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54.23KB ,
资源ID:593736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937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物志译文完整版,无原文!.docx)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物志译文完整版,无原文!.docx

1、(刘劭) 人物志的作者是三国的刘邵。隋唐志都把它列为名家的作品。 汉书.艺文志说名家是出于古代的礼官, 隋志说:“名者所以正百物,叙尊卑,列贵贱,各控名而责实,无相僭滥者也” ,可见名家的精神就是“求名责实,量材授官” 。名学自先秦已经存在,如公孙龙、惠施,但其论说多散佚, 尹文子一书也属名家,但现在一般认为这本书是汉朝的作品。 尹文子中说:“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 ,检形定名,就是名家学说的核心理论,所以名家学说也称为刑(即形)名学。刘邵这本书,对人物进行分类,讲述人物的识鉴、任用,因此,把这本书列入名家也是合适的。但是,刘邵的思想绝不只是刑名之学,他这本书实际上是糅合了儒

2、、道、名、法各家学说。品鉴人物,论其所宜,综核名实,考校功绩,这是名法家的精神。而刘邵在这本书中最推崇“圣人” ,所谓圣人就是具备中庸至德,因而能够知人善任、治平天下的人,比如他说:“凡人之质素,中和最贵” , “中庸之德,以达为节” ,又论述臣主异德,臣任其事,主总其功, “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也” 。这些思想既有儒家的影响,又有道家的影响。但是总体上看,刘邵的思想更倾向于老子,这不但在这本书前面品评人物的部分中显示出来,而且他还专门写了一章释争作为全书的总结,其中说:“君子知屈之可以为伸,故含辱而不辞,知卑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 ,又说:“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

3、之也” ,这些都是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的。所以,刘邵这本书也显示出魏初学术杂取诸家的风气。刘邵,字孔才,建安年间开始做官,并得到荀彧的赏识。他后来一直在魏朝做官,干出很好的成绩, 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中记载他有多次提出中肯的建议,他的文才也是很出色的,曹叡曾叫他写许都赋与洛都赋 ,陈寿也说他“该览学籍,文质周洽” 。 人物志这本书是他晚年写的,它的特异之处在于,这本书不但学有渊源、文理严密,而且作者是有政治经验,并且许多问题正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去写的,因此,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本书。但是,这本书在三国之后一直没有受到注意,直到现代才得到重视,钱穆、汤用彤先生都写过文章介绍它,而有人更称之为中国人才学的

4、第一部著作。人物可以用九种特征加以识别,根据这九种特征,就把人分为:中庸、德行、偏材、依似、间杂的级别,再进而根据人的质素,就可以判别他所适合从事的工作,也就是“十二流业” 。对这一程序的论述以及对这种程序在政事上的得失的讨论,就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另一部分内容就是讲识别人的过程的,既讲方法,这就是接识 、 八观 ,讨论怎样通过与人接触来识别人、怎样通过各种途径更精确地判断人,也讲了在识别人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这就是七缪 、 效难 。实际上,这本书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是值得重视的,这就是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作者认为人们相互感应是受着自己的情性影响的, 材理篇中说:“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

5、相恢” ,因此又讲了构成人们之间矛盾的六种原因,主要讲的是交流过程中的矛盾,这就是“六构” 。这一内容的总结则是全书的最后一章:释争 。实际上,从作者的观点来看,能够“释争”的人只有那种具有中庸之德的人,这正是作者看人的最重要的标准:“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 。自序圣贤所赞美者,首先在于耳聪目明。 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的了解。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 能了解人之是否诚实、是否有智慧,则各种人材可以确定某人的适当职位,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 叙诗志

6、,则别风俗雅正之业; 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 制礼 、 乐 ,则考六艺祇庸之德; 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 、 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 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 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 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

7、安宁闲逸! 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 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 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道之论。 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 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 疾恨憨厚却不诚实,以晓明似是而非之难以确保。 又说:察明人所安心之地,观察人做事之途径,以了解其平时立身处世之品行。对观察人物,如此详备。

8、 因此,斗胆依照圣人教训,记述论定各种人物,希望借此弥补遗失,连缀易忘之理,但愿识见广博之君子,剪裁审视其中之义理。卷上九征第一(人物情性志气不同,征神见貌,形验有九。 ) 成就人物之根本,出于情感与本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情感与本性之义理,极为微妙而幽隐,若非圣人之明察,谁能得其究竟?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 大凡有血气之人,无不含容元气太极而成其资质, 禀阴阳以立性, 秉承阴阳而确立其本性, 体五行而著形。 体现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显现其形体。 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一旦有其形体资质,便可以就此而探求。 大凡人之资质量度,以中和为最可贵。 具有中和之

