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必须以各种形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就没有发展。对于人际交往,正确的态度一是要积极参加,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二是要学习基本的交往礼仪,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运用。交往礼仪之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叫作“三A原则”,是要求人们在与其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根据社交礼仪的规范,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有三点务必应当注意:其一,要合乎常规;其二,要照顾习惯;其三,要入乡随俗。(一)生活中的称呼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1、对亲属的称呼对亲属的称呼,有常规和特例之分。(1)常
2、规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对待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并不一定非常标准。例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皆可以“ 爸爸”“ 妈妈”相称。(2)特例面对外人,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在其称呼前加“家 ”字,如“ 家父 ”。称 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称自己的子女,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 “小儿” 。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称呼之前加“尊 ”字,如“ 尊母 ”。对其平辈或晚辈,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妹”。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 令”字
3、,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对待比自己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直呼其名,使用其爱称、小名。2、对朋友、熟人的称呼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1)敬称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 、“您”相称。 对长辈、平 辈,可称其 为“ 您”。对待晚辈,则可称为“你”。“您”表示恭敬之意。对于有身份者、年纪长者,可以“先生” 相称。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以及有成就者、有身份者,均可称之为“老师”。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之为“公”或“老”,如“谢公”、 “周老”。(2)姓名的称呼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彼此之间以姓名相称。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分
4、别加上“老”、“ 大” 或“小”字相称,而免称其名。如称“老刘”、 “大赵”、“小郝”。对同性的朋友、熟人,若关系极为亲密,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对于异性, 则一般不可这样作。(3)亲切的称呼对于邻居、至交,可采用“大爷” 、“大娘”、“大 妈”、“ 大伯” 、“阿姨” 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在这类称呼前,也可以加上姓氏。3、对普通人的称呼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可酌情采取下列方法称呼。(1)以“同志”相称。(2)以“先生”、“ 女士” 、“小姐”、“夫人”、 “太太” 相称。(3)以其职务、职称相称。(4)入乡随俗,采用对方所能理解并接受的称呼相称。(二)工作中的称呼总的要求是要
5、庄重、正式、规范。1、职务性称呼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1)仅称职务。例如“部长”。(2)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例如“周总理”。(3)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例如“胡锦涛主席”。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技术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1)仅称职称。例如“教授”。(2)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3)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 黄宁教授”。3、学衔性称呼在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1)仅称学衔。例如“博士”。(2)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3)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杨静博士
