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产业组织政策.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0393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0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产业组织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九章--产业组织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九章--产业组织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九章--产业组织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九章--产业组织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 产业组织政策,1、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2、政府鼓励充分竞争的产业组织政策反垄断政策3、政府限制过度竞争的产业组织政策垄断性产业政府管制政策),1、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目标,含义: 为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解决规模经济和垄断的马歇尔冲突,使同行业企业既能取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又能避免垄断,实现有效竞争,由政府出面制定的旨在干预和调整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目标:政策目标在于协调“马歇尔冲突”,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一、产业组织政策含义与目标,二、关于“马歇尔困境”,“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矛盾冲突最早由马歇尔发现并提出,故通常又称为“马歇尔

2、冲突”困境。如何协调“马歇尔冲突”,既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又防止垄断对经济的破坏,成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及产业组织政策产生的根源。,什么是“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on)?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要求竞争效益大于1。(竞争效益=竞争收益/竞争成本)对应于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是一种适度竞争。规模不经济是一种低水平竞争,有效竞争要求符合规模经济要求有效竞争的区域图示(区域),三、 “有效竞争”、“有效竞争决定变量”与“有效竞争市场”,“有效竞争”的两个决定变量:规模经济 + 竞争活力关于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降低、收益增加的一种经济现象。关于竞

3、争活力: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优化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两者的矛盾性与协调点:合理界定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度”,协调目标是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所发挥的综合作用使社会经济效率极大化有效竞争的实质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有效竞争的决定变量,有效竞争的区域图示,适度 有效 适度规模 竞争 竞争,“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方面衡量:市场结构标准 企业数目足够多;(大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存在) 企业规模较均等; 不存在人为的产业(企业)进退障碍。企业行为标准 企业独立决策,不存在串谋; 企业以提高自身效率的办法展开合理竞争; 大企业、小企业共同发展。市场绩效标准 同等条件下,

4、企业利润不高于其他企业; 企业差别化措施适度; 企业对技术进步能及时作出反应; 企业经营具有效率。,“有效竞争市场”,什么是有效竞争市场?1、兼容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市场。2、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作为最优市场目标,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即使有政府产业政策的协调,也无法保证实现。构建有效竞争市场是次优目标也是现实目标。 有效竞争市场是适度规模与适度竞争的市场 过度竞争通常进入壁垒过低,业内企业数量过多 竞争不足通常进入壁垒过高,业内企业数量过少,四、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及相应的政策体系,根据产业组织政策的导向,抑制垄断以增强竞争活力的政策可简称为增强竞争活力的产业组织政策;抑制过度竞争以实现规模经济的

5、政策可简称为追求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 政策制定者为纠正有效竞争市场的矛盾,往往分别采用以下两大类政策:一是抑制垄断以增强竞争活力的政策;二是抑制过度竞争以实现规模经济的政策。 这两类有一定矛盾冲突的经济政策通常被称为“产业组织政策的二元性”。,“二元性”的产业组织政策体系,第一元:规模经济政策1、适用性: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对市场集中与进入壁垒偏低的产业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2、政策体系:企业并购政策、企业联合政策、经济规模政策、直接管制政策等第二元:反垄断政策1、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对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相当高的产业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2、政策体系:反垄断结构政策、反垄断

6、行为政策(两类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重点、制裁手段各不相同);另外还包括一些中小企业政策。,“二元性”政策体系的具体分类:,市场结构控制政策 控制市场集中度,防止垄断 降低市场进入壁垒 降低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行为控制政策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政府、公众监督 不正当行为处置市场绩效控制政策 市场失灵领域政府直接干预 一般领域通过对结构、行为的控制实现,经济手段(财政、税收、货币杠杆) 1、补贴; 2、公司利润税; 3、超额利润税等。 立法手段(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立法)行政指导(政府通过行业协会、民间恳谈会等)日本70年代的“劝告操短”;美国60年代推行“路标计划”(Guideposts Progr

