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医学史整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85540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学史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医学史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医学史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医学史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医学史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张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

2、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第 1 章 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 起源 时期。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 火 的使用。3、 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 有巢氏 。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 干栏 ”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5、 淮南子载, 神农氏 “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 狩猎 、 渔业 活动而逐渐认识的。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 食物 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3、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 原始 社会末期。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 石器 时代。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 原始钻颅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第 2 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 汉书食货志称其为 百药之长 。3、汤液,即汤剂、水药,一般认为它的发明与 伊尹 有关。4、医和提出的“六气致病学说”是指 阴

4、 、 阳 、 风 、 雨 、 晦 、 明 。5、针砭治病自 新石器 时代已经开始萌芽, 灵枢记载的“ 九针 ”是形状多样的针具。6、先秦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是 山海经 。该书虽非药物学专著,却包含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7、 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 食医 、 疾医 、 疡医 、 兽医 四种。8、 周礼天官记载,医师之下设有 府 、 史 、 徒 、 士 ,各有专任。9、甲骨文中疾病被广泛称为 “疒” ,表示身体出现不适或功能障碍。10、作为目前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 是研究殷商时期医疗水平的宝贵史料。11、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疾首、疾耳、疾目、疾自(鼻)等。甲骨文中出现的

5、专门的病名:疟、疥、蛊、龋等。甲骨文中出现的个别关于疾病症状的描述:耳鸣、下痢、失眠、病软、病骨、病旋(眩晕)等。12、 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书中记载药物数量一般认为共 126 种。13、一般认为,汤液创制于商代。汤液不仅服用方便,可以提高疗效,起效迅速,可加入多种药物发挥综合作用,促进后世复方药剂的发展。多种药物之间的适当配合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且也拓宽了用药范围,拓展了药物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加速了医药学的进步。14、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 。详细论述八卦内容并使其流传后世的典籍是周易 。15、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

6、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就是著名的“六气”致病说。第 3 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1、我国药物学专著中最早的药物分类法是 三品分类法 。2、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 、 阴阳十一脉灸经 。3、 五十二病方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医方书,它真实地反映了西汉以前我国临床医学和方药学的发展水平。4、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是 导引图 。5、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 却谷食气 。6、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 胎产书 。7、 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散佚,经后人整理成为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两部著作。8、已知古籍中最早用流水和户枢比喻运动有益人体

7、健康的著作是 脉书 。9、 黄帝八十一难经 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10、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神农本草经 。11、以其在中医学上的卓越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家是 张仲景(张机) 。12、论述杂病病因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学著作是 金匮要略 。13、初步确立辨证论治原则的著作是 伤寒杂病论 。14、 伤寒杂病论全书载方 269 首(去除重复) ,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故被誉为 方书之祖 。15、 朱丹溪(朱震亨) 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 ”16、我国先秦时期影响最大的医学家,也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的医

8、学家是 扁鹊 。17、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 脉 者,由扁鹊也。 ”18、 “起死回生” 的典故,出自扁鹊治愈虢太子尸蹶证的这一史实。19、西汉时期,曾任齐国的“太仓长” ,人称“太仓公”或“仓公”的医家是 淳于意 。20、 史记中记述了淳于意曾经治疗过的 25 个病人的姓名、性别、里居、职业、疾病、治疗、疗效及预后等情况,当时称为 诊籍 。21、 华佗 以其高超的外科医术,受到人们的尊敬,被誉为“外科鼻祖” 。22、华佗发明的全身性麻醉药叫 麻沸散 。23、华佗仿照五种动物的动作而创制的导引术叫 五禽戏 。24、 “虎守杏林”的传说出自三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 董奉 的生平事迹。25、 神农本

