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章末综合检测(七)(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1(2018吉林模拟)在氧化钕(Nd 2O3)等稀土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反应:4CO2NO 2=N24CO 2,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用 v(CO)、 v(NO2)、 v(N2)、 v(CO2)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v(CO) v(NO2) B. v(NO2) v(CO2)12 12C. v(N2) v(CO2) D. v(N2) v(CO)14 14解析:选 A。根据反应
2、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 v(CO)12 v(NO2),2 v(NO2) v(CO2),4 v(N2) v(CO2),4 v(N2) v(CO),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2对于可逆反应 2CO(g)2NO(g)N 2(g)2CO 2(g) Hb解析:选 B。A 项中增加 B 气体,相当于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 b0。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2 分)9(14 分)工业上用 CO 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 2(g)CH 3OH(g)。图 1 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 2 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3、 4 mol H 2和一定量的 CO 后,CO 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5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 1 中,曲线_(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起始充入的 CO 为 2 molB增加 CO 浓度,CO 的转化率增大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 1 mol CO 和 2 mol H2,再次达到平衡时会减小n( CH3OH)n( CO)(3)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 v(H2)_;该温度下 CO(g)2H 2(g)CH 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若保持其他
4、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则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4)请在图 3 中画出平衡时甲醇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压强不同的 2 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 p1、 p2,且 p1” “”或“” “”或“0。答案:(1)110 10 Ca(OH) 2(s)WO (aq)CaWO 4(s)2OH (aq)240.5 0.5起 始(molL 1)0.560%0.3 0.6变 化(molL 1)0.2 1.1平 衡(molL 1)K 6.051.120.2(3)加入盐酸,消耗反应生成的 OH ,使溶液中 OH 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 W
5、O 的沉淀率2412(15 分)(2015高考全国卷)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 MnO2和 H2SO4,即可得到 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2)已知反应 2HI(g)=H2(g)I 2(g)的 H11 kJmol1 ,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436 kJ、151 kJ 的能量,则 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kJ。(3)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92HI(g)H 2(g)I 2(g)在 716 K
6、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 x(HI)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下表:t/min 0 20 40 60 80 120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计算式为_。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 v 正 k 正 x2(HI),逆反应速率为 v 逆 k 逆 x(H2)x(I2),其中 k 正 、 k 逆 为速率常数,则 k 逆 为_(以 K 和 k 正 表示)。若 k 正 0.002 7 min1 ,在t40 min 时, v 正 _ min 1 。
7、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v 正 x(HI)和 v 逆 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填字母)。解析:(1)浓缩液中碘元素以 I 的形式存在,I 具有还原性,可将 MnO2还原为 Mn2 。(2)设 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 x,则 2x436 kJ151 kJ11 kJ, x299 kJ。(3)由表中数据可知,无论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最终 x(HI)均为 0.784,说明此时已达到了平衡状态。设 HI 的初始浓度为 1 molL1 ,则:2HI(g)H 2(g) I 2(g)初始浓度/mol
8、L 1 1 0 0 转化浓度/molL 1 0.216 0.108 0.108平衡浓度/molL 1 0.784 0.108 0.108K 。c( H2) c( I2)c2( HI) 0.1080.1080.7842建立平衡时, v 正 v 逆 ,即 k 正 x2(HI) k 逆 x(H2)x(I2), k 逆 k 正 。x2( HI)x( H2) x( I2)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 k 逆 k 正 k 正 。x2( HI)x( H2) x( I2) c2( HI)c( H2) c( I2) k正K在 t40 min 时, x(HI)0.85,则 v 正 0.002 7 min 1
9、0.8521.9510 3 min1 。10因 2HI(g)H 2(g)I 2(g) H0,升高温度, v 正 、 v 逆 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I 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H 2、I 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因此,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后,相应的点分别应为 A 点和 E 点。答案:(1)MnSO 4(或 Mn2 )(2)299(3) 1.9510 3 A、E0.1080.1080.7842 k正K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快慢增加2 molL 1min 1化学 计 量数0.3mol/(Ls) 0.1mol/(Ls)0.2mol/(Ls)性 质增大减小增大 减
