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温州与 中考语文,语文科当中地方课程考试范围:温州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一章“瓯越民俗”的第一节“物用习俗”第二节“岁时习俗”和第三章“瓯越文学”的第一节“永嘉诗韵”第二节“文学名家”。考试分值不超过试卷总分的5%。,第一章瓯越民俗,第一节物用习俗,“地不宜桑而织丝工,不宜粟麦而粳稻足,不产漆而器用工致。”这句话什么意思?赞美了温州人什么精神?,瓯越服饰,阅读P6-8找出温州传统服饰的种类,棕鞋、鸡鸣布、温州蓝夹缬、瓯绸,江成烟柳趋新晴, 结伴嬉春著屐行。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清方鼎锐温州竹枝词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当时温州百姓穿着棕鞋游山踏春的情景。,你能生动的讲述“鸡鸣
2、布”的故事吗?,温州美食,阅读P9-11找出温州传统美食的种类,传统特色菜:三丝敲鱼、双味蝤蛑、桃花仙贝、鸡翅海参、凤尾敲虾等传统特色点心小吃:汤圆馄饨、松糕、灯盏糕、双吹糕、绿豆糕、麦饼、芙蓉糖、炒米糖等,传统特色菜:三丝敲鱼、双味蝤蛑、桃花仙贝、鸡翅海参、凤尾敲虾等传统特色点心小吃:汤圆馄饨、松糕、灯盏糕、双吹糕、绿豆糕、麦饼、芙蓉糖、炒米糖等 元宵炒槐豆、端午包粽子、中秋月饼,冬至吃汤圆、过年捣年糕、吹松糕、炒炒米、早稻成熟“尝新”、酿造米酒、浸制杨梅酒、酿八宝酒等 上述传统的美食中你最喜欢的是哪种些?你知道它们的制作方法吗?请选一两种说说。,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上图中鱼丸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3、,说出上图宴席中的“阁老位”和“首位”,说出P11图宴席菜肴中的寓意,年糕“年年高”、长面(纱面)“长寿”、鱼“有头有尾”、“年年有余”,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温州籍作家 琦君 春酒,以上这段话描述了家乡什么习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阅读P12-14请以陈顺祖屋为例说说浙南民居的特点、结构、材料、建造习俗以及环境讲究,P13图中的雕刻反映了什么?,温州的民间风俗和主人的生活追求,上梁(结顶)时要在屋梁上悬挂
4、红灯笼、五谷袋、(装有稻谷的红布袋)风水瓶(插着柏树枝、万年青的小瓷瓶)等。它们的寓意是什么?,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松柏长青,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松柏长青,“入宅”搬家当天,要向邻居分发汤圆等,寓意是什么?,团圆 缘分,搬 家 记林伊明终于,家里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星期四晚上回到家,就见家里忙活开。妈妈在在新家准备了一道又一道菜,那晚,虽说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可半点都没有影响我家的热闹。写完作业,背起书包,走到宾馆,爸爸让我和弟弟先睡,说待会还得起床。我却望望这,望望那,对摆在门边的两个大竹框,特别有意思,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不回答,我识相地躺在床上睡着了,只听见好多人说话的声音,迷
5、迷糊糊地看见爷爷、奶奶和小叔在徘徊着。两点半差不多,我被硬生生地拉起来,极不情愿地背起书包,手抱一箱方便面,爷爷撑着绿雨伞,打着手电筒,爸爸背着竹筐子,走在第二个,弟弟手里提着两个红人灯笼,后面的人紧紧跟着爷爷的步划向前进,走到新家楼下,一阵鞭炮声好不客气地响起,我抬头望望四周生怕有人被这声音吵醒,爷爷撑着那把绿雨伞站在楼道口,我们一个个在绿雨伞的呵护下走进楼梯,舅舅打开了我家的大门,亲朋好友纷至沓来,妈妈开启了家里全部的灯,爸爸和舅舅将房间里的床一张张放好。桌上摆上了酒菜,这是我头一次在凌晨吃饭,妈妈将箩筐里的东西一一拿起,里面有南瓜,芋头,糖果,米,而且居然有一把大秤插入米中,一个大问号徘
