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5.1 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5.1.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也称部门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举例: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5.1.2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及其分类,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1、产品差别 2、规模经济 3、消费者偏好差别4、各国产品
2、与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是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推动因素。,(一)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差异产品,又称异质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从而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 差异产品一般分为: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 垂直差异产品:同类产品,质量不同,但产品的其他特性相似。水平差异产品:同类产品,质量相同,但产品的其他特性不同。,1.水平差异产品与产业内贸易从水平差异分析,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消费者偏好,即 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当不同的国家消费者对彼此的同 类产品的不同品种产生相互需求时,就可能出现产业内贸易。 2.垂直差异产品与产业内贸易从垂直差异
3、产品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商 品档次需求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收入差异,收入 高的消费者偏好高档产品,而收入低的消费者只能偏好中低档 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就可能出现高收入国家进口 中低档产品和低收入国家进口高档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二)同质产品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同质产品:完全可以相互替代,仅仅是生产区位不同或制造时间不同的同类产品。 同质产品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1.大宗原材料的产业内贸易大宗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就地采购 2.转口贸易与再出口贸易 3.产品的季节性差异在不同季节时点,各国对同类产品各有进出口发生 4.基于国际合作的产业内贸易例:国际金融服务业的合
4、作导致各国在金融服务产品上进出口并存注意: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针对差异产品,而非同质产品。,(三)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在跨国公司理论中,把跨国公司分为垂直一体化模型和水平一体化模型两种:垂直一体化模型中的跨国公司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分散于不同国家。 水平一体化模型中的跨国公司在很多国家重复从事大致相同的活动。,1跨国公司的垂直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垂直型跨国公司在总部和海外工厂之间实行纵向垂直分工,设在母国的总部和工厂从事产业链中关键的产业环节,一般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活动;海外子公司则往往从事产业链中增值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这种纵向分工是发达国
5、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传统的直接投资方式。 当母国与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存在一定差距时,处于某一生产阶段的子公司会从其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输入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加工后输往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由此产生 “垂直贸易”。一国的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越多,产业内贸易额就越大,所体现出来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就越大。,2水平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在水平一体化模型中,跨国公司因为主要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似的国家之间从事类似的经营活动,因此倾向于在各个国家都建立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在当地生产,满足当地需求。 从表面上看这种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国际贸易,但如果结合产品差异和消费者偏好来研究,则会发现跨
6、国公司的水平一体化投资也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来源。这种水平一体化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之间建立内部市场,进行差别产品交易,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同时又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在需求的拉动下,产业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四)产业内贸易的其他分类 1.根据贸易发生的生产阶段 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 业内贸易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同类最终产品间的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覆盖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2.根据产业内贸易的市场途径 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基于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和 基于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基于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国际间各个独立企业 从事的产业内贸易。
