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7KB ,
资源ID:42939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293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题型攻略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综合训练2.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版江苏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题型攻略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综合训练2.doc

1、综合训练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谢曾子开 书秦 观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故尝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尝望阁下之屦舄也。窃观今之士子,峨冠大带求试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学宫儒馆以教育自任者无虑百数。其因缘亲故以为介绍,谈说道真以为贽献,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冒污忍耻,侥幸人之知己者,迹相仍、袂相属也。然而得善遇者十无五六,与之进而教诲者十无二三。至于许之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其售愈急,其价

2、愈轻,亦势之然也。某与阁下非有父兄之契、姻党乡县之旧,介绍不先,贽纳不前,谒者未尝知名,阍者莫识其面;而阁下徒见其骫骳 之文以为可教,因曲推而过与之。传曰:“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 ”呜呼,阁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阁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前日尝一进谒于执事,属迫东下,不获继见,以尽所欲言。旋触闻罢,遂无入都之期,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辄因西行之便,略陈固陋,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则某与阁下非特无愧于今之人,又将无愧于古之人矣。古

3、语有云:“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惟阁下裁之。注 曾子开:名肇,曾巩的弟弟,当时任国史院编修,故文中称史院学士。骫骳(wi bi):风格卑下。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 款:敲打,叩B迹相仍、袂相属也 属:聚集C介绍不先,贽纳不前 贽: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D消垢翳以发其光明 翳:遮蔽物,蔽障答案 B解析 属:相继,连接。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观的文章,并且多次称赞,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怀疑,有人误认为秦观曾经和曾肇有过交往。B秦观批评当时大量读书人汲汲于富贵,千方百计以求仕进,结果

4、适得其反的行为,意在突出自己不同流俗、自守清高。C在写这封信之前,秦观曾经拜见过曾肇,但因过于仓促,未能畅所欲言,不久就离开京城,短期内没有机会再次入京。D “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 ”的意思是牛肉煮熟了却不放盐,致使事情没办好。这虽是个小事情,但可以比喻大道理。答案 B解析 意在强调在自己不曾登门拜访的情况下,得到曾肇的称赞,自己非常感激。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译文:_(2)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译文:_(3)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译文:_答案 (1)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2)用好言好语来求

5、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3)(我)闲居无事,唯独常常想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4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答:_答案 感谢曾子开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请求曾子开指点自己的文章,以取得进步。参考译文史院学士,我不才,处于下位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是生性粗俗浅薄,加之学习的知识迂腐而不切实际,所有刻苦学习而仅有的一些知识,大概都不符合世事。因此,理应被当世抛弃,又不敢随便登门拜访达官贵人。近来,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我的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听到这件事的士大夫都私下怀疑,暗自称怪,认为我之前曾经在您手下做过事情,然而我却一次也没有见过您呀。我看当今的读书人,穿着礼服

6、在官员那里求被任用的大概有五六千人,把教育当成自己职责的学宫儒馆大概有几百。他们通过姻亲、亲朋、好友等关系来介绍,议论道德学问的真义来当作献赠的礼物,用好言好语来求传达信息使者,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冒着被侮辱,忍受着耻辱,企求运气好遇到能知遇自己的人,足迹不断,衣袖相连。然而得到善待的十个当中不到五六个,能够被推荐进而得到耐心指导的十个当中没有两三个。至于被称赞为“国士之风” ,得到不费力的表扬的(来访者) ,大概一百个当中没有一两个。他们兜售自己的才能越急切,身价就越低,也是形势导致这样的结果。我和您没有父兄意气相投的关系,没有姻亲同县同乡的旧情,没有人提前在中间引荐,也不是进献礼物

7、在先,传递信息的人不知道我的姓名,守门的人也不认识我;而您只是看到我的风格卑下的文章就认为我可以值得教导,于是多方面推荐并给予过分的赞美。书传中说:“鸣声相互呼应,意气相投的伙伴相互随行,人由于精神相同而投合,物品因为属于同一类而在一起。 ”唉,阁下赏识我,我被您赏识,可以称得上无愧于当今的人了。前不久拜见过您一次,紧接着紧急东下,没有来得及再次相见,来说完我想说的话。不久,遭遇落第之事,于是没有入都的时间,( 我) 闲居无事,唯独常常想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浓厚情谊的万分之一。于是,趁着( 有人) 西行的便利,简略陈述浅陋的意见,并附上最近所写的诗、赋、文、记一共七篇,献给您。我想,您既然在开始的

