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介绍与专业教育,2,一、本专业在全国开设情况,据教育部公布数据表明,全国共有160多所学校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3,1.1按学校类别统计分析,4,5,1.2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财经类院校12所,江西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兰州商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6,二、全国大专业评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
2、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7,8,2.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气指数与平均景气指数的比较,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毕业生的应届就业率指数、毕业深造指数、全球化指数、学习压力指数、创业指数高于各专业平均值,舒适度指数、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毕业三年薪酬指数、毕业一年薪酬指数、毕业两年薪酬指数、职位级别指数、发展前景指数低于平均值。,9,2.2毕业最适宜的岗位分析
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毕业生最为适合的TOP5岗位分别是“学术/科研”、“IT/技术”、“其他”、“能源/矿产”、“农林牧渔业”。,10,11,2.3毕业生的大致去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去向分布最为集中的TOP5去向分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外资大中型企业”、“国有小型企业”、“外资小型企业”。,学术/科研,IT技术,能源矿产,农林牧渔,市场/公关,13,应届就业率指数中等偏上,14,毕业深造指数中等偏上,15,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中等,16,专业具体景气指数分析,1、毕业1年薪酬指数 76%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
4、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7%。按照十分制计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18,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17,18,19,20,职位级别指数中等偏下,21,迎接就业率指数中等偏上,22,毕业深造指数中等偏上,23,发展前景指数中等偏上,24,25,26,3.8全球化指数,27,28,专业发展方向,本专业最有可能发展的方向为环境、地理、农业经济管理。 从就业与考研的角度,又以环境类优先(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地理类次之(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或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经济管理再次之。,29,可考研的硕、博专业,0705 地理学 07
5、0501 自然地理学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10 生物学 071012 生态学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1 环境科学 083002 环境工程,30,三、我校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围绕“以环境规划与管理为核心,以资源调查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价为支撑”这根主线,系统掌握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区域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1,3.1 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调查与评
6、估、环境监测与评价等工作的创业、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32,3.2 培养规格,33,3.2.1基本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数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生态学、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源与节能管理等基础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资源调查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节能和资源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34,3.2.2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具备区域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
7、调查与评估、节能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向的知识体系和相关技能;掌握本学科的野外和室内工作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工作和规划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试验设计、调查研究与决策、数据整理与分析、项目组织与管理、论文撰写、口头与文字表达、参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系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五项外语专业基本技能。,35,3.3 培养特色,36,载体,基础,拓展,基础综合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4.专业能力的培养:3+7+6,3,7,6,38,5.主要措施: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主要课程围绕“以环境规划与管理为核心,以资源调查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价为支撑”设置,主要
8、包括: 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系统工程,以及自然地理学、普通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环境科学概论、经济地理学等; 2、环境规划与管理(核心):区域规划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社会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 3、资源调查与评估(支撑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测量学、资源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与应用基础等; 4、环境监测与评价(支撑点):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废弃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39,6、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业与就业课程,专业提高性课程,专业口径拓展课程,专业实务技能性课程,艺术鉴赏类课程,融通课程,其他通识课程,实习实训,论文设计模块,读书活动,实践活动。具体内容见下表,,7、 学时、学分分配表,3.5 分学期课程表,大学四年学分分配情况,50,51,5.1 就业竞争力的培养,52,5.2 主要实践环节,计33学分,53,5.强化创业教育,拓展 培养 空间,54,6、学制与学位,我校普通本科教育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习年限,3-6年内修满学分可以毕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后,发给毕业证书;其中符合国家学位条例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