9、资质者,定然平和、淡泊而无偏颇之味, 所以能够调和而成就五种人材,变通转化而符合节律。 因此,观察人之资质,定要先察明其是否平和淡泊,然后探讨其是否耳聪目明。耳聪目明,是阴阳之精华。 阴阳清正而和融,则内心睿智而外表明达;圣人淳朴而光照人寰,能够兼有睿智与明达之美,可知微妙之玄机,亦可知显露之事理。 若非圣人,无人能够达到此两方面。 因此,明达之士,通达动态之机理,而不见其内在之玄秘; 玄秘深思之人,认识到静态之本原,而难察变幻迅捷之情事。 犹如火光、天日光照其外,而不能照见自我;金镜、水面能映像于其中,而不能放光芒以照其外。 二者之义理,大概是阴阳之区别。 若要量度其人之才能资质,可由五物察

10、究。此五物之征兆,亦各自显露于其形体。 在形体之中,骨骼属木,筋脉属金,气息属火,肌肉属土,血液属水,此骨骼、筋脉、气息、肌肉、血液五物,正是木、金、火、土、水五行之形象。 五物之实体,各有所助益。 因此,骨骼直正、温润而柔韧者,心胸博大而坚强持久;心胸博大而坚强持久,为仁之资质。 气息清淳、端正而舒畅者,文采粲然而有条不紊;文采粲然而有条不紊,是礼之根本。肌体端庄、匀称而不虚者,正直稳重而坚守节操;正直稳重而坚守节操,是信之基础。筋脉有力、劲挺而精秀者,勇武不屈而果敢决断;勇武不屈而果敢决断,是义之标准。 气色调和、平正而顺畅者,通达事理而明察秋毫;通达事理而明察秋毫,是智之本原。 五种资质

11、源于本性而不变,因此叫做五常。 五常各有不同,依此体现为五德。 因此,温润、直正而驯服、刚毅,是木之德。 刚健、充实而博大、坚毅,是金之德。 质朴、谦恭而可塑、顺物,是水之德。 宽容、严密而能容、可立,是土之德。 简约、条畅而明确、疗病,是火之德。 即使形体多变而无穷尽,仍然会依据五种资质而存在。 因此,其刚毅、能容、简明、稳正之表征,显露于形体容貌,呈现于声音表情,发散于情感气味,各自依照其形象。 因此,心地与资质光亮、直正,其仪容则强劲而稳固; 心地与资质美善、果决,其仪容则精进而勇猛;心地与资质平和、顺物,其仪容则安宁而闲逸。 仪态变动而形成容色,各自有其仪态气度。 直正之仪态变动,其容

12、色勇武出众而健步刚强;美善之仪态变动,其容色强健可畏而步若飞扬;合德之仪态变动,其容色庄严肃穆而令人敬仰。 容色发生变动,由心田之气息引发; 心田之气息的征兆,即表现为声音的变化。 气息相合而成为声音,其声音与律吕节奏相应和: 有和谐平淡之声音,有清新流畅之声音,有迂徐悠长之声音。 声音由流畅之气息而形成,则其效果表现于相貌表情。 因此,真诚之仁者定然有温和宽容之表情,真诚之勇者定然有慎重奋发之表情,真诚之智者定然有开明通达之表情。表情体现于相貌之上,即是心神之表征。 心神之表征表现于相貌之上,则情感由目光表露出来。 因此,仁者目光之精神,诚实而端正; 勇者胆气之精神,光亮而强盛。 然而此皆偏

13、重某一方面而有很高造诣之人材,因其是以偏胜之性为资质者。 因此偏胜之资质不能精要,则其事不能成功。 因此,能直而不能柔则过于质朴, 能刚劲而不能精要则过重武力, 坚定而不端正则愚蠢, 任气而不能清正则迂阔, 畅达而不能平和则飘荡。 因此,适中不变之资质,与以上各类人材不同。 五常完全具备之后,以平淡之气味加以包容; 五种资质充实于内,五种精神显露于外。 因此,目光之神采有五种光辉相交映。 所以说:万物产生则有其形体,形体形成则有其神气精灵。 能知其神气精灵,则能通达天理本性之究竟。 本性能通达,便可知以下九种资质之表征。 如此说来, (九种资质之表征表现于以下九个方面) ,平正与偏斜之资质在于

14、神气, 明达与暗昧之结果在于精灵, 勇敢与怯懦之情势在于筋脉, 强健与柔弱之树立在于骨骼, 浮躁与宁静之标准在于气息, 凄惨与愉悦之情感在于表情, 衰弱与旺正之形体在于仪态, 情态与气度之变动在于容色, 舒缓与急迫之情状在于言辞。 具备适中不变资质之人,质朴素雅而平和澹泊,内心睿智而外表爽朗,筋脉刚劲而骨骼坚硬,声音清正而表情愉悦,仪态端正而容色直诚,如此则九种资质之表征皆能具备,即是纯粹之品德。 此九种资质有所背离, 则是偏精或驳杂之人材。 气度之不同可分为三种,其品德亦有不同名称。 所以,偏精独诣之人材,以其所偏精独诣之材而自称; 兼具多方材质之人,以品德为重; 兼具各种品德之人,更有完美