10、小增大 减小加快有效碰撞反 应 的活化能 E3E1 E21第一讲 化学反应速率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反应 C(s)H 2O(g)CO(g) H 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增加 C的量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使体系压强增大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体积变大A BC D解析:选 C。增大固体的量、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均无影响;中体积缩小一半,反应物浓度变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中体积变大,反应物浓度变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2(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在 2CH4(g)2NH 3(g)3O 2(g)=
11、2HCN(g)6H 2O(g)反应中,已知 v(HCN) n molL1 min1 ,且 v(O2) m molL1 min1 ,则 m与 n的关系正确的是( )A m n B m n12 23C m n D m2 n32解析:选 C。已知: v(HCN) n molL1 min1 , v(O2) m molL1 min1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计量数之比,故 n m23,即 m n。323(2018济宁高三中学模拟)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 22NH 3。在 10 s内 N2的浓度由 5 mol/L降至 4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 NH3表示的
12、化学反应速率为 0.1 mol/(Ls)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C增加 H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D反应足够长时间,N 2、H 2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解析:选 B。根据题意 v(N2)0.1 mol/(Ls),则 v(NH3)0.2 mol/(Ls),A 项错误;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B 项正确;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C项错误;N 2、H 2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改变平衡状态,N 2、H 2的浓度不可能降为 0,D 项错误。4对反应 ABAB 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20 mL溶液中含 A、B 各0.01 mol
13、 50 mL溶液中含 A、B 各 0.05 mol 0.1 molL1 的 A、B 溶液各 10 mL 0.5 molL 1 的 A、B 溶液各 50 mL。四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2A BC D解析:选 A。中 c(A) c(B) 0.5 molL 1 ;0.01 mol0.02 L中 c(A) c(B) 1 molL 1 ;0.05 mol0.05 L中 c(A) c(B) 0.05 molL 1 ;0.1 molL 12中 c(A) c(B) 0.25 molL 1 。0.5 molL 1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5(
14、2018哈尔滨高三调研)A 与 B在容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s) bB(g) cC(g) dD(g), t1、 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n(B)/mol n(C)/mol n(D)/mol 反应时间/min0.12 0.06 0.10 t10.06 0.12 0.20 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 t1时间段内,平均反应速率 v(B) mol(Lmin)10.04t1B若起始时 n(D)0,则 t2时 v(D) mol(Lmin)10.20t2C升高温度, v(B)、 v(C)、 v(D)均增大D b d61解析:选 C。不能确定 B的起始物质的量,因此 0 t1
15、时间段内,不能确定 B的变化量,则不能计算其反应速率,A 错误;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B 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v(B)、 v(C)、 v(D)均增大,C 正确; t1 t2时间段内,B 和 D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是 0.06 mol、0.1 mol,所以 b d35,D 错误。6(2018宿迁模拟)2SO 2(g)O 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 V2O5 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 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增大该反应体系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 t1、 t2时刻,SO 3(
16、g)的浓度分别是 c1、 c2,则时间间隔 t1 t2内,SO 3(g)生成的3平均速率为 vc2 c1t2 t1解析:选 D。V 2O5作为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化学反应速率,A 项错误;压强并不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只有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才增大,另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但反应物的浓度并未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大,B 项错误;不管反应吸热还是放热,降低温度均减小化学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增多,C 项错误;根据 v ,可知 v ,D 项正确。 c t c2 c1t2 t17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 2(g)I 2(
