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这个具有民族色彩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特色代表,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体现。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一篇篇精彩纷呈的古诗文,无不让人感叹其语言的美妙。在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安排中,古诗文的篇目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必修一到必修四,16 个单元中,古诗文占了 8 个单元,从课程编排上可以看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难度,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主要由于古诗文历史久远,和学生的生活脱离很远,学生很难有机会在校园之外接触和使用古诗文,加上古诗文字词句较复杂,这些加大了学习难度,学
2、生自然感觉到难读难懂。因此要提高语文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诗可以说是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它最早是人们以口头文学的形式而传诵的,后代人才逐渐记录下来,恰如梁启超所言:“韵文之兴,当以民间歌谣为先” 可以说诗歌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类型后,仍然需要诵读才能达到最充分的表现。诗歌只有以语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生命力。古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出欣赏时要“因声求气”,“声”即语言音节的抑、扬、顿、挫,语言只有以其感性之“声”才能构建出艺术的感性之象。古典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所在,音韵可以说就是它的筋骨,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表现出诗文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而诵读对文言文的作用更是巨大,文言
3、文最能让我们感动的就是文章的浩然严正之感,这是一种蕴积着思想情感,道德能量的精神能量。这种感觉也被人称之为“气”,韩愈的“气盛言宜”的理论,也有逐渐口语化的倾向,并竭力发掘散体文的节奏和韵律,古文家在写文章时亦在研究其声律,而我们今天通过诵读,自能感悟其深藏其中的情感。由此可见古诗文的美学形态需要通过诵读才能把握,诵读可以说是诗文存在的方式而且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文艺术境界的必由之路。新课标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4、,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正确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一、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嘉莹在谈到古典诗歌吟诵时指出: “中国语文是以一种独体单音的语文,而要寻求一种诗歌之语言的节奏感,因此中国的诗歌遂自然形成了一种对于诗歌吟诵时的顿挫之感。而中国古典诗歌之节奏的形成,也就主要依赖于诗句中词字的组合在吟诵时所造成的一种顿挫的律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也有这样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
5、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语感可以说是语文的核心能力, 它能使学生敏锐度感知和辨别语言的正误、美丑,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材料,语感的形成有利于古诗文的学习,而“诵读”是连接二者的纽带,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有的讲究对称,有的讲究平仄,读起来有轻重起伏,琅琅上口,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在诵读中不仅可以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而且可以让学生走进诗歌,感悟文章真谛,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与诗人形成共鸣。可以说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比如学习李白的蜀道难,诗句“噫吁?d,危乎高哉!蜀道
6、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蜀道的高危,在诗句开头,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也领起下面四句传说,所以要读的很有气势,特别是“噫吁?d”三个惊叹重叠,更加重惊异之感,所以要读的高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此句感叹蜀道凶险,要读的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在反复听读诵读的过程中,走进诗歌,走进诗人,感受其内心深藏的意蕴。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果我们能持
7、之以恒地在课上多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养成每天诵读的好习惯,让学生会读好读乐读爱读,就一定能使学生爱上古诗词,使学生的生命在诗歌的诵读中得以鲜活成长。学生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调动感觉功能,对语意进行感知,进而内化为一种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言能力。二、诵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诵读作为古诗文入门的钥匙,可以让学生走进诗词,了解其内涵,欣赏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内化其中的思想,升华表现为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土壤。诗人精练的用语及表达所营造的精美意境,能让学生享受心灵的美感。沁园春中,“看万山红遍”,“万”写出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尽染”中“
8、层”写出林之密,“尽”写出染之透;“慢江碧透”,“漫”写出水之盛,“透”写出水之清;“鹰击长空”中“击”写出雄鹰飞之矫健;“鱼翔浅底” “翔”写出鱼儿游之轻快,“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竞”有力的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白帆、蓝天、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现出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古典诗词中精妙的语言创设出的绝美意境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遨游,让他们的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和情感升华,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浩瀚的文化经典中,无不体现着古人的高尚情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诗人
9、杜甫因人民疾苦而发出的慨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出了范仲淹为国担忧,为民谋利的远大政治抱负,学生读到这些自然会产生浓浓的爱国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有着深厚感情的诗句写尽友情至深,学生在诵读优美诗句时会体悟到深厚的友情,推及到自己,会更珍惜朋友间的情谊。诵读这些经典之作为将来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奠定丰厚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情感基础。三、诵读帮助提高写作水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及运用,大量诵读古诗词,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习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
10、,诗词歌赋各类文体,其精炼传神的语言,无不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诗人深入的观察自然,细心的感悟人生所得。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些优秀诗作自能陶冶其情操,让学生体味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诵读并学习运用,或吐之于口,或倾之于笔,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中生表达欲望很强,所以在平时作文课中,我尤其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把平时诵读积累的名言警句用到作文中,名人事迹进行压缩成为经典素材,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白豪气干云仗剑走天涯终成伟大“诗圣”。这些名人名事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
11、的表达效果,还为文章增彩。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比,并进行品读鉴赏,几节课下来,很多同学的写作兴趣大增,习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是口语话的文章,这些激励他们去诵读积累经典名作,也更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经常性的诵读古诗文中的精美词语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会在习作时信手拈来。总之,诵读古诗文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说与写的能力。四、诵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经典诗文知识广泛,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其运用语言的高超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诵读,可以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让学生走近古人,感同身受,去体味诗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爱恨离别。学生在诵读中,不仅
12、能学到大量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里面除了涉及到一定的文学知识,更有三峡的山势水情、四季自然景观等地理知识。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写作者怀念古人周瑜建功立业而感伤自己年老无所成时,自然而引出历史上周瑜在赤壁中的赫赫战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文人雅士他们的生活轶事,精神情趣,妙笔绝伦,无不为人所钦佩,为人所叹服,这些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精神的享受,更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涵着优美的意境,沉淀着丰富的爱国情感,折射着理性的光辉,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古文化历史的长河里遨游。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在平时教学和课外读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学生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学生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让他们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论文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木兰县东兴镇中学梁涵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