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童趣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的1、反复诵读,品味深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2、初步培养借助注解、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文文意的能力。3、学会围绕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培养问题意识。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学习重点1、初步培养借助注解、工具书自主理解文意的能力。2、反复诵读,品味深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学习难点1、学会围绕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培养问题意识。2、初步培养借助注解、工具书自主理解文意的能力。教学方法适时点拨、启发诱导。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
2、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二、作品及作者:(出示课件)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三、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出示课件)1、正音。藐(mio )小 项为之强( jing) 鹤唳(l)怡(y)然 土砾(l) 壑(h) 虾(h)蟆(ma)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3、借助注解、工具书,弄清加点词在句中
3、的意思。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自,暗暗地)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僵硬)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帐子),徐(慢慢地)喷以烟。鞭(用鞭子打)数十,驱之别院。4、弄清加点的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昂首观之(代夏蚊)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蹲其身(代自己)驱之别院(代虾蟆)5、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心去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蹲其身 (蹲下身子), 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沉浸于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觉得非常满足)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争斗。)四再听课文录音,多方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4、(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五、作业:(出示课件)1、生字词写三遍。2、全文翻译一遍。3、全文背熟后默写一遍。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二复述课文内容,先拟出复述提纲。三研读欣赏,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课文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拟夏蚊为“群鹤舞空”。(观蚊成鹤)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神游“山林”)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虾蟆吞虫)2、全文是什么结构?总-分结构。3、全文总写什么,分写什么?第 1 段总写童年时视力极佳,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物外之趣。第 2-4 段分写观蚊成鹤、神游“山林”、虾蟆吞虫三件趣事。4、三件
5、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虾蟆与小虫的生死之斗。 5、癞虾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虾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讨论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虾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6、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征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6、创造出来的。如:夏蚊成雷 想象成 群鹤舞空冲烟飞鸣 想象成 青云白鹤丛草 想象成 森林虫蚊 想象成 兽类土砾 想象成 丘壑四、体验与深思:(出示课件)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全文的主旨是“物外之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富于想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人才是一个有情趣的人。2、把你小时候类似的经历或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出来大家听听。3、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明确: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五、小结: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
7、妙想引发出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象。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象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六、作业:(出示课件)书后习题一、二。【板书设计】(出示课件)童趣 总写 物外之趣 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分写 观蚊成鹤神游“山林”虾蟆吞虫【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最后的朗读背诵,课上时间不够,需学生课后完成。文言文朗读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环节,可惜课上用时有限。学生朗读时,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清停顿,三读读出文言文的语气,四读猜读文意。朱熹曾说过:“学者观书,无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但熟读也不是绝对的,熟读需与精思结合。2、第二课时问题探究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以后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继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