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与人生 让我们一起来参究与切磋,安徽农业大学 国学会 方庆,禅人语录一则,禅,是一面镜,可以照亮人们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可以指引人们的心路。,导言:让禅圆满人生,“禅茶一味”,禅与人生有不解之缘。人生中充满禅意,禅的精神、禅者的心态使人生在艰难中升华,在平淡中精彩。 古代的名流智者,如白居易的乐天知命、苏东坡的洒脱坚韧、王安石的出入自在以及现代名人如林清玄散文的飘逸空灵、蔡志忠漫画的幽默灵动,都是因为有了禅。 禅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在当代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生态失衡的背景下,如何使人生少一些苦涩,多一些欢乐;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潇洒;少一些冲突,多一些和谐了解一点禅,获得些禅趣,有助于人生
2、趋向幸福圆满。,人身与人生,人身难得今已得,人身一失万劫不复。要珍惜人身,就有如何安度人生、乐度人生的问题。人身是人生的物质基础,但人身不就是人生。人生是人身与人心的统一。人心比人身更重要,人的慧命才是生命的根本。因此,珍惜人生,比珍惜人身更重要。,“人”字不好写,如把人生比作戏剧,有正剧,有闹剧,有喜剧,有悲剧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人快乐,有人痛苦,有人潇洒,有人烦恼,有人顺利,有人坎坷,有人富有,有人贫困,有人伟大,有人渺小,有人崇高,有人卑鄙为什么? 人生乃是部写不完的大书,人生也是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一撇一捺,这个“人” 字,看似最好写,写好实不易。,人生的苦与乐,人们对人生的苦乐,有许
3、多不同的认识与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愚者见愚,邪者见邪,俗者见俗,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同看法的关键,乃是基于人心的不同人生观。,禅的人生观,这是个不好开口的话题,因为“禅”是离言绝思的。禅的真谛,一落言诠即不是。但又不能不借助语言文字来 “指月”,只是我们千万不要做捞月的猴子,不能死在言下。 禅的人生观,勉强而言:人生是苦;人生也充满乐趣(真乐); 苦因在于人之无明执着;洞明苦因而看破放下,就能离苦得乐 。 “禅” 就是引导你看破放下,离苦得乐。,人生是苦,有人会说:这不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吗? 不!知苦才会寻求离苦,否则以苦为乐,沉迷在无边苦海中,乐而忘返,将永无出苦之日。
4、 人生之苦举不胜举,概而言之,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此八,或身苦,或心苦,或身心俱苦。谁也不可避免。,“八苦”简释,生老病死四苦,人生必然,易理解,不赘言。 爱别离苦,如有情人难成眷属,亲人之生离死别等。 怨憎会苦,如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肖儿孙讨债鬼,战争之苦等。 求不得苦,因欲壑难填,而有所求不遂之苦。 五蕴炽盛苦,五蕴指“色受想行识”,人生乃五蕴之缘聚,此苦包括前七苦及七苦之外的所有一切苦。,苦因何在?,苦海无边,欲出苦海,须明苦因苦根。 苦因无明执着。 无明,指无智慧(非指无知识,般若智慧与一般知识不同)。无明即愚昧。 执着,包括我执
5、、法执。通俗而言,我执可说是私心太重,执“我”为实;法执可说是固执己见,执一切事物现象为不变。执着,即自我缠缚而不得自在。 无明执着者,犹如瞎子背负重物绑着绳索走在人生旅途上,焉得不苦!,如何离苦得乐?,苦因既明,即可对症施治破无明,除执着,即能离苦得乐。 破一分无明,少一分痴迷,多一分智慧 除一分执着,少一分烦恼,多一分快乐 通俗而言,破无明,即是看破;除执着,即是放下。 你能看破吗?你能放下吗?,看破是人生最大的智慧,看破观察洞明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无有不变的实体。 此即禅之所谓般若空观明悟“诸法空相”。 空或曰:那不是消极悲观的虚无主义吗?答曰:非也。空是指无我、无常之空性, 不离万
6、有之事相,又不迷执于事相。所谓真空而妙有,妙有而真空,空有不二。 看破,观空,是人生无上的大智慧!,放下是人生最大的功夫,诸法无我,诸法无常,还有什么不可放下? 真能放下,心无挂碍,自然就一身轻松,自由自在,快乐无比。 不过,放下,说说容易,做到甚难! 放下,既需要智慧(是前提),还需要定力(为基础) 放下,是人生最上乘的功夫;放下,就能获得人生最大的幸福。,禅帮助你看破放下,看破非用肉眼,放下非用双手,看破放下之关键,在于你的“心”。 此“心”不好说,姑妄用“心态”来比拟之。是苦还是乐?关键是你的心态。 凡夫的私心(包括贪心、痴心、嫉妒心、仇恨心、攀缘心等)重,就看不破放不下,就苦。 转凡夫