6、”。(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例如“史学博士李权”,此种称呼最为正式。4、行业性称呼(1)称呼职业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将教员称为“ 老师” 。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2)称呼“小姐 ”、“女士” 、“先生”对于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按性 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 小姐” 、“女士 ”或“先生”。未婚者称“小姐 ”,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在此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5、姓名性称呼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其具体方法有三种:(1)直呼姓名。(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
7、 “大” 、“小”。(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它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 长辈称呼晚辈之时。(三)外交中的称呼在对外交往中,对待称呼问题,有两点必 须切记:其一,要掌握一般性规律,即国 际上通行的做法。其二,要留心国别差异,并加以区分对待。1、一般性规律在对外交往中,称呼方面的普遍性规律有:(1)对任何成年人,均可以将男子称为先生,女子称为小姐、夫人或女士。(2)在商务交往中,一般应以“先生”“ 小姐”、“女士 ”称呼交往对象。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一般不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这一点与我国极为不同。“夫人”这一称呼,也较少采用于商务活动之中。(3)在政务交往中,常见的称呼除“先生”
8、、“小姐”、 “女士” 外, 还有两种方法,一是称其职务,二是对地位较高者称“阁下”。在美国、德国、墨西哥等国,没有称“ 阁下”之习。(4)对军界人士,可以其军衔相称。称军衔不称职务,是国外对军界人士称呼最通用的做法。一是只称军衔,如 “将军” ,二是军衔之后加上先生,如“上尉先生”,三是先姓名后军衔,如“朱可夫元帅”,四是先姓名、次军衔、后“ 先生”,例如 “布莱尔上校先生”。(5)对宗教界人士,一般可称呼其神职。一是仅称神职,如“牧师”,二是称姓名加神职,如“ 亚当神父”,三是神职加“先生”,如“传教士先生 ”。(6)对君主制国家的王公贵族,称呼上应尊重对方习惯。对国王、皇后,通常应称“陛
9、下” 。对王子、公主、亲王等等,应称之为“殿下” 。对有封号、爵位者,则应以其封号、爵位相称,例如“爵士”。(7)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其社会地位较高,颇受尊重,顾可直接以此作为称呼。称呼的具体做法,一是直接称“教授”,二是在其前加上姓名,如“福特教授”,三是在其后加上“先生 ”,如“ 法官先生 ”,四是在其前加姓名,在其后加“先生”,例如“高斯博士先生”。(8)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兄弟党的人士,可称之为“同志”,但对“ 同志” 这 种称呼,在对外交往中切勿乱用。2、国别性差异(1)英美等国人们的姓名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例如“ 理查德 尼克松”。在英美诸国,女子在
10、结婚之后,通常姓名由本名与夫姓所组成。跟英美人士交往,一般应称其姓氏,并加上“先生”,例如“ 华盛顿先生 ”。在十分正式的场合,则应称呼其姓名全称,并加上“先生”、“小姐 ”,例如“ 约翰威尔逊先生” 。对于关系密切的人士,往往可直接称呼其名,不称其姓,而且可以不论辈分。(2)俄罗斯俄罗斯人的姓名由三个部分组成,列宁的原名为“弗拉基米 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在俄罗斯,人们口头称呼中一般只采用姓氏和本名。(3)日本日本人的姓名均用汉字书写,姓氏在前,名字居后。日本人的姓名往往字数较多,且多 为四字组成。其读音,与汉字也大相径庭, 书写时,将其姓与名隔开一格来书写。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
11、用夫姓,本名则一直不变。交往时,往往只称其姓,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使用全称。称呼日本人,“先生”、 “小姐”、“女士”、“夫人 ”皆可采用,一般可与其姓氏,或全称合并使用。(四)称呼的禁忌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1、错误的称呼(1)误读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2)误会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的判断。2、过时的称呼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不能用于现代生活。3、行不通的称呼比如“师傅”、“ 伙计” 等。4、不恰当的行业称呼工人可以称为“ 师傅” 等,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表示亲近,反而产生被贬
