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例研究报告高一化学备课组.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053436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研究报告高一化学备课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例研究报告高一化学备课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例研究报告高一化学备课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例研究报告高一化学备课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例研究报告高一化学备课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例研究报告一 研究科目:化学二 研究单位:高一年级化学备课组三 课例名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四 研究对象:高一(6) (11)五 活动安排第一阶段:.由韩伟军,袁文学,曹海明,罗小平四人共同认真研究教材提出备课方案由罗小平主笔备写。第二阶段:第一次实践,罗小平在高一(6)班上课,韩伟军,曹海明,袁文学听课。第三阶段:在第一次实践后共同讨论反思,曹海明主笔重新备课,并在高一(11)班上课,韩伟军,袁文学,罗小平听课。第四阶段:经过两次实践后在讨论反思,评价。第一次实践研究主题:让学生了解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掌握一般方法的步骤和操作学习材料:苏教版化学教材 志洪优秀教案 等。活动

2、安排: 包括一,二两阶段。成果记录1学生能从实践生活中演化出化学理论知识。2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分离方法。3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方法。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与技能(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能够自我设计分离提纯各种混合物的方案,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学会一些实验操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

3、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让学生通过实验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同时崇拜科学。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实验是化学家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借助实验可以确定组成物质的元素、含量及其微观结构,解释化学现象的本质,所以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打开物质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今天我们开始的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过渡】 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时需要纯净物,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那么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新授】:一、分离与提纯的

4、区别: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它杂质除去。【过渡】对于物质的分离各位同学很熟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能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下面大家欣赏一个与众不同的茶杯。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几种常见方法1、过滤【展示】 (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

5、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过渡】对于过滤我们需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下面根据实验思考一个问题。【思考】实验室中用 KClO3在 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请结合初中所学的方法从反应后的 KCl 和 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这两物质,请简述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小结方案并展示实验操作图【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6、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2、结晶【思考】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粉末,请设计方案提纯硝酸钾。【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小结结晶的方案并展示两者溶解度的曲线图【过渡】以上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这两个的方案最终都是固液的分离,都要用到过滤。如果被分离提纯的物质都是液体,那么又应该采取什么方案呢?3、萃取【思考】如何把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演示】用 CCl4提取溴水中的溴【学生】观察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充分振荡,现象如何?从现象中得出结论。【小结】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原来溶液

7、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而 CCl4称为萃取剂,水和CCl4互不相、CCl 4的密度比水大、溴在 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物质可以从水中把提取出溴呢?如果不是,那什么样的物质才能有这样的本领呢?即哪些物质可以作为萃取剂?【简述】萃取剂的选择条件【过渡】刚才用 CCl4萃取了的溴还和水分层存在于试管中,所以了我们还要把两层溶液分开,即分液。4、分液【演示】分液两层溶液。【学生】观察操作过程,总结注意事项。小结:,过滤、结晶是利用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萃取则是利用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了解有关溶解度差异的分离方法。作业:

8、练习册 P20 知识梳理: 萃取和分液-从溴水中提取溴:(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课后反思及讨论修改意见1.“导课时可以适当的加几个例子说明实验的重要性。另外过度时也可以加几个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比如,用磁体将铁粉和木屑分开,还有淘米等生活中的例子。 ”2.过滤比较好理解,结晶与萃取难理解,在这里应放为重点。 ”3. 本节课在讲述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表达能力。课堂讨论要分为学生与学生交流和学生与教师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说在讲过滤应注意的事项时,如果只讲

9、“一贴,二低,三靠” ,不让学生自己单独回答的话,有些同学可能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在教案中要体现: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烧杯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壁。4.物质的分离方法中仪器的介绍也是必要的。第二次实践研究主题:让学生了解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掌握一般方法的步骤和操作学习材料:苏教版化学教材 志洪优秀教案 等。活动安排: 包括第三个阶段。成果记录1学生能从实践生活中演化出化学理论知识。2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分离方法。3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方法。教学案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

10、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能够自我设计分离提纯各种混合物的方案,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学会一些实验操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让学生通过实验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同时崇拜科学。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实验是化学家研究

11、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借助实验可以确定组成物质的元素、含量及其微观结构,解释化学现象的本质,所以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打开物质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今天我们开始的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过渡】 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时需要纯净物,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那么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新授】:一、分离与提纯的区别: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它杂质除去。【过渡】对于物质的分离各位同学很熟悉,而且

12、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能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用磁体将铁粉和木屑分开,还有淘米等生活中的例子。下面大家欣赏一个与众不同的茶杯。3、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几种常见方法1、过滤【展示】 (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讨

13、论,提问【过渡】对于过滤我们需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烧杯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壁。下面根据实验思考一个问题。【思考】实验室中用 KClO3在 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请结合初中所学的方法从反应后的 KCl 和 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这两物质,请简述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小结方案并展示实验操作图【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若两种物质

14、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钠,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2、结晶【思考】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粉末,请设计方案提纯硝酸钾。【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小结结晶的方案并展示两者溶解度的曲线图【过渡】以上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这两个的方案最终都是固液的分离,都要用到过滤。如果被分离提纯的物质都是液体,那么又应该采取什么方案呢?3、萃取【思考】如何把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演示】用 CCl4提取溴水中的溴【学生】观察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充分振荡,现象如何?从现象中得出结论。【小结】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原来溶液中提取出来

15、的方法。而 CCl4称为萃取剂,水和CCl4互不相、CCl 4的密度比水大、溴在 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物质可以从水中把提取出溴呢?如果不是,那什么样的物质才能有这样的本领呢?即哪些物质可以作为萃取剂?【简述】萃取剂的选择条件:1.萃取剂不溶于原溶剂。2 萃取剂不与原溶剂和容质反应。3.溶质的溶解度在萃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过渡】刚才用 CCl4萃取了的溴还和水分层存在于试管中,所以了我们还要把两层溶液分开,即分液。4、分液【演示】分液两层溶液。【学生】观察操作过程,总结注意事项。小结:,过滤、结晶是利用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实

16、现分离,萃取则是利用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了解有关溶解度差异的分离方法。作业:练习册 P20 知识梳理: 萃取和分液-从溴水中提取溴:(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教学反思:1.在过渡阶段加入几个例子以后,学生对过滤操作更易接受,可以自己总结并能理解过滤的本质和一些简单仪器。2.不出所料,有部分同学还真不知道一些基本操作所用的仪器。3.加上萃取剂的选择后学生对萃取的原理有了更好的理解,也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萃取和分液共同联合使用。4.但是降温结晶始终是一个很难理解的课题,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加强讨论更新。总结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