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阶段检测卷(八)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纯碱被视作“碱”用于油污清洗,溶液碱性较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纯碱主要成分为 Na2CO3B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C纯碱有利于油污水解D纯碱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 D2(2016杭州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的是( )ANaCl BNH 4Cl CNa 2CO3 DNaOH答案 C3(2016台州 9 月选考质量评估)下列各物质投入水中,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ANaOH BNH 3CCH 3COONa DNH 4Cl答案 D4(2016温州 8 月
2、选考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的是( )ANH 4Cl BCH 3COONaCK 2SO4 DNH 3H2O答案 B解析 NH 4Cl 溶液因 NH 水解呈酸性;CH 3COONa 溶液因 CH3COO 水解呈碱性;K 2SO4溶液呈 4中性;氨水因 NH3H2O 电离呈碱性。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 Na2S 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B升高温度能使 FeCl3溶液中的 H 浓度增大C一切钾盐、钠盐、硝酸盐都不发生水解D醋酸盐溶于水能发生水解答案 C6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C盐溶液的酸碱性
3、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D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2答案 C7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可去除油污BNaCl 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CTiCl 4溶于大量水加热制备 TiO2DFeCl 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 Fe(OH)3胶体答案 B8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ANO 2 BBa(OH) 2CCl 2 DCH 3COONa答案 D9已知 HClO 酸性比 H2CO3弱,反应 Cl2H 2OHCl HClO 达平衡后,要使 HClO 浓度增加可加入( )AH 2O BHClCCaCO 3 DNaOH(s)答案 C10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4、( )AH 2SO4=H SO 2 24BNaOH= =Na O 2 H CBa(OH) 2=Ba2 OH 2DCaCl 2=Ca2 2Cl 答案 D11下列有关 pH 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溶液的 pH 减小B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 pH 减小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 增大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 增大答案 A12欲使醋酸溶液中的 CH3COO 浓度增大,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且不放出气体,可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ANaOH BNaHCO 3CCH 3COONa DNa答案 A13(2016绍兴校级期末)下列能够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3A
5、醋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B醋酸能与碳酸钠反应C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D0.1 molL 1 醋酸溶液 pH3答案 D14在 CH3COOHCH 3COO H 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 NaOH B加入盐酸C加水 D升高温度答案 D15在相同温度时 100 mL 0.01 molL1 的醋酸溶液与 10 mL 0.1 molL1 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 NaOH 的量B电离程度CH 的浓度DCH 3COOH 的物质的量答案 B16下列气体溶于水后,生成物中既有强电解质又有弱电解质的是( )ASO 2 BC
6、l 2CCO 2 DSO 3答案 B1725 时,1 molL 1 醋酸加水稀释至 0.01 molL1 ,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溶液中 c(OH )减小BpH 的变化值等于 2C溶液中 H 的数目增大D Kw的值减小答案 C18氨水呈弱碱性的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气的溶解度较大B氨水中的 NH3H2O 电离出少量的 OHC溶于水的氨气生成的少量 NH3H2O 全部电离生成 OHD氨气本身的碱性弱答案 B19(2016绍兴选考适应性考试)某温度下,关于0.01 molL1 醋酸溶液,pH2 醋4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CH3COOH):B c(CH3COO ):C c(C
7、H3COOH) c(CH3COO ):D c(CH3COO ) c(OH ):答案 D解析 0.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中,0.01 molL1 c(CH3COOH)c(H ) c(CH3COO ) c(OH ),pH2 的 CH3COOH 溶液中, c(CH3COOH)0.01 molL1 c(H ) c(CH3COO ),由此可判断,A、B、C 错误;D 项两溶液中均存在 c(H ) c(CH3COO ) c(OH ),且是中 c(H )小于中 c(H ),故 D 正确。20在中和滴定时,中和一定量的某种醋酸溶液消耗 NaOH a g,若先在该醋酸溶液中溶入少量 CH3COO