15、之名。 因此,兼具各种品德而至于最高者,可谓之中庸, 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具备各种品德之本体而不表露于言辞者,可谓之德行,德行是大雅之名称。 专于一门而达于最高者,可谓之偏材,偏材是小雅之资质。 具备一种品德之表征而不能兼备其它者,可谓之依似,依似是似是而非之最易乱德之人。在某方面至于最高而在另一方面却背离品德者,可谓之间杂,间杂是变化无常之人。 变化无常与似是而非者,皆附庸风雅之诗人末流。 末流之资质,不可尽述,因此略而不论。体别第二(禀气阴阳,性有刚柔。拘抗文质,体越各别。 ) 具备中庸之品德者,其资质难以称其名。 因此,说咸却不口涩, 说淡却非无味; 质朴而非无花纹, 有文采而不繁华

16、; 能有威望且能怀柔,能善于言谈且能沉默; 可变可化而无定规,以通达为法度。 因此高亢者则过分, 而拘谨者则不及。 拘谨与高亢皆背离中庸之道,因此,虽行善却显露在外,虽合理而仍有过失。 因此,严厉而直率,刚强而坚毅,其可用之材在于能矫正过错,其失误在于激烈攻讦。 柔韧而顺从,安宁而宽容,其可用之处常常在于其宽容,其失误在于缺乏决断。雄伟而强悍,杰出而刚健,其可任用之处在其胆气刚烈,其失误在于多所忌恨。精明而良善,知惧而谨慎,其可称道之处在于恭敬严谨,其失误在于多有疑虑。强大而典范,坚定而刚劲,其可用之处在于做栋梁主干,其失误在于专横固执。言论能雄辩,思路能清晰,其擅长之才能在于释疑解纷,其失误

17、在于漂流游荡。广泛而博知,无所不能及,其弘大之处在于能笼罩一切,其失误在于博杂不精。清正而耿介,廉洁而自守,其可敬之节操在于俭约可靠,其失误在于拘谨内敛。知止而知变,光明而磊落,其可成之业绩在于不断向上,其失误在于粗疏散乱。能深沉宁静,知玄机奥秘,其精妙之处在于能高深莫测,其失误在于迟钝缓慢。质朴而爽快,径直而不隐,其可取之美质在于符合诚信,其失误在于不知微妙。 足智而多谋,情感可藏敛,其可取之权变在于奇谋异略,其失误在于迟疑不决。至于使其道德有进展之时,若不以中庸之旨为准则而使之知其指归,以便戒备其材质之不及与过分, 却只知指责他人之短处,因而更增其过失, 此如晋人与楚人带剑,晋人笑楚人佩剑

18、于左,楚人笑晋佩剑于右,彼此互相反驳论议而无益。 因此,刚强而坚毅之人,刚烈好争而不能和谐,若不戒备其好强所生唐突之患,却以顺从而表现出屈服与懦弱,则更能增其过刚之性。 因此,可以确立法度以制之,而难以与之谋划机密之事。 柔和而顺从之人,心思缓慢而优柔寡断,若不戒备其做事时无法统摄之弊,却以为刚烈必然造成他人损伤,则更能使其安于舒缓。 因此,可以与之遵循成法,而难以与之权衡疑难之事。 雄豪而强悍之人,气势亢奋而勇猛决绝,若不戒备其勇猛所生毁伤跌荡,却以顺从而表现出胆小与懦弱,则会使其气势完全耗尽。 因此,可以与之共赴危难,而难以与之共处平易之境。 多惧而谨慎之人,畏惧祸患而多所疑忌,若不戒备其

19、因为懦弱而失义气,却以用武而要表示亲近或拉拢,则会更增加其已有疑心。 因此,可以与之保全所有,而难以与之讲求节操之理。 气盛而端正之人,坚守志意而刚劲特行,若不戒备其衷心之坚守与护持,却以辩驳而逞显其人为之浮辞,则会使其专一之心更强。 因此,可以与之守持正道,而难以与之附和众人之意。 善辩而博识之人,论事说理能丰富周延,若不戒备其言辞空泛而无遮拦,却以为是典范而受其束缚牵制,则会促使其流泻而不止。 因此,可以与之泛泛而谈,而难以与之确立规约之条。 宽弘而普适之人,意在追求其周全和恰,若不戒备其交往之人鱼龙混杂,却只以耿介自守而求有所不为,则会使其更入浑浊之地。 因此,可以与之安抚众人,而难以与

20、之改变世俗之习。 自守而耿介之人,讥刺清流而荡击浊恶,若不戒备其所守之道常有狭隘,却以世俗红尘为污秽不净之乡,则会使其更加拘泥狭境。 因此,可以与之守持节操,而难以与之谋划变通之事。 完美而知变之人,心志仰慕于超越常规,若不戒备其心意之过大与繁多,却以为沉静乃是滞塞不通之道,则会使其锐意更加坚定。 因此,可以与之共趋于前,而难以与之守持于后之位。 沉著而宁静之人,循规蹈矩而思虑再三,若不戒备其沉静易成迟滞淹留,却以为求变必然导致疏漏不密,则会使其以懦弱为美德。 因此,可以与之深谋远虑,而难以与之谋划速决之事。 质朴而直露之人,见解可疑而固执己见,若不戒备其表现会有鄙野粗直,却以为计谋即是怪诞不