6、徊在我的脑海中,却不敢问,怕破坏了什么规矩。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不禁感叹,原来我们中国古代的习俗可真是一套又一套,也不愧于文明古国的称呼。,说说泰顺廊桥的作用,它令你惊叹之处是什么?联想到了我们学过的课文,途中方便休息 结构之巧妙吴冠中桥,第二节岁时习俗,温州是个好地方 四季八节有名堂 拜年送礼纸蓬包 拦街福斗台眼看爻 清明踏青塌饼儿 重五龙船斗南塘 七月七喜鹊咄巧食 中秋赏月走麻行 登高做节恁闹热 你讲看爽看不爽 你讲看爽看不爽,阅读P15-18找出温州传统的年节风俗,春节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温州市民参观雕刻精美的板凳龙。,温州市民参观传统绸塑作品,这些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
7、么?说说理由。,春节前后都有哪些习俗呢?,1、掸新2、办年货3、备新衣4、开门炮 、过新春 、闹新春,温州的端午节让我们想起了哪位作家笔下的作品?,阅读P19-21找出温州传统四季庙会的种类,拦街福赶会市,什么是拦街福和会市?,“拦街福”顾名思义是在拦街祈福活动,在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众多温州市民参加“拦街福”活动
8、,你能讲 温元帅的故事吗?,我们巴曹一年有几次“会市”,你能描述一下这个令你难忘的场面吗?,回顾曾经的哪位课文作者的家乡“会市”最热闹,阅读P21-23找出温州传统人生礼仪的种类,人生礼仪起步礼,1、月里羹2、满月酒3、对周,人生礼仪成人礼,1、成人仪式(洞头、柳市)2、结婚,这些传统礼仪中使你最有感触的是什么?试找其中的来说说。,回顾曾经提到成人礼的文言语句,中考真题再现,【文化家园】温州历史悠久,民俗独特。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字)。(2分) 标题: 再现传统盛景的2009年温州“拦街福”开街已经十天,市民热情高涨,深深感受到了温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拦街福”是温州的传统习
9、俗,始于宋,盛于清,流传至今。今年突出“传承文明、文化兴市”的主题,主要活动有 拦街祈福、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展演等。到昨天为止,光顾“拦街福”的市民已达35万人次,现场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市民热情高涨,感受文化魅力 再现传统,感受文化 “拦街福”开街十天,市民热情高涨,(2008年中考真题):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瓯越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
10、“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 ”之意。(2分) 【写春联】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 (2分) 子夜鼠欢爆竹乐 门庭燕舞笑声 ,团圆,怀念祖宗,喧,【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你知道温州人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我的看法: 。,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同时
11、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古时温州少女从小学习瓯绣这门手艺.,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006年中考题目),“江城烟柳趋新晴,结伴嬉春著屐行。 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温州竹枝词 从这首竹枝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生动反映了当时温州百姓穿着棕鞋 游山踏青的情景。,第三章瓯越文学,第一节永嘉诗韵,阅读P50-52找出和谢灵运有关的温州风景点,简介谢灵运(名、时、地、评、作)其中著名是什么诗作?有什么影响?,回顾陶弘景的文章答谢中书书原来他是“ ”,试讲有关他的传说,阅读P54-55
