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含 义基本要素教育与人及社会 发 展关系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学制 层 次 结 构类别结 构 义务 教育 学制改革方向(比较课程改革 p9 及教学改革 p12)第三节 教育目的 含 义意 义理 论 ( 3个 )第四节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 中学课程第一节 课程类型及特征 内容属性分 类组织 形式分 类课 程 计 划 实 施要求课 程管理,开 发 者主体 第二节 不同课程流派观点 学科中心 课 程 论活 动 中心社会中心 第三节 课程组织 课 程目 标课 程内容课 程 评 价课 程开 发 第四节 课程改革课 程 结 构课 程内容课
2、程 实 施课 程 评 价课 程管理 第三章 中学教学第一节 教学概述 概念任 务意 义 第二节 教学过程 概念本 质规 律 第三节 教学工作环节及要求第四节 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第五节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及优缺点第七节 教学改革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 感知觉分类及特性感觉 特性:感受性的变化外部感 觉内部感 觉 运 动觉 (肌肉)平衡 觉 (超重)机体 觉 (胸 闷 ) 感 觉 适 应感 觉对 比感 觉 相互作用 知觉 特性物理知 觉 空 间 知 觉时间 知 觉运 动 知 觉 社会知 觉 第一印象晕轮 效 应刻板效 应近因效 应投射效 应 整体性选择 性理解性恒 常 性
3、 第二节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类 特征 影响注意转移因素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 稳 定性 注意 对 象的特点主体的精神状 态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 转 移 第三节 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内容分类 记忆时间分类形象 记忆运 动记忆情 绪记忆逻辑记忆 瞬 时短 时长时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影响遗忘进程因素 遗忘原因时间 因素材料重要性材料位置材料数量和学 习 程度材料性 质 (有意 义 材料) 衰退理 论干 扰 理 论提取失 败 理 论动 机性 遗 忘理 论 运用记忆规
4、律有效学习科学的 识记 明确 识记 目的理解基 础 上 记忆利用无意 记忆运用 记忆术 有效的 组织 复 习 及 时 复 习分散复 习防止材料相互干 扰反复 阅读 与 试图 回 忆 相 结 合 第四节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分类:个体思维水平和凭借不同 指向性不同直 观动 作具体形象抽象 逻辑 集中思 维分散思 维 创新程度 思维特征:常 规 思 维创 新思 维 :特征 流 畅 性变 通性独特性敏感性 间 接性概括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的作用 原型启 发定 势 的作用情
5、 绪 和 动 机功能固着 第五节 学习动机概念: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结构: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功能 动机理论激 发指向维 持 强 化 动 机理 论成就 动 机理 论归 因理 论自我效能感理 论需要 层 次理 论 学习动机的培养设 置具体目 标 及到达方法设 置榜 样培养 对 学 习 的 态 度利用原有 动 机的迁移注意 归 因 倾 向 学习动机的激发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热情启 发 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正确运用竞赛 及奖惩机制,激发外在动机注意个 别 差异, 发挥 主 导 作用,因材施教
6、客 观 公正的教学 评 价, 强 化学 习动 机 第六节 学习迁移分类 效果影响:正迁移与 负 迁移影响方向: 顺 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内容: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同化性迁移顺应 性迁移重 组 性迁移 迁移理论 促进学习迁移方法形式 训练说共同要素 说概括 说关系 转换说认 知 结 构迁移 观 有效的指 导提高迁移的意 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设 置情境教学 第七节 学习策略分类 认 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 细 加工策略; 组织 策略元 认 知策略 : 计 划策略; 监 控策略; 调节 策略资 源管理策略 : 时间 管理;学 习环 境管理;努力管理;学
7、业 求助 特征 是学习策略基本特征操作性与 监 控性有机 统 一外 显 性与内 隐 性主 动 性与迁移性 操作性与 监 控性第八节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型 条件反射理论 获 得与消退 泛化分化 桑代克 的 联结学说 准 备 律练习 律效果律 斯金纳 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强 化 正 强 化负强 化 消退惩罚 班杜拉 的社会学习理论 直接 强 化替代 强 化自我 强 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 认知结构 学习论 学 习观 : 实质 环节 目的教学 观 : 教学目的基本 结 构在于理解学科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 机原 则结 构程序强 化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观 根据学
8、 习进 行方式 接受学 习发现 学 习 根据学 习 材料与原有知 识结 构 机械学 习意 义 学 习 先行 组织 者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中学生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机能 同化顺 化平衡化 发 展 阶 段 感知运 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最近 发 展区教学走在 发 展前面内化学 说支架教学 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感知觉、注意发展特点;记忆发展特点: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思维发展特点:抽象逻辑占主导形式逻辑逐渐发展辩证逻辑迅速发展。中学生认知发展差异 一般认知能力差异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认知风格的差
9、异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概念: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由身体唤起、主观体验和外显行为三部分组成分类 中学生情绪问题 中学生情绪特点心境激情应 激 易怒焦 虑恐惧抑郁自卑 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情绪的强烈性情绪的两极性明显情绪的不够稳定性情绪的开放性与掩饰性交织 逆反性 良好情绪标准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方法:采用自我防御机制的方法(1 )压抑(2) 、否认 3)置换( 5)投射(4)文饰(6 )代偿(7)幽默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概念:人格是构成一
10、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统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特征 人格的结构 整体性稳 定性独特性功能性 性格气 质 胆汁 质多血 质粘液 质抑郁 质 认 知 风 格自我 调 控系 统 自我 认 知自我体 验自我 调 控 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 结 构理 论 本我自我超我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遗传的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家庭环境作用 自我因素 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面
11、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第四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中学生心理发展一般规律 中学生心理特点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差异性 认 知能力情感意志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 中学生心理差异:1、气质 2、性格 3、兴趣 4、能力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1.心理健康的含义2.心理健康的标准: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 4.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 ( 理性 -情绪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第七章 中学德育1.品德含义: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或特征。2.品德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3.中学生品德
12、发展的特点4.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自我中心阶段 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5.德育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渐提高的过程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 德育方法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以个别教育相结合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指导实践法品德修养指导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