21、经之论,则会使其真诚过分直露。 因此,可以与之诚信相守,而难以与之研讨变通之情。 谋深而多计之人,探究揣度而求容于人,若不戒备其权术可能偏离正道,却以胸无计谋为愚拙无用之人,则会使其以虚浮为可贵。 因此,可以与之共成善事,而难以与之矫正偏邪之谋。 不断求学,可用以成全人之材质; 宽恕待人,可用以推究人之性情。 本性有所偏至之材,不可强求其转变。 即使以不断求学而教育之,一旦材质成定形则随之失去所学之道; 即使以宽恕待人而训导之,然而推究人之性情却各从其心出发。 信者逆信, 狡诈之人亦以人为狡诈者。 因此,虽有学而不能合于道,虽宽恕而不遍于物, 此是偏至之材更大之缺失.流业第三(三材为源,习者为

22、流。流渐失源,其业各异。 ) 大概人物流别与其所擅之业,有十二类。 有清正守节者, 有擅长法令者, 有擅长道术者; 有公忠体国者, 有专能成器者; 有品评人物者, 有擅长奇巧者, 有智谋出众者; 有善于著述者, 有能传圣道者, 有善辩议论者, 有勇力过人者。 道德品行高妙,仪容举止可效法,此谓之清正守节之家,如延陵、晏婴。 建立法令制度,能善于强国富民,此谓之擅长法令之家,如管仲、商鞅。 睿思明道善化,能出奇谋划妙策,此谓之擅长道术之家,如范蠡、张良。 兼有节、法、术三种材质,三者皆能完备, 。 其人之品德足以正肃风俗,其法律法令足以端正天下,其道术谋略足以胜任朝廷之用,此谓之公忠体国之人,如

23、伊尹、吕望。 兼有节、法、术三种材质,三者皆未完备, 其人之品德足以统率一方,其法律法令足以端正一乡,其道术谋略足以权衡一事之利弊,此谓之专能成器之人,如子产、西门豹。 兼有节、法、术三种材质之一种,各自成一流别。 清正守节之流,不能宽容弘大, 喜欢讥刺呵责,分别是非善恶, 此谓之善于品评人物,如子夏之类。 擅长法令之流,不能谋划久远之事, 而能接受某个官职之任,运用心智而施展巧计, 此谓自善于技巧奇方,如张敞、赵广汉之类。 擅长道术之流,不能创立制度确立定则, 能遇变知用权宜之计,多权谋智慧,但公正不足, 此谓之运智用意,如陈平、韩安国之类。 此尚八种事业,皆以节、法、术三种材质为基础。 所

24、以虽分别为不同之流,而皆为易于成事之材。 能够作文立说,此谓之善于文章者,如司马迁、班固。 能够传播圣人之业绩,而不能从政做事,此谓之善于儒学者,如毛公、贯公。 善于辩论而不入大道,却能应对巧妙,此谓之善于口才辩论,如乐毅、曹丘生。胆识武力超越众人,才能谋略不同凡响,此谓之骁勇雄杰,如白起、韩信。 以上十二种材质,皆可担当臣子之职。人主之德为何不在其中?人主之德,乃是聪明平淡,兼备各种材质之能,却不担任具体事务之人。 因此,人主之道确立,则十二种材质者之任用可以各得其所。 具有清正守节之德者,可以任用为师傅以教导子嗣。 具有擅长法令材质者,可以任用为司寇以掌管刑罚。 具有擅长道术材质者,可以任

25、用为三孤以辅佐王公。 三种材质纯而能全者,可以任用为三公以谋划国策。 三种材质微细深达者,可以任用为冢宰以观测天象。 具有批评人物材质者,可以任用来辅佐师傅行教化。 具有运智用意采制者,可以任用来辅佐冢宰观天象。 具有擅长技巧心智者,可以任用为司空以掌管制器。 具有儒雅贤达材质者,可以任用为安定民心之官职。 具有作文立说材质者,可以任用为记载国史之官职。 具有能言善辩材质者,可以任用为外交使者之官职。 具有骁勇雄杰材质者,可以任用为将军统帅之官职。 此谓之人主之道得以立而臣子之道即可按部就班,官员各定其位分,因而太平得以实现。 若人主之道不能平淡,与某一种材质者偏好相同, 则此一材质者得到权势

26、,其他各种材质者之职责必然不能得以重视。材理第四(材既殊途,理亦异趣。故讲群材,至理乃定。 ) 欲建成事业与确立所宜,无不须依照道理而论定; 至于辩论问难,极少能论定者。何以如此?盖道理有众多之品位而人之才智见识多有不同也。 道理有众多之品位则使人难以通晓,人之才智见识多有不同则感情必多偏差错怪; 感情多偏差怪错而难以使人通晓,则道理会有失而常有事与愿违者。 道理有四大类别, 明智有四种家数, 感情有九种偏颇, 各种流品有七种似是而非者, 论说有三种偏失者, 忿难有六种构成形式, 通晓者须具备八种智能。 天地随气而变化,充盈之气有损益之变通,此为合道之理。 以法令控制事理之端正,此为行事之理。

