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讲 家庭教育学.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10043848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家庭教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家庭教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家庭教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家庭教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讲  家庭教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家庭教育学 一、家庭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 1、精神分析学派 核心观点: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典型案例: 一位母亲逼迫自己的女儿学习舞蹈和钢琴,而不允许女儿学习手工绘画这些雕虫小技。母女关系非常紧张,经常冲突。女儿甚至说,要学你去舞蹈钢琴,反正我不去,打死我也不去。 一、家庭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 2、行为学派 核心观点:一切行为都是环境影响造成的。 典型案例 1: 小辰是个聪明的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而且模样长的也非常讨人喜欢。虽然刚进学校上一年级,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学习成绩始终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级中也数一数二。但在校的

2、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同学只要见到他就立马躲得远远的,就想老鼠见到猫似得害怕。小辰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经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学被他打,同学们都非常害怕他。 背景 小辰 父亲是长途客运司机,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剩母亲和他两人。母亲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工作在,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因此小辰跟父亲的沟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了解父亲其实是怎样一个人。小辰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平时只要小辰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父母亲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可以说小辰生活在一个不够安定、和睦的家庭环

3、境中。 个案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二)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典型案例 2 小涛喜欢和邻居的几个小伙伴一起玩,比如打球、一起逛公园以及其他游戏活动。父亲就非常反对小涛与

4、他们一起玩。因为,他们不爱学习,喜欢瞎闹,经常折腾一些事情来。父亲就希望小涛在家看书,只要不与这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一起玩,父亲甚至允诺在家看电视也行。小涛没有伙伴,因而非常苦恼,脾气也不好,反而,经常和父母犟嘴,对抗。 一、家庭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 3、人本主义学派 核心观点:人人都有向上和向善的可能,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健康地实现自我。 典型案例 1: 文清是一名读三年级的小学生,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文凭,工作环境舒适,辅导孩子的时间充沛。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成功,四五岁的时候,就能背上百首诗歌,跳舞唱歌画画讲故事人见人夸,在家属院附近是闻名于耳的小精灵漂亮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5、外公外婆、就连邻居和好朋友都愿意领着文清串门遛弯儿,孩子就象家庭中的一面旗帜,飘到哪儿就会红到哪儿。 读一年级成绩还不错,读二年级成绩跌落到了中等偏下,这下妈妈慌了神,家庭辅导越来越不见效果,跳舞唱歌画画等兴趣班一个个陆续终止,语文数学补习班接连跟上,这个班儿不行另换一个,补习班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同的老师换了一拨又一拨。三年级成绩落在了倒数,学习成绩不行,行为习惯也出现大的逆转:撒谎越来越严重、平时做事丢东落西,任性固执不听劝,妈妈的赏识、批评就像刮了一阵风,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惊不起任何涟漪。爸爸妈妈欲哭无泪,不知道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差错,还是孩子确实不争气 分析 文清被动的学习行为是妈妈一手

6、缔造的,那就是家庭教育的误区“陪学”。文清从读一年级开始,从没有检查过自己的作业,都是妈妈帮助检查,出现错误有妈妈讲解并让孩子纠正,交给老师的作业工工整整无一错误 。一年级的课程浅,再加上文清的早期教育功底,在班里跟课不成问题,表面看似风平浪静,这恰恰掩盖了文清的学习动机和畸形心理的形成。 文清的妈妈为了监督孩子不走神、姿势端正,还时时操心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辅导。她的这种做法逐渐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有妈妈在,有不会做的题也不用着急,时间长了,就养成懒得动脑筋自己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久而久之,造成文清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 一旦家长不陪伴在旁,作业质量就会大为降低,因为缺乏自觉性、主

