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ppt

上传人:nacm35 文档编号:10013565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述类文本阅读 方法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本节课考点对应能力:论述文的分析综合能力,考点分布: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做论述类文章阅读的三个意识,一、文体意识把握论述文的文体特点 1、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其结构可以是总分式结构和破立式结构(破是驳斥对方观点,立是摆明自己的观点) 。 3、本论部分逻辑结构:并列、递进、对照,二、文本意识把握答案来自文中的原则,1、 考纲对论述文的能力要求是基本阅读,不需鉴赏,所以一般答

2、案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2、 做题时可采用“逐段阅读梳理法”,一画观点,二标材料,三圈出线索词和关键词。,三、规范意识即规范作答,1、如果是归纳要点的题要分点作答,不同点体现不同角度,另外要注意根据问题角度来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做到答案清晰简洁。 2、答题的语言可以直接取自阅读文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重组,或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跟压缩概括的知识点相通) 3、从文本到答卷语言的转换,往往包括三个方面:具体的要加以概括抽象的要加以阐发含蓄的要加以解说。,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在文章中,词语是承载信息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准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这既是阅读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

3、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要求之一。高考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往往就是指词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意义,而不是从词典上背下来的一般意义。,1关键概念的理解 论述类文章中常常出现许多术语、概念,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出现,准确理解它们中间带有关键性质的词语,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所在的文段甚至整篇文章重要信息的钥匙。高考考查这类词语,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2指代性词语的理解 所谓指代性词语,是指文章中的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现代文阅读非常强调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

4、的理解,因为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弄不清它们的具体含义,那就说明还没有读懂文章。,3关联性词语的理解 所谓关联性词语,这里是指连词及文章中具有关联作用的词语。 在论述类文章中,关联性词语所揭示的,不仅有文章的内容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包括文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就是说,它们以词语的面目出现,而它们所具有的“能量”及所起的作用,常常超出句子之外。,二、重要句子的理解 要全面把握和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从正确理解句子开始,因为文章是由语句构成的。因此,正确理解文章中的语句,特别是关键性语句,对理解文章非常重要。考试大纲中对此不仅有着明确的要求,还把它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近几年

5、的高考,几乎历次都把它列为必考内容,道理就在于此。,一般而言,论述类文章的重要语句在内容上大多具有被一般语句所证明或解说的特点。在文章中常常是中心句、文段的起句与结句(或称首句与尾句),以及在文中起关键作用或关联作用的句子。,1找出句子的主干 要对文中重要句子作出正确解读,首先从句子自身入手。如果是单句,就要作句子结构分析,弄清其基本结构,在找出其主干的同时,还要弄清主干与其修饰限制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重要语句主干所包含的内容,常常就是文段甚至是全文的核心或主旨所在,修饰限制成分所表达的内容,则是对核心或主旨的阐释与解说。,2找出句子的重心 重要语句如果是复句,就要对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作出

6、分析。弄清楚它是总分关系、因果关系,还是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等,从而找出它的重心所在。,3理清句子的“管辖区域” 重要语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而且还处在重要或关键的位置上,它就在这特定的位置上将它的作用辐射到整个“辖区”。由此可见,明确了这一“辖区”范围究竟有多大,自然有助于正确理解该句子的含意。,4分清句子的“邻里关系” 在明确重要语句的辖区范围的基础上,联系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进一步分辨出与其相邻的上下句之间的意义联系,才能对该句子的含意作出准确、全面的理解。前文提到的“循章斟酌,依句断意”就是这个意思,对特别关键的语句,有时甚至需要联系全篇来理解。

7、这一点极为重要,考生一定要注意。 另外,善于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全句的含意,也是一个简捷有效的办法。在有些情况下,抓准了关键词,全句的意思也就自然明了了。,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对于论述类文章来说,信息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文中显示观点态度的语言材料,它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引述的别人的观点态度等;二是文中用作论据的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筛选信息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或按照一定的标准,经过辨别、梳理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整合信息,就是将从文中筛选出的相对分散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并进行加工组合,形成一个较为条理化、系统化的信息链。,1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

8、获取信息。一般论述类文章往往要运用或涉及一些概念,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 (2)从重要的语句中获取信息。 (3)从引述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论述类文章中的一些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往往明示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这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2筛选信息的一般方法: (1)明确筛选的目的和标准。目的和标准是筛选信息的依据,心中要始终装着“标准”这一概念。这里的标准是指题干的要求或选项的话题。 (2)重点对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文中的信息最容易混淆最难以判断的就是那些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理清了它们的界限,问题就解决了。 (3)注意信息表述方式的变化。相同的信息往往有不同的

9、表述方式,容易造成误解,要透过语言形式的外表把握信息内容。,3整合信息的一般方法 (1)剔除多余重叠信息。筛选出的信息有的是多余的,有的是交叉重叠的,整合时,要进行甄别。 (2)合理加工组合信息。采用要点化的方式,按照一定的序列将信息组合起来,语言表述要顺畅。注意不要遗漏信息,防止因表述不当而造成误解。,解答选择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论是整篇文章还是节选文字,都要当作整篇文章来看待。拿选项中的信息点映射式地对应原文,避免片面或偏颇。解答主观题时,要有要点化意识和条理化意识,尽量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用切合文章特点的语言来回答。同时要注意题目的其他限制性要求。,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0、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理清文章素材的组合框架,把握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或行文线索。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弄清文章段落层次的组接关系,掌握文脉的发展方向,破解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论述类文章的结构层次,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划分,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的结构;从文章的角度划分,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并能概括结构特点;2.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并能理清层次之间的关系;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体会文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 把握文章思路要抓三个词语:点,线,面。点,即观点

