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医学媒介生物基础知识及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023404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媒介生物基础知识及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医学媒介生物基础知识及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医学媒介生物基础知识及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医学媒介生物基础知识及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医学媒介生物基础知识及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学媒介生物基础知识 及 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常见医学媒介生物,1 种类 啮齿动物:啮齿目、兔型目;鼠型动物:鼠+食虫目 病媒昆虫:蚊、蝇、蜚蠊、蚤、蠓节肢动物:蚊 蝇 蜚 蠊 蚤 蠓+蜱、螨2 危害 传播疾病 病原体保存宿主,促使自然疫源地形成和存在,常见医学媒介生物,鼠型动物,全世界广泛分布,已知1600余种。国内传播疾病20来种,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病原体5种;国际传播疾病60余种,涉病原体6种。,常见医学媒介生物,蚊,分布广泛,全世界约3500余种,38属。传播疾病80余种,如黄热病、登革热、西尼罗热、基孔肯雅热、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圣路易脑炎、乙型脑炎、疟疾

2、、丝虫病等,常见医学媒介生物,蝇,世界已知蝇科动物4500余种,我国1200余种。蝇传播疾病分机械携带和生物性两种,机械携带导致蝇成为媒介生物之一。,常见医学媒介生物,蜚蠊,蜚蠊是早于恐龙一亿年的地球古老生物。可药用。属于害虫的主要50余种。最常见的是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等10来种。医学媒介作用主要是机械携带。,常见医学媒介生物,蠓,双翅目13mm的小型昆虫,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我国报告近320种。雌蠓吸血,已知有18种寄生虫以蠓为媒介。在台湾拉蠓体内分离出乙脑病毒,但是否是传播媒介有待证实。原系统8种重点监测媒介生物之一,常见医学媒介生物,蚤,吸血性寄生虫,宿主包括兽类和鸟类,鼠类极易寄生

3、蚤,主要以生物性方式传播疾病,主要传播鼠疫,鼠型斑疹伤寒、多种绦虫病,常见医学媒介生物,蜱,全世界约800余种,分属硬蜱科、软蜱科、纳蜱科。我国记录硬蜱约100种,软蜱10种。是多种脊椎动物体表寄生虫,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贮存宿主。主要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Q热等,常见医学媒介生物,螨,大小0.1-1mm的蛛形纲微小动物,世界上已发现螨虫50000多种,数量仅次于昆虫。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有革螨、恙螨、疥螨等。作为媒介生物的主要是革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媒介生物查验常识,鼠习性及鼠迹鼠习惯走回头路喜欢沿集装箱边沿及货物表面跑动常见鼠迹有鼠窝、鼠粪、咬痕、碎屑

4、蚊与积水旧轮胎积水最易携带幼蚊未粉碎饮料瓶残留水也易孳生蚊类,媒介生物查验常识,蝇易孳生的地方生牛皮废旧物、生活垃圾腐烂的变质动植物 蜚蠊药激法发现货物携带蜚蠊成、若虫陈旧货物检查蜚蠊卵荚蜚蠊经常活动处检查蜚蠊粪便颗粒螨 采集植物性碎杂物、尘土水中浮集 蚤、蜱、螨从鼠体表检获,一、监测对象 (一)国境口岸区域病媒生物监测。 国境口岸区域病媒生物监测对象包括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蚤、蜱、螨)、蚊类、蝇类、蜚蠊、游离蜱及其携带的传染病病原体,其中鼠及其体表寄生虫(蚤、蜱、螨)和蚊类为国境口岸重点监测对象。 (二)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 1. 监测病媒生物的种类。 主要包括输入性鼠、蚊、蝇、蜚蠊、蚤

5、、蜱、螨、蠓,以及臭虫、白蛉、蚋、虻、锥蝽、虱等。 2. 监测病媒生物的阳性指征。 鼠类阳性指征:活鼠、死鼠、鼠洞、鼠粪、鼠咬痕、鼠爪痕、鼠道、鼠巢等; 蚊类阳性指征:成蚊、蚊幼、蚊蛹等; 蝇类阳性指征:成蝇、蝇幼、蝇蛹等; 蜚蠊阳性指征:蜚蠊成虫、若虫及卵鞘和空卵鞘、死蜚蠊(或蜚蠊尸体)、残肢、蜕皮、粪便等; 其它种类阳性指征:其他种类病媒生物的成虫、卵、幼虫(若虫)和蛹等。,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二、监测范围 (一)国境口岸区域病媒生物监测。 国境口岸区域病媒生物监测范围为国境口岸及周边400米环境,按工作区、生活区和外环境三类生境,分别设立监测点。 (二)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 检验检疫人