7、动性,被动状态下的作业常常丢三落四、错误百出。这样,就会更加惹恼家长,并加倍提高对孩子的警惕,写错了字、抄错了题,都立刻被指出来,有时还搀杂着唠叨和伴随着拳脚相加。 典型案例 2 文文是独生女。一天,她穿的新衣服后背被染上墨水,回到家中她才发现,她很伤心。第二天她的好朋友告诉她是同班某个女生干的。文文很生气,回家对爸爸说了这件事,希望爸爸能够到学校找老师或者找哪位女生替她出气。爸爸说,这样的小事,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用不着爸爸。遇到你处理不了的事情,爸爸自然会帮你的。 3.认知主义理论 核心观念:人的行为是认知状态决定,有效地塑造行为需要切实改变人的认知。 案例: 我和老公在北京打拼 10年后

8、,终于买了 80平的小房。装修好后,我们就把孩子都都从乡下奶奶家接了过来,豆豆已经 7岁了。没过几天就和同学混熟了,放学后经常去一个同学家里去写作业,吃完晚饭后还经常去他家看动画片、球赛。 每次回来,儿子都会神采飞扬地向我讲他在同学家的见闻:客厅大得可以当个足球场;手一靠近水龙头,水龙头就出水了;电视占了墙的一半,看足球比赛就像是在比赛场上,同学的妈妈告诉他,那是等离子的,叫欧宝丽,就像一个女同学的名字,还不伤眼睛。我明白小家伙的意思,可自从买房后,手头实在紧,每次我都假装没听到。 一个月后,儿子的脚上多了一双品牌运动鞋,一看就价格不菲。在我的追问之下,儿子告诉我是经常一起玩的同学送给他的。我

9、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要豆豆把鞋给人家送回去。儿子可怜巴巴地对我说:“都穿过了怎么给人家送啊?”结果,吃完晚饭后,我带着儿子到了一家商场,花了 500元钱买了一双同样的鞋子。 对方父母坚决不收,一再告诉我鞋子已经穿过了,正准备扔呢,没想到豆豆穿着合适。那个男孩也拉着我的手说:“阿姨,我们家什么都有,以后只要豆豆听我的,我不会亏待他的!” 看着他们家那台电视,我的心里针扎似的难受。我机械地把鞋子摁在沙发上,拉起儿子的手,逃也似的离开了那个宫殿一样的地方。我没有骂儿子,只是心疼地摸了摸他的头。周六时,我去了一家电器卖场,仔细看了一下他们家的那种电视,确实很好,可就是价格太贵了,而且,如果买了,机会

10、误导孩子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让儿子去他那个同学家里去了。因为这,儿子还和我闹了几天的情绪。我觉得对不住儿子,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凭啥没有?可这电视还是不能买,不仅是贵,关键是不能惯孩子攀比的坏毛病。 我到底该怎样教育我的孩子呢,希望朋友们帮我出出主意! (二)社会学理论基础 1、功能学派 核心观点:家庭这种组织能发挥一定的功能,具有自动调整、顺应与改变的功能。 典型案例: 倩倩因为高考报考专业的时候与妈妈发生很强烈的冲突。妈妈希望她报师范将来做一名教师。而她坚持报了新闻传播,她喜欢新闻传播这类工作。为此,妈妈与倩倩很长时间冷战,互不理睬。上大学后,放假了,倩倩总找各种借口留在学校不愿回家。 爸

11、爸知道女儿在闹情绪,与妈妈暗地里对抗,但他没有直接捅破母女间那种隔阂的窗户纸。他通过打电话和发邮件的方式讲家里的一些日常生活事件,妈妈赞扬夸女儿独立有主见,讲妈妈为她准备了那些好吃的,唤起女儿对家的眷念,对父母的想念。终于,女儿赶回家,满怀愧疚地与妈妈进行了深入的谈心,母女之间的隔阂消除了,一家三口重新回到以前和谐幸福的生活状态。 网友的回应 孩子的攀比和环境有关,现在的人很多都势力,好多都是冒富牌的,我家婆婆就生怕别人说我家没有钱,呵呵,每次出门都要给孩子穿戴好不说,别人家有啥就要给孩子买啥。对此我非常反感,还好,我闺女现在不觉得别人的好,一直觉得自己的才是好的。 不过我觉得关键还是要培养孩