7、基于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扩过公司内部各企业 之间从事的产业内贸易。,小结: 在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进口,要么出口; 在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中,同一产业内的产品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 Trade)。,5.1.3 产业内贸易的测定指标 产业内贸易指数,5.1.4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1.从要素禀赋看,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越 小,则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比较大。 2.从需求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较高, 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则两国间
8、产业内贸易 的比重就比较大。 3.从区位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相距越近,则两国 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比较大。 4.从产品或产业的角度看,具有异质产品产业的产 业内贸易的比重会大于同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5.1.5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特征,(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时代经济背景欧共体内部的产业内贸易实践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本路径 1.把产品的异质性看做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2.认为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必要而非充 分条件 相似偏好的多样性 3.认为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5.2 新H-O理
9、论,法尔维等人提出新H-O理论 5.2.1 基本假定 1.两个国家,每个国家均有两种要素(资本、劳动),每个国家均存在两个产业(两种产品)。其中一个产业生产无差异的农产品(如小麦),另一个产业生产有差异的制成品(如布匹)。 2.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3.生产不同质量的制成品时,制成品的质量越高则所需的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数量越多。制成品的质量是连续的。生产质量为的制成品需要投入1单位劳动和单位资本。 4.对不同质量制成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在收入约束下,当消费者收入高时则消费较多的质量较高的制成品,当消费者收入低时则消费较多的质量较低的制成品。,5.2.2 模型分析 设脚标1和2代
10、表两个国家,完全竞争时各国的产品价格 等于相应的单位成本有: P1() =C1()= W1 + R1 P2() = C1() =W2 + R2 注:生产质量为的制成品需要投入1单位劳动和单位资本。 P表示制成品的价格,W表示相应的工资率, R表示相应的资本报酬。 假定如果W1 W2 ,R1R2 ,则: R1 / W1 R2 / W2 。 由此,根据要素禀赋的价格界定,国家1即为资 本充裕的国家,国家2则是劳动充裕的国家。,P1() =C1() = W1 + R1 P2() = C1() =W2 + R2 C为单位制成品的成本。 由图,令,W1 + R1 = W2 + R2 得:,“边际质量的制
11、成品” a0, 其成本在两国是相同的。 因为制成品的质量是连续 的,质量为a0的制成品必 然存在。,小结: 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高质量的制成品,而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和低质量的制成品。,注意:R1 / W1 R2 / W2,5.3 新张伯伦模型,20世纪70、8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认为除了资源差异外,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起因和贸易利益来源的又一独立决定要素。 1978年,克鲁格曼首次将迪克西(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两人所共同提出的将差异产品和内部规模经济考虑在
12、内的垄断竞争模型推广到开放条件下。从模型上证明了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是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此垄断竞争模型又称为新张伯伦模型(Neo-Chamberlinian Models)。,5.3.1 在克鲁格曼的新张伯伦模型中,其假定条件为: 1.一国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并且供给是固定的; 2.在一国生产某种产品上存在许多厂商,每个厂商都生产X商品中的某一品种,能够生产的X 商品不同种类的数目没有限制,并且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该产业; 3.每个厂商在生产产品时,生产函数都是一样的,都表现为生产xi数量的商品需要li数量的劳动,即:li=abxi a,b0 由于假定系数a大于零,则在生产中存在
13、着规模经济; 4.假定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都相同,而且每增加一单位任何品种的消费,总效用都是相同的。消费的品种越多,总效用增加越多,即效用函数有:,U=, 其中,0,在这些假定条件下,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经济和厂商的自由进入和退出,当规模收益递增时,每一种商品将只有一个生产者,生产者的数目与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相同。 封闭经济中,在长期均衡条件下,国内厂商的利润为零,则:该商品所有品种的全部消费必然等于支付给劳动的全部报酬。用该模型解释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对于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来讲,由于开展了产业内商品品种的国际贸易,在生产没有受损的条件下(一国的厂商数目和工资都没有变化),双方都从