8、Na,再用该 NaOH 中和,消耗该 NaOH b g,则 a 与 b 的关系是( )A a b B a b C a b 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 中和一定量的某种醋酸溶液消耗 m(NaOH)与 n(CH3COOH)成正比,醋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消耗 m(NaOH)不变,向醋酸溶液中是否加入醋酸钠只影响醋酸的电离程度,但不影响醋酸的物质的量,所以二者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故选 C。21常温下,将 pH3 的盐酸和 pH11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NH ) c(Cl ) c(OH ) c(H ) 4B c(NH ) c(Cl ) c(H ) c(O
9、H ) 4C c(Cl ) c(NH ) c(H ) c(OH ) 4D c(Cl ) c(NH ) c(OH ) c(H ) 4答案 A22(2016浙江选考测试)常温下,测得 0.1 molL1 某溶液的 pH 值大于 7,则该溶液中可能的溶质为( )AKCl BNH 3CNaNO 3 DCH 3COOH答案 B23常温下 a molL1 HCl 稀溶液和 b molL1 NH3H2O 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若 a b,则 c(OH ) c(H )B若 a b,则 c(Cl ) c(NH ) 4C若 a b,则 c(OH ) c(H )5D若 a b,则 c(Cl
10、) c(NH ) 4答案 C解析 A 项,如果 a b,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和盐酸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即 c(OH ) c(H ),错误;B 项,根据电荷守恒知 c(NH ) 4 c(Cl ),错误;C 项,如果 a b,等体积混合时,盐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氨水,溶液呈酸性, c(OH ) c(H ),正确;D 项,如果 a b,等体积混合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氨水和氯化铵,溶液若呈碱性,则 c(OH ) c(H ), c(NH ) c(Cl ),若溶液呈中性, c(NH ) 4 4 c(Cl ),错误。24(2016绍兴校级期末)10 mL 0.1 molL1 Na
11、OH 溶液与 10 mL 0.15 molL1 H2SO4溶液混合(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 pH 为( )A1 B13 C3 D11答案 A解析 10 mL 0.1 molL 1 NaOH 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0.1 molL1 0.01 L0.001 mol,10 mL 0.15 molL1 H2SO4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0.15 molL1 20.010.003 mol,则混合液中酸过量,所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0.1 molL 1 ,所得溶液的 pH1,故选 A。0.003 mol 0.001 mol0.01 L 0.01 L2560 mL 0.5 molL
12、1 NaOH 溶液和 40 mL 0.4 molL1 的 H2SO4混合后,溶液的 pH 约为( )A0.5 B1.7 C2 D13.2答案 B解析 40 mL 0.4 molL1 的 H2SO4溶液 n(H )0.04 L0.4 molL1 20.032 mol,60 mL 0.5 molL1 NaOH 溶液中 n(OH )0.06 L0.5 molL1 0.03 mol,酸过量,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 60 mL40 mL100 mL0.1 L,则反应后 c(H )0.02 molL1 ,混合液中的 pHlg c(H )lg 0.022lg 0.032 mol 0.03 mol0.1 L21.
13、7,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共 50 分)26(4 分)在 a、b 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足量 Na2CO3粉末,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填写下列空白。a、b 两支试管中生成气体的速率开始时是 a_b(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下同),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是 a_b,原因是_。答案 大于 等于 开始反应时盐酸中 c(H )大,但两者 H 的总物质的量相等解析 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盐酸6中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中的,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 a、b 两支试管中生成气
14、体的速率开始时是 a 大于 b,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提供氢离子的能力相同,所以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相同。27(4 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 0.5 molL1 的四种溶液:Na 2CO3、NaHCO 3、HCl、NH 3H2O(1)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的是_(填序号)。(2)向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 的值_(填“增大” 、 “减小”或“不c NH 4c OH 变”)。答案 (1) (2)增大解析 (1)Na 2CO3、NaHCO 3、HCl、NH 3H2O 中能够发生水解的为Na 2CO3、NaHCO 3。(2)NH3H2O 存在电离平衡:NH 3H2ONH
15、OH ,加入氯化铵固体, c(NH )增大,平 4 4衡逆向移动, c(OH )减小,则 的比值增大。c NH 4c OH 28(6 分)现有下列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电解质溶液:Na 2CO3 NaHCO 3 NaClO CH 3COONH4 NH 4HCO3(1)上述 5 种物质的溶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_(填序号)。(2)已知溶液呈中性,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3)已知溶液呈碱性,比较、两溶液的酸碱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 (1)(2)c(CH3COO ) c(NH ) c(H ) c(OH ) 4(3)HCO 的水解程度比 CH3COO 大或