7、am)公共管制(价格、进入、质量、卫生、安全、环境等直接干预)公共所有(供水、电、运输、邮政、医院、学校等自然垄断行业和公共事业)社会性管制政府维护公平竞争政策1、信息公开,产品、度量标准化,商标、版权保护等2、禁止虚假广告、欺诈等3、卫生与安全规制、污染控制等,政策实施的手段,2、政府鼓励竞争的产业组织政策反垄断政策,反垄断政策,(一)反垄断政策的适用性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对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相当高的产业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二)垄断的含义少数企业通过资本集中与积聚,在某些产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力量,能够左右整个产业市场。,(三)垄断的基本类型,经济垄断: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

8、通过联合、串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特征:市场主体的自身行为;市场主体具有市场势力;目的是获得垄断利润。行政垄断:政府运用行政权利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特征:主体是政府;超经济垄断;目的多样性。自然垄断:由某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特征:规模经济性、投资大回收期长、资产专用性、沉淀成本大;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或拍卖的形式授予特定企业垄断经营权而形成的垄断。,自然垄断属于效率标准的垄断,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不存在反垄断问题;行政垄断源于行政权力,反垄断途径在于深化政府管理体制,减少滥用权力行为;经济性垄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排斥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危害极大:反经济性

9、垄断是政策的主要目标,(四)反垄断政策的政策指向及其危害,垄断型企业定价 以MC=MR确定产量QL,制定垄断价格PL,远远高于由MC=AC决定的价格PJ,经济性垄断的弊病分析,垄断的福利损失分析,垄断的弊病缺乏市场竞争活力,造成社会资源配置失当:由于产量、消费量的减少,消 费者在该行业的需求会转向其他行业,(QJQL)从而人为地造成该行业产量偏少,其他行业可能偏高,造成资源配置失当。利益造成消费者收入向生产者转移(PLBCPJ),损害消费者利益,并进一步带来社会福利的净损失(BCE)垄断产生非效率(X非效率),不利于技术创新。(美,哈佛教授)莱伯斯坦提出:垄断企业失去外部竞争压力,再加上内部机

10、构臃肿所导致的企业效率低下,此种低效率被称为X-低效率。,(五)两类反垄断政策,反垄断结构政策: 理论基础是哈佛学派结构主义理论。政府为达到产业组织竞争性市场结构目标,可采取的政策手段主要有:一是抑止或降低市场集中二是抑止或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反垄断行为政策: 理论基础是芝加哥学派的“行为主义理论”,可采取的主要政策手段有:禁止限制竞争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差别待遇、强制交易、搭售、掠夺性定价、独家交易等行为)控制并购行为(并购申报、限制并购企业市场份额、并购理由说明、并购对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评估)两类政策的差别: 理论基础不同(哈佛和芝加哥学派的差异)、政策重点不同(前者主要注重地位判定

11、,后者注重市场势力滥用);制裁手段不同(前者通常拆分,后者通常罚款),背景:十九世纪末的大兼并浪潮美国的反垄断案例:通过反垄断性兼并法规根据法规分割已形成的垄断企业84年美国AT&T公司案限制共谋行为,鼓励价格竞争60年代电器设备公司案禁止非法价格歧视行为莫顿盐业公司案禁止搭配销售与排他性交易杰罗尔德电子公司案美国的主要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 (Antitrust Law)1890年谢尔曼法;1914年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36年罗宾逊.帕特曼法;1938年维勒. 李法;1950年席勒。凯福尔法等,*(四)美国的反垄断措施介绍,国外反垄断政策措施的归类:,国外反垄断措施评议,积极作用1、

12、资源可能合理配置2、竞争秩序完善 局限性1、规模经济损失2、技术进步障碍3、政策执行困难,3、垄断性产业政府管制政策,一、垄断性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二、垄断性产业府管制需求三、垄断性产业的主要管制政策四、垄断性产业管制政策的效用评价五、垄断性产业的放松管制思想管制放松与激励性管制,一、垄断性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一)含义: 垄断性产业通常又称为自然垄断产业。指由于规模经济效益、资源稀缺性、成本劣加性等方面的原因,生产被限定在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进行生产的产业。也可以说是大部分反垄断法例外原则适用的产业。垄断性产业: 铁路、自来水、管道燃气、电力、电信、航空等,(二)技术特征,植草益的归纳:成本劣加

