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文件编号: XXX-ZL-P-006 版本号:A 发布/修订日期: 第 1 页 共 2 页1. 0 适用范围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的质量,提供准确的数据。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系统的分析。20 定义2.1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2.2 重复性:是指由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2.3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2.4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
2、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2.5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2.6 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2.7 零件变差:测量过程中各零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30 职责3.1 质量部负责实施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报告。3.2 制造部、工艺部负责参与测量系统分析工作。4. 0 工作程序4.1 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4.1.1 确定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和频率,一般选择分析的时机在新的测量系统使用前,分析的频率可一年或两年进行一次。4.1.2 确定测量系统分析项目。4.1.3 确定评价人,从正常操作该检测设备的人员中选择。4.1.4 确定被测特性,当一个检测设备适用于多个产
3、品测量特性时,应选择被测产品特性要求最严格的特性进行测量系统分析。4.1.5 确定分析方法,根据测量系统实际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4.1.6 确定满足分析方法所需的辅助设备及工具。4.2 测量系统的研究工作4.2.1 选择基准样件,基准样件的选择对适当的分析是很关键的,对计量性检测设备,被测量件的选择尽可能覆盖整个预期的过程变差。4.2.2 根据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中规定的日期,评价人,分析方法等,组织测量系统使用部门实施测量系统分析,当实际情况偏离年度计划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4.2.3 计量型检测设备的宽度误差分析方法,主要是采用平均值和级差法研究测量系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文件编号
4、: XXX-ZL-P-006 版本号:A 发布/修订日期: 第 2 页 共 2 页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4.2.4 计量型检测设备位置误差的分析,主要采用偏倚、稳定性、线性分析方法。4.2.5 计数性量具的分析采用风险分析法。4.3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对评价人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分析报告。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报告由执行此研究的人员填写,由质量部统一存档。4.4 测量分析改进4.4.1 当测量系统的两性分析结果,%R&R 在 1030时,由制造部、采购部、工艺部、质量部分析研究人员,基于检测设备应用的重要性、成本、维修的费用和所承担的风险等因素,组织可接受性做出判断。报告中要注明接受和拒收的依据并签字。4.4.2 当测量系统因为 R&R、偏倚、误差未被接受时,质量部组织相关人员确定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规定期限和责任人,必要时重新购置检测设备。 4.5 记录存档所有测量系统分析记录由质量部负责存档。50 发布/ 修订记录版本号 发布/修订日期改动页码 变更内容描述 更改人A 新版发布A 文件编号修改编制 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