16、 CH3COOH 酸性比 H2CO3强 3解析 (1)HCO 既不与酸大量共存,也不与碱大量共存;NH 不与碱大量共存, 3 4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故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烧碱反应的电解质有。(2)呈中性 c(H ) c(OH ),又电荷守恒为 c(H ) c(NH ) c(CH3COO ) c(OH ),所 4以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CH3COO ) c(NH ) c(H ) c(OH )。 4(3)呈中性,CH 3COONH4是弱酸弱碱盐,溶液呈中性,说明 CH3COO 和 NH 水解程度相同, 4但 H2CO3酸性弱于 CH3COOH,HCO 的水解程度大于 CH3CO
17、O ,所以 NH4HCO3溶液 pH7。 329(6 分)常温下,有 pH 为 12 的 NaOH 溶液 100 mL。(1)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 c(H )为_。(2)若将该溶液的 pH 变为 11(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若用蒸馏水稀释,应加入_ mL。7若用 pH10 的 NaOH 溶液稀释,应加入_ mL。答案 (1)1.010 12 molL1(2)900 1 000解析 (1)常温下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中的氢离子为水电离的,则水电离的 c(H )1.010 12 molL1 。(2)常温下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18、 0.01 molL1 ,pH11 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0.001 molL1 ,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体积为 1 L1 000 mL,需要加入的蒸馏水体积为 1 000 0.01 molL 10.1 L0.001 molL 1mL100 mL900 mL;pH1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0.000 1 molL1 ,设加入 pH10 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 V,则: 0.001 molL1 ,解得: 0.000 1V 0.010.1 molV L 0.1 LV1 L1 000 mL。30(10 分)(加试题)电离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物理量。已知
19、:物质电离常数(25 )HCN K4.910 10 ,CH 3COOH K1.810 5 ,H 2CO3 K14.310 7 、 K25.610 11 ,一氯乙酸 K1.410 3(1)25 时,有等浓度的:NaCN 溶液,Na 2CO3溶液,CH 3COONa 溶液,三溶液的 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填序号)。(2)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下图中可以描述乙酸(甲曲线)和一氯乙酸(乙曲线)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_。答案 (1)(2)NaCNH 2OCO 2=HCNNaHCO 3(3)B解析 (1)根据已知数据分析,电离常数:醋酸HCN碳酸氢
20、根离子,所以等浓度的 NaCN溶液、Na 2CO3溶液、CH 3COONa 溶液水解程度:Na 2CO3溶液NaCN 溶液CH 3COONa 溶液,故溶液的 pH:Na 2CO3溶液NaCN 溶液CH 3COONa 溶液。8(2)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由于酸性:H 2CO3HCNHCO ,故反应生成 HCN 和碳酸 3氢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NH 2OCO 2=HCNNaHCO 3。(3)由乙酸(甲、 Ka1.810 5 )和一氯乙酸(乙、 Ka1.410 3 )可知,乙酸的 Ka小,则乙酸的酸性弱;由图可知,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电离度,则等浓度时酸
21、性强的电离度大,即乙的曲线在上方,可排除 A、C;弱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则曲线甲、乙均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可排除 D,显然只有 B 符合。31(10 分)(加试题)25 时,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K1 K2H2SO3 1.3102 6.3108H2CO3 4.2107 5.61011(1)HSO 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_。 3(2)请根据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性:H 2SO3_(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H2CO3。某同学设计实验比较两者的酸性:将 SO2和 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量两溶液的 c(H )。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3)请
22、用 Na2CO3,H 2SO3两种溶液,设计方案证明 H2SO3和 H2CO3的酸性强弱。操作方法:_,实验现象:_。答案 (1)c SO23 c H c HSO 3(2)大于 用于比较 pH 的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3)向盛有亚硫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试管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解析 (1)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c SO23 c H c HSO 3(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亚硫酸的 K1大于碳酸的 K1,则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H 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较二者的 pH 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但是 SO2和 CO2气