12、低的感觉。5、庸俗低级的称呼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例如,“兄弟”、 “朋友” 、“哥们儿”、“姐们儿”等。6、绰号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另外,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二、介绍介绍,就是人际交往中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介绍可以分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集体介 绍等三大类型。(一)自我介绍根据社交礼仪的具体规范,进行自我介绍, 应注意自我介绍的时机、自我介绍的内容、自我介 绍的分寸诸方面的问题。1、自我介绍的时机一般认为,在下述时机,如有可能,有必要 进行适当的自我介绍。(1)在社交场合,与不相识者相处
13、时。(2)在社交场合,有不相识者表现出对结识自己感兴趣时。(3)在社交场合,有不相识者请求自己作自我介绍时。(4)在公共聚会上,与身边的陌生人共处时。(5)在公共聚会上,打算介入陌生人组成的交际圈时。(6)有求于人,而对方对自己不甚了解,或一无所知使。(7)交往对象因为健忘而记不清自己,或担心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时。(8)在出差、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9)初次前往他人居所、办公室, 进行登门拜访时。(10)拜访熟人遇到不相识者挡驾,或是对方不在,而需要请不相识者代为转告时。(11)初次利用大众传媒,如报纸、 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向社会公众进行自我推介、自我
14、宣 传时。(12)利用社交媒介,如信函、电话、电报、 传真,与其他不相识者进行联络时。(13)前往陌生单位,进行业务联系时。(14)因业务需要,在公共场合进行业务推广时。(15)应聘求职时。(16)应试求学时。2、自我介绍的内容依照自我介绍时表述的内容的不同,自我介绍可以分为下述五种具体形式。(1)应酬式应酬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如旅行途中,宴会厅里,通电话时。对介绍者而言,对方属于泛泛之交,或者早已熟悉,进行自我介绍只不过是为了确认身份而已,故此种自我介绍内容要少而精。(2)工作式也叫公务式的自我介绍。工作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本人姓名,供职的单位及其部门,担
15、负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三项。(3)交流式主要适用于谏缃换疃 校 且恢挚桃庋?求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联系的自我介绍,也叫社交式自我介绍或沟通式自我介绍。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 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等等。(4)礼仪式礼仪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讲座、 报告、演出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包含姓名、单位、职务等项,但是还应多加入一些适宜的谦辞、敬语。(5)问答式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3.自我介绍的分寸(1)注意时间其一,要求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力求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其二,要求自我介绍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一是对方有兴趣
16、时,二是对方有空闲时,三是对方情绪好时,四是对方干扰少时,五是 对方有此要求时。(2)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在自我介绍时,要充满信心和勇气。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之中,语气要自然, 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3)力求真实(二)他人介绍1.他人介绍的介绍者在他人介绍中,介绍者的确定是有一定之规的。通常,具有下列身份者,理应在他人介绍中充当介绍者。(1)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2)社交场合的长者。(3)家庭性聚会中的女主人。(4)公务交往中的专职人员,如公关人员、 办公室工作人员。(5)正式活动中的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负责人员。(6)熟悉被介绍者双方者。(7)应被介绍
17、者一方,或双方要求者。(8)在交际应酬中,被指定的介绍者。2.他人介绍的时机通常下述情况,通常有必要进行他人介绍。(1)在家中,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2)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3)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4)陪同亲友,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5)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6)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7)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交际圈。(8)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3.他人介绍的顺序必须遵守“尊者 优先了解情况 ”的规则。在为他人作介绍前,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
