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42KB ,
资源ID:641546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415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原因.doc)为本站会员(scg750829)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原因.doc

1、厚德树人 笃学致用*遵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源系别 人文与传媒学院 专业 汉 语 言 文 学 年级 2010 级 姓名 孙 小 英 学号 10410103022 指导教师 赵红老师 2013 年 12 月 23 日试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源孙小英摘 要:朱淑真是宋代能与李清照相提的女词人之一,她天赋才情,才华横溢,内心世界丰富,著有“点点声声有断肠”的断肠词来抒发个人情怀, 断肠词内容主要反映朱淑真自己的个人生活,特别是其后期的诗词大部分表露婚姻生活的不幸,风格抑郁悲凉,低沉哀婉。在作品中朱淑真自说其愁苦的根本原因是“团圆事未谐” ,以此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婚姻的不满

2、。除了她自己的说辞外,前人多认为她的婚姻不幸是理学盛行的残害,是由于社会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她自己独立人格的悲剧,但都鲜少从朱淑真自身性格特点和心理机制去分析其婚姻的不幸。本文将试图着重从这一角度去探询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关键词:朱淑真;婚姻不幸;理学盛行;性格宋代的女诗人朱淑真,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对于其生卒年现在没有准确的界定。她是与李清照并称的宋代才女,多才多情的她“是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 ”1 她生于宦官家庭,生得伶俐可人,父母宠爱,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从小读经诵史,晓乐律,填词赋诗,弹琴绘画,还写得一手精妙的小楷。据说“幼颖慧” ,

3、童年时就作了一首小诗书窗即事 。然“及笄”年龄之后,婚配与一文法小吏,志趣不合,婚后生活不如意,以致抑郁而终。朱淑真生前著有大量的诗词,前期诗词风格清新明快,后期风格幽怨苦闷,伤感颇多,后期的作品中独倚栏杆,泪湿衣襟的孤寂生活就是她婚姻不幸的显现。但是死后因为她的各种传言, “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2 后来, “宛陵人魏仲恭,曾因听到旅人传说朱淑真诗词,感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 ,同情她一生的遭遇” , 3 搜集其诗词辑集为断肠集 十卷,郑元佐作注,并增辑后七集。她的诗词才得以流传后世,为人们所诵读。但是作为一位女性却饱受各种辛酸与精神上的压力,婚

4、后家庭不和,婚姻不幸,她于文字中发出断肠的悲痛。这样一位一生遭受悲惨命运的人,为后世很多人同情和关注。根据她的诗词,前人有研究她婚外恋的,有赞她大胆的女性觉醒意识的,有说她孤独意识的,更多的是分析她婚姻不幸的客观因素。本论文将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朱淑真性格及心理机制的分析,力求从一个新的角度较全面地分析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一 前人研究朱婚姻不幸的主要观点前人研究大多认为理学盛行、夫妻双方才学悬殊是朱淑真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朱淑真生活的时代儒学已被发展到了极致,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更是蔚然成风。婚姻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调女性的贞节观念到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5、的地步。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男女之大防的时代又怎能容下毫不掩饰写出“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这样诗句的朱淑真呢?所以像朱淑真这样不守“妇道” 、 “离经叛道”的女人根本无法获得任何自由的生存空间。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朱淑真很清楚社会是不允许女性卖弄文采的,而是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是她却不会那些“贤妻良母”应该做的事,所以她在掬水月在手诗序中解释:“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 ”4 这既是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又是强调理学盛行的危害。在社会重压之下,朱淑真也嘲解“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自责其一) ,她似乎也陷入了才情与妇德的两难境地。2 夫

6、妻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无论她陷入才情多么深,最终她还是被迫走进了“妇德”的深渊,想要埋没她丰富的情感世界。她无法选择婚姻自由,最终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她成为了封建礼教压制下的牺牲品。也正是因为所适非偶,他们夫妻之间没有共鸣点,这也是她婚姻不幸的一个外在因素。对于他的丈夫,有人说是市井小民,有人说是文法小吏,目前都没有确确的证据。不管他丈夫是什么人物,重要的是他不是朱淑真心中的“萧郎” ,他没有气质,不是才子,而是封建礼教下的“佼佼者” ,更不会与朱淑真花下吟诗,月下弹琴。 两个人在一起就是无话可谈,了无情趣,朱淑真在诗中就表现出“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裁诗” (舟行即事其五)的寂寞孤独,没有