27、 以礼教化而因事制宜,此为合义之理。 知人之情而知关键与机变,此为合情之理。 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各有不同,其所需之材质,须是明智而显明之人,明智须依赖适合之材质者而行之。 因此,所需之材质须与所需之理相合,材质与其理合而且须有明智之思,其明智之思须足以知见其理,其理须足以自成一家。 因此,材质之性能平正清淡,心思能知微妙玄理, 能通晓自然之本性者,为合道理之家; 材质之性能机警通彻,权变谋略能机敏迅速捷, 能够烦杂及突发之事者,为合事理之家; 材质之性和柔平正,能够阐述礼义教化, 论辩何得何失者,为合义礼之家; 材质之性能机敏而善解人意,推究人情而察知其意, 能够适应人情之变化,为合情理之

28、家。 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四家,明智之程度及角度各有不同,因而其情有九种偏颇;性情一动则影响其明智,各自之得失由此而产生。 性情刚烈而心思粗疏之人,不能理会微妙知理; 因此其议论大体情况则弘大博识而见识高远, 遇到纤微之理则左支右绌而粗疏难合。 性情刚强而奋不顾身之人,不能迂回通转; 若论效法直道则能自我约束而公平端正, 若要其变通则执于所知之理而无法通达。 心意坚定而执理不让之人,乐于攻驳已成之事实; 若就事理之原则而言,能超凡出众而穷尽其理, 若涉及大道,则狭隘直露而不及其余。 言辞雄辩而夸夸其谈之人,辞藻繁多而用意尖锐; 若推究人事则多精妙之见识而穷尽事理, 一旦推究大义则挂一漏万而不

29、周。 人云亦云而随事沉浮之人,不能有深入之思想; 整理粗疏之数理则豁然通达而以博知为傲, 若要确立事务之精要则如烈火而不能稳定。用心肤浅而见解不深之人,没有能力提出深入之问题; 若听他人论辩解说则误以为尖锐深刻而易于愉快欢悦, 若审视警卫玄妙知理则随时转向而无根基。 性情宽容而谦逊待人之人,无法快速见其成效; 论述仁义之道则恢弘详尽而雅正, 若遇到一时之事务则常常因迟缓而难以企及。 性情温顺而志力柔弱之人,其力度不能完美而强大; 体味道理则能顺适而和畅, 在疑难之时拿主意则优柔寡断而迟疑不决。 崇尚奇巧而尚异求奇之人,能飘逸开阔而追求标新立异; 遇权宜以及诡谲之事则能风流倜傥而瑰丽壮观, 探究

30、清幽之大道则偏离常理而空疏难通。 所谓人之性情有九种偏颇,产生于各自把其内心所自以为是者看作最有道理。 如若其性情不够精要顺畅,则可分为七种貌似而实非者。 有散漫而谈却陈述旧说,貌似流畅若天马行空者。 有道理不多却端绪众多,貌似博识若有所创见者。 有迂回曲解却迎合人意,貌似赞赏若善解人意者。 有居后不言却似有擅长,顺从众人之心所安,貌似能听众人之言而能有决断者。有逃避艰难却不作回应,貌似能够从容不迫,实则积养不够而确实不知其解者。有如梦中通晓随口解说,似乎确能乐趣横生,实则内心并非已经领悟而快乐者。有因其获胜却失其常情,理穷而自以为奇妙, 其理难立则百般回护辩解, 实则心无定解,貌似其理颠扑不

31、破者。 大凡此七种似是而非者,乃是易于迷惑众人者。 论辩,有因其道理而胜者, 有因其言辞而胜者。 因其道理而胜者,能正是非而扩展其言论,解释微妙之玄机而能通达。 因其言辞而胜者,排斥正理而追求异见,追求异见则正理因此而失去。那九种各有偏颇而有专长之材质者,有相同之处,有相反之处,有错杂之处。 对相同之处则能相互理解, 对相反之处则互相非难, 对相错杂之处则互相发明。 因此,善于与人交接论辩者,估量自己之所擅长而与之论辩; 经多次劝说而对方无所变动则不再劝说, 周围无人能听从而理解者则不再问难。 不善于与人交接论辩者,以错杂或相反之论劝说对方; 以错杂或相反之论劝说对方,则无法使人接受。 善于解