18、绍位尊者。(1)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2)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3)介绍老师与学生认识时,应先介绍学生,后介绍老师。(4)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 绍女士。(5)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 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7)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 绍来宾。(8)介绍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至者。(9)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先介绍下级,后介 绍上级。(10)介绍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 认识时,
19、应先介绍职位、身份低者,后介绍职位、身份高者。4.他人介绍的内容(1)标准式它适用于正式场合,内容以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为主。(2)简介式它适用一般的社交场合,其内容往往只有双方姓名一项,甚至可以只提到双方姓氏为止。(3)强调式它适用于各种交际场合,其内容除被介绍者的姓名外,往往还会刻意强调一下其中某位被介绍者与介绍者之间的特殊关系。(4)引见式它适用于普通的社交场合。(5)推荐式它适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多是介绍者有备而来,有意要将某人举荐给某人。(6)礼仪式它适用于正式场合,是一种最为正规的他人介绍。其内容略同于标准式,但语气、表达、称呼上都更为礼貌、谦恭。5.他人介绍的应对在进行他人介
20、绍时,介绍者与被介绍者都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态度与反应。此即所谓他人介绍的应对问题。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作介绍之前,征求一下被介绍者双方的意见。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加以拒绝。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均应起身站立。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三)集体介绍集体介绍,系他人介绍的一种特殊形式,大体可分成两种:其一,为一人和多人作介绍;其二,为多人和多人作介绍。1.集体介绍的时机遇到如下情况,应当进行集体介绍:(1)大型的公务活动,参加者不止一方,而且各方不止一人。(2)涉外交往活动,参加活
21、动的宾主双方皆不止一人。(3)规模较大的社交聚会,有多方参加,各方均赡懿恢挂蝗恕?(4)家庭性私人交往,主人的家人与来访者双方均可能不止一人。(5)正式的大型宴会,主方人员与来宾双方均不止一人。(6)婚礼、生日晚会,当事人与来宾双方均不止一人。(7)举行会议,应邀前来的与会者往往不止一人。(8)演讲、报告、比赛、参加者不止一人。(9)会见、会谈,各方参加者不止一人。(10)接待参观、访问者,来宾不止一人。2.集体介绍的顺序应比照他人介绍的顺序进行。(1)“少数服从多数 ”它的含义,是指当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者难以确定时, 应当使人数较少的一方礼让人数较多的一方,一个人礼让多数人,
22、先介绍人数较少的一方或个人,后介绍人数较多的一方或多数人。(2)强调地位、身份若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则地位、身份为尊的一方即使人数较少,甚至仅为一人,仍然应被置于尊贵的位置,最后加以介绍。(3)单向介绍在演讲、报告、比赛、会 议、会 见时,往往只需要将主角介绍给广大参加者。(4)人数较多一方的介绍若需要介绍的一方人数不止一人,可采取笼统的方法进行介绍,例如,可以说:“这是我的家人”。(5)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若被介绍双方皆不止一人,则可依照礼规,先介绍位卑的一方,后介绍位尊的一方。(6)人数较多各方的介绍有时,被介绍的会不止两方,此时需要对被介绍的各方进行位次排列。排列的具体
23、方法:一是以其负责人身份为准;二是以其单位规模为准;三是以单位名称的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顺序为准;四是以抵达的时间的先后顺序为准;五是以座位顺序为准;六是以距介绍者的远近为准。进行多方介绍, 应由尊而卑。3. 集体介绍的内容(1)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简称比如,不要讲“人大”、 “消协”。又如,将范局长简称为“范局”。(2)不要开玩笑、捉弄人进行介绍时,要庄重、亲切,切勿随意拿被介绍者开玩笑。名片,是当代社会私人交往和公务交往中一种最为经济实用的介绍性媒介。在人际交往中,如欲正确使用名片,有必要对名片的制作、名片的分类、名片的用途、名片的交换以及名片的存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并且尽可能地做
24、到合乎礼仪规范。(一)、名片的制作:1、规格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5.5,即长9厘米,宽5.5厘米。此外,还有两种常见的规格:106和 84.5,前者多 为境外人士使用,后者则为女士所专用。2、质材印制名片,最好选用纸张,并以耐折、耐磨、美观、大方的白卡纸、再生纸、香片 纸为佳,没有必要选用布料、塑料、黄金等其他材质。3、色彩印制名片的纸张,宜选庄重朴素的白色、米色、淡蓝色、淡黄色、淡灰色,并且以一张名片一种颜色为好。4、图案在名片上,允许出现的图案除纸张自身的纹路,还有企业标志、企业蓝图、企业方位、企业主导产品简介等等,但以少为佳。5、文字在国内使用的名片,宜用汉语简体字,不要使用繁体汉字