12、简介温州四灵 (围绕名、时、地、评、作),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 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四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诗歌成就以赵师秀为最高。他们的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小景的闲逸生活。“四灵”主要写五律诗,特别注重推敲中间两联;他们也写七绝,虽不多,却各有若干首属宋代绝句中的上乘之作。,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
13、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请你品析徐玑新凉一诗。,简介市井七子1、说出市井七子的绰号及姓名2、他们的个性,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温州的下层平民中出现了几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们的诗风刚健清新,多本色语,富有生活气息。这些人中比较出名的共有七人,号称“市井七子”。他们是:菜贩季碧山,营卒黄巢松,茶馆跑堂祝圣源,鱼贩梅方通,剃头匠计化龙,铁匠周士华,银匠张丙光,其中尤以季碧山成就最高,名气也最大。,阅读P57-559介绍南曲之祖高明,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 瑞安阁巷镇柏树村人 琵琶记,试说南戏的成长过程,琵琶记是根据民间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共四十二出。保留原来的故事框架,保留了赵贞女的形象。重塑了蔡伯谐的
14、“全忠全孝”的书生形象。,概述琵琶记中蔡伯谐的故事。,阅读小资料概括四大南戏的故事梗概。,第二节文学名家,阅读P60-66找出温州籍的温州文学名家,文学名家,林斤谰词学家,被誉为“一代词宗“,琦君清代语言学家,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唐湜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 瑞安阁巷镇柏树村人 琵琶记,唐湜先生出生在浙江温州市一个依山傍水名叫上的村子里。祖父是个买卖人, 父亲在当地创办了第一所小学,自任校长,母亲亦出身书香门第。他常在如盖的大 树下“躺下来听昆虫们合唱着晨歌在丰茂的小草间不停地跋涉阳光像一道道金 光明灭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唐湜17岁读高中时,就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百多行的长诗普式庚颂(普式
15、庚 即俄国诗人普希金)。然而正当他希望自己的小帆船在诗海中航行时,“七七”事 变爆发,唐湜拜别了他所神往的缪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唐湜在金华考入国民党 所属的西安一个干训团,打算由西安转道去延安。一俟“干训团”毕业,他和好朋 友姚国价、孙有良就开始秘密准备上路,不料,孙有良的老婆向国民党机关告密, 三人在去延安的路上被捕,被关进“西安集中营”,度过了两年多的囚禁生涯。后 经温州同乡好友项景煜的多方营救才得出狱,他于是又拿起他的芦笛,在当时谢冰 莹主编的黄河上发表了诗作海之恋,倾诉他对海滨故乡的忆恋。1943年, 他考入浙江大学外文系,开始接触莎士比亚、雪莱、济慈,进入了梦幻般浪漫的诗 之王国,
16、也开始了高昂的放歌。他的6500行长诗英雄的草原、组诗骚动的城 等大量诗作都记录下了他那曾经痛楚多难的生涯。,琦君(1916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1916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瓯海瞿溪乡,原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