17、s) H0,若015 s 内 c(HI)由 0.1 molL1 降到 0.07 mol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5 s 内用 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I2)0.001 molL 1 s1B015 s 内 v(H2)0.002 molL 1 s1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解析:选 D。I 2为固态,故不能用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 错误; v(HI)0.002 molL 1s1 ,则 v(H2) v(HI)0.001 0.1 molL 1 0.07 molL 115 s 12molL1 s1 ,B 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
18、均加快,C 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 正确。8(2018三明高三测试)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 A和 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A(g) xB(g)2C(g) ,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40 min 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反应方程式中的 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4C30 min 时降低温度,40 min 时升高温度D30 min 时减小压强,40 min 时升高温度解析:选 D。若使用催化剂,则物质的量浓度不变,A 项不正确。由第一个
19、图可知,A、B 的浓度变化相同,故 A、B 的化学计量数相同,都为 1,由第二个图可知,3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40 min 时改变的条件为升温,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C 项不正确,D 项正确。9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 2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 )通入 1 mol N2和 3 mol H2,发生反应:N 23H 22NH 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的 0.9倍,在此时间内,H 2平均反应速率为 0.1 mol/(Lmin),则所经过的时间为( )A2 min B3 minC4 min D5 min解析:选 B。设参加反应的
20、 N2的物质的量为 x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 2 3H 22NH 3起始物质的量(mol) 1 3 0反应的物质的量(mol) x 3x 2x测定时物质的量(mol) 1 x 33 x 2x反应后总物质的量为 1 x33 x2 x42 x(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列式可得: ,解得: x0.2。参加反应的 H2的物质的量: n(H2)3 x mol0.6 4 mol4 mol 2x mol 10.9mol,可得 H2的浓度变化为 0.3 mol/L,由 v(H2) 0.1 mol/(Lmin),故可得反应 c t时间为 3 min。10NaHSO 3
21、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 KIO3氧化,当 NaHSO3完全消耗即有 I2析出,依据 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 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 0.020 molL1 的 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 KIO3(过量)酸性溶液 40.0 mL混合,记录 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40 之前与 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 b、c 两点对应的 NaHSO3反应速率相等5C图中 a点对应的 NaHSO3反应速率为 5.0105 molL1 s1D温度高于 40 时,淀粉不宜用
22、作该实验的指示剂解析:选 B。应读懂题干,当溶液变蓝时亚硫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然后根据选项逐一进行分析。A.由图像可知,40 之前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要的时间越短;40 之后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其变化趋势相反。B.b、c 两点的温度不同,所以反应速率不相等。C.当溶液变蓝时发生反应 IO 5I 6H =3I23H 2O,此时反应36HSO 2IO =6SO 2I 6H 恰好结束,即溶液变蓝时 NaHSO3恰好完全反应,3 3 24v(NaHSO3) 5.010 5 molL1 s1 。D.温度高于 40 0.020 molL 110.0 mL80 s50.0 mL时,淀粉易糊化,
23、故淀粉不宜在高于 40 的条件下作指示剂。二、非选择题11(2018南昌高三检测)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2)600 时,在一容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10 min和 20 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 SO2、O 2、SO 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 10 min正反应速率逐渐_(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前 15 min内用 SO3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_。(3)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
24、率相等的时间段是_。(4)根据如图判断,10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填写编号,下同);20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 d增加 O2的物质的量解析:(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2)前 10 min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物SO2和 O2的浓度不断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前 15 min内用 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3310 3 molL1 min1 。(3) 反应过程中 SO2、O 2、SO 3物质的量0.04 mol2 L15 min不随时间变化的时间段,即 1520 min 和 2530 min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4