14、中受益了。,5.3.2 模型推导(封闭经济的情况),5.3.3 开放经济的情况 (假定厂商转产不存在调整成本)由于自由贸易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当总体经济在两 个国家实现长期均衡时,两个国家的各个厂商将生产 各不相同的产品,以便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获取规模 经济,从而,每一品种的产品在这两个国家只有一个 生产商,则:两国的产品种类为2 n,即两国厂商的数 目之和。开放经济下两国的产品种类2 n大于封闭经济下各国产品的品种总和。(为什么?),开放经济下两国的产品种类2 n大于封闭经济下各国 产品的品种总和。 因为封闭经济下各国必有相同品种的产品!开放经济中,假设消费者的收入约束不变,厂商的 生产成本不
15、变,则各消费者的消费总量不变,但是 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种增加,则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增加。 (注意假定条件:消费的品种越多,总效用增加越多)!,简单评价:该模型无法判断某个国家究竟生产何品种 的产品,因而无法判断两国的贸易模式。,5.4 兰卡斯特模型,兰卡斯特模型以产品的水平差异为基础,以产品品种和消费者行为的假定为前提,在生产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对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来解释产业内贸易。5.4.1 模型假定: 1.(水平)差异产品存在两个特性方面的不同; 2.消费者对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偏好,但消费者不能购买某一产品的多个品种进行“组合”消费,只能购买、消费其中包含某种最喜欢特性的产品品种; 3
16、.假定每个消费者只有一个最偏好的品种,即消费者最愿意花钱购买的品种 ;,4.假定所有的消费者对产品不同品种的偏好是不同的;5.在供给方面,我们假定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该市场,并能生产产品的任何品种,且生产任一品种的成本都相同 ;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6.假定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组成,并且这两个国家在所有方面都完全一样 。 7.两个国家只存在差异产品部门,且两部门的生 产要素劳动可以在本国自由流动。,5.4.2 产品的特性及其分布: 1.A、B为产品的两种特性。在线段AB上,越靠近端点A,则该 品种的产品越具有特性A;在线段AB上,越靠近端点B,则该品 种的产品越具有特性B。 2.C0可以看作是中间特
17、性的产品品种。在线段AB上,关于对称 的点,其所代表的产品特性也可以看作是对称的。 3.任一消费者对产品品种特性的偏好状况于AB上的点一一对应。,5.4.2 模型分析 1.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D0,Q0,MR0) 联系新张伯伦模型封闭经济的长期均衡结果:厂商利润为0.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 D0 D1 ) 开放经济下,市场扩大,潜在消费者增多;相邻产品的差异缩小,替代性增强,结果产品需求更富弹性, 即:需求曲线变得更为平缓, D0 D1 。,注意:D1的斜率小于D0的斜率。,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 E0 E1 )开放经济下,由于自由贸易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每一种产品必将只有一个国 家的一个
18、厂商生产,这意味着:有些厂商将被迫转产其他品种。结果两国产品 的总品种将会多于封闭经济下一国产品的总品种。在一国经济内,( E0 E1 )表明单个厂商的产量将增加,即单个品种的 数量会增加。结果: (1)由于单个品种的数量会增加,各厂商出现规模经济,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 随之下降。 (2)在开放经济均衡时,两国产品的总品种数会小于2n(但仍然大于封闭经济下单个国家的差异产品品种数)。,3.直接影响: 在国际市场上,厂商以较低的价格P1供应较 多的产品Q1。,4.国际贸易后的福利效应 消费者方面:由于商品可选择性增加,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 生产者方面:市场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增加导致生产者剩余增
19、加。,4.国际贸易后的福利效应 (图示) ST代表消费者偏好,V1为国家1的产品类型。 消费偏好越接近V1 ,则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越大,反 之则越小。,4. 产业内贸易的福利效应分析: (图示)两国各生产产品V1和V2。国家1在VT 段的消费者原福利为PFT,在参与 产业内贸易后,由于可以购买较近 的国家2的产品V2,则所获福利为 PFLH;生产者剩余原为VTF,贸易后为 VFLT。所以国家1的总福利净增PHT。 同理,国家2在ZV段的消费者可购买国 家1的产品V1 ,则其总福利净增ZGP。,5.5 相互倾销贸易理论,5.5.1 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及其表现 规模经济是垄断产生的原因之一 内部规模经
20、济 外部规模经济垄断现象在现实中的表现: 一是出口商品的产业垄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节学习) 二是进口竞争性行业垄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是初级产品生产国组织的垄断同盟问题。,5.5.2 出口倾销及其经济基础,出口倾销是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垄断国内市场并取得垄断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口,争夺国外市场。 出口倾销的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国内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倾销出口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第二,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必须充分分隔,即国内其他人不可能从国外市场回购低价格出口的商品; 第三,垄断出口企业面临的国内需求弹性小于国外的需求