7、心为禅心、佛心(表现为清净心、平等心、平常心、慈悲心、广大心、专注心等),就易看破放下,就可以转烦恼为菩提,就可以离苦得乐。,禅、佛两个汉字的意蕴,中国人的方块字真是妙不可言! 禅“示”傍一个“单”,即告诉你要简单、单纯,不要那么复杂、贪婪。这不就是开示你看破放下吗? 佛“人”傍一个“弗”,人若无我,无人我分别之见,不就是一个心胸广大的觉悟之人(佛即觉也)?无我,无人我之分别相,不就是看破放下吗?,快乐在哪里?,谁不希望获得快乐,人人都在寻找快乐。 快乐在于金钱财富吗?不少有钱人在埋怨:最多的金钱也换不到长久的、真正的快乐。 快乐在于权力地位吗?不少位高权重者感叹:最大的权力也保证不了快乐常在
8、。 快乐在花前月下吗?不少热恋中的帅哥靓妹叹息:真是折磨人,烦死了! 快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当人的心里!,天天都是好时节,其实,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关键在于你能否发现,是否有一颗无忧的心。 让我们共同欣赏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此正是禅者的心态,觉者的洒脱。“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真正的看破放下。 然而痴迷的凡夫,则可能见花而痴心妄动,睹月而愁绪百结,反而烦恼重重,度日如年了。,“哭婆婆”变“笑婆婆”,有个故事,有位老婆婆有两女儿,一开鞋店,一开伞铺。天雨,老婆婆要哭,担心鞋店没生意;天晴,老婆婆要哭,忧愁伞铺没顾客。
9、人称“哭婆婆”。 一天,一位和尚经过,对老婆婆说:天雨,伞铺顾客多;天晴,鞋店生意旺。不是天天都是好日子吗?老婆婆一听乐了,天天笑口常开,成了“笑婆婆”。 诸位有何启示?烦恼快乐还不是自找的,全在当下一念的心态,是吗?但愿人人笑口常开。,门前一湖水,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吹波浪起。永明延寿禅师的说法偈注:永明延寿是吴越末北宋初杭州净慈寺高僧。既是禅宗祖师(法眼三祖)又是净宗祖师(六祖)。提倡“诸宗融合,万善同归”,著作等身,影响深远。其宗镜录百卷,“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乃禅门巨典。 光明生或波浪起,皆是一湖水在日照或风吹的不同条件下所现之相。光明喻智慧,波浪喻妄想烦恼。万
10、法不离一心,一心能现万法。烦恼与菩提不二。不觉即烦恼;一觉,烦恼即是菩提。,明心如镜,心镜富有智慧的妙喻。 明镜,本来空空如也,净洁无染,正因此,森罗万象悉能映现。若镜子蒙尘,则难现像。 心本空,本净,故心包太虚,能量无限,所作皆圆,本来常乐。心若不空,有染,则所作难圆,烦恼丛生。 返观一下自心,有没有被滚滚红尘所染污?里面堆积了多少垃圾?是不是该清理清理了?,明镜与胶片之区别,镜子映物,随来随照,不留物像痕迹,故能常照常用。 胶片一旦感光,物像留迹,不能再映他物,无法再用。 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但其存储卡储满后必须删除已存物像,方能继续使用。正因它有删除功能,故可随删随用,常删常用。 你的心,
11、如明镜?如胶片?如数码存储卡?,神秀禅师的名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注:神秀禅师乃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大弟子,首座和尚。是北宗禅的领军人物,武则天时曾为的国师。 我们有否时时解剖自己,祛除心垢,使心镜常明?心灵环保可不能忽视与放松噢!,六祖慧能的名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慧能继五祖弘忍的衣钵,而为禅宗六祖,是南宗禅的创始人。其法语由弟子汇集成坛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献。六祖此偈是因神秀之偈而作,境界进一步提升,直契人之清净本性,乃顿悟直了成佛之法。 理在顿悟,事须渐修。理上应依慧能偈直契明悟自己的本来面目,事上亦可依神秀偈不
12、断打磨心垢,回复本来。,毛泽东与坛经,毛泽东喜欢读书,他随行常带、常阅的书中,就有六祖的坛经。 毛泽东还说过,六祖不识字,樵夫出身,接近平民,了解民间疾苦,坛经是为百姓写的。 注:经神秀推荐,武则天曾邀慧能进京演法,但慧能婉言谢绝。六祖愿与民众在一起。六祖肉身现在尚供奉在粤北曹溪南华寺祖庭。,如何放下?,两和尚行脚来到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有一妙龄少女正为过不得河而焦急,欲求两人相助,师兄不假思索,抱起姑娘就过了河。 两人继续赶路,师弟心中不断打鼓,常言道男女授受不亲,师兄居然怀抱少女,岂非犯戒?走着走着,他忍不住向师兄提出告诫。 师兄说,我早已把她放下了,怎么你还抱着她不放? 心怀坦荡,心无挂