25、)1015 min6三条曲线的斜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速率突然加快,其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容积。反应进行至 20 min时,曲线发生的变化是 O2的物质的量突然增大,平衡发生移动,引起 SO2、SO 3的物质的量随之发生变化。答案:(1)减小(2)减小 1.3310 3 molL1 min1(3)1520 min,2530 min(4)ab d12已知: CH2CH3(g) H2(g) 催 化 剂 H124 kJmol 1 。CH= = =CH2( g)若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 10 min到 14 min的 CH2CH3浓
26、度变化曲线未表示出):(1)第 2 min反应温度 T(2)与第 8 min反应温度 T(8)的高低: T(2)_(填“”或“”) T(8);第 10 min时反应改变的条件是_。(2)比较产物苯乙烯在 23 min、5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 v(56)表示的大小:_。(3)反应物乙苯在 56 min和 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56)大于v(1516),原因是_。解析:(1)由题图看出,4 min时各物质浓度不变,4 min后平衡正向移动,8 min时达到平衡,则 4 min时改变的条件应为升高温度,故 T(2) v(23)(3)温度相同,反
27、应物浓度 56 min 大,化学反应速率大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浓 度 幂 之 积 浓 度 幂 之 积越大越大温度正反 应 方向化学平衡状 态逆反 应 方向吸 热放 热放 热吸 热1第三讲 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焓变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C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解析:选 C。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由该反应的熵变和焓变共同
28、判断,C 项错误。2已知 298 K 下反应 2Al2O3(s)3C(s)= =4Al(s)3CO 2(g) H2 171 kJmol1 , S635.5 Jmol 1 K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题给 H 值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B S0 表明该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C该反应能自发进行D不能确定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解析:选 B。 H0,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 错误;由 H T S2 171 kJmol1 298 K0.635 5 kJmol 1 K1 0 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D 错误。3.(2018商丘模拟)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CO2和 H2,发生反应:CO 2(g
29、)H 2(g)HCOOH(g) ,测得平衡体系中 CO2的百分含量(CO2%)与反应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理量中,a 点大于 b 点的是(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HCOOH(g)的浓度 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A BC D解析:选 D。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a 点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小于 b 点,、错误;温度升高,平衡体系中 CO2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COOH(g)的浓度和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都将减小,即 a 点的 HCOOH(g)的浓度和对应温度时的平衡常数都大于 b 点,、正确。4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 2(g)2CO 2(g)CH 2=CH2(
30、g)4H 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B平衡常数: KMKNC生成乙烯的速率: v(N)一定大于 v(M)D当温度高于 250 ,升高温度,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解析:选 C。升高温度 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A 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B 正确;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催化剂在 250 时催化活性最高,温度继续升高,其催化效率降低,所以 v(N)有可能小于 v(M),C 错误,D 正确。5(2018大连模拟)某温度下,将 3 mol
31、 A 和 2 mol 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 D(g),5 min 后达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 ca(A)c(B) c(C)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为原来的 10 倍,B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B 的转化率为( )A60% B40%C24% D4%解析:选 A。扩大容器容积为原来的 10 倍,B 的转化率不变,则 a1,A(g)B(g)C(g) D(g)起始(mol): 3 2 0 0变化(mol): x x x x平衡(mol): 3 x 2 x x x根据平衡浓度的关系,(3 x)(2 x) xx,解得 x1.2,则 B
32、的转化率为 1.2 mol/2 mol100%60%,A 项正确。6.(2018衡水中学高三期末)在容积均为 1 L 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镍粉并充入 1 mol CO,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 4(g),当反应进行到 5 min 时,测得 Ni(CO)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 K(T1)K(T2)B反应进行到 5 min 时,b 容器中 v 正 (CO) v 逆 (CO)3C达到平衡时,a、b、c 中 CO 的转化率为 bacD减压或升温可将 b 中的平衡状态转变成 c 中的平衡状态解析:选
33、 D。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因此再结合 a、b、c 三容器对应数值知,a 容器中反应未达到平衡,bc 的变化则说明随温度升高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错误;反应进行到 5 min 时,b 容器未必达到平衡状态,则 b 容器中 v 正 (CO)不一定等于 v 逆 (CO),B 错误;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K 值减小,CO 转化率减小,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abc,C 错误;结合 A 项分析知,升温可使 b 中的平衡状态转变为 c 中的平衡状态,减压平衡逆向移动,导致 Ni(CO)4浓度变小,即可使 b 中的平衡状态转变为 c 中的平衡状态,D 正确。7(