6、员在对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等实施入境检疫查验时开展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等。出境交通工具参照执行。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监测重点: 1. 来自鼠传疾病、虫媒传染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 2. 携带病媒生物风险较高的入境交通工具(包括船舶、航空器)、集装箱、货物(如:废旧物品、活动物及动物制品、棉花、布料、原木、糖、饲料等)、快件及邮包等; 3. 质检总局要求需实施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的。,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三、监测要求 (一)国境口岸区域病媒生物监测。 监测应使用科学的方法,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病媒生物,从而获取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消长等资料,遵循“

7、四定”原则,即“定人员、定时间、定生境和定方法”。 (二)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1. 监测人员应了解掌握监测对象结构及输入性病媒生物生态习性、栖息孳生分布特征、监测与控制技术和安全防护的相关技能和要求。发生鼠传疾病、虫媒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人员应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2. 根据不同监测范围和对象准备必要的监测器械、标本收集用品、数码相机、记录表格和防护用品等,并提前做好检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监测工作; 3. 对发现的病媒生物侵害阳性指征进行拍照取证;4. 采集并保存病媒生物,由受检查方陪同人员确认;实施卫生处理的交通工具、集装箱及货物等,应在药物残留检测达到安全阈值后及时采集病媒生物;5. 采

8、集的病媒生物的保存、运输及实验室检测应符合生物安全相关要求;6. 监测人员存在接触染疫病媒生物风险时,在监测结束后根据需要对监测人员体表及所用器械物品应进行必要的清洗、消毒、杀虫等处理;7. 监测结束后,填写监测记录表,由船长(机长或货主、收件人等)或其授权委托人签字,必要时加盖公章予以确认。,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四、监测方法 (一)国境口岸区域病媒生物监测。 监测工作结合质检总局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要求以及长三角病媒生物联合监测方案一并进行,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虫监测频次为全年每月监测1次,成蚊510月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伊蚊(诱卵器法)510月每月监测1次,蝇类311月每月监测1次,蜚蠊全年

9、每月监测1次。 1. 鼠形动物。 夹夜法,采用单夜法。有效夹数不得少于300 2. 鼠体表寄生虫。 活鼠诱捕。采用鼠笼法,诱饵用新鲜油条。活鼠诱捕每月1次,每个口岸有效笼不少于50笼。布笼区域与同时实施鼠密度监测的鼠夹布放区域不重叠。诱捕日遇雨雪天气顺延。检蚤,检蜱,检螨。,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3. 蚊类。 成蚊。 CO2诱蚊器法。采用CO2生态捕蚊机,每个口岸设2个点,每点布1台CO2生态捕蚊机。CO2诱蚊器法510月每月监测2次,两次间隔15天左右,监测时记录气温、气湿和风速。监测日遇风雨(风力五级以上)天气顺延。 伊蚊。 诱卵器法。采用无盖黑色诱卵器,在室外生境每间隔10 m放置1只诱

10、蚊诱卵器。诱卵器法510月每月监测1次,各口岸每次布放的诱卵器数量应在50只以上。 4. 蝇类。 诱蝇笼法。选用标准蝇笼,各口岸在监测点布放5只诱蝇笼。诱饵用动物质(鱼下脚料发酵1天)和植物质(苹果发酵2天)各250 g。 诱蝇笼法监测311月每月1次。监测日遇大风或大雨天顺延。 5. 蜚蠊。 粘捕法。各口岸在三类生境中选择蜚蠊活动的场所,使用粘蟑板进行监测。 粘捕法全年每月监测1次。,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二)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 1. 入境船舶。 监测时间、地点。 入境船舶的蚊类和蝇类等双翅目病媒生物监测调查应白天在检疫锚地停泊期间进行,锚位距陆地距离不少于1000 m,或在船舶靠泊后1

11、 h内进行; 入境船舶的鼠类及蜚蠊监测调查可在检疫锚地停泊或在码头靠泊期间进行。 监测方法。 鼠类。采用目测鼠迹法。 蚊类。a. 成蚊。采用目测法。b. 幼蚊。检查船舶室内外的各种存水容器。采集蚊虫孳生的积水送实验室孵化鉴定。 蝇类a. 成蝇。采用目测法。b. 幼蝇。检查船舶上的蝇类孳生地(物)。 蜚蠊。同时采用目测法与药激法。a. 目测法。b. 药激法。,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3. 入境集装箱及货物。 监测时间、地点。 入境集装箱和货物应在入境之后在有防止病媒生物逃逸设施的场所尽快进行监测。 对重点集装箱和货物需在隔离区内进行监测采集。在开箱监测检查前,需在箱门外罩上防逃逸网、在箱门口设置防