23、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显然不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3)亚硫酸的酸性大于大于碳酸,将碳酸钠溶液滴入亚硫酸溶液中会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可证明二者酸性大小。32(10 分)(加试题)新型电池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Li2FeSiO4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苹果的几款最新型的产品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一种制备 Li2FeSiO4的方法:9固相法:2Li 2SiO3FeSO 4 Li2FeSiO4Li 2SO4SiO 2= = = = =惰 性 气 体 高 温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制备 Li2FeS
24、iO4并测定所得产品中 Li2FeSiO4的含量。实验(一)制备流程:实验(二) Li 2FeSiO4含量测定:从仪器 B 中取 20.00 mL 溶液至锥形瓶中,另取 0.200 0 molL1 的酸性 KMnO4标准溶液装入仪器 C 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 Fe2 含量。相关反应:MnO 5Fe 2 48H =Mn2 5Fe 3 4H 2O,杂质不与酸性 KMnO4标准溶液反应。经 4 次滴定,每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如下:实验序号 1 2 3 4消耗 KMnO4溶液体积 20.00 mL 19.98 mL 21.38 mL 20.02 mL(1)请写出实验(二)中的仪器名称:仪器
25、B_,仪器 C_。(2)操作的步骤:_,在操作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普通漏斗、烧杯外,还需要_。(3)还原剂 A 可用 S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滴定终点时现象为_;根据滴定结果,可确定产品中 Li2FeSiO4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 (1)100 mL 容量瓶 酸式滴定管(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玻璃棒(3)SO22Fe 3 2H 2O=2Fe2 SO 4H 24(4)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液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81%解析 (1)实验二中仪器 B 为配制溶液所需要的容量瓶,仪器 C 为盛放滴定实验中的标准溶液,由于标准溶液为酸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因此
26、必须盛放于酸式滴定管中。(2)由溶液得到 FeSO47H2O 晶体所需要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操作为过滤操作,所需用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普通漏斗、烧杯外,还需要玻璃棒,作用是引流。(3)还原剂 A 可用 SO2,SO 2具有还原性,能被 Fe3 氧化成硫酸,化学方程式:10SO22Fe 3 2H 2O=2Fe2 SO2 44H 。(4)滴定实验的终点判断依据是滴入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在 4 次滴定实验中,由于实验 3 误差较大舍去,则消耗酸性高锰酸钾的体积为V(KMnO4) 20.00 mL,20.00 19.98 20.023n(KMnO4)
27、L0.2 molL1 0.004 mol20.001 000MnO 5Fe 2 8H =Mn2 5Fe 3 4H 2O 41 50004 nn(Li2FeSiO4) n(Fe2 ) 0.02 mol,50.0041100 mL 溶液中含有 Li2FeSiO4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50.10 mol,产品中 Li2FeSiO4的质量分数为 100%81%。0.10 mol162 gmol 120.00 g1阶段检测卷(二)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不是电
28、解质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时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D液态汞能导电,但汞不是电解质答案 D2(2016台州一中检测)下列各组选项按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HCl、SO 3、石墨、液氧B蔗糖、CuSO 4、氮气、波尔多液CNaCl、乙醇、铁、空气DKCl、NaNO 3、氯气、石灰水答案 C3下列四项都能导电,其中一项与其他三项导电原理不同的是( )A氯化钠熔融导电 B液态汞导电CH 2SO4溶液导电 D熔融状态的 KOH 导电答案 B4(2016宁波 3 月模拟)在测定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下图所示)中,若向某
29、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答案 D2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把 CaO 放入水中:CaO= =Ca2 O 2B加热 NaHSO4至熔化:NaHSO 4=Na H SO 24C把 Mg(OH)2放入水中:Mg(OH) 2=Mg2 2OH D把 NaCl 放入水中:NaCl= =Na Cl 答案 D6(2016浙江 10 月选考,24)已知还原性:SO I 。向含 a mol KI 和 a mol K2SO323的混合液中通入 b mo
30、l Cl2充分反应(不考虑 Cl2与 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 a 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SO Cl 2H 2O=SO 2H 2Cl 23 24B当 5a4 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 2I 5Cl 24H 2O=4SO I 28H 10Cl 23 24C当 a b a 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n(e )为 a mol n(e )3 a mol32D当 a b 时,溶液中 SO 、I 与 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 a2 b)2 b32 24答案 C解析 由于还原性 SO I ,所以通入 Cl2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3SO Cl 2H 2O=SO 2H 2