34、2018成都模拟)工业上用 DME 法以 H2和 CO 为原料生产甲醚(CH 3OCH3)。其原理是在同一容器中发生如下两个连续反应:2H 2(g)CO(g)CH 3OH(g)2CH 3OH(g)CH 3OCH3(g)H 2O(g)改变温度,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CO 转化率 (%) 92 87 82 80 72 65 62CH3OCH3产率(%) 33 45 77 79 62 58 52A.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290 时反应平衡常数值达到最大C反应与中 CH3OH 的消耗速率一定相等D增大压强能增大 CH3OC
35、H3产率解析:选 D。从反应来看,温度升高,CO 转化率一直在减小,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而反应在较低温度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甲醚的产率主要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升高,产率降低,说明反应也是放热反应,A 错误;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并不是一个概念,B错误;反应与中 CH3OH 的消耗速率不相等,因为二者不是同一个反应,C 错误;增大压强,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 c(CH3OH)增大,从而使反应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CH3OCH3产率增大,D 正确。8(2018安徽“学普”联考)已知反应 X(g)Y(g)R(g) Q(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时,向一个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
36、.2 mol X 和 0.8 mol Y,反应初始 4 s 内 v(X)0.005 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700 800 830 1 000 1 2004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A.4 s 时容器内 c(Y)0.76 mol/LB830 达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 80%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1 200 时反应 R(g)Q(g)X(g) Y(g)的平衡常数 K0.4解析:选 B。反应初始 4 s 内 X 的平均反应速率 v(X)0.005 mol/(Ls),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v(Y) v(X)0.005 mo
37、l/(Ls),则 4 s 内 c(Y)0.005 mol/(Ls)4 s0.02 mol/L,Y 的起始浓度为 0.4 mol/L,故 4 s 时0.8 mol2 Lc(Y)0.4 mol/L0.02 mol/L0.38 mol/L,A 错误;设平衡时 X 的浓度变化量为 x,则:X(g) Y(g)R(g) Q(g)开始(mol/L): 0.1 0.4 0 0变化(mol/L): x x x x平衡(mol/L): 0.1 x 0.4 x x x故 1.0,解得 x0.08,所以平衡时 X 的转化率为x2( 0.1 x) ( 0.4 x)100%80%,B 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温度升高,
38、化学平衡常数减小,0.08 mol/L0.1 mol/L平衡逆向移动,C 错误;1 200 时反应 X(g)Y(g)R(g) Q(g)的平衡常数值为0.4,所以 1 200 时反应 R(g)Q(g)X(g) Y(g) 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2.5,D 错10.4误。9(2015高考天津卷)某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X(g)和 2 mol Y(g)发生反应:X(g) mY(g) 3Z(g)平衡时,X、Y、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 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 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2B两次
39、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 与 Y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 11D第二次平衡时,Z 的浓度为 0.4 molL1解析:选 D。A.根据再次加入 1 mol Z(g),平衡后,X、Y、Z 的体积分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因此 m2。B.由于温度没有变化,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不变。C.因为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充入的反应物,因此二5者的平衡转化率相等。D.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反应前一样,都为 4 mol,而平衡后 Z 的体积分数为 10%,故平衡时 Z 的物质的量为 4 mol10%0.4 mol,容器体积为 2 L,则 Z 的浓度为
40、 0.2 molL1 。10(2018遂宁诊断)固定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 yB(g) zC(g),图 1 表示 T 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2 表示平衡常数 K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合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表示为 2A(g)B(g)C(g) H0,错误;B 项,根据图 1 知 05 min 内,A 、B、C 变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4 mol、0.2 mol、0.2 mol,该反应可表示为 2A(g)B(g)C(g) ,反应达平衡时 A、B、C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0.2 molL1 、0.1 molL1 、0.1 molL1 ,故
41、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5,错误;C 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保持c( C)c2( A) c( B)不变,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故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恒量,不能作为平衡标志,错误;D项,根据图 1 知 T 时反应达平衡后 C 的体积分数为 0.25,在第 6 min 时再向体系中充入0.4 mol C,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大于 0.25,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18成都阶段测试)汽车尾气里含有的 NO 气体是由内燃机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 2(g) 2NO(g) H0已知该反应在 2 404 时,平衡常数
