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导语设计 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 史马迁的史记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 二十四史” 之首, 史记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把中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性,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极富表现力,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绘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其后的文学家们无不熟读史记 ,把它当作文章的典范。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 ”, “无
2、韵之离骚 ”。这是在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 史记的传统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通过梳理情节,把握矛盾,品味语言感悟思想来领会史记的文学魅力。 二、背景简介: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 远交近攻” 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务。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三、检查预习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课文也就自
3、然分成三部分提问: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明确:“完璧归赵 ”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 “渑池相会” 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 ”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住这个重点。板书: 完璧归赵 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 辱赵与尊赵的矛盾廉蔺交欢 私怨与国事的矛盾提问: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织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一开始,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锐。廉蔺二人一
4、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张、缓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紧张。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赵、秦间的矛盾也趋隐伏。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三、
5、完璧归赵:梳理矛盾,把握人物 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蔺相如出使秦国连写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 :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面对秦王的易成求璧,赵国君臣深感“矛” 或“勿予”两难,才有 “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 的智勇。 .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
6、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 ”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 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 ”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延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
7、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四、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 问题: .“渑池之会” 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 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渑池之会” 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蔺相如的“ 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有什么含义? 明确 .记载会场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 ,秦御史立即上前
8、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 顾召” 赵御史。 “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 “顾召”也同“前书” 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此,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对比,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对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在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着一“会” 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i) ”字, “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
9、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置赵王于优伶之地,不禁沾沾自喜赵王几近优伶,顔面丢尽!“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既倒,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无须宏论,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一、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一、在秦王面前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 ”的人,是一个大智大勇,敢
10、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死而更勇的人。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五、 “廉蔺合欢”:感悟思想,把握人物。 问题:“负荆请罪”这外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 明确 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駣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
11、一等。 六、沟通联系,总结、深化 以上,我们抓住三个故事,各有侧重地解读了司马迁的写人艺术。完璧归赵注重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刻绘人物。 “渑池之会”注重 简洁平实,凝练传神的语言来描绘人物, “廉蔺合欢” 注重在对比、反衬中凸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其实,三个故事中,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不是绝然分开,相反,司马迁非常注重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 人物形象。对比反衬,贯穿始终,语言出彩,比比皆是;矛盾冲突,起伏跌宕,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既要相对集中,突出重点,又要整体着眼,前后勾勒,以求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充实、完整的理解。 七、具体分析:一)学习“完璧归赵 ”部分提问:(检查预习)这部分可分几层?列出情
