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做为一种生活现象,存在时间几乎与 人的历史 一样悠久。2、古代的旅游心劳作为主。而现代的与 休闲 为主。3、中国旅游是很早就劳作与休闲结合,而西方当做 劳作 手段。4、中国古代存在阶层性差别,上层频繁,下层 稀疏 。5、偏重于劳作性的旅游叫 价值创造性旅游 。6、偏重于休闲性的旅游叫 价值欣
14旅游文化学考试大纲Tag内容描述:
1、中国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诗人 沈约 .的悲哉行中。
10、 “游幸” 、 “游学”、 “游宦”、 “游侠”、 “游方”等不同的旅游名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重等级 的伦理特征。
11、以“游” 为词跟的词有中性与贬义两种,如:游览、游荡、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崇道德 的特点。
12、中国古代旅游概念是非定居性出游和 旅居他乡 。
13、中国古代旅游概念是 非定居性出游 和旅居他乡。
14、西方社会在18世纪以前一直是将旅游当做征服自然的 旅行和探险 。
15、人在旅游行为的背后,隐含人类意志和趋向是 出走与超越 。
16、人类社会从超越自然到回归自然叫 纵 向旅游过程。
17、旅游者从跨越文化环境到联结文化空间叫 横 向旅游过程。
18、旅游者是旅游文化和主体和 载 体。
19、由于旅游者对文化空间的跨越。
易使旅游文化成为 移动 文化。
20、从相互关系上看,旅游主体是旅游客体的 主载 。
21、旅游中介体即对主体进行发展,又对主体有 制约 作用。
22、旅游文化子系统之间即 相互依存 又相互矛盾。
23、旅游文化子系统之间即相互依存又 相互矛盾 的特性。
24、旅游主体的旅游目的地 输入 了出发地文化。
25、。
2、旅 游 文 化 学 看 图 说 话 我们都来说说这幅图 学 习 目 标 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框架与体系 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 结构与功能 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和消费行为 掌握中国旅游文化客体的构成 从旅游管理者 开发者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变化规律 认识文化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专业的学习中和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 第一章 旅游文化总论 学习目。
3、生了解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文化意识及逻辑分析、自主学习延伸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使学生理解旅游文化知识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于旅游文化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掌握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章内容在旅游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在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特点与内容整体性的意义与作用。
2.旅游文化的人文素养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而在许多与旅游文化相关的,特别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需作重点讲授。
3.了解与本课程相关领域的知识。
如中国文化概论 、 民俗文化学 、 历史文化知识 、 旅游饮食文化 、 旅游心理学等。
4.本课程在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剖析旅游文化的现状,立足旅游文化普及的实际,将旅游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旨在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2 -第一章 绪论 1第二章 旅游山水文化 3第三章 旅游建筑文化 3第四章 旅游园林文化 3第五章 名城村镇旅游文化 3第六章 名人故居文化 3第七章 旅游宗教文化 3第八。
4、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发展中国旅游事业的依托。
通过学习旅游文化学 ,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旅游本质属性、旅游与文化关系的理解,深入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充分认识其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和鉴赏识别能力、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先续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旅游地理学。
三、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知识点及重点与难点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兼及世界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书的结构就成为:总论、核心内容和建设与管理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安排了与之相适应的章节。
在“总论”中,包含了“绪论” (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 、“文化”及“旅游文化”三个章节;在“核心内容”这一部分中,设置了“旅游主体文化” 、 “旅游客体文化” 、 “旅游介体文化” 、 “旅游审美文化” 、 “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和“社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六个章节;在“建设与管理”。
5、98 年 2 月教学参考资料(按作者、参考资料名称、出版者、出版年月顺序填写;填写的教学参考资料应不少于三种)1)王会昌:中国旅游文化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年8 月2)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14)邵骥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 ,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 9 月本课程教学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媒介文化。
对旅游主体文化,根据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并受其影响,分析中西旅游者表现在具体的旅游行为上的差异;对旅游客体文化,分别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方面分析了我国的旅游资源中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美学特征;对于旅游媒介文化,则分析了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企业的特色文化建设,是增强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旅游学科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从业人员更好地满足旅游者体验异域他乡的文化风情和精神享受在理论和方法论上。
6、现象和内容的讲授,弘 扬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知古博今,掌握五千年中 华文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旅游工作的实践中去。
同时,本 课程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通 过对主要欧美国家的人文历史、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等地讲授和介 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精髓,达到学贯中西、开阔眼界、增 长见识的作用,并为深入研究我国国际旅游发展战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掌握旅游历史文化。
2、了解掌握旅游宗教文化。
3、了解掌握旅游园林文化。
4、了解掌握旅游建筑文化。
5、了解掌握旅游服饰文化。
6、了解掌握旅游饮食文化。
7、了解掌握旅游民俗文化。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旅游文化学 ”是一门涉及面广,内涵极其深刻的课程,和历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哲学、美学等联系紧密。
它与“旅游企业公共关系” 、“导游实务”、 “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密切相关。
本课程重点是旅游建筑文化,其难点是旅游建筑文化。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4第一章 旅游历史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及结构,一般了解中国 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点掌握中国文明史的基本特征,一。
7、 旅游文化学 考试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 特别是从事导游工作和旅游规划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考察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 主要研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认识旅游业发展的规律 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 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 使学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