13、、网络供应、成本沉淀、极少替代性等四大特征 。垄断性产业的共同特点:网络性,必须借助于有形或无形的网络系统,才能将产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实现最终消费。投资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对生产者而言有较高的固定成本和较低的边际成本,规模经济显著;对消费者而言用户越多分摊的成本价格越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越方便。,(三)经济特征,规模经济性分析(克拉克森等学者的分析),垄断企业存在巨大的成本优势,垄断者的MC将全部落在原来的产业供给曲线之下,垄断者若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产量Qm,并制定相应的价格Pm,就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更多的产品,从而能增进社会福利。,成本函数的弱增

14、或劣加性角度(夏基、鲍莫尔),图1、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产量达到Q之前,平均成本是不断下降的,当产量超过Q后,平均成本就开始上升。当产量小于Q时存在规模经济,产量大于Q时,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当产量小于Q时,由一家企业生产能使成本最小化,所以,在这一产出范围内,成本当然是弱增的,成本劣加性是自然垄断产业的最大特征,图2、两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其中AC2是两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C1是从图1中复制过来的单个企业的最小平均成本曲线。,Q*点决定了成本弱增的范围,当产量小于Q*时,由单个企业生产成本最低,在此范围内成本函数是弱增的。尽管在产量Q与Q*之间存在规模不经济,但从全社会效率看,由于

15、范围经济的存在,由一个企业生产效率还是比两个企业高。QQ*段AC1AC2规模经济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在Q前规模经济,是强自然垄断;在Q与Q*之间规模不经济,但因范围经济,仍然存在成本弱增性,是弱自然垄断。结论:成本弱增性是描述自然垄断经济特征的最好方法。,分析的结论(P301),第一,对于单一产品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只要规模经济存在,就具有自然垄断要求,但自然垄断不一定必须要求存在规模经济;第二,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也非充分条件,原因归为因范围经济性的存在使规模不经济时仍然由单一企业生产效率更高;

16、第三,根据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程度,可以将自然垄断产业归为“强自然垄断”和“弱自然垄断”两种类型,并可采取相应的进入管制和价格管制两种管制措施。进入管制:防止自然垄断产业过度进入导致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的损失。通常针对强自然垄断领域。价格管制:由于自然垄断产业中的大企业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垄断的可能性加大,消费者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这时需要政府管制。以价格管制为主。,二、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的内在要求,什么是政府产业管制(Government Regulation) ? P302 管制、规制与监管。 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

17、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是对市场失效的治理,目的在于维持正当的市场经济秩序。针对垄断性产业可能出现的问题:价格失当、过度竞争、限制联网、质量安全、交叉补贴行为等进行管制,管制需求,管制的需求: 抑制垄断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 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规模经济效益、社会生产效率和供应稳定制约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解决垄断性产业的外部性问题,三、垄断性产业的主要管制政策,为保证经济效率,政府对垄断性产业采取一定的管制政策(一)价格管制政策(二)进入管制政策(三)联网管制政策(四)质量管制政策(五)内部交叉补贴行为管制,(一)价格管制,由于垄断性定价的困境:按边际成本定价与垄断定价均存

18、在问题所以存在价格管制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如果按边际成本制定价格,则总收入面积小于总成本围成的面积,由于强自然垄断行业平均成本始终大于边际成本,总成本始终大于总收入,企业存在亏损。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缺乏竞争,一旦形成垄断,企业按垄断定价方法制定价格,消费者福利受损这就是自然垄断产业定价的困境与矛盾,由于自然垄断产业一般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成本曲线总表现为向右下方倾斜,而且,平均成本曲线始终位于边际成本曲线的上方。如果按照边际成本决定价格水平,就会使企业发生每单位平均为NM,而总额为PmMNPa的亏损。,价格管制的内在要求,效率目标:促进社会分配效率,防止形成垄断(