7、才气学识的丈夫不允许她吟诗作赋,更不会与她填词赏诗,对于她这是多么没有情趣的生活呀,时间久了就自然而然的和丈夫没有话语了。慢慢地诗人的心灵变得空虚,无人理解自己的志趣,与丈夫在感情上没有共鸣,他们毫无共同语言,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住在一个家里,心却各安天涯。据说后来丈夫在外纳妾,这样就更加剧了他们婚姻的破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阐述了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只是“古典的一夫一妻制” ,男子依然是统治中心,一夫一妻只是在限制女性而已。而朱淑真却从精神上不能承受这种“古典一夫一妻制”的,所以当丈夫另寻他人时,她只能独自“泪滴罗衣暗断肠。 ”(舟行即事其六)可想而知,在婚姻这座围城里,

8、一个另寻他欢,一个以泪洗面,没有任何交集,这样的两个人婚姻会幸福吗?而与她同时代女词人李清照,不仅词美,爱情婚姻也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喜欢诗词,两人有共同的爱好和学术修养,情投意合。所以婚姻幸福的外因中是需要双方有契合点的,朱淑真的婚姻中没有,所以婚姻必然走向悲剧。这些外在因素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导火线,前人已经有很多的说辞了。那么最终点燃这跟导火线的东西又是什么呢?主要还是当事人自己的内在因素造成的。二 朱婚姻不幸的内在因素内因是促进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那么,朱淑真婚姻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性格引发的一系列内在因素是她婚姻走向破灭的根本。1 性格性格是一个

9、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5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朱淑真是怎样的性格,她的性格是怎样断送了这一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的呢?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朱淑真生活在优裕的宦官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好的文化熏陶,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但是宋代妇女不能随便“出中门” ,出阁前只能呆在她狭小的庭院。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个富于幻想的朱淑真,有对爱情有美好的憧憬,幻想“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秋日偶成 )的佳人, 憧憬“白璧一双无玷缺” (湖上小集 )的理想爱情;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向往着“座上诗人逸似仙” , (湖上小集 )想着这样的人便可与自己双宿双飞,

10、共同吟诗作赋,享受着真正平等的二人世界。同时,她希望自己“牵情自觉诗毫健” (春园小宴 )的非凡能力能为别人所欣赏,这也可以看出她自负不凡的性格,自负的认为自己的才华会得到赏识,自负的认为像她这样有才情的人可以享受到她理想中的爱情,本意想嫁一个才貌双全,能诗善赋的如意郎君,所以当她所适非偶,形成极大反差的时候,她是不愿接受的,她还想生活在自己的梦里,把自己的梦想埋进诗词里,她能够在诗词中表现情感,是因为她的性格敏感。朱淑真敏感的性格一是对生活中的小事物有敏感的洞察力,二是对情感方面有敏锐的嗅觉。事物的变化都会牵动她的情丝,她悲伤的发出“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 (月华清 )的感叹,春去春来都会

11、引发她“梦回酒醒春愁怯”(阿那曲 )的伤悲,她这种敏感的性格使她能够把心中的情感寓意在一些小事物中,从而可以发现她是一个对情感极敏感的人,能发出很多感叹,能够写出很多的诗词。在独自一个人,没有倾诉对象的情况下,她只能把情感方面的敏感流露于文字,她敏感的触及到爱情后就执着下去,丈夫不是她理想的郎君,必然在朱淑真的眼里就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了。加上朱淑真的女性意识和丈夫的封建思想纠缠在一起,就更加触碰到她的敏感神经,所以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黄花 )也许丈夫要求她作“良妇” ,她就会敏感的认为丈夫是在刁难她,她却忘记了丈夫接受的教育思想是理学。一个性格敏感的人是很难让人理

12、解的,她们会把自己渐渐地封闭起来。那么朱淑真就是这样的,她和丈夫的交流少了,情感愈发的淡了,婚姻就散了。由于她的敏感,她会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理解她的内心,她必须变成一个独立的人,她不想要没有爱情的婚姻,她要的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厮守。她宁愿“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减字木兰诗 )宁愿独自惆怅、断肠也要守住自己内心的“高尚爱情” 。这样孤傲的性格,完全把具有男权思想的丈夫放在一边,恐怕任何一个封建男子都是无法忍受的。婚姻只靠一个人或者说一个人的孤心守护,怎么能够长久呢?或许面对这样的她,丈夫已经无力回天了吧。另外可以说她是一个直率的人,直率的性格在我们看来是很好的,但是朱淑

13、真的不幸也正是因为她的直率。有人在研究她的婚外恋时,提到过她的诗词是“言为心声”的表现。而对于一个生活在理学盛行时代下的人,特别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妇女,直率的表达“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元夕 )的思念,如此的坦白,试想当别人看到这样的诗句时会怎么想她,她的丈夫又会如何对待她。毋庸置疑,肯定会对她更加冷淡、不理不睬,蔑视这样一个不守“妇道”的女子。香港著名学者黄嫣梨在朱淑真研究中说:“淑真生于礼教森严的南宋时期,竟能在文字上作如此大胆的描述,可想见她的行谊 ,应该是敢作敢为的。 ”6 这是在赞扬她的大胆,也在暗示说她走不出礼教的牢笼,终究会因为这样直率的性格毁掉一段婚姻。除此,我