13、碍,心如虚空,是真放下。,放下与提起,或曰:放下是否什么也不干,无所事事了? 答曰:显然不是。放下不碍提起,要放得下提得起,提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放下。 上述例子中,师兄见人急难,不是毅然提起了吗?他抱起的时候,心里也是放下的。他是坦荡洒脱的。随时放得下,随时提得起。 师弟放不下,也就提不起,他可不敢抱,是嘛?放不下,就潇洒不起来。人家根本没放在心上,他心里却老犯嘀咕。,禅在何处?,有禅师答:“ 饥来吃饭困来眠。” 有禅师曰:“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可是人人都在行住坐卧,吃喝拉撒,感到苦恼的多,获得禅趣者少?何也? 禅趣究竟在何处?禅悦究竟从何来?,禅由定慧生,禅不离定慧,禅由定
14、慧生。 慧,如前述,即以般若智,观空看破。 定,即安于自性觉,心不随外境而转。 定,是一种修养功夫,须用一定方法锻炼培养。 定慧等持,自然禅趣横生,禅悦充满。,心定菜根香,同一饮食,有人粗茶淡饭皆美味,有人山珍海味难下咽 ,何也? 同一睡觉,有人陋室板床也香甜,有人华屋豪铺难入眠,何也? 前者无分别,不计较,一副平怀,所谓心定菜根香,平常心是道,禅悦自然生。 后者百般希索,百般计较,事事分别,处处攀缘,时时心猿意马,哪来茶饭香,安稳觉? 理得心安,神定气闲,禅趣随处皆是。,弘一大师用餐,1924年夏丏尊与弘一大师在宁波相遇。后来,夏先生在文学周报上的文章中记述: 弘一住的是小旅馆,行李十分简单
15、。“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他坚说只要一碗,我勉强加了一碗) 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 他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萝卜来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 第二日,另一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我说:“太咸了!”他说:“好的,咸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夏感慨道:在他,世界没有不好的东西。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这是何等风光啊!,虚云老和尚难忍能忍,虚云老和尚(18401959),近现代禅宗泰斗。禅修证境高深,建寺安僧无数,声震禅林,一身兼祧禅宗五家法脉。解放后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阅历三朝五帝,饱尝人间沧桑,以禅者风范,难行能行,难忍能
16、忍,传奇式经历感天动地。 试举一例,解放初发生于粤北的云门事件中,备受冤屈,惨遭毒打,命若悬丝。他默默忍受,禅坐疗伤,入定九日,梦生兜率,亲聆弥勒开示,再驾慈航,维系禅宗慧命。事后,周总理派人慰问,他只说“好” ,毫无怨言 。 禅宗高僧之境界真是不可思议。,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次,苏东坡大居士禅坐入定,喜得禅悦,赋成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他马上差书童送给时在江对岸金山寺的佛印禅师。佛印阅后,批了二个字,让书童带回。正在东坡得意之时,书童呈上禅师批复。拆开一看,竟是“放屁”二字,不由生气,即坐船过江算帐。了元已侯在岸边,见苏轼一到,哈哈大笑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
17、过江。东坡亦大笑,自愧不如。 定力,不是嘴上说的,要有真功夫。东坡虽不如佛印,比起我们可不知强多少倍!,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去北山凤林寺寻访道林和尚,见禅师正在大树上搭的简易设施上打坐参禅,白说:大师好危险。禅师说:太守更危险。白不解,禅师说:识浪翻腾,官场险恶。 白拜服。向禅师请教佛法大意。和尚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说:三岁孩童也道得。禅师曰:三岁孩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深为膺服,作礼而别 可见,说说容易做做难啊!说一丈不如行一尺。言而有信,言而有行,方是真实。 老百姓说,“三个代表”落到实处,才真有意义。诚哉斯言,古今同一理也。,无我才能无畏