17、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8、,林斤澜(19232009),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当代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春雷山里红满城飞花林斤澜小说选矮凳桥风情,散文集舞伎,戏剧集布谷,特写集飞筐以及文论集小说说小等。2007年曾获北京作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1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汪曾祺一起被称为“文坛双璧”,素有“短篇圣手”的美誉。 在新时期“几代同堂”的小说界,林斤澜大概始终不是能够“风靡文化圈”、尽领一时风骚的作家。然而,他的小说总是自成一世界,自成一不可摹拟、难以界定的世界。这世界游离于我们日常经验的边缘,似有情亦似无情,可理喻又不可深究,望似清晰实则暧昧,仿佛不动声色地表明或掩盖什么。是淡泊?是超脱?抑或游戏?一个
19、饱领大半生社会沧桑的作家,一个在时代变幻中“写东西写老了”的人,势必会将他独有的那一份源自历史,源自人事浮沉、源自生命本身的彻悟与睿智、信念与希望灌注在自己的作品里。,用温州名人故事仿句,朱自清观赏梅雨潭抒写醉人绿意谢灵运登临池上楼感受满园春色,阅读P66探究温州话对的乐趣,拓展练习,瓯越民俗第一节 物用习俗(一) 瓯越服饰 1、东瓯民风质朴敦厚,崇尚礼仪,尤以勤劳聪明著称。“地不宜 而织丝工,不宜粟 而粳稻足,不产 而器用工致。” 2、清代方鼎锐的温州竹枝词中写道:“江城烟柳趋新晴,结伴嬉春著屐行。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温州百姓穿着 鞋游山踏青的情景。这种鞋,用
20、做鞋底,用 纳成鞋子。 3、温州农妇们用自家地里种出来的 纺纱织布,织出来的布就是后来俗称的“土布”,用来缝制一家老小的衣裳和被单等,有结余的就拿到集市上去卖。相传, 代瓯江之滨有个纺纱女,为了侍奉母亲终身不嫁,她靠纺纱织布维持母女俩的生活,常常夜里纺纱织布,到凌晨鸡鸣时分把织好的布送到集市去卖,因此人们把这种土布称作“ ”。 4、瓯绸的特点是 。 5、明清时有“ ”、 “ ”、 “ ”等明绸。 6、古代温州的有钱人喜欢用瓯绸做 、 、 、 等,把它看作是地位身份的一种象征,并由此形成一种风俗。 、 等重要活动,都少不了瓯绸。 7、古时的温州妇女心灵手巧,在自制新衣时,总要在容易磨损的地方,如
21、袖口、裤脚边等处叠成双层,来回缝上对称的 ,这种手艺后来逐渐应用到 、手帕、台布、窗帘等物,最终成为各种衣物上的必备装饰。 8、温州的不少家庭,从老妪到少女,都有一手 技艺。妇女手捏银针,依循布料的经纬交叉,上下飞舞丝线,挑绣成一个个十字形排列的图案,成为温州一项传统工艺。,(二)温州美食 1、浙菜体系,由杭州、 、绍兴和 为代表的四个地方流派所组成。 2、瓯菜的选料具有( )特点。 A.细特鲜嫩 B.海味海鲜 C.鲜活生猛 D.清鲜脆嫩 3、瓯菜的主料主要有 、 、 、 、 、 、 等。 4、瓯菜的主要烹饪方法有 、 、 等,口味以 为主。 5、请说出五道瓯菜传统特色菜。(1) 、(2) 、
22、(3) 、 (4) 、(5) 。 6、请说出9种温州传统小吃.(1) 、(2) 、(3) 、 (4) 、(5) 、(6) 、 (7) 、(8) 、(9) 。 7、写出两个从前制作温州小吃的世家名: (1) (2) 8、温州逢年过节人们总要制作一些当令小吃来供神祭祖、招待客人或犒劳一家老小。请连线。 A.春节 吃汤圆B.元宵节 做月饼C.端午节 炒槐豆D.中秋节 包粽子E.冬至 捣年糕、炊松糕、炒炒米 9、温州盛产杨梅。每当农历五六月间杨梅成熟时,农家各户就纷纷浸制 。适量饮用有 、 的功效,为温州百姓所喜爱。瓯海瞿溪一带,还有酿八宝酒的习俗,在酒里加入 、 、 、 、 、 、 、 等浸泡一段时
23、间后食用,可以滋补身体。著名温籍女作家 在春酒酒提到这种酒。 10、温州传统的宴席,对座位安排颇为讲究。规矩的宴席要用 桌,上首两个座位为上座,俗称“ 位”。上座的左边邻座为“ ”。 11、宴席上要上什么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要有 盘头或 盘头;分岁酒必须有年糕,取其“ ”之意;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长面,俗名“ “;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要是整条的鱼,寓意“ ”、 “ ”。,浙南民居 1、浙南民居的建筑结构一般左右对称,如平阳的陈氏祖屋。整个建筑以中心 轴为主体,横轴为辅,依次建有 、前厅、中厅和后厅。每厅九间开,中间最宽的一间是堂屋,俗称“ ”。堂屋中间有 ,将堂屋隔成“前厅