12、子的自信心理和良好的性格,让孩子知道,别人的是别人的,别人有啥咋不稀罕,自己的才是自己的 . (二)社会学理论基础 2、冲突学派 核心观点:组织成员之间因为利益资源与权力分配常常导致冲突,冲突有助于成员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角色,重新分配资源和权力。 典型案例: 芳芳是位贤惠的姑娘,结婚后,她下班回家几乎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好让在外企工作的丈夫回家能够歇歇。但,这种生活成为习惯之后,丈夫觉得家务活与己无关,回到家里,心安理得地看报纸和听新闻之类。有时候,芳芳实在忙不过来,请丈夫帮忙做些家务,丈夫说你一直都做得了,怎么今天就做不了。他拒绝帮忙。生气芳芳顾不得多想,当即与之吵起来。说我干全部家务是

13、把你的那一份也承担了,这么长时间你没有感激反而这样对我,今后,我不干了。你要承担的那一部分家务,你自己去做。我请你的朋友和亲戚来评理 这次有理有据的吵架后,丈夫下班后自觉地帮助做一些家务了。 (二)社会学理论基础 3、社会交换理论 核心观点:人们的互助、互惠行为是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结婚和爱孩子也是出于本能的需要。 典型案例: 妈妈每次让慧慧做事,她总是拖拖拉拉,应该是 7点起床,她佯装没有睡醒或没有听到,每次都要到 7点一刻才起床,这样上学总是迟到。 由于妈妈采取慧慧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每次下午放学是 4:20,妈妈那天故意迟到 10分钟去接她。同学们都被家长接走了,就剩她一人。她很生气,

14、当即对妈妈发火,为什么在这么迟才来接。妈妈故作平静地说,原来我女儿也觉得拖拉不好呀。你天天晚起床,迟到校,妈妈也有你现在的这种想法和心情。下次,我们都不拖拉,好不好? 从此之后,慧慧做事拖拉的毛病慢慢地改掉了。 内容上传至: http:/ 二、家庭关系训练模式 (一)沟通分析法 20C美国柏恩创立。 对人的行为和问题有下列的假定: 1、自我状态是人格的核心,对个人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2、自我状态形成于早年,受到父母、兄弟姐妹等重要人物的影响。 3、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自撰人生脚本,依据该脚本行动。 4、通过对自我状态、人生脚本的分析和检验可以重新面对自己,改变自己。 5、健康或正常发展取决于父母健

15、康的教养行为,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统整自我的需求。 (二)沟通分析法的人格理论 1、自我状态 包括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早年内化父母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语言。 5岁以前的父母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更理性、现实与合乎逻辑的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自发性、喜悦、不受限制或反叛性的自我状态。 2、人生定位 ( 1)我行 你也行 ( 2)我行 你不行 ( 3)我不行 你行 ( 4)我不行 你不行 3、脚本和抚慰 脚本是一个人每天所做的大大小小的决定,儿童时期依父母的指令所做的决定累计成为个人的生活脚本。 (三)父母如何有效指导儿童成长 1、高度觉察力 2、接纳 3、诚实 4、清晰 5、一致 6、充满期望 7、强化 8、以身作则 9、幽默 10、常相伴随 (四)父母效能训练 1、父母亲的角色 ( 1)是咨询师 ( 2)不要把孩子的问题揽为自己的 ( 3)不要回避亲自冲突,双方都要得到满足 2、父母效能训练的重点 ( 1)积极倾听 ( 2)使用“我 信息”。如我对你做事拖拉非常不满 ( 3)积极沟通 3、行为改变技术 ( 1)积极强化 ( 2)负强化和惩罚 ( 3)隔离法 ( 4)代币制 第二次作业: 欣赏电影 早熟 ,结合上述家庭教育理论,写出自己的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