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13 背 影一 二 三一、字音 字形 一 二 三二、重要词语1.典质 :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2.勾留 :短时间停留。3.簌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4.赋闲 :文中指失业在家。5.触目伤怀 :文中指看到 (家庭败落的情况 )心里感到悲伤。6.琐屑 :细小而琐碎的事。7.踌躇 :犹豫。8.蹒跚 :形容腿脚不灵便 ,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9.颓唐 :衰颓败落。10.不能自已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一 二 三三、作家 介绍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 ,字佩弦 ,号秋实 ,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背影春荷塘月色 ,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欧游杂记 等。朱 自清清
2、贫而有气节 ,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是毛泽东称颂的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的爱国知识分子。1.第二、三段在文中的作用探究。点拨 :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 ,当时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 ,只好变卖典质 ;办丧事要用钱 ,只好再去借钱。丧事完毕 ,父子又要离家分别 ,各奔前程。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这两段为写 “背影 ”渲染悲凉的气氛 ,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2.作者望父亲背影而流泪的原因探究。点拨 :祖母去世 ,满院狼藉 ,家当被变卖典质 ,父亲失业。失去亲人 ,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 ;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
3、愁。父亲日渐苍老 ,却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 ,父亲并不怨天尤人 ,而是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 ,就宽慰儿子 ,还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的 ,如送儿子上火车 ;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 ,又不是他所能轻松完成的 ,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 ,如过铁道买橘子。为照顾儿子 ,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 ,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 ,所以儿子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3.核心 图解 14 白杨礼赞一 二 三一、字音 字形 一 二 三二、重要词语1.妙手偶得 :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
4、,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2.无边无垠 :没有边际 ,没有界限。3.坦荡如砥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4.倦怠 :疲乏困倦。5.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6.恹恹 :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7.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 ,冲杀突击。8.秀颀 :美而高。一 二 三三、作家作品茅盾 (18961981),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作家、社会活动家 ,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1.本文开篇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 : 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雄壮 ”“伟大 ”的背景 ,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写高原单调 ,令人 “恹恹欲睡 ”,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
5、形象做铺垫 。2.本文以什么为抒情线索 ?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点拨 :本文 以赞美白杨树的 “不平凡 ”为抒情线索。文章开宗明义 ,点出 “我赞美白杨树 ”的原因就在于它的 “不平凡 ”。接着通过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那 “傲然地耸立 ”的白杨树 ,继而描述了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 ,突出了它 “不平凡 ”的特点 ,并赞美它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决不是平凡的树 ”;然后紧扣这 “不平凡 ”展开联想和想象 ,由树及人 ,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进一步表明 :“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6、”最后 ,巧借楠木反衬出白杨树的 “不平凡 ”,更以激昂的语调发出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的呼声。3.核心 图解 15 散文二篇一 二 三一、字音 字形 一 二 三二、重要词语1.兴味 :兴趣。2.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3.凋谢 :指 (草木花叶 )脱落 ;指老年人死。4.不朽 :永不磨灭。5.遏制 :制止 ;控制。6.濒临 :紧接 ,临近。7.俯瞰 :俯视。一 二 三三、作家介绍严 文井 (19152005), 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 (今属武汉 )人 ,作家。主要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小溪流的歌等。罗 素 (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7、、作家。获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1.结合下面的句子 ,谈谈你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不断给世界以色彩 ,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点拨 : 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 ,但整个人类的生命是无穷无尽的。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 ,永久不朽 ,不能被任何艰难困苦所阻挡。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珍惜时间 ,珍爱生命 ,做有意义的事。3.核心图解2.结合课文 ,说说作者究竟 “为什么而活着 ”。点拨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
8、的同情”是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 ,即作者人生的主要动力。渴望爱情 ,是因为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 ,使人摆脱孤寂 ,让人领略人生最美的境界。追求知识 ,是因为知识可以使人类的精神更加充实 ,眼界更加开阔。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促使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苦难 ,这是作者大我意识与博爱思想的具体体现。16 昆明的雨一 二 三一、字音 字形 一 二 三二、重要词语1.鲜腴 :新鲜肥美。2.方比 :比较 ,比得上。3.情味 :情调 ;意味。4.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一 二 三三、作家介绍汪曾祺 (19201997), 江苏高邮人 ,作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钻研。代表作有小
9、说受戒 大淖记 事 等。1.请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 ,戴一顶小花帽子 ,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 ,不时吆喝一声 :“卖杨梅 ”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点拨 :这 段文字运用了 “戴 ”“穿 ”“坐 ”“吆喝 ”等动词 ,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 ,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2.昆明的雨用 “以小见大 ”的视角 ,折射出了一位老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之情。结合文本 ,试分析文章是如何 “以小见大 ”的。点拨 :作者 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 ,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 ,爱越显得醇厚。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 ,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它们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 ,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 ,然后携来入文 ,遂成美文。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