌制剂加快 NO2分解、转化;偏瘦水体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氢钙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偏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食盐全池泼洒;及时排换水,尤其是底层水和污水,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污物;消毒杀灭厌氧菌后,并用沸石粉进行吸附;同样浓度的亚硝酸盐在海水中的

26、毒性远远小于淡水,因此,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可一定程度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六、硫化氢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作用,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 0.1mg/L 以下。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物质,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可造成对虾组织细胞缺氧,轻者影响对虾生长,重则导致对虾死亡。因此,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控制在 1mg/L 以下,控制硫化氢的措施:冲洗池底污泥,暴晒、铲除池底硫化物较多的黑泥或污泥,改良底质;通过增氧措施使池水保

27、持较高的溶解氧水平,避免硫化氢的产生和积累;合理放苗,合理投喂饲料;适当换底层水,减少硫化氢的生成和积累;按 20mgL 的浓度施生石灰,全池泼洒;对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水体,可每亩用 300500ml 双氧水,加少量铁屑或含铁的矿渣或沸石粉等水质底质改良剂,吸附或者沉淀 H2S(铁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沉淀);池塘中施硝化菌、硫磺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硫化氢转化。七、透明度透明度是反映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物理指标,水中的浮游生物过多,说明水体已富营养化,浮游生物过少说明水体偏瘦,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 25-40cm。若透明度小于 20cm 时应及时换水、加水、施沸石

28、粉或生石灰;若透明度过大,可施氮肥和磷肥。 八、几种异常水质处理池水变浑浊:前期“肥水”后没有及时放苗,浮游动物(俗称水蚤)大量繁生,吞食池水中有益单胞藻,“水蚤” 缺氧死亡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造成浑浊;中后期虾池水质透明度降低,阴雨天气,池水缺氧时有益藻大量死亡(俗称倒藻)也会使虾池水质变浑浊。“倒藻” 常常是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发病诱因,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方法:及时全池泼洒 1.5 毫克/ 升高效净水宝和 1.0 毫克/升1.5 毫克/ 升绿水宝,第二天补施氨基酸肥水素,促进新藻生长,2 天3 天后水质可转好。水面出现泡沫状飘浮物:夏季高温或天气突变,虾池水面常聚集一些泡沫状飘浮物,消耗水体

29、溶解氧,是水质富营养化表现。处理方法:平时定期泼洒沼泽红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等有益活菌,以分解池水有机残渣。水面泡沫状飘浮物出现时,及时泼洒 1.0ppm1.5ppm 排毒养水宝和 1.5ppm 高效净水宝。池底繁生青苔:前期肥水不足,池水透明度大,池底光线适宜,青苔(水网藻、丝状藻等)大量繁生,将池中营养盐耗尽,水质清澈透明,对虾容易被其缠绕窒息死亡。处理方法:(1)前期早些加深池水,施肥繁殖单胞藻,使底层光线不足,青苔难以萌发和生长。(2)青苔大量繁生时应及时用 0.3ppm 苔速净拌细沙全池泼洒,青苔集中处多泼洒,开机增氧。(3)2 天3 天后青苔死亡浮于水面,人工捞除,避免青苔腐烂分解败

30、坏水质。适量换水,并全池泼洒 1ppm 绿水宝解毒,改善水质。蓝藻暴发:蓝藻大量繁殖,池面出现蓝绿色、铜绿色藻类群,聚集漂浮于水表层,有腥臭味。池水 pH 常超过 9。产生原因池水氮、磷比例失当,当磷含量过大时,蓝藻易大量繁生,分泌毒素,会使对虾中毒死亡,极易诱发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暴发。防治方法:(1)白天有风时虾池下风处聚集大量藻体,用人工捞除。(2)用0.8ppm1.2ppm 络合铜全池泼洒,同时开机增氧,傍晚在池塘四周抛撒粒粒氧。2 天3 天后适量换水,并泼洒 1.0ppm 绿水宝。(3)温棚养虾出现蓝藻时不宜泼洒络合铜,以防蓝藻大量死亡分解产生有毒含氮物危害对虾,宜采用人工捞除。水体水

31、色发白:池塘水体水色发白在养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动物过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而在养殖后期因为天气突变、溶氧缺乏、毒素增加、代谢障碍、摄食投喂、消毒治病不当等也可造成单细胞藻类非正常大量死亡,进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所致。防治方法:首先要多开增氧机,然后排掉部分底层水并引进部分新水;采用驱氨净水剂,增氧剂,光合细菌;引进新藻种,并适当肥水;发白水体如果氨氮或亚硝酸盐的含量过高,应该先使用驱氨净水剂如沸石粉、氯化铝,同时控制或停止投喂饲料,待大部分的浮游动物被摄食或死亡后,再引进部分新水,并进行肥水;对于轮虫等引起的水体发白,可先不间断增氧,次日清