11、(或关键信息点);线,即线索;面,即素材。要准确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理出基本的脉络。,解答题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话题入手,探寻文章思路,把握结构特点。话题是文章的核心,文章是围绕话题展开的,抓住了话题,就能提纲挈领,理出文章的脉络。 2从关系入手,理清文章的层次。文章的段落层次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承关系,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第二种是相并关系,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第三种是相属关系,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抓住了这些关系,层次之间的界限就分明了。,3从标志性词语入手,顺藤摸瓜,勾画线索和结构框架。标志性词语是行文的“路标”,沿“路标”前行,脉络自然呈现。重视具

12、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标志性词语和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序数类词语、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等。 解答简答题,首先要弄清问题是针对全文还是部分段落,是分析综合还是提炼概括,把握设问的方向。其次,组织语言要有考点特色,要紧扣问题的要点。回答选择题时,要注意选项设置的标准和角度。,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是把握文章最关键的一环,而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就要借助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做好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和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是实现语文阅读与鉴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达到这些目的:,1抽取关键信息 (1)注意句群的中心句;(2)抓

13、住句群的总领句和总结句,明确总领句、总结句与中心句的关系;(3)借助单、复句知识来领会关键词语及关键句子的内容;(4)捕捉关键的指代性词语,理解所指代的内容;(5)借助关联词来探求文段内容的重心。,2注意过渡、照应的内容,对文章的理解要有整体性 (1)利用过渡句对上下文的衔接作用,打通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使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完整统一;(2)注意首尾照应、代词照应和句子照应。,3归纳中心思想的途径 (1)明确文体特点;(2)洞悉标题含义;(3)了解写作背景;(4)理解材料特点;(5)抓住作者思路;(6)捕捉关键句段。以上所谈到的方法均为要点式的提示,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有目的地注意这些方法,真正运

14、用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多平时大家不大重视的基础知识就应该成为学习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用兵一时”的时候感觉到“养兵千日”的作用。,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对社会、人生、自然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感悟,所要承载的作者的各种丰富的情感,所要展示的作者的胸襟与抱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要懂得去把握这种观点态度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1直露的观点态度 直露的观点态度在文章中许多显眼的地方就能看出来:(1)通过标题来体现;(2)通过开篇的中心句来体现;(3)通过反复出现的提示性的语句来体现;(4)通过篇末的总结

15、性的语句来体现;(5)通过文中极富感情的抒情句来体现。,2含蓄的观点态度 含蓄的观点态度的把握难度就大一些,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把握:(1)注意文章所表达内容的象征意味;(2)注意对文章中修辞格运用的理解;(3)注意文章使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4)注意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一)解题步骤,1.作阅读标志 作段落标志 作语言标志,作语言标志,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 副词:“同时”“另外”“还”“也”,提示关注上下文。 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

16、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列举理由或事实的。,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表明前面是观点,后面是例子。 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段落)的结论(观点)所在。,2.审清题目要求找准答案信息,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要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在相关的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自己。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

17、 看问题。看要求。 看分值。看有无字数限制。,3. 整理答题的思路: 提问的角度与文本阐述的角度是什么关系,应该怎样把它们接上轨才符合答题的要求;需要引用文章的哪些材料,需要对原材料作什么抽象、概括、引申或转述的工作。 4.组织答题语言: 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么特殊要求,该分几点答(往往要参考该题的赋分),是否对准了答题的点,需要什么关键词,表述是否完备并简洁。,5.复查检证答案,这个环节往往被考生忽视,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 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

18、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二)概念句子题的解答,常见提问方式: 1.如何理解“”的含义? 2.为什么说“”?,第一步: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句子所在段落。第二步: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语句的位置和范围,明确句子与全文、与该段的关系。 语句若在文首(总领)文末(总括),答案将在全文寻找,或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各段的大意即可; 如在段首,答案从本段寻找(阐述);若在段末,既要考虑本段(归纳),还要考虑下一段(领起);若在段中,一般在该句前后寻找(解说)。第三步:从修辞入手来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一般要找出比喻的“

19、本义”。有时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三)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题的解答,归纳,就是对文章的要点或主题进行整理提炼,使之更为精练、简洁、富有条理地显现出来。 概括,就是读者对在思维中归纳出来的要点进行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 内容要点又分为显形要点和隐形要点。显形要点,指在文章中有明显语言标志的,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序列的词语,或某一段中并列于其他段落的中心句。隐形要点,指作者观点并无语言标志,散见在文章各处的要点,要在文章各部分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并概括,从各种信息中揣摩作者意图。,常见设问形式:,1、某某的原因是什么? 2、某某有哪些(相同、不同)特点? 3、概括文意

20、回答某某问题。,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推测要点。 分析题干句子结构,勾画重点词语,明确概括的对象、角度、重点。 第二步:定区位。 从“综观全文”这些提示语推测找答案的范围。 第三步:回到原文,分析本句、上下句,寻找要点。 第四步:从不同角度摘录语句,整合归纳,组织成句。,答案的语言组织:,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采用摘句法进行压缩。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采用合并法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提取精要,找准角度,独立归纳。,组织答案要注意:,A.要点要齐全。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B.要变换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要点,不要只从一个角度

21、思考作答。 C.要明确题干指向,根据文本组织答案,不要答非所问。 D.尽可能多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多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四)观点态度题的解答,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通过论点或分论点来表达,有的通过语段的中心句来表达。常见提问方式: 1.(作者认为,)应该才能? 2.“”,这种说法正确吗?,分析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其标志性语词往往是“认为”、“以为”、“感到”等。 抓住文中运用的材料。 论述文,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了作者的好恶感情。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抓住作者的评述。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题干要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