31、Cl 23 242I Cl 2=I22Cl A 项,当 a b 时,Cl 2不足,只发生反应,正确;B 项,当 5a4 b 时,即 时,既发生ba 54反应,又发生反应,正确;C 项,当 b a 时,只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2a,当b a 时,转移电子数为 2a a3 a mol,所以当 a b a 时,转移电子数为 2a n(e )32 323 a,错误;D 项,当 a b a 时,此时, n(SO ) a mol,I 为 a2( b a)32 24(3 a2 b) mol,Cl 为 2b mol,正确。7下列对应现象的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Mg
32、2H 2Cl =MgCl2H 2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 SO =BaSO424C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 Na2CO32H =2Na CO 2H 2OD过量铁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红色固体生成FeCu 2 =Fe3 Cu答案 B8(2016湖州一中高二期末)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 OH 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3ANa 、Ca 2 、SO 、Cl BH 、Mg 2 、CO 、S 224 23CK 、Mg 2 、SO 、NO DK 、Na 、NO 、SO24 3 3 23答案 C9有四位同学分别对四种溶液中所含的离子进行检
33、测,所得结果如下,其中所得结果错误的是( )AK 、Na 、Cl 、NO 3BOH 、CO 、Cl 、K 23CBa 2 、Na 、OH 、NO 3DCu 2 、NO 、OH 、Cl 3答案 D10将足量 S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H 、Br 、Fe 2 、SO 24BNH 、CO 、NO 、SiO 4 23 3 23CNa 、S 2 、OH 、AlO 2DFe 3 、Cl 、Ba 2 、Al 3答案 A解析 B 项,SO 2通入溶液,则显酸性,CO 与 SiO 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硅酸沉23 23淀;C 项,SO 2通入溶液,则显酸性,OH 、AlO 不能大
34、量共存,二氧化硫与 S2 发生氧化 2还原反应;D 项,SO 2会还原 Fe3 。11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OH 、Na 、CO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23ANH BCa 2 4CHCO DSO 3 24答案 D12(2016舟山一中模拟)已知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 SO I Fe2 Br Cl ,下23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 3 SO H 2O=2Fe2 SO 2H 23 24BI 2SO H 2O=SO 2I 2H 23 24C2Fe 2 I 2=2Fe3 2I DBr 2SO H 2O=SO 2Br 2H 23 24答案 C解析 A 项,因该反应中 S 元素的化
35、合价升高,Fe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 SO 为还原剂,23还原性强弱为 SO Fe2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能发生;B 项,因该反应中 S 元素的23化合价升高,I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 SO 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 SO I ,能发生;23 23C 项,因该反应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 Fe2 为还原剂,还原性4强弱为 Fe2 I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不一致,反应不能发生;D 项,因该反应中 Br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 SO 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 SO Br ,能发23 23生。13 a L(标准状况)CO 2通入 100 mL 3 m
36、olL1 NaOH 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a3.36 时,CO 22OH =CO H 2O23B a4.48 时,2CO 23OH =CO HCO H 2O23 3C a5.60 时,3CO 24OH =CO 2HCO H 2O23 3D a6.72 时,CO 2OH =HCO 3答案 C解析 n(NaOH)0.1 L3 molL1 0.3 mol。A 项, a3.36 时, n(CO2)0.15 mol,发生 CO22OH =CO H 2O,正确;B 项, a4.48 时, n(CO2)0.2 mol,由 C 原子守恒及23电荷守恒可知,发生 2CO23OH =
37、CO HCO H 2O,正确;C 项, a5.60 时, n(CO2)23 30.25 mol,3CO 24OH =CO 2HCO H 2O 中,不符合物质的量关系,故 C 错误;D 项,23 3a6.72 时, n(CO2)0.3 mol,发生 CO2OH =HCO ,故 D 正确;故选 C。 314(2016温州测验)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答案 A15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HClH 2 BHClFeCl 2C
38、H 2SO4(浓)SO 2 DFeFe 2O3答案 D1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 2CO3CaCl 2=CaCO32NaClBFeCuSO 4=CuFeSO 4C2NaHCO 3 Na2CO3CO 2H 2O= = = = = DCaOH 2O=Ca(OH)2答案 B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中的每一种元素在反应中都得到电子B还原剂在同一反应中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5C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合价的升降D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答案 C18在下列三个化学反应中:N 2O 2 2NO= = = = =放 电 4AgNO 3 2Ag2O4NO