14、们还可以看到她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大家闺秀,面对这样不情愿的婚姻,除了伤感,她就是一味的“哭损双眸断尽肠。 ”(秋夜有感 )如果说她变得坚强,不是整天以泪为伴,而是积极地对待这段撮合的婚姻,或许结局就是幸福美满了。这样的自负、孤傲、直率、弱不禁风的朱淑真,封闭了自己,沉溺于过去,所以她不曾释怀婚前的理想恋情,这也必将使她的婚姻失败。2 无法释怀婚前的恋情我们经常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是的,一个不愿释怀过去的人,她的心里永远都有一块阴影,寻找不到未来的光明,未来只能是漆黑一片。朱淑真曾经获得过一段她心中认为理想的爱情,获得了她心目中“逸仙人”的芳心,他们一起花前月下,吟诗作赋,何其甜蜜啊,正是朱淑

15、真期待已久的浪漫爱情。不管这位逸仙人是白面书生还是何许人也,我们知道好景不长,这位如意郎君离开后,父母把她另许他人,从此朱淑真进入了深渊泥潭。在落入低谷的时候,她没有及时的拯救自己,而是回忆过去,思念过去,把她带入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地。她总是在诗中寻找相思之苦,寻觅“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暮春有感 )的苦恋。无疑,这与她敏感、独立的性格也是有关的。她没有试图寻找丈夫身上的优点,没有真正地想要过现实的生活,没有融入这个新家庭,只是希望丈夫要与自己的理想形象有契合点,没有共同点就孤立丈夫,自己“独倚妆窗梳洗倦, ”(春词其一)心里流着泪,感叹“人间何处无春色,只是团圆人未归。

16、”(春词其二)团圆之人怎么会没有呢?自己的家人(父母、丈夫) ,只是你太不把心思放在家人团圆之事上罢了,只是你把心思用来怀念过往了,时常“泪湿春衫袖。”(生查子 )朱淑真就是没有释怀婚前的恋情,所以不愿与丈夫和睦相处,所以婚姻出现了裂缝。在她没有放下前一段感情时,又怎么会有美满的下一站幸福呢。她越是执着于这样不现实的过往,她的婚姻悲剧就会愈演愈烈,同时她的内心就会出现一种不平衡,心中的天平秤斜向了另一方,没有了稳定的重心,那么这就让婚姻变得岌岌可危。3 心理机制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之前的恋情与现在婚姻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是朱淑真自身的才华及要求与丈夫的不平衡。但是总的来说还是

17、朱淑真的内心对丈夫的不满意,或者说对这段婚姻的不赞同。在婚前她感受到的是美好的爱情,那时的她诚如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的一样:“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特别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为爱情。 ”7 婚前的恋情是她所希望的,所以那时的她吟出来的诗都是“春巷夭桃吐绛英”这样的和谐欢快景象。她想要打破时代束缚,想要获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 )的爱情,又或许说这时她是一位感性的小女人,她没有顾及任何的家庭背景和时代背景,只是一如既往的与恋人相会,享受着她梦寐以求的爱恋。在她狭小的庭院里,她已经完全沉浸在“归来懒傍妆台” (清平乐 )的喜悦之中,回忆着记忆犹新的约会情景

18、,想象着未来幸福的生活。在这段感情中她是真正的女主角,她能感受到自己是真的自己,喜怒形于色,发于声,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回应,恋人陪她游湖赏月,与她对诗作词,没有把她关闭在宅院里,而是走在平等的位置,形影不离,此时的她是能够感受到一种和谐,一种自我的存在价值的。这样的一段感情就与后来的婚姻形成对比,必然会产生心理的不平衡机制。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对于朱淑真这样一位才女,后来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宋妇人能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的有才气,文化素养又高,却嫁与一个凡夫俗子,丈夫自己不会摆文弄武,还不允许自己的妻子作诗写词,看来相互之间是“风马牛不相

19、及” ,本来就不是自己爱的人,丈夫没有才华就算了,竟然还试图淹没另一半的才华,同时朱淑真内心有一段美好的回忆,丈夫就更加显得相形宜章,如此朱淑真怎么会心甘情愿呢?因为在这样的屋檐下她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她会变得沉闷、郁郁寡欢。这就激发了朱淑真的理性情感,不愿与自己不爱的人相苟合,她只能“卷帘无语对南山” (西江月 )独自一人感受世界的纷繁。用诗词抒发着情感,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鹧鹕天在作品中领悟自己的存在,有花草的陪伴。这是朱淑真内心一方面的不平衡。前后的感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心理的反差很大,丈夫的才华和内心的爱情都不能与朱淑真的要求同日而语。之前的恋情和诗词的世界可