19、S)规模经济目标:在规模经济基础上,建立起类似竞争机制的刺激机制,刺激企业提高生产效率(P)企业发展目标:适应自然垄断产业产品生产供应特点及消费者对自然垄断性产品需求增长的需要,维护企业发展潜力(制定激励性投资生产机制) (D)三大目标构成管制价格制度者的政策目标空间,要求管制价格同时符合三大目标。,价格管制的三维政策目标,价格管制政策的三维向量空间,阴影部分表示分配效率目标S、企业激励目标P、企业发展目标D三者比较协调的管制价格空间。A点的管制价格表明管制者比较偏重社会分配效率和企业发展潜力,但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刺激相对不足;C点的管制价格意味着管制者相对重视社会分配效率,但对实现价格管制三大

20、政策目标的总体水平较低。B点的管制价格落在阴影部分范围内,说明三维目标比较协调,2、进入管制,进入管制的理由:从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特征可见,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提供产品能达到最小平均成本,实现最大生产效率;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会导致浪费性或破坏性爱竞争;结论自然垄断产业是不宜进行竞争的否则既可能导致生产低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又会损害社会福利。,3、数量与质量管制,数量管制的理由:主要针对特殊产品,从社会安全与资源保护、国家利益等角度出发,防止过度生产或消费质量管制的理由:主要针对特定垄断性产业的消费者利益保护需要,如自来水质量管制,4、联网管制,现有垄断企业可能凭借垄断地位,拒绝与其他竞争

21、企业联网,以排斥竞争者。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网络管制价格和联网条件,从政策上保证有关企业有同等权利,并以合理的价格使用网络,使网络成为垄断性产业的公共通道。,5、交叉补贴行为管制,一些垄断产业中既存在竞争性业务,也存在垄断性业务,企业为了增强竞争性业务的优势,会通过内部转移成本的做法,在竞争性市场中以低价战胜竞争者,而在垄断性业务中提价,进行交叉性补贴。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以实现有效竞争,政策会对垄断性业务进行分离,通过业务上分离或财务上分离来实现竞争的目标。,四、垄断性产业管制政策的有效性,引发配额交易等不正当交易行为价格规制压制企业积极性被管制企业易产生“寻租”行为 规制成

22、本费用巨大,效果并不理想部门利益论“俘获理论” 斯蒂格勒1971年提出,内涵与公共利益论相左,认为,确立政府规制的立法机构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在美国,政府规制在许多场合并不符合公共利益理论,许多产业总是试图谋求政府的强制力。Stigler/Peltzman模型政治支持说Becker模型集团财富,第一,以放松管制为特征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现实需要: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不景气,世界范围内放松规制,打破国有化,进行民营化改革,引入竞争的呼声日益高涨,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产业间替代加剧;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国际合作有一个开放、公平、自由的环境。理论背景: 政府

23、失败理论、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思想、可竞争市场理论兴起。,五、垄断性产业放松管制与激励性管制,鲍莫尔、潘札、威利格等(Baumol,Panzar,Willig,1982)提出:由于存在潜在进入者的压力,市场在位者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其定价和生产资源配置都是有效率的市场。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假设条件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业)是完全自由的,相对于现有企业,潜在进入者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成本等方面不存在劣势;潜在进入者能够根据现有企业的价格水平评价进入市场的盈利性;潜在进入者能够采取“打了就跑”(hit and run)的策略,不存在退出市场的障碍。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超额利润。

24、在可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生产和管理上的X低效率(XInefficiency)。可竞争市场理论出现对于政府管制思想创新的意义:为政府管制及放松管制提供了一种政策思路,“可竞争市场理论”出现,芝加哥学派认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哈佛所说的那么严重的垄断问题,相反,生产集中有利于提高效率;反垄断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的效率性;反垄断的目的应该在于对企业行为进行干预;反对对企业进行分割;反对政府对产业的过多直接规制。 美国70-80年代以来的这一系列新观念及由此带来的变化被称为“芝加哥革命”,芝加哥学派放松管制思想,第二,技术进步改变了某些产业或产业某些环节的自然垄断性质,通过管制维持其垄断

