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1006970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联 系,发 展,矛 盾,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普遍性,实质,趋势,状态,含义,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孤 立,静 止,片 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培养怀疑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思维方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辩 证 法,(一)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二.基本结构:,一.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第九课),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

2、形而上学(综合探究),形而上学,对立,孤立,静止,片面,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知识结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知识结构,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课本知识整合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P54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运用范围:凡涉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 注意: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但不等于其中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C、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 D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有区别的。,【例1】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

4、偶然联系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A. B. C. D.,C,【例2】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 B. C. D.,B,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P55 (1)原理内容:P55。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注意:人为

5、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见P55),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 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 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 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 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 条件为转移。,【例4】 1吨废报纸= 850千克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

6、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A,5、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P57-58 (1)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注意:整体功能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二种,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整体功能小于各个功能之和。通常情况下,整

7、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例5】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 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 坚持适度原则 A. B. C. D.,C,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9 (4)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注意:A、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就是要从整体着眼。P59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的比较 相同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

8、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 区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讲的层次性原则,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则没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重视局部的作用,系统的特征,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要

9、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重要考点,(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1发展概念 (1)含义:发展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二、重要考点分析,2.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及其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

10、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因此说,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发展是联系的结果。,3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和后退的,发展是一种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二、重要考点分析,4、新事物 (1)新事物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新旧事物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二者并不是“一刀两断”。新事物对旧事物是既克服又保留,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方向: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因此,事物发展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原因:第一,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

11、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原因: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和接受有一个过程第三,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 (3)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二、重要考点分

12、析,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关系。 (2)质变与发展的关系:区别: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联系: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3)方法论意义:从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

13、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二、重要考点分析,、发展当然是一种变化,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因为( ) A、变化是数量的变化,发展是性质的变化 B、变化是直线式的,发展式曲线式的 C、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D、变化是旧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新事物的运动,C,、我国有古诗曰:“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 (1)“离离远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

14、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A,A,3.(经典题)温家宝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人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 B. C. D.,C,【4】(经典题)2005年全球媒体短信收入将达到425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100。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

15、、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这反映了: 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们利益的 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 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5】(经典题)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栓桔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C,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

16、意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重要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有: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的属性、趋势,,同一性,斗争性,二、重要考点分析,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7、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的一点论。,【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

18、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 小注: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事事有矛盾但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例题1:江主席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

19、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D,例2、(06文综全国卷I)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

20、 B C D,C,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 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 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种种表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 【应用范围】:因为“万物莫不相异”;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

21、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二者相结合的范围、;我国提出“一国两制”。我国经济制度、分配制度。,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

22、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小注: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前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例3(06政治广东卷)22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

23、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过岭南文化表现出来 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在于岭南文化之中 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 D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C,例4、 (北京卷)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 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 )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C. 整体功能大

24、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B,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2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以后的中国,国家的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26、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两点论就是在处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处理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

27、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例5、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 ) A.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抓量的积累的观点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例6、“重中之重”说明在复杂事物中( )A.只有一个矛盾 B.只有一个矛盾的方面C.只有一个矛盾,并且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 D.可能有诸多的矛盾,但是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B,D,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重要考点,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辩证否定观与

28、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整合,1、辩证否定观,【原理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克服旧事物中

29、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并以此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方法论要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从本质上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紧密联系(3)方法论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说和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例1、以下观点对辩证的否定理解正确的为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30、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A. B. C. D.,D,例2、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A,例3、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B,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

31、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例4、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 A肯定中有否定 B肯定一切 C否定一切 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A,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注意:创新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关系:理

32、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例5】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上内容说明()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C.只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人间奇迹也可创造出来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须进一步发展,A,【例6】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

33、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C,【例7】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面貌。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可能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今天的中国也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这段话说明了理论创新 A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着实践的发展 C是领袖人物的事情,一般人望尘莫及 D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不

34、竭动力,D,(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考实战演练,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要深人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间 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

35、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 认识不断发展的观点A. B. C. D.,A,2、“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A. B. C. D.,A,3、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36、”“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以下语句与上述两句诗文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4、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A,D,(三)知识综合运用 1、材料: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公布新的中小学生

37、行为规范守则。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较相似,对学生行为要求有一致性,因此原来的中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成为中小学生守则,有利于坚持对中小学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有不同要求,比如要求小学生“注意安全,防火,不做有危险游戏”,对中学生要求“不吸烟、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请分析教育部制定中小学生守则体现了辩证法哪些哲理?,答:(1)根据社会变化发展要求,修订中小学生守则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有前后相继的联系,将原来小学生、中学生合二为一,坚持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对中小学生要求

38、共同之处,也有具体不同要求,体现了这一点。 (4)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所作不同要求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2006年第1期半月谈提出:新农村建设要防止三种倾向。从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头、起好步,必须防止三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一要防止急躁倾向。急躁倾向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主事者急于建成新农村,在工作中表现出浮躁情绪和躁进作风;一种是农民急于看到新农村建成,抱有过高期待和速成心态。二要防止孤立倾向。新农村建设有其自身的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但新农村不可能孤立地建立起来。三要防止片面倾向。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39、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这五方面的要求,都是必须花大 力气才能做好的大文章。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防止三种倾向,如何才能防止三种倾向?,2(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我们当下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展开的伟大实践。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能做到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农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期待就会既充满热望又保持理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就能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应当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新农村建设与现代

40、化进程中的其他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必定是多种格局下多种因素和多种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新农村建设,就能做到既贴近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又能跳出新农村建设看新农村建设。(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解决问题。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能全面地、辩证地把握新农村建设,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整体高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3.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非法占据我国钓鱼岛等问题挑起人们的敏感神经。千百万中国人民对日方行为感到极大愤慨,出现了抵制日货、抗议游行等活动。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正确处理中日关系的冷静思考。请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