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音:宿命 星宿 坍圮 亘古不变 捋着 譬如 熨帖 猝然隽永 恪守 伺候 狭隘 蓓蕾 濒临 包庇 字形:安装 脉搏 松弛 辐射 瞭望 即使 九霄 宣泄 喧哗 寒暄 坐镇 平添背诵默写:项脊轩志第一段,屈 原 列 传,作者:司 马 迁,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2、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第三段) 2、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分
2、三部分)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第一部分(1-3): 叙述屈原“见”任至“见”疏的坎坷经历,介绍并 高度评价离骚。 1、简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解析重点词语、句子:,背诵第三段(11段)。,第一部分学习提示,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1 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的原
3、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楚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才能杰出,蒙谗见疏,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
4、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因为“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4、 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5、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 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第二部分: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4-10) 1、 (4-8)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2、 (9-10)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分析这部分并重点翻译第八、第九自然段。,第二部分学习提示,1、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概括:受骗绝齐兵败丹淅
6、蓝田退兵复释张仪 诸侯击楚 赴秦身死,2 、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提示: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受骗绝齐、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
7、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国家危难之
8、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态度:嫉之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存君兴国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 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部分作者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对楚国(兴盛衰亡)举足轻重的作用。,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
9、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第二部分: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4-10) 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分析这部分并重点翻译第八、第九自然段。,巩固强化第二部分,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第三部分: 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11-12)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重点句子: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
10、我独醒,是以见放?,第三部分学习提示,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讨论: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
11、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长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第三部分: 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11-12)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重点句子: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巩固强化第三部分,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记叙了屈原的身份、才识,受谗被疏以及“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情况,并写了对离骚的评价。 第二部分。记述了屈原被绌,楚
12、国三次被秦所骗的历史事实,以结语式议论指了人君不辨忠奸,不识贤愚是楚国产生祸患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写屈原对渔父的对话及投江而死的壮举,表现他热爱祖国,憎恨谗佞,至死不屈的高尚品德。,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的政治经历和他的政治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主题思想,屈原的遭遇,任疏黜迁沉,屈原的性格特征: 爱国、正直思想品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1、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 (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
13、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列传 复习检查,一、字音 属( )草稿 惨怛( ) 帝喾( ) 靡不毕见( )濯( )淖( ) 蝉蜕( ) 滋垢( ) 浊秽( ) 皭( )然泥而不滓( ) 既绌( ) 商于( ) 既咎( ) 眷( )顾 被( )发 渔父( ) 憔( )悴( ) 哺( )育 啜( )泣 罹( )难( ),zh,d,k,xin,zhu,no,tu,gu,hu,jio,z,ch,w,
14、ji,jun,p,f,qio,cu,b,chu,l,nn,二、默写1、屈平 , , , , 。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 , ; ,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 ,能无怨乎? ,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 , 。 , , , , , 。其志洁, 。其行廉, 。 , , , , 。 , 。2、举世_ _,_ _是以见放。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 _。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三、解释下列划线的字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广博;明晓;熟练,熟悉)2、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3、争宠而心害其能
15、。 (嫉妒)4、屈平不与 (赞成)5、因谗之曰(于是;说别人坏话,诽谤)6、平伐其功(自夸,炫耀)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恨,痛心;名词,耳朵;说好人坏话,谄媚国君,小人;眼睛)8、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奸邪之人;端正方直的人),9、“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10、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没有;全,都;通“现”表现,表达;简约;含蓄;正直。)1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通“旨”旨趣;近;表达)12、蝉蜕于污秽 (像蝉脱壳一样)13、皭然泥而不滓(洁白的样子;染黑;污黑)14、屈平既绌(通“黜”指罢免官职)15、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
16、质事楚(离开;呈献;通“贽”见面礼)16、而齐竟怒不救楚,(竟然)17、怀王竟听郑袖(终究)18、竟死于秦而归葬(终于,最后),1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最终)20、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介词,通过用;当权)21、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于是) 22、时秦昭王与楚婚(结为儿女亲家)2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让;做,担任)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接),2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因为)27、身客死于秦(自己)2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最终;诋毁;放逐)29、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容,脸色;形体容貌)3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
17、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洁净的样子;浑浊的样子)31、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用作动词,怀抱;最终;喜好;凭借)3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33、竟为秦所灭(最终,被),四、翻译下列句子1、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省略,介宾后置) 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2、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个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3、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介宾后置)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很恼怒,把他放逐了。4、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宾语前置,被动)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5、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然而他们都只是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背诵第3、11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