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心理学毛.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10068189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社会心理学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社会心理学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社会心理学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社会心理学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心理学,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毛文君,第一节 概 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除心理学外,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也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现在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

2、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二

3、)调查法 亦称询问法(三)档案法,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精神分析论,一、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二、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是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巳Homans),其他代表人物有布劳(P,Blau)、埃莫森(RAmerson),心理学家蒂博特(JThibaut)、凯利等。社会交换论是综合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以及功能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些观点

4、而发展起来的。,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份。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作为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的“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四、精神分析论 精神分析论始于19世纪末,是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

5、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意识与潜意识2“力必多”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4生本能与死本能5人格结构,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 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 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 和生活技能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三)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四)培养社会角色,三、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一)家庭(二)学校(三)大众传播媒介(四)参照群体,

6、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一) 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二) 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三) 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四) 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过程的三要素: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一、自我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19世纪末美国学者詹姆斯(WJames)曾对此做过广泛而深刻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自我及其评价、自我测量又重新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一) 自我的概念自我

7、,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二) 自我的结构自我主要有五个层面: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三) 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四)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二、身份当我们说到某人的身份的时候,实际上是指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一) 身份的定义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份,它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处境地位所决

8、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它是易变的。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中,角色就是由身份决定的行为期待。例如学生是一种地位身份,学生角色就是家长、教师和公众对他的行为的要求和期待。,(二) 身份的特点1客观性2主观性3多重性4稳定5契约性,三、自尊在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部分就是自尊。自尊涉及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一) 自尊的概念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把他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二) 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l.

9、 家庭中亲子关2行为表现的反馈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一、基本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作用于个体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信息,一类是社会信息。由各种自然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物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一) 认知者的经验(二)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三) 认知者的情绪,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

10、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二、印象形成的效应(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二)光环效应(三)刻板印象,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一) 加法模式 (二) 平均模式(三) 加权平均模式(四) 中心品质模式,四 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二)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3.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

11、色的社会规范4.投人所好,第三单元 归因,一、归因的概念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行为原因的分类(一)内因与外因(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三、归因原则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以下主要原则:(一)不变性原则(二)折扣原则(三)协变原则,四、影响归因的因素(一)社会视角(二)自我价值保护(三)观察位(四)时间因素,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一、社会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由人的自然属性、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

12、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二、社会动机的功能(一)激活功能(二)指向功能(三)维持与调节功能,第二单元 主要社会动机,人的社会动机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个体的社会动机与他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社会动机种类很多,主要介绍五种:亲合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利他动机,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一、社交情绪的概念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一)社交焦虑(二)嫉妒(三)羞耻与

13、内疚,第五节 态度,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由态度出发,向内可研究个体的心理状态,向外则可对行为进行某种预测。,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一、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二、态度的功能社会心理学家卡茨(D. Katz,1960)提出,态度有四个方面的心理功能:(一)工具性功能(二)自我防御功能(三)价值表现功能(四)认知功能,三、态度的形成美国学者凯尔曼(H. C. Kelman,1958)提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叫态度转变。态度转变就是说服的过程。,一、态

14、度转变模型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C. Hovland,1959)提出了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是传递者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接收者第四是情境因素,二、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三、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F. Heider,1958)的平衡理论(二)认知失调论(三)社会交换论,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目前还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概念沟通指信息

15、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二、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构成。,三、人际沟通的分类(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五)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四、沟通网络人际沟通往往有群体背景。群体成员间的沟通模式组合起来形成沟通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二)非正式沟通网络,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体语即身体语言。通过身体语言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一、目光与面部表情二、身体运动和触摸三、姿势与装饰四、人际距离,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

16、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奥特曼(I. Allman, 1973)等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第一是情趣爱好方面第二是态度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第四是隐私方面,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相互性原则2. 交换性原则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 平等原则,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

17、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熟悉与邻近(二)相似性(三)互补(四)外貌(五)才能(六)人格品质,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一、人际互动的概念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互动是一个过程,是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的。,二、人际互动的形式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第七节社会影晌,第一单元 从众,一、从众的概念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俗称“随大流”,表现为个体

18、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多种人相符合。,二、从众行为的原因(一)寻求行为参照(二)对偏离的恐惧(三)群体凝聚力,三、影响从众的因素(一)群体因素(二)个体人格因素(三)情境的明确性,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一、社会促进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像在场和隐含在场。与社会促进相反,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二、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一般来说,个体在群体活动中,付出的努力水平都会下降,并且群体

19、规模越大,个人的努力水平越低。,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一、模仿模仿的概念: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二、暗示(一)暗示的概念暗示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二)暗示的分类1.按信息来源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2.按暗示者的目的可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3.按暗示双方的接触关系可分为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4.按暗示效果可分为暗示及反暗示,三、社会感染社会感染的概念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

20、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单元 爱情,一、爱情的概念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二、爱情的形式李(J. Lee,1973)等人总结了六种常见的爱情形式:(一) 浪漫式(二) 好朋友式(三) 游戏式(四) 占有式(五) 实用式(六) 利他式,三、爱情的三角形理伦斯坦伯格认为(R. Sternberg1988),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第二单元 婚姻,一

21、、婚烟的概念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婚姻行为决定于婚姻动机。婚姻动机不仅是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满足夫妻双方的性需要,继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而且还包含经济方面的考虑。婚姻的动机一般来说有三种,即经济、繁衍和爱情。,二、夫妻关系的类型(一)爱情型 它有两种亚型(二)功利型(三)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四)建设性(五)惰性型(六)失望型(七)一体型,第三单元 离婚,离婚是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夫妻彼此心理的不协调、背离或对立,会造成双方的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往往是离婚

22、的原因和前奏,而离婚往往是心理冲突激化的结果。,一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夫妻心理冲突多由下列因素引发:(一)需求不满(二)价值观念不一致(三)远离的“自我”(四)夫妻的性差异,二、离婚的原因离婚是常见的婚姻解体方式。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在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方面不能调适,使婚姻失调。发展到极点,婚姻功能就丧失,只能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婚姻关系。婚姻解体意味着家庭解体,这对家庭和社会往往产生负面影响。离婚对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影响是显见的、严重的。但是,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和制度化的婚姻解体形式的离婚,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妇女解放的标志之一。,第四单元 家庭,一、家庭的概念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二、家庭的结构与功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的功能1经济功能2. 性的功能3. 生育功能4. 抚养与赡养功能 5. 教育功能6. 感情交流功能 7. 休闲与娱乐功能,(三)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1. 社会与环境因素2. 家庭成员的素质3. 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