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0.50KB ,
资源ID:327318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2731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doc

1、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李 萌一、基本概念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方面的涵义。专制主 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中央集 权是针对 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 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 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

2、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战国时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 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创造了社会条件。各国 进 行的变法运动, 进一步扫除了奴隶主势力的残余,确立了封建制度,适应了新兴 地主加强专制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战国末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体 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崭新的思想风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商鞅 变法中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 袭特权,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正式建立 2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3、,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的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和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秦律。中央集权化中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财 政、司法监察、军事管理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这些措施既加强了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这样 就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正式确立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初,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从而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中央集 权受到严重威胁。汉武帝改革管制,组成内、外朝,加强皇权;颁布“推恩令” 和“附益之法”,削弱王国

4、 势力,加强 中央的权力。汉武帝还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大一统”局面。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东汉时期,进一步加强皇权,但由于豪 强地主 势力的恶性膨胀,最终形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4、隋唐完善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基本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割据政权为维护统治,都不同程度地加强君主专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把相权“ 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而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加 强了皇权。科举 制的施行,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

5、制度。5、宋元加强 3北宋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采取强干弱枝的措施,进一步削弱相权,从兵权 入手,解除朝中统兵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然后,派文官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进而收回了地方行政权、 财权 ,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 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北宋中期以后严重的社会危机。 元朝重新实现全国性的统一。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对地方管理方面实行行省制度, 这一措施,巩固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并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6

6、、明清达到顶峰并渐趋衰落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成为一时期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明初,中央废承相制度, 权力分属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并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措施,其核心就是强化君权。清朝沿用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增设军机处,大 兴 文字狱,使我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一方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三、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皇权至上皇权至上即“ 至高无上的皇 权” ,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2、帝位终

7、身制和皇位世袭制4皇帝自称“朕 “,命称“制“ ,令称“诏“ ,印称“玺“ 。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规 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 。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的神圣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机关的“三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 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三公之下的九卿(奉常、卫尉、郎中令、太仆、典客、廷尉、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甚至郡守、县令等均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甚至立法、司法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5、宣扬“君权神授”“君权神授”是神化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 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 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以此来麻痹人民,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通过对人民思想、文化的统治,达到巩固国家的根本目的。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