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潮,李广田(19061968),散文家。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1935年大学毕业,回济南教中学。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水榭 接踵摩肩 翠柏 碧梧 炫耀 鼎盛 伫立 一番 簪在 发髻 花团锦簇 喜悦 伸张 扩展 依依不舍 向往 端详 驻足 低吟 密密层层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接踵摩肩:脚碰脚,肩碰肩,形容人多,拥挤。也作摩肩接踵。炫耀:夸耀。鼎盛:正当兴旺或强壮。依依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离。依依,留恋的样子。舍,弃。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
2、到。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着。端详:仔细地看。,自学课文,思考:,1.“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2.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抓住重点部分,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3)花开第二段:(4) 花潮第三段:(56)赏花第四段:(7) 感受,学习第一段(齐读),公园在山上。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课文用了8个“有”,它们的位置能随意调换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学习第一段,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惹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1.写了什么花? 2.“平时”与“三四月间”有什么不同?3.“花的
3、海洋”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在下面又把它写成是“花潮”?有什么联系?,学习第二段(自由读),1.给本段分层。2.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各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远看: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近看:每棵树,每一朵花听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看花 人的琴声、歌声、笑声,学习第二段,找出课文中把花的茂盛比喻成潮水的句子,读读议议,说说为什么花如潮?,花的海洋中,花在动,花的阴影在动,像波浪在大海上翻腾,各种声音汇在一起,像海上午夜的潮声,有声有色,蔚为壮观,所以花如潮。,学习第二段,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
4、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文章中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文章中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常常用“好像”、“仿佛”一类词语引出。花潮团锦簇的海棠是作者看到的,而花像潮水,像波浪在大海上翻腾,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是作者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学习第
5、二段,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学习第二段,请你自己找找这一段写花,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读读,体会体会。,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有风,花在
6、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学习第三段(齐读第五自然段),给第五自然段分层,作者是怎样写看花人的心情和动作的。,第一,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 (既又)第二,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 (好、也好、更好)第三,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大方,贪心重),学习第三段(自由读第六自然段),找出能概括每种人看花时特点的词语。,老爷爷老奶奶青年们小学生,低吟,珍惜,好像参加盛会,惊呆,学习第四段(齐读),美丽的春色无边无际,令人仿佛置身于春的海洋,而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正如春花一般灿烂。,这两句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春光似海,盛世如花。,段意:一、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开了,花团锦簇。二、写花如潮,有声有色。三、写看花人赏花有不同的特点。四、写“我”在回家的路上发出由衷的感叹。,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圆通寺看到海棠花开的盛景,赞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