12、鼠板等措施,防止病媒生物逃逸。 监测方法。 鼠类。采用鼠迹检查法。 蚊类。目测检查法。 蝇类。目测检查法。 蜚蠊。采用药激法。,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4. 入境集装箱空箱。 监测时间、地点。 参照“入境集装箱及货物”。 监测方法。 鼠类。 采用目测检查法。 蚊类。采用目测法。 蝇类。目测检查法。 蜚蠊。目测检查法。 6. 其他种类和方法。 在监测鼠类、蚊类、蝇类和蜚蠊的同时,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其他种类病媒生物(如蚤、蜱、螨、蠓以及臭虫、白蛉、蚋、虻、锥蝽、虱等)进行监测和采集调查。监测方法除目测法外,可适当采用器具监测法。,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五、病原体检测 (一)各口岸应加强国境口岸病媒生物

13、携带病原体的检测工作,其中应重点加强鼠、蜱和蚊虫携带病原体的检测工作。 (二)各类病媒生物应重点检测以下病原体: 1. 鼠类及体表寄生虫携带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汉坦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等; 2. 蚊类携带病原体:疟原虫、甲病毒属病毒、寨卡病毒、黄病毒属病毒等; 3. 蝇类、蜚蠊携带病原体:致病菌等; 4. 蜱类携带病原体: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等。,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六、风险评估、控制及效果评价 在监测中发现密度超标、阳性率较高、发现新(输入)种、检出重要传染病病原体时,应根据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质检卫函2009109号),对口岸区域

14、和输入性病媒生物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拟处理对象结构、环境及气象条件,制定控制方案,选择安全适宜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实施或监督指导对其彻底杀灭,确保人员健康和处理对象安全。控制工作结束后,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保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对蚊虫实施控制措施时,参照口岸灭蚊技术操作手册,及时清除蚊虫滋生场所,将口岸蚊虫密度降低到不足危害的程度。,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七、采集样本处理 1. 口岸区域监测现场采集的病媒生物样本应及时送交实验室。实验室在鉴定和检测前按不同生境、采集日期、种类分别存放,防止混淆;鼠类送大榭实验室,其他样品送北仑局实验室。 2. 口岸区域监测采集的病媒生物的疑难

15、样本可先妥善保存,由长三角病媒生物联合监测工作组组织专家统一鉴定; 3. 口岸区域采集的病媒生物样本按各口岸每1属种制作永久保存标本5件以上(不足5件的全部制成标本),新发现和新记录的样本必须制成标本; 4. 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捕获的病媒生物,应随时送实验室、随时进行分类鉴定和病原体检测。样本一般均应制成标本; 5. 样本同时需要分类鉴定、标本制作和病原体检测时,首先满足分类鉴定和标本制作需要。,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八、监测数据、档案管理 国境口岸区域和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分类鉴定及病原体检测等数据,分监测月次及监测对象,按照相应的记录及统计用表进行填写。同时,结合质检总局绩效考核要求,做好

16、每次监测照片拍摄工作,所有照片应显示拍摄日期,并按时报送。其中: 1.口岸区域与输入性病媒生物的监测数据、监测现场照片、捕获的病媒生物照片和标本照片,统一由各分支机构的卫生检疫业务监管部门报送; 2.幼蚊监测数据,经初步鉴别后由金蛇公司负责报送。 3. 制成标本照片,由标本制作单位(部门)负责拍摄并报送,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九、病媒生物疫情报送和管理 (一)如遇以下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局卫检处,我局须在24小时之内报告质检总局 1. 截获输入性活鼠或来自鼠疫流行区死鼠; 2. 检出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和黄热病毒; 3. 经质检总局专家组确认和复核属于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病媒生物; 4. 经质检总局专家组确认和复核属于全国口岸首次检出的病原体。 (二)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相关报表(电子形式)报局卫检处专项工作组(12月份数据在次年1月5日前报送;),工作组将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估,并撰写监测报告,于次年1月10日前上报质检总局。 (三)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专项工作组每年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估,并撰写监测报告于次年1月10日前上报质检总局。,国境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