21、弹性,即国内需求曲线比国外需求曲线更加陡峭。,一国垄断出口商得自出口倾销的利益: 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国垄断出口商按MR=MC 进行生产,则他可以通过出口倾销在产品进口国获得更多利润(阴影面积)。,5.5.3 相互倾销与贸易模式,出口倾销策略:如果两个国家的两个垄断企业相互进行出口倾销,有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并促进世界福利的增加。 前提:一国厂商主动降价在另一国倾销产品。,相互倾销的可行性取决于:相互倾销过程中,垄断企业的利润损失之和是否小于由于相互倾销而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之和。,5.6 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型,5.6.1 基本假定: 某产品有垂直差异性的许
22、多品种。这种垂直差异反映在不同品种的质量上; 要开发一个质量较高的品种,厂商需要在生产前投入大量的研究和开发(R&D)费用。研究和开发(R&D)费用被看作是生产产品的固定成本。厂商生产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是不变的; 假定消费者都具有同样的嗜好,因此,消费者会对产品在质量方面有一个共同的排列顺序;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并且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消费产品的质量相对应; 产品市场是只有两家厂商进行生产的寡头垄断市场。,5.6.2 模型分析:,F(v)是与产品质量v相应的成本函数,同一国家两厂商的F(v)函数相同。 TRA是与产品质量相应的厂商A的总收益函数;TRB是与产品质量相应的厂商B的总收益函数。,假
23、定厂商A先进入市场且其最优生产状况是生产质量V1的产品。 该假定的经济形式表现为:与V1对应的EA0和EA1处,两切线斜率 相等,即TRA在v点的导数等于F(v)在v点的导数,即: MRA( V1 )= MCA( V1 )。此时,厂商A的利润最大,线段 EA0EA1是TRAF(v)之间最长的垂线段。,厂商B后进入市场且其最优生产状况是生产质量V2的产品。 该假定的经济形式表现为:与V2对应的EB0和EB1处,两切线斜率 相等,即TRB在V2点的导数等于F(v)在V2点的导数, 即:MRB( V2 )= MCB( V2 )。此时,厂商B的利润最大,线 段EB0EB1是TRBF(v)之间最长的垂线
24、段。,若厂商B转而生产质量为V1的产品,因为厂商A已经先进入质量为V1的产品市场,则由于厂商A在产品V1上的先发优势,厂商B的总收益将为0. 当厂商B进入市场并生产质量为V2的产品后,若厂商A转而生产质量为V2的产品,则因为厂商B在产品V2上的先发优势,厂商A的总收益将为0.,假定两国的生产与消费情况完全相同。 假定封闭经济条件下,两国各有两家厂商生产质量分别为V1、V2的垂直差异产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每一质量水平的产品将只有一家厂商生产,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必有两家厂商退出市场。生存下来的两家厂商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将获得规模经济。则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将下降,两国消费者的福利将增
25、加。,5.6.3 垂直差异产品模型的引申 在该模型中,两国是否会发生产业内贸易取决于退出的两家厂商 是属于同一国家还是属于不同国家。该模型假定两国生产与消费情况完全相同。若假定两国收入水平 不同,则在高收入水平的国家,生产低质量产品V1的厂商将 退出市场;在低收入水平的国家,生产高质量产品V2的厂商将 退出市场。两国将发生产业内贸易。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具体情况: 高收入水平的国家生产高质量的产品V2,并从低收入水平的国家 进口低质量产品V1,以供应本国低收入水平的国民。 低收入水平的国家生产低质量的产品V1,并从高收入水平的国家 进口高质量产品V2,以供应本国高收入水平的国民。,5.7 需求偏好
26、相似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BLinder)要素禀赋理论只能说明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式,解释工业化国家之间相互进行工业制成品贸易格局问题要用新的贸易理论,并且这种新的贸易理论不能仅仅从供给方面分析,还必须要从需求角度来寻求答案。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进行工业化产品贸易的种类、范围、流量是由各国的需求因素决定的。,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一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首先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条件的,其次才考虑出口到国际市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第二,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决定因素是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第三,由于本国的潜在出口产品由本国的消费结构决定,本国的消费结构又由本国的人均收
27、入水平决定。 因此,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则两国的产品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的相互需求就可能越大,则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就越大。,林德尔还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问题取决于它们需求结构的重叠程度,因为富国也有穷人而穷国也有富人。 这种需求结构的重叠程度决定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流量和规模。 因此,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又被称为重叠需求理论(The 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注意:重叠需求是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条件。产业内贸易的最终发生取决于相关国家的贸易利益。,引申(略讲): 第一,林德尔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和出口 商品往往具有许多共同特征。而传统理论尤其是比较 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往往 具有许多相反的特征。 第二,林德尔理论认为,一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首先以 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特 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一国内消费 需求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弱化的趋 势。因此,一国企业的生产未必首先满足国内市场的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