18、而自在,无我,即无染,心镜恢复本净、常明,智慧朗照。 无我,就能放下;放不下,皆因执着我 无我,就能无畏;执着我,就顾虑重重 无我,就能自在;执着我,必作茧自缚,斗鱼为什么活得累?,不知诸位见过否?鱼店有时在玻璃瓶里养一种蛮好看的鱼,招徕顾客。但一瓶只养一条,也不能摆在镜子前,因为此鱼好斗,两条在一起,必须斗死一条才罢休,面对镜子则与自己的影子斗,直到自己死去为止。故名“斗鱼”。 斗鱼野外生长于江海交界处滩涂,喜好圈占地盘,一有其它斗鱼进入,势必争斗到一方退出才歇。但因圈的范围大,常有进入者,因此常常争斗不休,活得真够累的。 斗鱼为何活得如此累?就是因为执着于“我”,放不下自己的地盘,心量小,
19、贪心大,仇恨心强。如果心量大些,富有平等心与慈悲爱心,不就潇洒自在了吗? 要写好“人”字,要快乐,可不能学斗鱼噢!,观自在施无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可以说无人不晓。 观世音也就是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观自在菩萨。 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化现出千手千眼,闻声救苦,广大灵感,故也称施无畏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无我、无私、无畏的圆满结合。 无我真空才能自由无碍化现出千百亿化身。 观世音是我们的榜样,人人都可成为观世音。,顺逆一如,人生道路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顺境,也有逆境。 禅者的态度,坦然面对,顺逆一如。 顺境,得意莫忘形。须知花无百日红。 逆境,失意莫失志。黑夜过了是白天。 先贤无数
20、,榜样无穷,古有苏东坡诸君,今有邓小平诸公。,东坡躬耕,赤壁怀古,苏轼号东坡,源于被贬黄州,在城东垦荒种植 东坡时处逆境,坦然处之,耕读度日,营建雪堂,自比陶令,俨然是在桃花源,悠然自得。 雅兴不减,佳作无数,是其创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尤其是三游赤壁,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坎坷曲折,但他顺逆一如,潇洒一生,是禅给了他智慧与力量。,王安石出入自在,王安石是一代名相。其推行的变法革新影响深巨,诸位都知道。 但其与禅佛之深缘,诸位未必都知道。 荆公为官,有雄才大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又兢兢业业,且自奉甚严。 荆公不迷恋名利权势,两次主动要求罢相。
21、第二次罢相后,悠然林下,与山水为伴,以谈禅论佛为一大乐事。还舍宅(“半山园” )为寺。 王之一生,生前死后,褒贬不一,悬若天壤。顺逆毁誉,他皆能坦然面对,可谓出入自在。若无禅心,焉能承受?,苏王半山相会,东坡与荆公政见不合,有过误会。两人曾十五年未谋面。 但两人互相钦敬对方的文才与人品。苏还为变法的某些措施作过辩护(包括王下野与过世之后),王也曾力所能及保护过苏。 元丰七年,因诗遭贬的东坡由黄州迁汝州途中经江宁,顺道拜访荆公,荆公野服骑驴迎候于舟次, “相逢一笑泯恩仇” ,两人相见甚欢 。其实两人分歧皆为国事,本无个人恩怨。故两人同游山水,在半山园谈诗论禅,融洽无间。 两大英才,两大居士,文心
22、禅心相通,心无芥蒂,此次相会,实乃千古佳话也。,禅在人间,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上述及后续的诸多事例,皆是六祖慧能大师此一名偈的注脚。 禅在人间,就在人人心中。无论贫富贵贱,平等平等;无论顺境逆境,毫发不差。若说有别只在是否识得。 看破放下,人格提升,无不是禅。,完成在人格,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 此是倡导实行“人生佛教”的近现代佛教领袖,佛教革新家太虚大师的名言。 从自身当下做起,禅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日常道德行为中。看破放下,奉献奋进,人圆佛成。 让我们学习菩萨精神,在为人民服务中,完成人格,圆满人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
23、萨之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正觉 谭嗣同即是以地藏之精神救国,舍身成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 可见,禅佛决非消极遁世,乃以出世之精神从事入世之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之用典,出自禅宗“水牯牛”之公案。试举景德传灯录的二则记载: 南泉普愿禅师将顺世,第一座问:“和尚百年后向什么处去?”师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僧云:“某甲随和尚去还得也无?”师云:“当若随我,即须衔取一茎草来。” 沩山灵佑禅师上堂示众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下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此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唤作什么即得。” 这些开悟了的大禅师
