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刀坝(靶)阻击战的战略意义1934 年 10 月中旬,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福建长汀、宁化开始长征。当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抵达湘黔边境时,国民党当局调集近 40 万大军对红军进行前堵后追。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从长征开始,特别是经过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多人。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当局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便在沿途布下重兵,企图围歼中央红军。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原定计划,立即转兵向西,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这是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的一次战略转移。1934 年 12 月 14
2、日中央红军攻占贵州黎平县城。1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县黎平县城二郎坡召开政治局会议,即黎平会议。会议最后通过了 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明确提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 ”决议还规定“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连攻占贵州 7 座县城,12 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瓮安猴场。 1934年 12 月 31 日晚至 1935 年 1 月 1 日凌晨,中共中
3、央政治局在猴场下司村宋家湾豪绅宋泽生的住宅举行会议,史称“猴场会议”。 会议作出 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即猴场会议决议,决议提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是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转兵贵州,使中央红军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取得了主动权。猴场会议后,中央红军向乌江挺进。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江,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江中有许多暗礁,自古就有天险之称。1935 年 1 月 2 日、3 日,红一军团在乌江回龙场渡口和江界河渡口强渡成功。1 月 5 日,红三军团在茶山关渡口渡过乌江。至1 月 6 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把国民党“追剿军 ”甩在乌江以
4、东和以南地区。1月 7 日,红军占领遵义。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当年人口有 5 万多人,南临乌江,北倚娄山关,是四川、贵州两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红军占领遵义后。于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
5、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2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同时也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会议还决定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 ,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会后,在遵义鸭溪、苟坝一带,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 ,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是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召开的第三次政治局会议,遵义会议能胜利召开,不得不提及刀靶。刀靶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昔日的刀靶、黔北一古场镇。雄踞于乌江北岸的高地,其地势险峻,镇南是老君关大峡谷,峡谷口即是天险乌江。过乌江
6、经老君关爬三道拐才能进入刀靶。三道拐山上全是参天大树,地势险要,山又高又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清末、民国以及解放初期,刀靶曾是遵义至贵阳必经的三大商贸重镇之一。1935 年 1 月 7 日 , 红 三 军 团 军 团 长 彭 德 怀 、 政 委 杨 尚 昆 、 参 谋 长 邓 萍 ,率 红 五 师 进 驻 刀 靶 水 ,军 团 总 部 设 在 刀 靶 水 街 上 。 红 五 师 师 长 彭 雪 枫 、 副 师长 李 天 佑 、 政 委 徐 策 在 刀 靶 安 营 扎 寨 。 担 负 阻 击 贵 阳 方 向 来 敌 的 任 务 。当 时 ,革 命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敌 众 我 寡 ,对
7、 红 军 形 成 四 面 合 围 之 势 。 东 、 西 面是 湘 军 ;南 面 是 桂 军 ;北 面 是 川 军 ;还 有 黔 军 。 蒋 介 石 下 令 将 红 军 围 歼 于 黔 北 。遵义会议正在召开期间,黔军进犯刀靶,严重威胁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的战略部署。如果敌军撕破刀靶防线,后果不堪设想。会议进行中,机要人员送给周恩来件急,周恩来看后宣布:会议暂时停一下,有紧急军情。周恩来将彭德怀叫到屋外对彭德怀说: 德怀同志,你需要立即赶回三军团。彭德怀问:周副主席,什么事儿这么急。周副主席说:情况发生了变化,德怀同志,吴奇伟所部,派出重兵和飞机向乌江南岸袭来,情况十分危急。彭德怀说: 那我
8、立即赶回前线,把敌人阻止在乌江及刀靶水一线。周副主席说:老彭哪,这一仗关系到遵义会议能否顺利完成。拜托啦。彭德怀说: 放心吧,再见。彭德怀立刻从遵义会议会场赶回刀靶水指挥战斗。敌军逼近刀靶水,彭德怀率领驻守刀靶的红三军团与敌展开激战,将来犯的黔军诱至村外的田脚坝,红军埋伏在四周的高山上,把敌人打的溃不成军,仓皇逃跑。我们可作如下设想,如果刀靶水阻击战失利,刀靶水失守,黔敌可能撕开红军防御的口子,直逼遵义,有可能打乱红军的战略部署,遵义会议也不可能胜利召开,直至会议圆满结束。因此,离遵义城只 80 里的刀靶阻击战的胜利,牵制了敌人,捍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还原历史,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史实:如果没有刀靶阻击战的胜利,那么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一个较为安全的大环境,至少会议会遭遇更多波折也未可知。在萧华将军编写的长征组歌 “遵义会议放光芒”中就有“雄师刀靶告大捷,工农3踊跃当红军”这段辉煌的历史事件将刀靶永远载入红军长征史。 刀靶阻击战记录了红军长征进贵州取得的首次大捷以及对遵义会议和中国革命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参考资料:略 利民 2016 年 08 月 01 日 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