42、K6.410 3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2)该温度下,向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N2和 O2各 1 mol,平衡时,N 2的转化率是_%(保留整数)。(3)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 N2、O 2、NO 的浓度分别为 2.5101 molL1 、4.010 2 molL1 和 3.0103 molL 1,此时反应_(填6“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_。(4)将 N2、O 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5)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
43、一定量 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中 NO 的体积分数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解析:(2)N 2(g)O 2(g) 2NO(g)起始/mol 1 1 0变化/mol x x 2 x平衡/mol 1 x 1 x 2 xK 6.410 3 ,得 x0.04,N 2的转化率为 100%4%。(2x2)2 (1 x2 )2 0.04 mol1 mol(3)Qc 9.010 4 6.4103 ,所以反应( 3.010 3) 2( 2.510 1) ( 4.010 2)向正反应方向进行。(4)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
44、平衡常数增大,A 项正确;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但 NO的平衡浓度不变,B 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C 项正确。(5)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 NO,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故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平衡混合气中 NO 的体积分数不变。答案:(1) K (2)4c2( NO)c( N2) c( O2)(3)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c 9.010 4 K6.410 3( 3.010 3) 2( 2.510 1) ( 4.0
45、10 2)(4)AC (5)不变712(1)(2016高考四川卷改编)在一定条件下 CO(g)H 2O(g)CO 2(g)H 2(g),当CO 与 H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 15,达平衡时,CO 转化了 。若 a kg 含 Ca5(PO4)563F(相对分子质量为 504)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 b%的 Ca5(PO4)3F 转化为 P4,将产生的 CO 与 H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 13 混合,则在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 H2_kg。已知:4Ca 5(PO4)3F18SiO 230C 2CaF230CO18CaSiO 33P 4= = = = =高 温
46、(2)(2015高考浙江卷改编)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CH2CH3(g) CH=CH2(g)H 2(g) 催 化 剂 维持体系总压 p 恒定,在温度 T 时,物质的量为 n、体积为 V 的乙苯蒸气发生催化脱氢反应。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 ,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_(用 等符号表示)。解析:(1)当 CO 和 H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 15 时,设 CO 为 1 mol,则:CO(g)H 2O(g) CO2(g)H 2(g)起始物质的量(mol) 1 5 0 0改变物质的量(mol) 56 56 56 56平衡物质的量(mol) 16 256 56 56故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
47、常数 K 1。c( CO2) c( H2)c( CO) c( H2O)由题意知,反应 4Ca5(PO4)3F18SiO 230C 2CaF230CO18CaSiO 33P 4,若 a kg 含 Ca5(PO4)3F 的= = = = =高 温 质量分数为 10%的磷尾矿,当有 b%的 Ca5(PO4)3F 转化为 P4时,产生的 CO 的物质的量为n ab/67.2 mol,将产生的 CO 和 H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混合,设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 CO 转化了 x mol,则CO(g)H 2O(g) CO2(g)H 2(g)起始物质的量(mol) n 3n 0 0改变物质的量
48、(mol) x x x x平衡物质的量(mol) n x 3n x x x故 1,得 x n,则达到平衡时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x( n x) ( 3n x) 34 mol mol,氢气的质量为 g 103 kg kg。ab67.2 34 ab89.6 ab44.8 ab44.8 ab44 8008(2)从浓度角度求 K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总压强 p 相同时, ,乙苯V1V2 n1n2的转化率为 ,由此可得: , V 反应后 (1 )V,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平衡VV反 应 后 11 常数的定义: Kc 。n2 2V2( 1 ) 2n( 1 )V( 1 ) n 2V( 1 ) ( 1 ) n 2( 1 2) V从压强角度求 Kp:容器中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 ,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n ,乙苯的物质的量为(1 )n,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 )n,所以氢气的分压为 p, n( 1 ) n苯乙烯的分压为 p,乙苯的分压为 p,因此 Kp n( 1 ) n ( 1 ) n( 1 ) n p。 n( 1 ) np n( 1 ) np( 1 ) n( 1 ) np 21 2答案:(1) (2) pab44 800 21 2或 n 2( 1 2)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