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2课《竹林的故事》(共33张ppt).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03608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2课《竹林的故事》(共33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2课《竹林的故事》(共33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2课《竹林的故事》(共33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2课《竹林的故事》(共33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2课《竹林的故事》(共33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竹林的故事,废 名,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著名的现代小说家、诗人、学者。他是2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用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未被现代污染的农村世界,1924年在语丝上发表竹林的故事,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作者简介,废名,其一为中国二十世纪作家;其二为马来亚华人作家。中国作家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1929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属乡土文学。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朗读课文,思考:

2、 1、主人公三姑娘的生活可分为哪几个时期?2、根据三姑娘的生活时期划分文章结构。童年时期的三姑娘 父亲去世,三姑娘与母亲相依为命 多年后,我遇见已出嫁的三姑娘,1-6,7-33,34-37,三姑娘的形象分析,按照三姑娘的生活时期分析其形象特点。1、童年时期重点看2、4、5、6小节2、父亲去世后,三姑娘与母亲相依为命重点看10-18节, 重点看19-26节重点看27-33节,3、多年后,我遇见已出嫁的三姑娘 阅读34-37节推测一下,三姑娘婚后幸福吗?,竹 林,分析第一节的环境描写。 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面,给人以幽静平和的美感。 三姑娘与竹林的关系是怎样的? 竹林是一个诗意的象征境界,那里有

3、三姑娘的幸福与哀愁,也含藏着三姑娘的青春和性格。她像竹子一样“直”,像竹子一样有“节”,竹林像是专为三姑娘而生长的,三姑娘又像是专为竹林而生的,人与景交融,三姑娘和竹林一样都是纯净的美的象征。,找一找文中关于老程死的描写为什么要淡化老程的死? 废名的家乡黄梅,历来就是禅宗圣地,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生活了整整17年。这使他从小对佛教就有了不同寻常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尔后自己又曾倾心研读佛学经典,对佛禅的感悟都流露在自己的创作中。,淡化老程的死是废名禅宗思想的体现。禅宗思想重视内心的自我解脱,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人的死亡是回归到自然中去,正如人是从自然中来一样。老程的死似乎不是一种生命的结束,而是

4、意味着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在融合中生命于是也就获得了永恒。所以母女俩的生活依然如故,就像那片青青的竹林一样。,艺术特点,1、结构散文化小说 2、意境 三姑娘的纯真与善良正和竹林的青翠、洁净形成对应,两者相互映衬,像一首恬静的诗。,散文化,诗化,3、语言 废名自己也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4、艺术风格 “我”的感情保持在隐而不发的含蓄平和之中。,简练含蓄,言近而旨远,含蓄平和,竹林的故事,概念延伸,乡土文学,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

5、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因为怕我孤单,我家姑娘不去看赛龙灯,拒绝了好多有趣的事情,这也使我担忧,我家姑娘不能老是守着我呀,这么一个青春活力,勤劳坚强的好孩子,她应该有更好的人生。 每次我们都会有一些误会,或许是隔阂,我家姑娘不明白我对她的担心,我是希望她出去玩的;可她只是希望不离开我,怕因为她的离去我会伤心。每次的结局都是我和她沉默不语,唉,我的姑娘。只希望她能早些找到新的生活,在精神上要找到快乐,我不想成为她的拖累。但愿妈妈无声的言语能让我的姑娘明白。,程大娘篇,我

6、是程大娘,也就是三姑娘的妈妈。十来年前,我家还是一个小康的家庭,我们家老程还是好好的一个人,我们一家三口过着你挑水我浇园的幸福生活。 我家姑娘可爱又清纯,实在是招村里人喜欢。可是后来,老程去了,留下我们母女两个相依为命。唉,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我家姑娘很懂事,她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我洗衣服了,后来还能去卖菜,真是辛苦她了。而且姑娘心疼我,处处为我着想。她在我不开心时逗我高兴,虽然她并不懂我为什么伤心。,竹林的故事,三姑娘篇 日头上的真快,这阴潮的天,怕是这几天晴不了了。晌午得去给爹娘送饭了,时候差不多了。“幺嫂,和我去给先人送饺子去不?“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