25、。最佳的做法,是在一枚名片的两面,分别以简体汉字和外文印制相同的内容。6、字体不论使用何种文字印制名片,均采用标准、清晰、易识的印刷体为好。7、印法制作名片,最好不要手书自制,也不要以复印、油印、影印的方法制作。8、版式一是横式,行序由上而下,字序由左而右。二是竖式,行序由右而左,字序由上而下。中文名片以采用横式为佳。(二)、名片的分类因为内容、用途各有不同,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名片可分为应酬名片、社交名片、公务名片、单位名片等四类。1.应酬式名片通常只有个人姓名一项,最多还会加上本人的籍贯与字号。2.社交式名片其内容有二:一是个人姓名,应以大号字体印于名片中央;二是联络方式,应以较小字体印于名片
26、右下方。3.公务式名片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个人名片,由归属单位、本人称呼、联络方式等三项内容所构成。(1)归属单位此项内容由企业标志、供职单位、所在部 门等三个部分组成。(2)本人称呼本人称呼由本人姓名、所在职务以及学术头衔等三个部分组成(3)联络方式本项内容由单位地址、办公电话、 邮政编码等三个部分组成,因其均不可或缺,故又称“联络方式三要素” 。4.单位式名片单位式名片,因其多为公司企业所用,故又称企业名片。它主要用于单位对外宣传、推广活动。(三)、名片的用途1、自我介绍初次会见他人,以名片作辅助性自我介绍效果最好。2 、结交朋友主动把名片递给别人,便意味着对对方的友好、信任和希望深交之
27、意。3、保持联系名片犹如“袖珍通 讯录” ,利用它所提供的资料,即可与名片的提供者保持联系。4、业务介绍5、通知变更利用名片,可以及时地向老朋友通报本人的最新情况。6、拜会他人初次前往他人居所或工作单位进行拜访时,可将本人名片交由对方的门卫、秘书或家人,转交给被拜访者。7、简短留言拜访他人不遇,可在名片上写下几行字,或一字不写,然后将它留下或托人转交。8、用作短信在名片的左下角,以铅笔写下几行字或短语,寄交或转交他人,如同一封长信一样正式。9、用作礼单向他人赠送礼品时,可将本人名片放入其中。10、替人介绍介绍某人去见另外一人时,可用回形针将本人名片(居上)与被介绍人名片(居下)固定在一起。(四
28、)名片的交换1、交换名片的时机(1)希望认识对方(2)表示自己尊重对方(3)被介绍给对方(4)对方提议交换名片(5)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6)初次登门拜访对方(7)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8)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2、交换名片的方法(1)递上自己的名片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交予对方。与多人交换名片,应讲究先后次序,或由近及远,或由尊而卑,一定要依次进行。切勿挑三拣四,采用“跳跃式”。(2)接受他人的名片接受名片时,宜双手捧接,或以右手接过,切勿单用左手接过。“接过名片,首先要看”, 这一点至为重要。3、索要他人的名片(1)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2)主动递上本人名片4
29、、婉拒他人索取名片不宜直截了当,而应以委婉的方法表达此意。(五)名片的存放1、名片的位置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此外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之内。2、名片的收藏存放名片的方法大体上有四种:(1)按姓名的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分类(2)按姓名的汉字笔划的多少分类(3)按专业或部门分类(4)按国别或地区分类3、名片的利用在收藏的他人名片上随手记下可供本人参考的资料。(1)收到名片时的具体情况(2)交换名片者个人的资料(3)交换名片者在交换名片后变化的情况五、交谈所谓交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它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 谊
30、、增进了解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交谈是人的知识、阅历、才智、教养和 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交谈具有下述五个特征:其一,内容多样;其二,双向沟通;其三,相互包容;其四,随机应变;其五,真实自然。(一)交谈的语言在语言方面,交谈的总要求是:文明、礼貌、准确。1、语言要文明下述语言,绝对不宜在交谈之中采用。(1)粗话(2)脏话(3)黑话(4)荤话(5)怪话(6)气话2、语言要礼貌在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在社交中,尤其有必要对下述五句十字的礼貌用语经常加以运用。(1)您好(2)请(3)谢谢(4)对不起(5)再见3、语言要准确(1)发音准确(2)语速适度(3)口气谦和(4)内容简明(5)少用土语(6)慎用外语(二)交谈的主题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交谈由谈话者、听话者、主题等三个要素组成。“要达到施加影响的目的,就必须关注此三要素”。交谈的主题,又叫交谈的话题,它所指的是交谈的中心内容。1、宜选的主题以下五类话题都是适宜选择的(1)既定的主题既定的主题,即交谈双方业已约定,或者其中某一方先期准备好的主题。例如,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