24、”和“后厅”。前厅是 、 、举办宴席的地方。 2、由于浙南民居中大量使用木料,因此木匠在浙南民居的建造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有两类木匠尤其重要,“ ”师傅相当于现代建筑的建筑师,能建造房屋亭桥。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从切木、竖柱、上梁到钉椽子、隔断、做门窗,无不需要他们。另外,还有专门从事木器雕刻镂花的“ ”师傅。 3、浙南民居在建造过程中,民俗活动十分隆重和讲究。上梁时正梁挂着红灯笼,还有装了水稻的红布袋,插着柏树枝的小瓷瓶(俗称“风水瓶”)等,寓意“ ”、 “ ”、 “ ”等。房屋竣工后,在新房的大门上要钉五色布,民间称为“五色剑”,表达人们对 的向往之情。 4、温州民间十分重视居住的环境,对
25、房屋的选址非常讲究。房屋要 山 水朝阳,顺山势,背风向,靠水源,避灾祸等,都是择址要旨。力求回避的是门前 (发大水时难避开),曲水回环(容易形成旋涡),地下暗流涌动。这些习俗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5、请列举温州境内三座著名的廊桥。(1) 、(2) 、(3),第二节 岁时习俗 辞旧迎新 1、温州“迎新春”一般要做如下活动: 、办年货、备新衣、 。 2、温州“过新春”十分重视拜年礼节,比如对出行日子的讲究,俗话说:“初一拜 ,初二拜 ,初三初四拜 。” 3、过新春温州人对“吃”更加讲究,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年糕,也有吃汤圆的,含有“ ”、“
26、”的象征意义。在泰顺,主妇们沏糖茶,蒸糖糕,端出来给全家吃,称作“ , ”。在乐清雁荡一带,大多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与“宗”同音,寓 之意;二是因为粽与“中”音近,取之意。 4、春节期间,对前来拜年的亲友,大多要摆酒款待,俗称“ ”。 5、温州“闹新春”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如 和 。还有舞龙灯、跑马灯、 等习俗。 拦街祈福 1、填表(请填写温州下列城镇“会市”(集市)的时间。 城镇会市(集市)时间瓯海瞿溪镇乐清白石镇瑞安海安镇苍南龙港镇平阳水头镇2、温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拦街福,始于 (朝),盛于 (朝),一直传到现代,沿袭了数百年。 3、填表(历史上温州鹿城区“
27、拦街福”活动) 开始高潮结束时间地点活动内容 4、欣赏几首描述温州拦街福的“竹枝词”,分别用两个字一次概括每首诗的主题: (1)瓯江竹枝词清戴大俊 春许冬还愿何若?家家齐唱太平歌。 拦街不用多祈福,但得平安福已多。 (2)瓯江竹枝词清郭钟岳 春祈饮福会拦街,酒醴笙簧处处皆。 今夜出游新雨后,春泥污损凤头鞋。 (3)瓯江竹枝词清郭钟岳 光明世界瓣香烧,东岳巡方接翠轺。 三月烟花刚上已,六街灯火又元宵。 (注:三月赛会,迎东岳神,六街灯火,半月不绝) (4)瓯江竹枝词清郭钟岳 迎神赛会类乡傩,磔攘喧闹满市过。 方相俨然司逐疫,黄金四目舞婆娑。 主题:(1) ;(2) ;(3) ;(4),清明祭祖
28、1、清明节前,温州家家户户开始做清明饼。清明时节有 、扫墓祭祖、迎城隍神等活动。 2、温州一带,清明节上坟扫墓祭奠祖先,坟头栽树,用红绿纸剪成钱的形状,编成长串挂在树上,叫作“ ”。祭毕,从坟外空地掘些泥土,加在坟上,叫作“ ”,扫墓归来,温州人有折松枝或采映山红的习俗作为吉祥之兆,前者表示 ,后者表示。有些地方,在清明这天,在祠堂集体祭祖,叫作“ ”。祭礼完毕。吃“祠堂饭”. 3、如今,在清明节祭奠祖先和扫墓习俗的基础上,发展了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新习俗。祭扫时,一般为 ,向烈士默哀致敬,宣读誓词、讲述烈士事迹等,成为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旧时清明时节,家家门上插柳,儿
29、童头上也带着缀有花朵的柳枝圈儿,祖先墓上也要插上柳枝。妇女则柳叶簪髻,洁服出游,名曰“ ”。 、背诵默写下列两首描写清明踏青活动的诗。踏青词(东瓯见闻录) 踏青侣伴过南唐,二月春风夹路香。 凤蝶紧随衣袖舞,吴田十里菜花黄。 清明扫墓似游湖,斗酒黄鸡素饭具, 画船箫鼓夕阳外,知是清明扫墓归。,连线题 1东西塔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a宋文天祥 2谢公亭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b唐孟浩然 3江心寺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c宋林景熙 4澄鲜阁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d唐杜甫 5浩然楼 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 e宋张扩 6来雪亭 罗浮山下雪来,扬子江心月照谁? f东晋谢灵运,
