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9KB ,
资源ID:582642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8264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复习: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doc)为本站会员(myw993772)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复习: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doc

1、中考复习: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知识点总结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例释1但 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 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

2、。例: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 2而 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 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 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 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 (论语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 3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

3、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 4何 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 )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 )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5乎 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 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 (捕蛇者说 ) 6或 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

5、,皓月千里。 (岳阳楼记 ) 7乃 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 8其 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 )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 (狼 )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 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

6、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 (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 10虽 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 11遂 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 ) 12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黄生借书说 ) 13已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

8、,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 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醉翁亭记 ) 14以 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隆中对 ) 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 15矣 语气词:A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 )B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C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6于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例: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 )B表示来源:学网相关推荐: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汇总怎样学好文言文?文言文中常见的 18 个虚词2011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精解汇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