12、节提纲。明确:可分三层:(板书)(1)12 段:简介廉、蔺(2)3 段: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3)411 段:决策入秦 缪贤荐贤(4)智斗秦王 决策入秦(5)完璧归赵 毕礼而归 章台刺秦(6)(事情的经过) 迫秦斋戒(7、8)从者归璧(9)廷斥秦王(9、10)二) 、讲析“完璧归赵 ”之第一层(也可单独作为一部分)1、疏通文句2、讲析提问:课文的前两段是简介本文的两个主人公。传记的一般写法,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人物的出身之类。本文开头对二人的介绍与一般传记相同,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更重要的是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三) 、讲析
13、“秦王求璧 ”(事情的起因)和 “缪贤荐贤” 一节。1、指名试讲,疏通文句。2、讲析提问:这段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何作用?明确:这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引出蔺相如张本。秦国愿“ 以城求璧” ;赵君臣紧急商议,一, “计未定” ,二,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气氛极为紧张。在赵犹豫不定、进退维谷的情势下,引出缪贤的荐蔺相如。从缪贤的引荐,见相如之机智。这是相如出场之前的侧面描写。缪贤的“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 一句话,也可作为下文的纲。四) 、讲析“决策入秦 ”一段。1.串讲2.2、讲析3.提问:这一段中哪几句是讲出使秦国的决策?明确:(议后可集体朗读) “
14、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秦以城负秦曲”;“城入赵归赵”。归纳:相如决策,解决了赵君臣不能解决的问题,见其智;愿当重任,奉璧入切,见其勇。这是一见其智。板书: 相如决策智一见其智(对话描写)愿意入秦 勇五) 、析“章台斥秦 ”一段1、表情朗读(亦可让普通话好的同学朗读) ,读出秦王傲慢、贪婪得意的神态,读出相如果断机智,凛然正气,不惜碎玉,以死报国的气势。2、讲析:相如怒斥秦王有理有节,作者用语言描写表现蔺相如的智勇。 “复取璧”见其智,怒斥见其勇。二见其智勇。板书: 复取璧 智二见其智勇怒斥秦王勇六) 、讲析“迫秦斋戒 ”一段1、指名试译,然后视情况串讲。2、在秦王朝廷上,面对如狼似虎的秦
15、君臣,蔺相如不卑不亢,以诈对诈,迫秦斋戒,以争取时间。三见其智勇。板书: 以诈对诈智三见其智勇(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迫秦斋戒 勇七) 、讲析“从者归璧 ”一段1、串讲2、讲析提问:秦王第二次接见,场面与第一次有何不同?明确: 第一次 第二次地点: 章台 廷(议处国政的处所)人员: 美人、侍从 九宾(礼待外宾的仪式)场面如此隆重,烘托出相如的镇定自如,也表现出相如的胜利。提问:“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一句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暗示对方,璧已归赵,如杀掉相如,有害无利。提问:在相如的一番“ 廷斥” 下,秦王和群臣反应如何?明确:“相如而嘻 ”,发出惊呼,段无可奈何。秦王也只好自找台阶,说“赵王岂欺
16、秦邪?”最终“廷见相如归之”。板书: 相如既知秦国历史,又洞察秦王内心 智五见其智勇针锋相对,请就汤镬 勇归纳:以上六个情节,步步展开,层层深入,置人物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刻画其主要性格特征智勇,写待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一部分的最后两段是交代结果:相如胜利归来,秦王阴谋破产。提问:完璧归赵以赵胜秦败而告终,原因是什么?明确:秦诈璧靠的是势,相如存璧靠的是理。秦王理屈气馁,相如理直 气壮。八) 、讲析第三部分1、串讲3、划分情节提纲赵王赴会渑池相会 会上斗争“为好”结果九) 、讲析“赵王赴会 ”一段( 15)1、 “其后杀二万人 ”,这是“完璧归赵”的余波, “渑池相会 ”的先声,赵国失地,
17、折兵,形势险恶。2、齐读:秦王虽处劣势,段由于廉蔺之计,抗秦态度坚决,并做了周密部署,这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 1、廉颇留守赵国部署 2、相如相从3、三十日不还,立太子为王(国不可一日无主)这一段交代背景,制定对策,寥寥数笔,具见廉、蔺胆识。十) 、讲析“会上斗争 “1、学生试译2、讲析: 秦王: “酣”“令” 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秦御史:“前书 ”(不召而书) 见其预谋相如: “前(曰) ”, “前(进缶) ”, “跪” 显出机智秦王: 不许不肯不怿 为一击缶(被迫无奈)3、集体朗读:“秦之群臣曰为赵王寿”提问:索十五城本来是秦“为嬉” 的本意,作者为什么写待简略?明确:(1)秦王受惊,余悸
18、未消,战局已乱;(2) “左右皆靡”,前车可鉴,群臣何敢妄为?也就不必多费笔墨。归纳:渑池会上,相如面对群秦,以寡胜众,以宾夺主,由变动变为主动,处处见胆,句句见智,作者把人写活了。4、串讲“为好结果” ,分析从略。十一) 、讲析“ 廉蔺交欢”1、串讲2、划分情节:矛盾发生(17、18 段)廉蔺交欢 矛盾激化(19)矛盾解决(20)十二) 、 (矛盾发生、激化分析略) ,讲析“矛盾解决”提问:矛盾之所以解决,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基础,课文中用了哪句话?明确:“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八、归纳:全文三件事,表现了两重矛盾(秦赵、廉蔺) ,前一个矛盾的发展结果,导致后一个矛盾的爆发;
19、后一个矛盾的解决,又服从前一个矛盾斗争的需要。这样写,人物形象逐步饱满,主题思想逐层深化,从而在勇士效果上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发人深思。九、1、提问:作品是用哪些表达手段,从哪些不同侧面来表现相如的思想性格的?明确:(1)缪贤荐贤,从侧面显示相如的机智;(2)秦王求璧,先写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是反衬下文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3)廷斥秦王,秦王设九宾礼仪的隆重召见,侧面烘托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4)渑池会上,相如置工人安危于不顾,为的是维护国家的尊严;(5)廉蔺交欢中,相如处处忍让,显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的高贵品质。2、提问:课文以相如为主,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
20、颇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全文在写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同样提出了他在赵国的地位,表现了他的性特征。第一,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强调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后写他负荆请罪,固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也是他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第二,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 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突出表明了廉颇既举足轻重之势,又不同于常人。渑池相会一段,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的“盛设兵以待”,秦才不敢动的。第三,作品还写了他的智谋,如第二段,是“廉颇蔺相如计”、敦促才成行的。后来又是他建议“ 三十日不还”,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也正是他给了相如以强大的后援。他的性格极为爽朗,开始居功自傲,后来又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