30、7菜贩 G许化龙 8鱼贩 H梅方通 9银匠 I张丙光 10剃头匠 J季碧山 11铁匠 K祝圣源 12营卒 L周士华 13茶馆跑堂 M黄巢松,14新凉 N徐玑 h字灵秀 15舟上 O翁卷 i字灵晖 16约客 P徐照 j号灵渊 17乡村四月 Q赵师秀 k字灵舒,连线题 c 14i d 15j e 16h f 10 17k b 11 a 12 13,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意思是 :浮云早上聚拢,每天早上聚拢,每天早上聚拢又散开 潮水剧烈的上涨,经常猛烈的上涨,经常上涨又经常息落妙处在于:利用谐音与叠字,一语双关。巧妙的描绘了浮云聚散的奇妙景致和潮水涨落的壮观景色。,yun,zh
31、ao1 chao2,zhao1 zhao1 chao2 , zhao1 chao2 Zhao1san4,chao2, chang2 zhang3,chang2chang2 zhang3,chang2 Zhang3chang2 xiao1,请你先注音,断句,试着读一读,然后说说对联的意思,谈谈对联的妙处。,江心寺岛,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阅读一篇优秀之作,如同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的情感,更是他的心灵寄托和生命渴望:我们在琦君芳香醇美的春酒里品尝 1 的滋味;在朱自清掬你入口的“女儿绿”中感受到他对梅雨潭水 2 的感情;在赵师秀约客不来闲敲棋子的
32、声声韵律中感受到他 3 的心情;在鲁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经历中感受到他 4 的精神(2007年中考题目),“竹枝词”里的民俗:欣赏几首描述温州拦街福的“竹枝词”,分别用两个字依次概括每首诗的主题(83页)。 春许冬还愿如何?家家齐唱太平歌。拦街不用多祈福,但得平安福已多.瓯江竹枝词清 戴文俊。(祈福) 春祈饮福会拦街,酒醴笙簧处处皆。今夜出游新雨后,春泥污损风头鞋。瓯江竹枝词清 郭钟岳(出游) 光明世界瓣香烧,东岳巡方接翠轺(yo) 。三月烟花刚上已,六街灯火又元宵。瓯江竹枝词清 郭钟岳 (注:三月赛会,迎东岳神,六街灯火,半月不绝) (迎神) 迎神赛会类乡傩,磔(zhe) 攘喧闹满市过。方
33、相俨然司逐疫,黄金四目舞婆娑。 温州竹枝词清 郭钟岳(逐疫),温州是个好地方 嬉爽吃爽冇话讲 点心摊儿多兮多 一夜吃到大天光 肚饿松糕馅皮肉 肚饱还想鱼丸汤 味道十崭的江蟹生 龟脚花蚶太滥方 恁多的麻什冇讲得 你讲吃爽吃勿爽 白蛇烧饼脆又香 县前头汤圆麻心烫 长人的馄饨皮丝薄 矮人松糕夹砂糖 饿了吃盘炒粉干 再来一碗鱼圆汤 家乡的点心几恁多 包你吃饱亦吃爽,温州名人,孙诒让:清代语言学家,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张璁: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 夏承焘: 词学家,被誉为“一代词宗“ 陈虬: 晚清思想家、医学家(1851-1903)在国内首倡创办利济医院和学堂。 叶适: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1150-1223) 刘基: 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上联:游西湖,品龙井,美不胜收。下联:,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007年中考题目)(4分)轻轻yn (1) 诵着“永嘉四灵”的诗歌,我们仿佛进入江南水乡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徐照的舟上所描绘的是:坐在一叶轻舟上的诗人停下船jing (2 )举目tio (3) 望,江畔坐落着四五户人家,在朦胧的清晨中,晓光jn (4) 润着月色,逐渐发亮的晨光里,一片雾气弥漫在山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