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1. 微观 第一章 导论.ppt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9995455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 微观 第一章 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01. 微观 第一章 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01. 微观 第一章 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01. 微观 第一章 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01. 微观 第一章 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观经济学,任课教师:续珊珊 财政与经济学院 e-mail: qq:240215849,关于这门课程的几点说明: 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五版) 本教材的名称解析;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考试以及课堂要求。,考试形式及课堂要求,微观经济学课程最终考核成绩:期末考成绩:60;期中考成绩:20;平时成绩:20 期中考试开卷/闭卷 期末考试闭卷(单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不要讲话,认真听讲,有问题课后解答 及时做课堂笔记期末复习 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平时成绩,经济学的定义 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微

2、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章教学要点,第一章 引论,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者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者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资源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资源。例如土地、森林、矿藏、河流,等等;第二,劳动力资源,也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和;第三,资本资源,如:机器、厂房等。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它又被称为生产要素。,一、经济学的定义,对此概念的理解,有三个要点:欲望 、稀缺性、选择 1、欲望 欲望的概念:(美国学者马斯洛)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

3、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里感觉。 欲望的层次:(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 欲望的特征:无限性和多样性。,2、稀缺性 因为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人类欲望的物质是有限的,所以和无穷的欲望相比较,满足人类欲望的物质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 西方经济学家将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取用品和经济物品。自由取用品: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经济物品:人类必需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必需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3、选择 由于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满足欲望的经济物品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选择问题。 选择包括:a 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b如

4、何利用有限的时间;c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d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种欲望 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及各生产多少?,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手段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限的;(2)这些需要的轻重缓急是各不相同的;(3)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手段,即可以支配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生产的产品是有限的;(4)每一种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有多种用途的。 问题:怎样使用和分配这些可以有多方面用途但数量有限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的欲望或需要呢?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一)机会成本 定义: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将该资源

5、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就是这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举例:1、种地的机会成本2、大学毕业工作的成本,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或社会生产最大数量的消费品和资本品的不同组合的可能性。,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 是由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决定。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指随着一种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多,每增加一单位该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 原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人们从该产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产品中得到的效用

6、增量是递减的;是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随着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的相对稀缺,使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一) 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 公元前5-4世纪经济论:经济学就是研究奴隶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增加的学问。 柏拉图理想国: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

7、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例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二) 中世纪的经济学 代表人物“神学泰斗”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公平价格: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需求产生了交换,但是服务于公平利益的交换必须公平地进行;私有财产理论:认为私有财产符合自然规律,但是又必须保留共有财产。,(三)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早期的重商主义:15-1

8、6世纪中叶 中心思想:货币差额论,强调少买 主要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 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 中心思想: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 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 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9、(四) 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重农学派古典经济学的先驱创始人魁奈,1758年经济表专著主张: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古典经济学的完成 (“一只看不见的手”)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经济学之父经济学的奠基著作:国富论1776年发表书中最精辟的思想:“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个人利益,献给英国女王的一本书:女王陛下,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国家就作为一个守夜人,入夜时敲钟,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其他的事情不要管。 亚当斯密的故事:1、三岁时差点被抱走2、家乡的巨变3、陪英国皇太子周游欧洲 斯密主张国家不要干预

10、经济,让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机制去发挥作用,经济就能发展。,亚当斯密,(五) 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边际革命: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生产、供给和成本)现代经济学(消费、需求和效用)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代表: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以法国瓦尔拉斯和意大利帕累托为首的洛桑学派;以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为首的奥国学派等。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对

11、这种微观经济体系作了补充,论述了不同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从而形成微观经济学。,(六)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1929年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约翰凯恩斯:“一只看得见的手”凯恩斯革命 伟大的经济学家:1936年发表了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作 凯恩斯的理论被称为“看得见的手”理论:即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挖坑理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产品的供求如何决定其产销量和价格生产要素的供求如何决定其产销量和价格

12、主要内容:价格理论(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分析、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Resource allocation,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一) 理性主体假设 理性主体假设,也称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假设,是指作出经济决策的主体(包括消费者、厂商、政府等)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充满

13、理智,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目,而是精于计算和判断,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目标的最大化。 每一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 对厂商而言利润(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消费者而言效用最大化; 对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而言对既定目标寻找最优化决策。,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于描述所研究对象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的方法,它是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说明经济理论。 经济模型常用形式:1、文字表现形式用文字表述经济模型的含义;2、数学表达式形式用数学公式表达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举例:用数学公式来表达需求原理(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将减少,反之亦然)

14、需求量是商品价格的函数:Qd=f(P);如果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是线性关系,一般可表达为:Qd=a-bP。,3、用表来列示各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及其变化情况(例:需求表); 4、用图形说明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保罗萨缪尔森,“你必须具备足够的图形知识才能掌握经济学,图对于经济学家如同锤子对于木匠一样必不可少。,(三)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 (Positive analysis)根据一定的假设对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或函数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客观研究其经济现象内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去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的结果的方法,其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经济活动过程本身,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描

15、述社会经济问题“是怎样的”。 规范分析 (Normative analysi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种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的方法。它是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的”。 举例:a 最低工资法引起失业;b 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判断下列命题属于实证分析还是规范分析: 1、最低工资率法律增加了青年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失业率。 2、70年代世界油价暴涨主要是由垄断力量达成的。 3、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还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 4、政府开支已经超过了应有的水平。 5、在美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占据了总收入的25%,而最低的20%的

16、家庭占总收入中仅占11%,这样的收入分配是不合理的。 6、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 7、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 8、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收入差别扩大是正常的。 9、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10、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四) 均衡分析法 (Equilibrium Analysis) 均衡分析方法是对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以及所涉及的各种经济变量中,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具体分析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将会出现的情况和需具备的各种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单一的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况和条件。 一般均衡分析(总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条件。,(五)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方法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边际量表示一个单位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数量,用公式表示为:根据边际分析法作出决策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来考虑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即边际收益大于零,说明增加单位生产量所获得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增加生产是合适的,决策是理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