32、说事理者,以一言即可说明几种事理; 不善于解说事理者,虽用百言而不能说明一种意思; 虽用百言而不能说明一种意思,则不必再去听取。 对相同之处则能相互理解,对相反之处则互相非难;多次劝说而对方无动于衷却仍劝说,以错杂或相反之论劝说对方;虽用百言而不能说明一种意思,此三者为论辩解说之三种偏颇失误。 善于辩难者,务必由事情之根本之处加以解释; 不善于辩难者,舍弃根本之处而事理之枝叶处阐述。 舍弃根本而梳理其枝叶,则构成言辞之繁复。 善于攻驳刚强之人者,减弱其盛气锐锋, 抓住其根本宗旨而依次攻驳之; 不善于攻驳刚强之人者,引述其谬误之言辞以挫败其锐猛之说。 欲挫败其锐猛之说,则构成意气用事。 善于矫正

33、他人失误者,只指出其所失误之出; 不善于矫正他人之失误者,趁机使对方屈服而挫败对方之性情。 趁机使对方屈服而挫败对方之性情,则构成怨言丛生。 或许因时常思虑以追求,历时很久而得以明白,仓促之间欲使人明白,他人不能迅速知晓,则以为其人难以明白事理。 以为其人难以明白事理,则构成气愤不满。 气盛而辩难之时,对他人之失误不可再施加压力; 因此,善于辩难者,为之指出而使之重新解说。 不善于辩难者,因其失误而欺凌、激怒其人,即使对方欲回头修正,亦使之势必毫无门路。使之毫无门路,则构成妄言狂辩。 大凡人心有所思虑之时,则耳朵不能听得清楚, 因此,众人皆有思虑与众人同时说话,则竟相阻止,欲他人能听到自己之言

34、。 他人亦因其正当思虑问题之缘故,而不能了解自己之意,则以为他人不能理解。人之常情无不忌讳被人认为不解。 认为他人不能理解,则构成怒气填胸。 总之,构成此六种偏失,各种变数则因此而产生。然而虽然有构成变数之可能,仍会有所收获; 如果只是陈说而不加辩难,各自陈述其见解,则无法得知何是何非。 由此看来,通过谈论而确定道理之希望渺茫。 必须做到善于听人之见解而能有条不紊, 善于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绪先后, 善于明察事理而能预见到玄机, 善于运辞措意而能明人我之意, 善于迅捷行事而能控制其失误, 善于坚守自我而能任他人来攻, 善于攻克对方而能夺人之所守, 善于夺人之所守而能为我所有。 兼此八者,然後乃能通

35、於天下之理;通於天下之理,则能通人矣。 能兼有此八种才智,然后才能对天下之事理通达;对天下之事理通达,则能成通达之人。 不能兼有此八种才智,只有其中一种才能, 则所能通达者只是某个方面,因而对所有问题便有不同之眼光。 因此善于听人之见解而能有条不紊,可以叫做正名察物之材。善于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绪先后,可以叫做构建框架之材。善于明察事理而能预见到玄机,可以叫做通达有识之材。善于运辞措意而能明人我之意,可以叫做擅辩畅论之材。善于迅捷行事而能控制其失误,可以叫做权变敏捷之材。善于坚守自我而能任他人来攻,可以叫做持守善论之材。善于攻克对方而能夺人之所守,可以叫做善攻善克之材。善于夺人之所守而能为我所有。

36、可以叫做交易游说之材。具备各种才智之人,既能兼有此八种才智,按道而应用之,与通达之人论说,则见解相同时即能从内心明白; 与众人论说,则观察人之表情而顺应人之性情。 即使其明智足以包容众人之理,不因此而自以为高人一等; 即使耳聪心明足以运用自如,不因为而凌驾于众人之上。 人以为善之言由己而发出,说理完备即不再多言; 鄙陋与失误出于他人,知其过错而不穷追猛打。 替他人表达内心所想之理,扶持他人之才能。 不因同类之事而冒犯他人之隐情, 不因例用前人之言而冒称己之长处。 无论直率之说还是变通之说,皆无畏惧与厌恶之心。 虫声虽难听,能采其所发之善音; 愚人虽见少,能赞其偶然之所得。 夺换他人之失与以正道

37、教人,能掌握合适之分寸;舍弃其当舍而接受其当受,不滞留个人之成见。当其气势正盛之时,能折服于理而不惜屈服; 当其辩难获胜之时,虽获胜而不会骄矜。 心气平和而志向明畅,不与人为敌亦不羡慕他人, 只期望得到大道而已。此种通达之材,便可以与之论说经营天下之道、治理万物之事。卷中材能第五材质与智能之大小,其水准本自不同。衡量其才力之不同而授予其职责,各自所承担的事情才能合适。 有人说:某人之材质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犹如可以容得下大牛之鼎不能用来烹煮小鸡;在下认为此是名不副实之言。 能力之大小,是已确定之名称, 怎会有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之人? 凡是所谓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者,其说法出于人之性情有宽缓