20、以让她唤回原形的自己,可以让她领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她不愿意放弃回忆,不愿意只做“贤妻良母” 。在婚姻的角落里她已找不到一个平衡点。因为这种心理不平衡,在现实的世界里已经找不到发泄的地方,所以她只能寻求虚拟世界的帮助了,那就是在诗词的世界中寻找那个理想的自我,在礼教的时代,这就加剧了她婚姻的失败。4 自我完善的精神世界要求太高没有人能够走进她的世界,没有人与她唱和诗词,所以她是孤寂的,她只能一个人游走于文字的世界,不负自己饱读诗书的才华。在诗词中她表现的是真实的自己,伤心悲痛的自己,婚姻中各自孤独的生活着,他们的婚姻终究被朱淑真的理想中的自我打败了,诗词中的爱情是理想的感情,也是理想中完美的自

21、我解脱。从心理层面来说,她就是想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设想实现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或成功的自我,倾听自己的真情呼唤。)自我实现的特质之一是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朱淑真已经满足了生理、安全等的基本需求,她想要达到更高的境界,所以她寻求自我实现。比如她不会女红,最终她还是“金针乞得巧丝归”,似乎是在低头,实际上她是在自嘲,渴望有美满的婚姻,希望有人可以不在乎她只是钟情于文字游戏,这是她“无意识的欲望的象征性的投射。”(张勃压力下的憧憬七夕节欲中的女性心理和情感分析) 8 她实际想要做一个独立女性,可以像男子一样卖弄风采,抒发情感,但是她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佼佼者”的丈夫,不需要她有

22、这种才能,所以她的太高的要求必然让他们夫妻之间产生一定的隔阂,慢慢地婚姻就走到了尽头。朱淑真的自我意识非常的强烈,这种意识有女性独立的人格意识,有她孤独的意识。她不想被礼教所束缚,不想仅仅做“良妇” ,所以她被社会孤立,她只能把内心情感世界的东西外化,显露于作品当中, “这种向外喷射的激情,成了旷日持久的内心压抑的补偿,一种挣脱内心束缚的强烈的冲动。 ”(王乙试论朱淑真的孤独意识 ) 9 她渴望自己像梅花一样高洁, “一树梅花雪月间,梅清月皎雪光寒。 ”(雪夜对月赋梅 )这是她向往的美好境界。通过诗词她想要告诉自己梦中的她是享受着理想的爱情的,诗词中的她是“玉体金钗一样娇”的完美,在那一刻进入

23、到了她要求的精神世界有完美的自己、有完美的爱情。但是她吟完诗词过后呢?她面临的是外界的流言蜚语,家庭的不和睦,丈夫的放弃,婚姻的毁灭。其实这就像是一条食物链,周而复始的转动,她的性格促使她诗词创作,继而行径遭致非议,然后丈夫不能接受这样的行径,婚姻出现危机,婚姻不幸后她必然又沉溺于诗词和过往,又加剧了婚姻悲剧的演练。总而言之,朱淑真婚姻不幸的原因,除了受到封建礼教的限制外,主要还是她自身自负、孤傲的性格及她内心过高的精神要求造成的,精神要求脱离了现实,变得不实际。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也是德才兼备、貌美如花的女子,结局也是何其的悲凉,可能唯一幸福的是宝玉深爱着她。朱淑真与黛玉有一个共同

24、点,性格太过孤傲,无法认清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她们无法走进幸福的婚姻,黛玉在理想的爱情中死去,而朱淑真只能活在痛苦的婚姻中,与失败的婚姻埋葬在一起,人散了,婚姻也散了。注释1摘自朱淑真集注一,冀勤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08.122 3摘自朱淑真集注 ,冀勤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08.124 6 8 9分别摘自 闲品断肠集 :朱淑真诗词传 ,孟斜阳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2.3:28 页、54 页、70 页、52 页5摘自女性心理学 ,程玮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61 页7摘自黑格尔美学第二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 327 页参考文献(1) 朱淑真集注冀勤辑校.北京:中华

25、书局,2008.12(2) 闲品孟斜阳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2.3(3) 女性心理学 ,程玮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 中国通史吕思勉著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10: 6-23 页(5) 恩格斯家庭.氏族和国家理论的研究涂赞琥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6(6) 古代婚姻王娜编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2:74-82 页(7) 此情无计可消除 (宋)李清照, (宋)朱淑真著;王新霞,乔雅俊编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85 112 页(8) 马斯洛成功人格学 (美)马斯洛著; 叶昌德译,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 (9) 马斯洛人本哲学 (美)马斯洛著;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8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