39、2O 2= = = = = 2NH 4ClBa(OH) 2 BaCl22NH 32H 2O= = = = = 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 A19下列反应是实验室制 Cl2的反应:MnO 24HCl(浓)MnCl2Cl 22H 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 = = A11 B12C13 D14答案 B20(2016杭州一中期末)在 KClO36HCl= =KCl3Cl 23H 2O 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个数比为( )A16 B61C15 D51答案 D21(2016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试题)已知:SO I
40、 2H 2O=SO 2I 2H ,某无23 24色溶液中可能含 Na 、NH 、Cu 2 、K 、I 、SO ,SO ,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 4 23 24等。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呈无色(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 IB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SO24C至少含有 Na 、NH 、K 中的两种 4D可能含有 Cu2答案 C解析 由无色溶液可知一定无 Cu2 ;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呈无色,一定含有 SO ,I 不23能确定,又因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同,可推断至少含有 Na ,NH ,K 中的两种;一定不含 46SO 。故 A、B、D 项错误。2422(
41、2016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试题)将 0.01 mol NaOH 和 0.01 mol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滴加 a mL、0.1 molL 1 稀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 a100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OH H =H2OB当 a300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OH 3H CO =2H2OCO 223C当 100 a200 时,反应后的溶液中 CO 与 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04 0.01)23 3(0.02 a104 )D当 a200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OH 2H CO =H2OHCO23 3答案 C解析 向 NaOH 和 Na2CO3混合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
42、先后顺序为 H OH =H2O、H CO=HCO 、HCO H =H2OCO 2。A 项,当 a100 时,即 n(HCl)0.01 mol,此时23 3 3HCl 只与 NaOH 反应即 H OH =H2O,正确;B 项,当 a300 时,即 n(HCl)0.03 mol,此时 NaOH 和 Na2CO3完全反应,即 CO OH 3H =2H2OCO 2,正确;C 项,当23100 a200 时,0.01 mol n(HCl)0.02 mol,此时 NaOH 已反应完全,而 Na2CO3未完全转化为 NaHCO3,OH H =H2O001 mol 0.01 molH CO = HCO23 3
43、(104 a 0.01) mol (10 4 a0.01)mol (10 4 a0.01)mol剩余的 n(CO )0.01 mol(10 4 a0.01)mol(0.0210 4 a)mol23故溶液中 ,错误;D 项,当 a200 时, n(HCl)0.02 mol,此n CO23n HCO 3 0.02 10 4a10 4a 0.01时 HCl 与 NaOH、Na 2CO3反应生成 NaCl 和 NaHCO3,溶液中不含 HCl、NaOH 和 Na2CO3,故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O OH 2H =H2OHCO ,正确。23 323(2016湖州模拟)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
44、NO2NH 4Cl=NaClN 22H 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NO 2是氧化剂B每生成 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6 molCNH 4Cl 中的氮元素被还原DN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 A2424 mL 浓度为 0.05 molL1 的 Na2SO3溶液恰好与 20 mL 浓度为 0.02 molL1 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 Na2SO3被 K2Cr2O7氧化为 Na2SO4,则元素 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7A2 B3C4 D5答案 B解析 设还原产物中 Cr 的化合价为 x。2e ,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a2SO3 4 Na
45、2SO4 6 0024 L0.05 molL 1 20.002 4 mol,2 r,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02 L0.02 molL1 (6 x)K2Cr2O7 6 2 6 x e Cx 2,氧化剂与还原剂恰好完全反应,且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有 0.02 L0.02 molL1 (6 x)20.002 4 mol。解得 x3。25(2016温州 8 月选考模拟)某混合物 W 由 Cu、Fe 2O3、SiO 2、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W 中一定含有 Cu、Fe 2O3、SiO 2,可能含有 NaClB溶液 X 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 H 、