32、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剂并于上午增施磷肥;泼洒维生素 C 等,减轻鱼类的应激。水体水色偏瘦:水体只有保持一定的肥度,才能维持水体中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偏瘦的养殖水体,常采取的措施是施肥,但应该注意施肥的方法:在池塘养殖中,往往采用施足有机肥,追施无机肥的方法,在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这样既满足浮游植物对氮磷吸收比例,又不使氨氮过分富积;在追肥时应把无机肥充分化开,选择晴天上午均匀泼洒,切忌泼洒后立即开启增氧机,以便营养成分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如果检测水中氨氮偏高,而水又很瘦,可采取多次晴天上午用铁链、棕绳等拉、搅底泥,同时开启增氧机,这样使富积底泥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既

33、降低氨氮又肥了水。水体水色呈红色:水体呈现红色通常是由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但也可能是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引起的。前者通常无大碍,而一旦天气突变,藻类大量死亡并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水质突变恶化,甚至造成水产动物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主要处理措施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季胺盐碘等消毒泼洒,第二天再用双氧氯、强氯精等泼一遍,适当换水 3 天后再视情况追肥一次。如果是原生动物引起的,也需用敌百虫等及时杀灭,并及时培育新藻种。水体水色呈黑色、发臭:水体发黑、发臭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如残饵、动植物尸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未得到及时转化,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不仅消耗大量溶氧

34、,并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甚至泛塘。防治方法:一旦发现水体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应快速沉降水体有机物,更换底层水,同时采用二氧化氯等强氧化剂氧化或杀灭过多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并充分增氧,23 天后用改水剂、底质改良剂及活菌制剂加速池底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最为关键的是要及时通过引入新水新藻,并加施磷肥,及早培育出新的优势藻类。水色呈黑褐、红棕、浓黄色水:养殖水色呈黑褐、红棕、浓黄色主要是因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所致。黄色水尤其在 pH 值下降时易产生;而黑褐色水体多与投喂劣

35、质饲料、残饵过多、水质和底质老化有关。因为许多鞭毛藻能分泌毒素,使水产动物神经受到麻痹,甚至中毒、死亡。防治措施:人工打捞藻类;晴天上午于下风口多次泼洒硫酸铜、硫酸铁合剂杀灭藻类;有条件养殖户可通过换水,利用潜水泵将集中于下风口的藻类排除,加注相临鱼池水质较好的水;施肥,微囊藻、甲藻为优势种的水体多施磷肥少施氮肥,而三毛金藻为优势种水体施硫酸铵为最好;经常开增氧机,通过暴气散发有毒气体。亦可采用具有增氧漂白作用的增氧剂。水体蓝绿藻水华: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粪便、鱼类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尤其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出现蓝绿藻类水华。形成蓝

36、绿藻水华的水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以云斑状、带状在水面上漂浮,并有难闻的臭味。养殖户称之为“老绿水” 。在生长良好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一般应在 100mgL 以内,100mgL 大致是鞭毛藻池水“肥水” 和“老水” 的分界线。而蓝藻塘的 “肥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往往超过 200mgL。防治措施:加大换水量,最好将表层的肥水换掉;在晴天中午机械增氧;控制投饲施肥。减少投饲量,尽量不投散料、粉料,避免饱食排泄和饲料散失而肥水;不或少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加速喜磷的硅藻类优势种群形成,抑制蓝绿藻的繁殖;使用螯合铜浓度 0.61.0g m3,以改进传统使用硫酸铜杀藻的办法;使用 0.7ppm 双

37、硫合剂在晴天上午于下风口泼洒,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坏水;生态防治。放养适量的罗非鱼或花白鲢,摄食利用蓝绿藻;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减少水体肥度;在高温季节抑制蓝绿藻不可用生石灰。中国对虾苗放养水质要求及调控方法:1、放苗前要检测池塘里水的 pH、氨氮、溶氧等理化指标,均正常后方可放苗。2、肥水下塘,池水透明度掌握在 3540 厘米,池水呈黄绿色或红褐色,浮游生物丰富,保证虾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3、虾苗放养前要先经过试水。试水的方法:可用水桶装些池水,放入虾苗,经半个小时的观察,对虾苗活动状况正常,证实池水毒性已消失,方可大批量地放养虾苗。4、要注意装虾苗塑料袋水温与池塘水温间的温差要小,可