9、草经主要成就有: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提出七情和合理论,论述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介绍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方法,阐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26、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较为严密完整的组方原则,将治疗八法运用于方剂之中,剂型多样,煎服法严格。27、 伤寒杂病论方剂中运用的治疗八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温法、和法、补法、消法、清法。28、 伤寒杂病论对辨证论治的贡献:提出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完整示范了辨证论治过程;总结四诊八纲,三因致病论,治疗八法。29、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包括: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著作;以六经辨治伤寒;提出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范例;奠定后世中

10、医临证医学的基石。30、 金匮要略全书 25 篇,载方 262 首,确立了以脏腑经络为中心的辨证体系,主要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和外科。31、 难经在脏腑学说方面的贡献有:指出了三焦的部位;论述了命门与肾的关系,强调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论述了关于人体消化道由唇到肛门的“七冲门” ;强调五脏六腑不可伤;首次记载了胰脏并归之于脾。第 4 章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1、我国已知最早对内经进行注释的文献是齐梁年间全元起的 素问训解 。2、杨上善的 黄帝内经太素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3、 黄帝内经太素 首创内经全面分类研究。4、在素问的诸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是唐代王冰的 次注黄帝内经素问 。5、

11、晋代医家 王叔和 首开整理编次伤寒论之先河。6、孙思邈对伤寒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7、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是王叔和所撰的 脉经 ,整理归纳出 24 种脉象。8、 针灸甲乙经是魏晋时期 皇甫谧 所著,他系统厘定腧穴 349 个。9、 诸病源候论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10、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 陶弘景 。11、 本草经集注 首次创立了“诸病通用药”的药物分类法,以病为纲,类列药物。12、 新修本草 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13、 新修本草共载药 844 味。14、唐代较全面的营养学和食疗专著是孟诜所撰的 食疗本草 。15、李珣所著 海药本草 是我国最早论述外来药的专

12、书。16、东汉魏伯阳的 周易参同契 是现存最早的炼丹理论著作。17、我国第一部药物炮炙学专著是 雷公炮炙论 。18、我国现存最早的急症诊治专著为晋代葛洪所撰 肘后救卒方 。19、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是 刘涓子鬼遗方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是唐代蔺道人所撰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1、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唐代昝殷所撰 经效产宝 。22、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是 颅囟经 。23、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皇甫谧的 针灸甲乙经 。24、 鉴真 6 次东渡日本,为中日医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5、 脉经的主要成就包括:确立了“寸口诊脉”和脏腑分部定位;整理归纳了 24 种脉象;记述了

13、危重病人的异常现象;总结了脉象的临床意义;首开脉象鉴别之先河。26、 针灸甲乙经的主要成就包括:归纳厘定腧穴 349 个;提出分部画线布穴的穴位排列方法;系统阐释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总结针灸治疗经验,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 200 多种。27、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主要成就包括:系统地记述了骨折的治疗常规;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 ;书中收载 40 余方。28、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主要成就包括:详论医德规范;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对药物学的深入研究;重视妇儿病,将其列于卷首。29、 外台秘要的主要成就包括:最早记载消渴病人的特征;

14、记载了黄疸的鉴别诊断方法(小便) ;记载运用金针拨内障的手术方法。30、 经效产宝的主要成就包括:较为详细地归纳了妊娠、难产、产后常见证候与施治方药;妊娠期主张以养胎、保胎为要;产期出现难产,提出“内宜用药,外宜用法” ;记载血晕的淬醋急救法。31、 颅囟经的主要成就包括:最早提出小儿体质属“纯阳” ;详论小儿脉法;记载“小儿变蒸”之说。32、 诸病源候论在病因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广泛记载各科病的病候,覆盖范围广泛;提出“乖戾之气”的概念;详细描述多种寄生虫病;认为月经病与任脉、冲脉、心经、小肠经紧密相关;首次提出疾病的发生与体质禀赋有关。第 5 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1、宋代众多医家