38、与急躁之别; 性情有宽缓与急躁之别,因此应当有可做大事或可做小事之别。 性情宽缓而胸怀弘大之人,应当担任郡国之长,使其手下得以施展其事功,而其人总揽其事而成之; 性情急躁而胸怀狭小之人,应该担任治理县乡之官,使事情可由其人自己办成。然则郡国与县乡,只是其方圆之大小不同, 按实际之理、性情之宽缓与急躁之论来辨别,则应当说因为能力之大小不同,因此所适宜之职位之不同,不应当说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 至于说小鸡与大牛,亦只是其体之大小不同, 因此所用之鼎亦应有大小之别;如果能用来烹煮牛犊,则怎会不能用来烹煮小鸡? 因此,能治理大的郡国,则亦能治理小的郡县。 由此而推论,某人之材质各有其适合之位,而非仅

39、仅才能大小之意。 人之材质不同,能力亦各自不同。 或有自我管制之能力, 或有确立法度而支使他人之能力, 或有增减区分保护之能力, 或有用道德教化为人之师之能力, 或有做事而支使人、督促呵责之能力, 或有主管纠察指摘之能力, 或有善于权变而出奇制胜之能力, 或有威武勇猛之能力。能力由材质而决定,而材质之分量有所不同。材质与能力既已不同,所能担任之政事亦因此而不同。所以有自我管制之能力者,为清正而守节之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总揽众事的冢宰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矫偏行正之政。 有能立法度之能力者,治理大夫封地之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审案定刑的司寇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公平正直之政

40、。 有出谋划策之能力者,为技术或专家之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献计献策的三孤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权变幻化之政。 有安人定事之能力者,为智谋与思虑之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总揽众事的冢宰之辅佐;治理国家,则能行偕同聚合之政。 有躬行做事之能力者,为善督促呵责之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审案定刑的司寇之辅佐;治理国家,则能行督察呵责之政。 有权变出奇之能力者,为善长于技巧之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器物制作的司空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艺能事务之政。 有主管纠察之能力者,为能辨别善恶之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辨别是非的师傅之辅佐;治理国家,则能行抑恶扬善之政。 有威武

41、勇猛之能力者,为雄豪而杰出之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行军作战的将帅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严正刚烈之政。 大凡具备某方面特长之偏材,皆如五味中一味之美; 因此善于担任某一官职, 而不适合于治理一国。 何以如此?因某一官职,如用一味而协同五味; 而一国之政令,如凭无味而使五味和融。 再者,一国有风俗与风化,民众有难治与易治; 而人之材质不同,因此,政令亦有得失。 所以以王道教化之政令,适宜于统辖重大之事, 以此治理细小之事则迂阔难行。 用区别保护之政令,适宜于治理烦琐之事, 以此治理平易之事则不见平易。 以策略技术之政令,适宜于治理困难之事, 以此治理平常之事则不见奇效。 用矫偏刚强之政令

42、,适宜于治理冗杂之事, 以此治理缺憾之事则更增残缺。 以和谐和缓之政令,适宜于治理新生事物, 以此治理旧有之事则不见实效。 用公正严刻之政令,适宜于治理纠察奸邪, 以此治理边侧之人则失去民众。 以威武勇猛之政令,适宜于讨伐作乱之人, 以此治理善良之人则流于残暴。 用奇技异巧之政令,适宜于治理富有之国, 以此治理贫穷之国则劳苦困民。 因此,衡量能力之不同而授予官职,不可不审慎。 大凡具有以上能力者,皆为偏擅某方面之才能之人。因此,或有能言谈而不能躬行者,或有能躬行而不能言谈者; 至于一国之主要人物,既能言谈又能躬行,因此成为各种材质之人中之杰出者。人君之能力与此皆不同。 因此,臣子当以自我管制为

43、其应有之能力, 人君以善于用人为其应有之能力; 臣子以能言谈为应有之能力, 人君以能兼听为应有之能力; 臣子以能躬行为应有之能力, 人君以能公正赏罚为应有之能力。 (人君)所需之能力(与偏擅某方面之才能之人)不同, 所以能统领各种偏材之众人。利害第六(建法陈术,以利国家。及其弊也,害归于已。 ) 大凡各人术业之流派,各有其利害。 清正守节者之术业,显露于仪态容止,产生于道德品行; 不待用之即已彰显,其道顺适而知变化。 因此,于未达于此境界之时,乃是众人前进之方向; 既已达到此境界之后,可使上下之人尊之敬之。 其功用足以激荡污浊而发扬清正,为同僚朋友之楷模典范。其为术业,不见弊端而常能显明, 因

44、此为世人所贵重。 法家之术业,发源于制订规则,待到功用之成而见其成效。 其道先受劳苦而后得太平,严酷而待众人。 因此,于未达于成功之时,被众人之所忌恨; 经过试验之后,被上下之人所畏惧。 其功用足以设立法度而达成太平。 其弊端在于,被众多冤屈邪恶者所仇恨。 其为术业,有所危害而不能常用, 因此功用虽大而不能善终。 善于技巧之术业,出于聪明才思,待到所谋既成而显现。 其道先隐微而后显明精密而且玄妙。 于未达于成功之时,众人不能公认。 其功用,被开明君主所珍重。 其功用足以运筹帷幄而通达变化。 其退守之时,可以深藏而隐秘不显。 其为术业,奇妙而罕见其用, 因此或许沉潜隐秘而不能彰显。 睿思才智之术