46、Cu 2 、Fe 2 ,一定不含有 Fe3C6.56 g W 中 SiO2的质量为 2.40 gD混合物 W 中, n(Fe2O3) n(Cu)14答案 D解析 1.92 g 固体 Y 为 Cu,故固体 X 中含有 Cu 和 SiO2,且 m(SiO2)4.32 g1.92 g2.40 g。由溶液呈血红色可推断 W 中有 Fe2O3。W 加入过量盐酸后,溶液 X 中含有Cu2 、Fe 2 、H 、Cl ,固体 X 中含有 Cu,故溶液 X 中不含 Fe3 ,综上可知 A、B、C 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共 50 分)26(6 分)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1)用 KIO3氧化酸性溶
47、液中的 KI:_。(2)向 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 NaOH 溶液并加热:_。(3)将过量 SO2通入冷氨水中:_。答案 (1)5I IO 6H =3I23H 2O 3(2)HCO NH 2OH NH3H 2OCO 3 4 = = = = = 23(3)SO2NH 3H2O=HSO NH 3 4827(5 分)(2016丽水高三模拟)按要求填空。(1)在 S2 、Fe 2 、Fe 3 、Mg 2 、S、I 、H 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只有还原性的是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2)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_。2FeCl 32KI= =2FeCl22KClI 22Fe
48、Cl 2Cl 2=2FeCl32KMnO 416HCl(浓)= =2KCl2MnCl 25Cl 28H 2O若溶质中 Cl 与 I 共存,为了氧化 I 而 Cl 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应用上述反应中的_作氧化剂。答案 (1)Fe 3 、Mg 2 、H S 2 、I Fe 2 、S(2)KMnO4 FeCl 3解析 (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分析判断。(2)由知氧化性:FeCl 3I2,还原性:I Fe2 ;由知氧化性:Cl 2FeCl3,还原性:Fe 2 Cl ;由知氧化性:KMnO 4Cl2,还原性:Cl Mn2 ,由此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KMnO4Cl2FeCl3I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49、Fe2 Cl Mn2 。所以 KMnO4可氧化 Cl 、Fe 2 及 I ,FeCl 3只能氧化 I 。所以必须选择比 Cl2氧化能力差而比 I2氧化能力强的氧化剂 FeCl3。28(4 分)为建设美丽浙江,浙江省政府开展“五水共治” 。(1)城市饮用水处理时可用二氧化氯(ClO 2)替代传统的净水剂 Cl2。 工业上可用 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 Cl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2)某地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成分是三氯乙烯(C 2HCl3),向此污水中加入 KMnO4(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为 MnO2)溶液可将其中的三氯乙烯除去,氧化产物只有 CO2,
50、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2)2KMnO4C 2HCl3=2KCl2CO 22MnO 2HCl解析 (1)Cl 2氧化 NaClO2溶液制取 ClO2,本身被还原为氯离子。1 个氯气分子反应得到 29个电子,因此离子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 。(2)KMnO4溶液与三氯乙烯反应,根据信息产物有 MnO2、CO 2,根据原子守恒,产物还有KCl、HCl,该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为 KMnO4MnO 2,Mn 元素由7 价4 价,1 个 KMnO4分子得 3 个电子;C 2HCl3CO 2,C 元素由1 价4 价,1 个 C2HCl3失去 6 个电子,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为 6,所
51、以 KMnO4的化学计量数为 2,C 2HCl3的化学计量数为 1,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得:2KMnO 4C 2HCl3=2KCl2CO 22MnO 2HCl。29(5 分)已知:2Fe 3 2I =2Fe2 I 2,2Fe 2 Br 2=2Fe3 2Br 。(1)含有 1 mol FeI2和 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 2 mol 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是_,被氧化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2)如果向原溶液中通入 3 mol Cl2,则被氧化的离子是_,其对应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答案 (1)I 、Fe 2 2 mol、2 mol(2)I 、Fe 2 、Br 1 mol、
52、3 mol、0.5 mol解析 根据题意,各粒子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为氧化性:Cl 2Br2Fe3 I2,还原性:I Fe2 Br Cl 。(1)n(I )1 mol22 mol, n(Br )2 mol24 mol, n(Fe2 )1 mol2 mol3 mol。通入 2 mol Cl2时,先氧化 I ,后氧化 Fe2Cl2 2I = = I 22Cl 1 mol 2 molCl2 2Fe 2 = = 2Fe 3 2Cl 1 mol 2 mol剩余 1 mol Fe2 ,故 Br 不可能被氧化。(2)通入 3 mol 时,氧化 2 mol I 需 1 mol Cl2,氧化 3 mol Fe2
53、 需 1.5 mol Cl2,还有0.5 mol Cl2可氧化 1 mol Br ,故对应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1 mol、3 mol、0.5 mol。30(10 分)(2016浙江十校联考)下列是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成分的检验过程,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 K 、Fe 3 、Cu 2 、Ag 、Ca 2 、CO 、SO 、Cl 中的若23 24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 100 mL 水样进行实验:向样品中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 1 molL1 盐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0(1)水样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2)水样中 c(SO