8、时候推许引荐我,应该会自始至终成全我,不断浇灌使我的基础更深厚,除去我的污垢和障蔽,开启我的光明;不觉得关系疏远、地位低下,而用书信的形式指教我,使我在穷途末路之际可以加入到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的行列。那么,我和您不仅无愧于当世之人,而且将无愧于古人了。古语说得好:“煮牛,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情,却可以比喻大道理。请您来衡量裁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上高县学记苏 辙古者以学为政,择其乡闾之俊而纳之胶庠,示之以诗书礼乐,揉而熟之,既成使归,更相告语,以及其父子兄弟。故三代之间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无不由学。习其耳目,而和其志气,是以其政不烦,其刑不渎

9、,而民之化之也速。然考其行事,非独于学然也,郊社、祖庙、山川、五祀,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故其称曰:“政者,君之所以藏身。 ”盖古之君子,正颜色,动容貌,出词气,从容礼乐之间,未尝以力加其民。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至于后世不然,废礼而任法,以鞭朴刀锯力胜其下,有一不顺,常以身较之。民于是始悍然不服,而上之人亲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术亡矣。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为政,曰:“吾闻之夫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夫使武城之人其君子爱人而不害,其小人易使而不违,则子游之政岂不绰然有余裕哉?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民。县令

10、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选自栾城集 ,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其耳目 习:练习B是以其政不烦 烦:急躁C其刑不渎 渎:轻慢D而县亦无学以诏民 诏:命令答案 D解析 诏:告诫。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1、,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学为政”就是挑选才智出众的人到学校学习,学成后让他们传授知识给周围的人,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B作者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 “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从而强调了“以学为政”的重要意义。C文中列举子游“以弦歌为政 ”的事例,肯定了子游的做法和成绩,证明了“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的观点。D上高县县令李怀道建造学校,体现了 “以学为政”的思想,作者为这件事作记,很赞赏他的这种做法。答案 B解析 文中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是为了强调“藏身之术”的重要意义。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

12、不逾年而学以具。译文:_(2)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译文:_答案 (1)县里的百姓知道了他们的县令要让他们受教育,也一起出力帮忙来修治这件事,不超过一年学校的事就齐备了。(2)他(李怀道 )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8请解释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藏身之术”的含义。答:_答案 “藏身之术”是指统治者在政治中隐藏自己的治民方法,即利用礼乐潜移默化地教化百姓,而不是采用武力等强制力管理百姓。解析 首先,从第一段中找出有关“藏身之术”的内容,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如“未尝以力加其民。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 ;然后,明确“藏身之术”是统治者的治民之术;最后,用自

13、己的语言概括作答。参考译文古人用劝学作为治理政事的手段,选择乡里才智出众的人把他们放到学校里,用诗书礼乐来教导他们,磨炼他们使他们成熟,学成后让他们回去,互相传授知识,普及到他们的父子兄弟。所以三代时,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没有一个不是要经过学习的。练习他们的耳朵和眼睛,调和他们的志向和气节,这样则可以使他们遇政务不急躁,遇刑罚不轻慢,百姓的教化工作也会开展得很快。然而考查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单单是学习的问题,凡是郊社、祖庙、山川、五祀这些与礼乐有关的事情都可以用来治理政事,教导百姓不要违反法令。所以说:“政治,是君主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 ”古代的贤君端正态度,为他人的喜悲而动容,出口用

14、词有气度,操办礼乐从容且坚定,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力量施加给百姓。百姓看着这一切而得到教化,所以不违逆他们君主的意思。这就是君主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如此坚固的原因。到了后世就不是这样的了,废除礼乐而使用法律来治国,用武力来强行使百姓顺从,只要有一个不顺从,常常是亲自去改变他们。百姓于是开始蛮横不服从,统治者切身尝到这种弊端,而古人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的方法消亡了。子游在做武城宰时,用弦歌来作为治理政事的手段,他说:“我从夫子那里得知,君子学习知识则爱人,老百姓学习知识则便于驱使。 ”让武城的人,君子爱人而不害人,老百姓便于驱使而不违反法律,那么子游这样的为政手段,难道不是绰绰有余吗?上高县,是筠州的一

15、座小城,坐落在山林之中,百姓不懂得学习,而县里也没有学校来告诫百姓。县令李怀道刚刚来到这里,思索教导百姓的方法,于是谋划建立学校。县里的百姓知道了他们的县令要让他们受教育,也一起出力帮忙来修治这件事,不超过一年学校的事就齐备了。祭祀有了厅堂,讲课劝学有位子,课后学习有屋舍,吃饭洗澡有小屋,小城的人拿着经书来学习的有几十上百人,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案件、诉讼都不推脱给府里。李怀道为学校的成立感到高兴,也为百姓不违法感到高兴,知道这一切都是学校的功劳,求我来记下这件事,告诉后来人不要废除劝学这件事。我也赞赏李怀道治城用古代的办法,他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所以我为他写下整件事情,用来记录上高县有学校的开端。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