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6KB ,
资源ID:560330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6033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西诗歌之比较.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西诗歌之比较.doc

1、中西诗歌比较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由于中西文学传统、民族心理习惯和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诗歌在诗歌观念、创作实践等方面的差异。中西诗歌,于巨大处,反映了时代和民族的气质;于细微处,倾吐出个人幽深奥秘的心声。归纳起来,差异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西方诗歌重叙事诗,中国诗歌重抒情。在西方,最早的诗篇是叙事诗。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 圣经。旧约中的“雅歌” ,是西方诗歌的先驱,它们开创了西方叙事诗的传统。西方文学沿着这个传统发展下来,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叙事诗一直处于诗歌的主要地位。强调模仿,侧重故事的情节结构和人物个性的描

2、写,这就成为西方叙事诗传统的重要特征。欧洲封建制度建立以后,出现了歌颂英雄们忠君、爱国、护教的英雄史诗。如法国的罗兰之歌 、西班牙的熙德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国的伊戈尔王子远征记等。十七世纪,伟大的诗人弥尔顿写下了失乐园 、 复乐园和力士参孙三部伟大的史诗。英国诗歌的高潮浪漫主义时期,拜伦写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 ,雪莱写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都是史诗类的诗篇或诗剧。而中国,中国的诗歌传统是以抒情诗为主。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的诗几乎全是抒情诗。它开始了重抒情的传统。 楚辞也是抒情诗,特别是离骚:它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抒情诗画幅的天地,表达了诗人悲哀、苦闷、渴望和怨恨的情感。以后的汉魏

3、乐府诗、唐诗、宋词大都是抒情的。在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中,包含着大量的抒情诗,散曲也是抒情诗篇。二、西方诗歌重宗教情操,追求永恒;中国诗歌重视现世人生,追求实际。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深远,即便是非宗教题材的诗作,也含有至上的神的意识,透出浓郁的宗教气息。基督教徒认为现世人生充满痛苦,青春韶华与幸福易逝,只有在绝对永恒里灵魂才拥有真幸福,而死亡能达到灵魂的永恒。因此西方许多诗歌重出现了死亡主题,且以超脱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如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的因为我不能停止等待死神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本来狰狞的“死亡”变得像绅士一样慈祥有礼。诗中最后两句“那一天,我初次猜出,马头,朝向永恒”就说明诗人把死亡看作是

4、永恒,全诗将死亡宁静化、神圣化了。相比之下,苏轼的悼亡妻的词作江城子却显得无限凄凉。在中国人眼里,死亡意味着决绝,虽然佛教声称人死可以转世,道教声称人可以成仙,仍然可以相见。但讲究实际的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太深,注重现世生活,对死后的情景不感兴趣或觉遥远,逝去的人总会为生者带来无尽的悲痛与伤感,任什么宗教都难以抚平他们心中的创伤,因此,中国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往往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而达不到西方诗歌中对死亡的超脱与平和的境界。三、西方言情诗铺陈奔放,中国言情诗含蓄精炼。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

5、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西方诗人们从不羞于表达自己的任何感受,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喷薄而出的浓郁情感,令读者为之律动。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 “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倾向于含蓄蕴藉,说话行事委婉曲折,中国诗人推崇备至的境界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讲究的是不露痕迹的含蓄隽永。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口号。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 。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象隋炀帝、李后主几

6、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垢病。我们可以说,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 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中国诗人即使写爱情,多写婚后的惜别与“怨” ,中国爱情最善于“怨” ,春怨、宫怨、闺怨无一不是表现爱情得不到对等响应的苦闷、怨愤,而这怨愤又与痴情缠绵交织,形成了中国爱情诗在内容主题上的别具一格。西方的言情诗在艺术表现上,情感表达热情奔放,总是竭尽渲染、夸张之能事,诗人们擅长铺陈,直抒胸臆,倾诉爱慕之情。而中国言情诗无论抒写亲情、友情、爱情都显得委婉含蓄,蕴藉感人,尤其是爱情诗,中国诗人善于细腻含蓄的表

7、达宫闱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较之西诗,显得情感平静,波澜不惊。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四、西方诗歌多透出巨大力量与哲理沉思,中国诗歌多注重自然与情趣的契合。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 诗经是最好的例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

8、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在中国起于晋、宋之交,约当公元五世纪左右;在西方则起于浪漫运动的初期,在公元十八世纪左右。所以中国自然诗的发生比西方的要早一千三百年光景。一般说诗的人颇鄙视六朝。我以为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六朝是中国自然诗发轫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脱离音乐而在文字本身求音乐的时期。从六朝起,中国诗才有音律的专门研究,才创新形式,才寻新情趣,才有较精妍的意象,才吸哲理来扩大诗的内容。就这几层说,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它对于中国诗的重要亦正不让于浪漫运动之于西方诗。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象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

9、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本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意境。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姚鼐复鲁絜非书已详论过。诗如李杜,词如苏辛,是刚性美的代表,诗如王孟,词如温李,是柔性美的代表。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

10、就其大概说。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柔和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可分三种。最粗浅的是“感官主义” ,爱微风以其凉爽,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声泉水声以其对于听官愉快,爱青天碧水以其对于视官愉快。这是健全人所本有的倾向,几乎诗人都不免带有几分“感官主义” 。近代西方有一派诗人,叫做“颓废派”的,专重这种感官主义,在诗中尽量铺陈声色臭味。这种嗜好往往出于个人的怪癖,不能算诗的上乘。诗人对于自然爱好的第二种起于情趣的默契欣合。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诸诗所表现的态度都属于这一类。这是多数中国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第三种是泛神主义,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不可思议的妙谛,觉到超于人而时时在支配人的力量。自然的崇拜于是成为一种宗教,它含有极原始的迷信和极神秘的哲学,这是多数西方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中国诗人很少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中西诗歌的差别正像朱光潜先生所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可谓深得中西诗歌之真谛。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