45、业,产生于思虑探究,其道顺应时变而不违逆。 因此,其未达于完善之时,为众人所接受; 既已达于完善之后,为爱慕者所赞许。 其功用足以帮助和发明计策思虑。 其见识不全者,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 或者远离正道而求保全自我。 其为术业,重计谋而难以控制, 因此或许先获其利而后有害。 褒贬评判之术业,产生于评判是非,其道廉正而且可以讥刺弊病。 因此,其未达于完善之时,为众人所认可; 既已达于完善之后,为众人所称道。 其功用足以改变与明察是非。 其见识不全者,被受其诋毁呵责者所怨恨。 其为术业,峭拔脱俗而不宽容, 因此或许先得众人之认可而后为众人所疏远。 奇技异巧之术业,产生于做事之技能,其道求异而且变化快

46、。 其未达于完善之时,不为众人认可; 既已达于完善之后,为官府中主管者所任用。 其功用足以理清烦杂而纠正偏邪。 其见识不全者,使民众劳苦而属下困苦。 其为术业,琐细而不能安泰,因此乃是治理天下之末节。接识第七(推己接物,俱识同体。兼能之士,乃达群材。 ) 人本来甚难了解, 而士人无论多少,皆自以为可以了解他人。故凭一己之心而观察他人,则以为可以了解; 看看他人观察人的情况,则以为并非真正认识其人。究竟为何? 因此,或许能够认识到建立于同意本体上之善, 却可能偏失于数量程度不同之美。 何以如此论断? 清正守节之人,以公平和正直为原则,因此当其遍阅各种人材之时,能认识到本性行为之不变者, 却可能怀

47、疑方法技巧之奇诡。 遵法守制之人,以本分和数量为原则,因此能认识比较方正端直之程度, 却不能重视随时变化之技巧。 知术善谋之人,以思虑和谋略为原则,因此能够策划出奇思巧谋之策略, 却不能认识遵守法令之好处。 专业技能之人,以辨别和保护为原则,因此能够认识方法与谋略之规则, 却不能了解制订法度之原因。 睿智有心之人,以推测人心意为原则,因此能够认识到韬略的随时权变, 却不重视法令与教化之常道。 奇技异巧之人,以求取功名作为原则,因此能够认识到进取趋向之功用, 却不能通达道德教化之功能。 擅长评判之人,以探究与观察为原则,因此能够有认识诃责与针砭之明智, 却不能尽晓杰出奇异之士。 善于言谈之人,以

48、辨别与分析为原则,因此能够认识到敏捷与健谈之好处, 却不知道含而不露之美雅。 因此,互相非难攻驳,无人肯相互肯定。 若所取者为同一事体,则能接应讨论而互有所得; 若所取者为同一事体,即使历时长久而不能相互了解。 凡此之类,皆可谓一流人材。 若能至于兼有其中两者以上,亦能随其兼有之材质,因而发生变化。 因此,一流人材,则能识得一流之美善之处; 二流人材,则能识得二流之美妙之处。 若能全部拥有各流人材之长,则亦能兼有各种人材之美善之处。因此,兼有各种人材之长处者,可以与国家栋梁之材等同。 若要考察某人一方面之专长,则一日之间足以识别;将要详细了解其情,则有三日足以知之。 为何须三日才能足以知之?

49、堪称国家栋梁之人,兼有三方面之材质,因此,若无三日之交谈,不足以完全了解。 其一,探究其道德修养;其二,观察其法令制度之才能,其三,观察其策略方法如何。如此之后方能完全了解其长处,可以举荐而不疑虑。 如此说来,何以知其是兼有之人材还是偏能之人材,因而与之交流? 若其为人,致力于某一流人材之长处,又能采纳接受他人之长处,而且能明了其名目,此类是兼有之人材; 如果将个人之擅长者陈述出来,欲求得他人赞美, 不欲了解他人所有之长处,此类是偏能之人材。 不欲了解别人之长处,则对他人之言无不疑难。 因此,以深奥之言来说浅显道理,似乎越深奥越使人感到惊异; 对相同意见则归于己见,对相反意见则相非难。 因此,多所陈述而直言相对,则以为是在炫耀美德; 静听而不言,则以为是虚无空疏; 坚持意见而阐述高见,则以为不知谦逊辞让; 不断谦逊辞让,则以为浅薄鄙陋; 某人若说自己只有一方面之长处,则以为不够渊博; 某人若逐条阐发众多奇异之论,则以为头绪多端; 若在他之前表达出他的意见,则以为是分争其美妙之处; 因为他有失误而问难,则以为不可理喻; 对不同意见陈述相反看法,则以为是与自己一较胜负; 以博学而表现出不同于繁杂,则以为不知要点; 若所论者认同其意见,然后方喜悦。 因此而有相亲相爱之情感,有互相称举之赞誉。 此是偏能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