38、将塑料袋放在水上,打开袋口,慢慢加入池塘水,待两者水温基本一致后再将虾苗放入池中。5、 pH 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中国对虾苗的生长 pH 值范围 7.88.6,池塘中水 pH 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对虾苗的大量死亡,如出现 pH 过高可用如下方法处理:一是加注新水,并适量换水;二是施用沸石粉、滑石粉调节,每亩每米水深施用 12 千克,可降低 pH 值 0.51.0。如出现 PH 过低可用如下方法处理:一是用生石灰调节,1015 公斤/ 亩,要兑水多次进行泼洒;二是加速培植浮游植物,促使藻类繁殖。养殖南美白对虾前期中期后期水质处理(1 )前期水质调控。虾苗投放入池后,几天后,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如枝角

39、类、桡足类和轮虫等会摄食浮游植物,而虾苗会摄食浮游动物,加上浮游植物本身生长老化,使水体中生物组成发生变化,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会减少,虾池水色会变化。此时要根据池水状况和天气情况,适当追施肥料。肥料选择和施肥量,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此时,控制水质标准是“肥”“活”。(2)中期水质调控。投放虾苗一个月后,虾苗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此时浮游生物在虾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水体的环境,调控透明度等,因此必须控制浮游动物的生长。由于投喂人工饲料不断增加,池内残饵相应增多,加上虾的排泄物和池内浮游生物死亡形成有机物的沉积,使虾池变“肥”,此时要设法减“肥”。调控的方法,一是向池内泼洒一些氧化消毒剂(

40、注意浓度不能过高),把池底沉积的有毒物质氧化,降低毒性,同时可杀死一些藻类,降低池水“肥”度;二是添加新水,最好是加注清洁的淡水。调控水的标准应达到“清”“活”“爽”。“清” 清净、无混浊、无明显的悬浮物;“活” 水色有变化,不是死水;“爽” 清爽。(3)后期水质调控。对虾养殖进入后期(60 天以后),随着虾的长大投饵不断增多,虾的排泄物不断增多,加上池中浮游动物的不断老化死亡,造成池底有机沉积物增多,虾池自身污染日益加重,此时要特别注重水质管理和调控。后期水质的标准应达到:水深褐色而不浊、不浑,闻到藻味而不臭,手感较清爽而不粘稠。 调控水质就南美白对虾养殖而言,其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

41、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但是到了养殖后期由于池水富营养化,水色往往变成深绿色,甚至滋生大量蓝藻。因此需要采取换水或施药等措施来杀灭蓝藻。每亩 1 米水深可用沸石粉 10 公斤 15 公斤兑水全池泼洒,使之絮凝蓝藻,或者每天换掉总水体的 10%15%,连续换水 2 次3 次,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水色。改善环境南美白对虾养殖后期,饵料投喂量较大,易造成池内残饵和虾类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色变浓,水质恶化。每 7 天10 天可使用一次底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 菌等),剂量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彻底分解水体底部残留的大量有机质,使其转化为无机盐,避免有机质腐烂发臭而产生有害物质,达到改良底质

42、、净化水质的目的。选择饵料南美白对虾养殖后期饵料投喂,既要考虑到南美白对虾健康生长的需要,又要兼顾到水体环境,具体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原则,并根据养虾密度、水质条件、天气变化、虾类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适时调整,尽量做到少量多餐、科学投喂。合理增氧 南美白对虾养殖后期,水色变浓,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含量较高,因此要充分发挥增氧机的“增氧、搅水、曝气 ”三大功能,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有毒物质含量,实现水质的“肥、活、嫩、爽” 。夏季雨天虾塘水质的调控措施调控水质原则:适当增加水体总碱度,稳定 PH,补充钙质,降低水质变化幅度。保持溶氧,充足,避免水体分层。1、小苏打、白云石粉等碳酸钙产品 10 公斤/亩,增加水体总碱度。2、 EM 菌+ 泼洒姜( 或抗激):避免因天气、水温、气压突然变化应激。3、晚上- 净水,增氧,避免晚上应激。安蓝 +固氧片+泼洒姜/ 诱食应激灵。增加底部溶氧,避免水温分层。4、雨后工作【净水】大雨导致池塘水质浑浊,及时净水,增加透明度。【消毒】雨水可能带来大量致病菌,及时消毒杀菌。但目前虾苗尚小,故采用温和型消毒剂如 10%聚维酮碘、过硫酸氢钾等温和产品。【改底】改良底质,增加溶氧,避免因天气变化导致水温分层,底部溶氧不足。【补菌】雨后避免倒藻,及时补充活菌,保持藻菌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