15、对内经进行了整理、校勘和专题发挥,有一定影响的有刘伯舒的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刘完素的 素问玄机原病式 、 宣明论方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滑寿的 读素问钞 等著作。2、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的研究影响较大的医著分别是 伤寒微旨论 、 类证活人书 、 伤寒总病论 、 伤寒发微论 、 伤寒补亡论 、 注解伤寒论 。3、 朱肱 潜心研究伤寒 20 年著成“无求子伤寒百问方” ,后由张蒇增改为 类证活人书(又名 南阳活人书 ) 。此书深入浅出地阐明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开创了 以方类证、从证论方 的先河。4、庞安时在 伤寒总病论 中,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 温热论 ,主张把温病

16、和伤寒区分开来,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5、 许叔微 (人称“许学士” )精研伤寒之学,其代表著作有伤寒百证歌 、 伤寒发微论 、 伤寒九十论 。6、 滑寿 所撰 读素问钞 ,将素问内容分为藏象、摄生、论治、阴阳、运气等12 类,是分类整理、择要类编素问之作,首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7、王惟一所著的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和 “天圣针灸铜人” 的铸造,是针灸学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8、宋代,我国人体解剖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保留了一些根据实物描绘的解剖图谱,分别是 欧希范五脏图 和 存真环中图 ,其中 欧希范五脏图 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张实绘人体解剖图。9、陈言撰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简称 三因方 )

17、 ,指出致病因素有三种,即 内因 、 外因 、 不内外因 。10、 敖氏伤寒金镜录 是我国最早的舌诊专著。11、南宋 施发 撰成 察病指南 ,书中以简单线条显示脉诊形象,首创 33 种脉象图。12、金元时期出现了医家学术争鸣现象,其中以 刘完素 、 张从正 、 李杲 、 朱震亨 最著名被后世称为“ 金元四大家 ”。13、刘完素的主要学术思想是 “火热论” ,对火热病的治疗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 “寒凉派” 。14、张从正提出 “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的学术观点,制定汗吐下攻邪三法,被后世称为 “攻邪派” 。15、张元素是 易水 学派的开山,创立了 脏腑辨证 理论与 中药归经

18、 学说。16、李杲提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 的学术见解,创立 脾胃 学说,是 补土 学派的鼻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故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他的代表著作是脾胃论 、 内外伤辨惑论 、 兰室秘藏 。17、朱震亨提出 “相火论” 和 “阳有余阴不足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被后世称为 滋阴派 。18、 本草图经 是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绘成的版刻药物图谱。19、 本草衍义 是宋代寇宗奭对两部大型官修本草著作 嘉佑本草 和 本草图经所存疏误之处进行修正而作,属于药论性本草著作。20、宋代唐慎微撰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该书囊括了上自 神农本草经 ,下至 嘉佑本草

19、 以前的历代医药文献精华,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最完整的一部本草名著。21、 圣济总录 是由宋徽宗主持编撰的一部方剂学巨著,共录方约 2 万首,多以收载宋朝内府及民间验方和医家秘方为主,内容丰富,且具实用价值。22、宋元著名的私修方书有 王兖 著博济方 ,严用和著有 严氏济生方 。23、 葛可久 的 十药神书 是治疗肺痨的专著,创制了 10 首良方。24、宋代董汲所著 脚气治法总要 是一部比较全面的脚气病专著,其著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是一部较好的儿科专书。25、宋代外科学家从理论上更加重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注重 内治 与 外治 相结合。陈自明著 外科精要 重点论述了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

20、药等。元代齐德之撰 外科精义 ,对后世外科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26、宋金元时期伤科学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为 永类钤方 和 世医得效方 。27、 永类钤方 中记载著名的膝关节竹箍箍住法与手术缝合针“曲针” ,这是伤科史上的重要发明。28、 陈自明 所著 妇人大全良方 ,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系统论述妇产科学的专著。29、杨康候所著 十产论 ,提出了一系列胎儿转正的手法,形成了一套系统指导难产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产科贡献较大。30、 钱乙 所撰 小儿药证直诀 ,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突出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中医儿科专著,被四库全书赞为“幼科之鼻祖” 。31、宋元的眼科专著有 秘传眼科龙木论 、 银海精微 、