54、 )_ molL 1 。24(3)有同学认为溶液中肯定存在 K ,且 c(K )0.6 molL1 ,该同学的观点_(填“正确”或“错误”)。(4)写出 bc 段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Fe 3 、Cu 2 、Ca 2 、Ag Cl (2)0.1(3)正确(4)BaCO32H =Ba2 CO 2H 2O解析 该水样为无色溶液,Fe 3 、Cu 2 不存在,依据图像分析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水样中一定含有 SO 、CO ,Ag 、Ca 2 和 CO 、SO24 23 23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所以 Ag 、Ca 2 不存在;依据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
55、24则阳离子 K 一定存在。其中 c(SO ) 0.1 molL 1242.33 g233 gmol 10.1 Lc(CO ) 0.2 molL 1 ,23 6.27 2.33 g197 gmol 10.1 L无法确定 Cl 存在与否,故 c(K )0.1 molL 1 20.2 molL 1 20.6 molL 1 。31(10 分).现有以下物质:NaCl 晶体 液态 SO3 液态的醋酸 汞 熔化的BaSO4 盐酸乙醇,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填序号,下同)(2)以上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某品牌奶粉被鉴定为所含亚硝酸盐残留量高出正常值 7.8 倍,长期食用可能
56、致癌。NaNO 2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 24HI= =2NOI 22NaI2H 2O。(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若有 2 mol 的还原剂被氧化,则被还原的氧化剂质量为_ g。11(2)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 NaNO2和 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自来水、淀粉、淀粉碘化钾试纸、白糖、食醋、白酒。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填序号)。(3)某厂废切削液中含 2%5%的 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用 NH4Cl 能使 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 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2).(1)NaNO 2
57、 138 (2) (3)NaNO 2NH 4Cl=N2NaCl2H 2O解析 .(1)汞是金属,能导电;熔化的 BaSO4是电解质,能导电;盐酸是电解质HCl 的水溶液,能导电,故选。(2)NaCl 晶体和熔化的 BaSO4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结合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故选。.(1)NaNO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价,生成物 N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化合价降低,NaNO 2是氧化剂,若有 2 mol 的还原剂被氧化,则有 2 mol NaNO2被还原,质量为 2 mol69 gmol1 138 g。(2)根据 2NaNO24HI= =2NOI 22NaI2H 2O 知
58、酸性条件下NaNO2能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而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鉴别 NaNO2和 NaCl 选试剂。(3)根据 NH4Cl 能使 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 N2得:NaNO2NH 4Cl=N2NaCl2H 2O。32(10 分)(2016金华 3 月模拟)已知:氧化性:KMnO 4HNO3;Bi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A 族,3 价较稳定,Bi 2O3为碱性氧化物,Bi 3 的溶液为无色。取一定量硝酸酸化的 Mn(NO3)2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NaBiO3,溶液变为紫红色。继续滴加适量 H2O2,紫红色褪去,并有气泡产生。再加入适量的 PbO2固体,固体
59、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1)写出实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2)KMnO4、H 2O2、PbO 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3)向反应得到的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看到的现象是_。(4)若实验放出了 336 mL 气体(标准状况),则反应被氧化的 Mn(NO3)2为_ mol。答案 (1)5BiO 2Mn 2 14H =5Bi3 2MnO 7H 2O 3 4(2)PbO2KMnO4H2O2(3)紫红色褪去,生成(白色)沉淀12(4)0.006解析 根据实验中的现象,BiO 把 Mn(NO3)2氧化成 MnO ,本身被还原成 Bi3 ,离子方 3 4程式:5BiO 2Mn 2 14H =5Bi3 2MnO 7H 2O。根据实验和,H 2O2能还原 3 4MnO ,而 PbO2又把 MnO 的还原产物氧化成 MnO ,所以氧化性 PbO2KMnO4H2O2;向含有 4 4 4MnO 的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由于 SO2还原性较强,所以紫红色褪去,生成 PbSO4白色沉淀。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2MnO 5O 2 40.006 mol 0.015 mol所以根据锰元素守恒,反应中被氧化的 Mn(NO3)2为 0.006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