24、来去自由,以作水牯牛为喻,表示他们已无人我之相,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愿为众生作牛做马。这是何等风光,何等作略!,瞿秋白与禅佛,瞿秋白曾说:佛教“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瞿秋白认为,普渡众生与解放全人类的精神是相通的,一致的。 瞿秋白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面对敌人枪口,从容挥笔写完富有禅意的四句诗之后,英勇就义,既是共产主义者视死如归精神的体现,也是他以禅心看破生死,笑对死亡的表现。,放下生死是最要紧的放下,生死是人生面临的大事。一切有情众生无不贪生怕死。 但人总有一死,无一可免。 生命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即成隔世。 如何避免死苦?如何超越生死? 还是
25、看破放下,看破生死,放下生死,当下就超越生死。 贪生怕死,醉生梦死,只会在生死中沉沦,苟利国家生死以,温家宝总理就职时,曾引用林则徐的两句诗以自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 这既是儒家的精神,也是佛家的风骨。 林则徐是一位正信正行的大居士,禅给了他人生的感悟,给了他爱国爱民的一腔热情,给了他不畏强权,不避艰险的无穷力量。 为国家、民族、众生而生,为国家、民族、众生而死,这就是放下生死的奥妙。,赵朴老遗偈,生固欣然,死亦无撼。 落花常开,流水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老寻觅。 一期生命有限,生命之流无尽。 赵朴老一生坦荡,走得何等潇洒。 朴老没有走,他还在我们中间。,魏源临
26、终之自在,魏源是近代学养深厚,开创放眼看世界一代新风的大思想家,也是一位著名大居士。其海国图志等著述享有盛誉。曾首次汇集编定净土四经。 晚年终老杭州,住僧舍,闭目澄心,危坐如山,一心念佛。 夏历1857年2月,他偶感微疾,即对侍者说:我将要走了,至时,毋号哭相扰。十天后疾止,神志如常。 月底那天,他索汤盥洗换衣。第二天,有人来访,谈着谈着,对客人说:“君且休,吾将逝矣。”于是入室凝坐,到晚上,嗒然而寂。 他生平爱西湖,遂葬于南屏山之方家峪。 魏源参禅念佛有得,自知时至,安然坐脱,生死自如,何等洒脱!,禅佛在他们眼里,马克思: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孙中山: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
27、为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和维持民族的伟大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毛泽东: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度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疾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合作,在为众生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禅佛在他们眼里(续),爱因斯坦: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罗素:我觉得不论是智慧或人格,佛陀都远远超越其他宗教创始人。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 荣格:宗教便是治疗心里疾病的组织,特别是人类两种最伟大的宗教基督教与佛教。,禅佛在他们眼里(续),鲁迅: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梁启超: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厌世,乃积极而非消极,乃兼善而非独善。 胡适:不懂得佛学,就不懂得中国文化,结 束 语,让禅这面明镜,永远照亮我们的心境 让禅这盏明灯,指引我们的人生旅途到达幸福圆满的彼岸。 让禅这帖清凉剂,净化自心,提升自身人格;净化社会,利乐众生,营造圆满安乐的人间净土。,致 谢,谢谢你们的参与!禅贵心灵的交流,请赐予宝贵意见。谢谢安徽农业大学为我们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