21、 原机启微 。32、王执中著 针灸资生经 ,是南宋时期具有较高文献和临床价值的针灸书。33、 宋慈 所撰 洗冤集录 ,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比意大利人菲德里编的新编法医学要早 350 多年。34、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 1076 年) ,在京都汴梁太医局下开设 “太医局卖药所” 或称 “熟药所” ,统称药局,主要包括 “和剂局” 和 “太平惠民局” 两个机构。35、 太医局 是宋代进行医学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采用的 三舍法 也被引入到医学教育中。第 6 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1、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明 代的 李时珍 ,全书共载药 1892 种,它将药物分为16 部, 60 类。2、兰茂编撰

22、 滇南本草 ,该书是明代出版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地方性本草学专著。3、温病学家王孟英的代表作是 温热经纬 。4、 吴有性 编撰的 温疫论 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疫病学和温病学专著。5、 叶天士 提出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模型,成为温病学派的奠基人之一。6、 薛雪 撰写的 湿热条辨 是湿热病专著,提出了湿热病的辨证论治要领。7、 吴鞠通 提出三焦辨证论治纲领,对温病学说的成熟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8、吴瑭对三焦治法别具慧心,提出 治上焦如羽 , 治中焦如衡 , 治下焦如权 的学术观点。9、明清时期医学史的代表性专著有李濂编撰的 医史 和王宏翰编撰的 古今医史 。10、 医宗金鉴中记载的四种人痘接种法是

23、痘浆法 、 旱苗法 、 水苗法 、 痘衣法 。11、 人痘接种术 被认为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12、汪昂著 本草备要 ,该书内容深入浅出,成为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最富有普及作用的药物学专著。13、我国古代篇幅最浩大的一部方书是 普济方 。14、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提出:外感法 仲景 ,内伤法 东垣 ,热病用 完素 ,杂病用 丹溪 ,对内科理、法、方、药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15、陈实功撰有 外科正宗 ,是明代以手术疗法治疗外科病为核心的代表医家。16、亟斋居士在达生篇中提出临产时六字诀为 睡 、 忍痛 、 慢临盆 。17、 重楼玉钥 记载了治疗喉证的著名方剂养阴清肺汤。18、代表明代针灸学最高成就的著

24、作是 高武 编撰的 针灸聚英 和 杨济时 编撰的 针灸大成 。19、我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是 小儿按摩经 。20、 “推拿”一词最早记载在 小儿推拿秘旨 中。21、 遵生八笺的作者是明代的 高濂 。22、清代吴谦受命编撰的 医宗金鉴 是一部具有丛书性质的全书。23、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是 名医类案 。24、李时珍编著 濒湖脉学 ,是一部浅显易学、流传颇广的脉学专著。25、 “一体堂宅仁医会” 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民间医学学术团体。26、 吴医汇讲 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具有杂志性质的医学刊物。27、明代来华传教士中,最早传授西医知识者,是意大利的 利玛窦 。28、温补派的代表医家有 赵

25、献可 、 张介宾 、 薛立斋(薛己) 。29、反温补派的代表医家有 陈修园 、 徐大椿 。第 7 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1、承淡安的 中国针灸治疗学 为近百年来影响最大的针灸专著。2、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女医学生是 金韵梅 。3、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创办时间是 1924 年 ,创始人是 卢乃潼 。4、中西医汇通四大家是 唐宗海 、朱沛文、 恽铁樵 、张锡纯。5、英国传教士合信在广州编译了 全体新论 ,这是近代传教士向中国介绍的较为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6、张锡纯撰 医学衷中参西录 是中西医汇通的代表著作。7、国医节是每年的 3 月 17 日。8、 广东中医院 筹建于 1927 年 3 月,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办院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中医医院。9、1929 年国民党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 废止旧医案 ,使摧残消灭中医的活动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