25、的依据已经削弱或不复存在。第三,市场容量和市场范围的扩大使某些产业具备了多家企业竞争的条件。第四,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人、财、物、信息等方面进行更广泛的联系以降低生产成本,政府的管制却制约这些资源的流动。第五,管制影响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在一个管制形成的垄断的市场结构中,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垄断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被管制的企业可能会在满足了政府制定的价格标准之下降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第六,政府管制失灵降低管制效率。具体表现见后页:,政府失败理论(Government Failure)政府管制导致X低效率、配额交易等不正当交易行为;价格规制压制企业积极性;被管制企业产生“寻租”行为;规

26、制费用巨大,效果往往不理想。政府调节机制存在着的内在缺陷。例如:有限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有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僚主义(认识、决策、执行与生效产生时滞time lags)公共决策的局限性(决策者的集团利益代表性) 斯蒂格勒1971年提出“规制俘获理论”,认为政府规制在许多场合并不符合公共利益理论,许多产业总是试图谋求政府的强制力。,合法化 消除犯罪惩罚以解放市场,原犯罪惩罚改用罚款取代私有化国企出售的非国有化放宽或消除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的种种限制的非垄断化原国企生产的产品转由私营企业生产日本国铁改革、英国铁路民营化改革、美国放松政府管制政策均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产业分割思想,各国放松

27、管制实践,产业分割思想,自然垄断产业的分类:,我们分析产业垄断程度的强弱,可以从产业内部的竞争性、产品(服务)消费上的排他性、溢出效应的强弱等几个方面考虑,把有关因素放入一张立体表中考察,我们会发现,在一个自然垄断产业部门中,不同业务部门市场化的差异也很大:,范围经济的存在及强弱垄断性概念的出现,支撑了垄断产业分割理论(如铁路的“网运分割”、电信产业的分割等)。,案例分析英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放松管制与激励性管制思想的形成,激励性管制思想,实施激励性管制的根本目的是:在信息不对称和保持原有管制结构的条件下,给予被管制企业提高内部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刺激。 实质:把管制问题看成是一种

28、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管制者和被管制者目标的不同,着重研究如何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进行激励框架的设计,其实质是管制机构根据不同的激励强度,确定一个适当的成本补偿规则,利用转移支付工具,按照被管制企业的实际成本和努力程度,给予企业相应的货币补偿的一种机制。激励性管制思路: 激励管制合同设计:价格上限合同;服务成本合同。具体的激励性管制手段: 最高价格上限管制;特许投标制度(Franchise Bidding);区域间比较竞争(Yardstick Competition);社会契约制度(social contract),美国模型投资报酬率管制价格模型 P = C + r(RB) P

29、:管制价格;C:成本费用;r:政府规定的投资回报率; RB:Rate Base投资回报率基数不良后果A-J效应:此时,企业会产生一种尽可能扩大资本基数的刺激,以期在规定的投资回报率下,能获得较多的绝对利。结果就是企业可能以过多的资本投资替代其他投入品,结果造成生产低效率。,英国模型最高限价管制模型 Pt+1=Pt( 1+RPIX ) Pt+1:下期价格Pt : 本期价格RPI:零售物价指数X: 管制者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政府与企业谈判的焦点亦在于此。举例:某年通货膨胀率为5%,X值固定为3%,那么企业提价的最高幅度是2%。这个简单的价格管制模型意味着,企业在任何一年中制定的名义价格取决于RPI与X的相对值,如果RPIX 是一个负数,则企业必须降价,幅度是RPIX 的绝对值。,本章复习思考题,有效竞争、有效竞争的决定变量、可竞争市场理论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产业组织政策二元性的基本内涵及相应的政策体系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作图分析经济性垄断的弊病,对比分析两类反垄断政策措施垄断性产业(自然垄断产业)的含义与技术经济特征?什么是管制?管制目标有哪些?垄断性产业政府管制的必要性政府产业管制政策具体包括哪些?作图分析垄断性产业价格管制的三维政策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