7、吃!“幺嫂,怎的这样说?回来哦给你炖大鸡吃!”“呦,你舍得啊?怕是被上回来收鸡蛋的伢子迷住了吧?到也是,一大把年纪了,还不找个相好!“看我拿扁担扇你,快些走。“于是俺俩嬉闹着朝小坝走着,年年从这里走,这竹林,溪水,甚至岸边的花都没变过。咦,那里好像有个人,好像是那时的一个先生。他一定看到我了,所以他把头低下了,我也低着头,匆匆从他身边逃开。竹林没变,变的是人。,竹林的故事,我在父亲母亲的坟头上叩了几个头,把酒给爹斟上,下酒菜恭敬的摆好,母亲就随意些,她看不惯这些,凑合着吃点也就是了。母亲是前年走的,走的不似父亲那般太平,那时她显然已是活不过几天的光景,却偏要去上城里的街上看灯,我扶持不了,叫着

8、隔壁的幺嫂,把母亲抗到了城里。那是母亲最后一次走出竹林。再后来,母亲已经起不来了,每天都胡言乱语:“南村街上的包子好吃的紧,西城那边有好大的池子”母亲是做着梦走的,一个美丽的悲伤的梦。我把酒敬给父亲,缓缓的把酒倒进土里,酒是自家酿的,这口酒是父亲的习惯,父亲的生活,父亲的全部。捕鱼种地,喝一口酒,就有使不完的劲,吃饭侃天,喝一口酒,便呵呵笑着给我一根大红头绳,也不知道是哪个伢子和他换的。因为,父亲走不出竹林,也不想走出去。就这样过了许多年,早上我去洗菜准备去卖,父亲竞还没起床,也起不来了。,竹林的故事,日子又很快平静起来,我的日子很快就恢复到以前每天的三种声音那样,只听见竹林沙沙的低吼,乡里讨

9、价的嘈杂和碗筷碰撞的清脆。平静平淡。那时我是很想上城里的街上去的,只是我得守着母亲,收着竹林里的小生活。堂嫂子们总是撺掇着我和母亲去,母亲是不去的,我自然也是拒绝,这时母亲便要赶我,我便跑开,日子也就又转回竹林里。我不知道她年轻时去过城里的街没有,但是我知道她去过,是幺嫂背她去的。大概母亲年轻时也很想上街去的,只是得守着母亲的母亲。也就不曾去过。也就隐在竹林中过活了。我现在也很想去那街看看,去看看那靓丽的花灯,冒油的包子,帅帅的伢子。但是竹林的里活不能荒废了,日子不能荒废了。也许我该嫁个人了,让我的女儿替我上街上看看去,我在家里守着活。什么时候快撒手了,去看一眼也就是了。,竹林的故事,内容概要

10、,文章通过潺潺的流水,茂密的竹林,翠绿的菜园为生活背景,描述了三姑娘一家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方式。大自然是美好的,老程也是勤劳的,但是日子依然非常艰难,有时候“盐钵里的盐还不够一餐饭”【p164 第二段】,这样的生活状态使得两个姑娘相继夭折。三姑娘过早的成熟和自立也让人备感心酸。大自然陶冶了她的人性美,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却给她的生活打上了一层阴影。在热闹的灯市上却显得无比淡漠。,竹林的故事,文章主旨,作者通过自然的美与乐,衬托出旧社会的悲与苦。三姑娘虽然对生活有着美好的追求,但却不得不成为残酷现实的牺牲品,揭示了一幕人间悲剧。,美文鉴赏,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

11、,茅屋两边都是菜园。用了顶针的修辞,读起来像一首故事,意蕴深厚,形象优美,作者精心挑选的词语营造出一幅优美的图画。,文字赏析,场景再现,“偶然一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额上的头毛梳理一梳理” “母子都是那样勤敏,一大早就去卖菜,去卖菜” 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根据上述文字,发挥想象概括一下三姑娘的形象,人物形象特点,。,纯朴,含蓄,勤劳,能干,拓展延伸,“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自然不是我们的先生)用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抄梢还没有

12、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漠起来,只有鹞鹰在屋头上打圈子,妈妈呼喊女儿道,“去,去看但里放的鸡娃。”三姑娘才走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文章为何淡化老程的死?,观点一 观点二,老程的死似乎不是一种生命的结束而是意味着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在融合中生命于是也就获得了永恒。所以母女俩的生活依然如故,就像那片青青的竹林一样。,老程死了,三姑娘母子很快便生活得像“从没有这个人”一样。因为艰难的日子不允许她们去悲伤,他们再多的心痛也换不回老程。贫苦的生活让她们看淡生死,这种近乎冷酷的态度也体现出了生存的艰难,现实的残酷,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