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 初中: 义务教育 79 年级阶段。 课堂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 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启发学生思维, 促使其主动思考, 理解和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的教学行为。 有效性: 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 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有计划、 有针对、有启发地提出问题,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
2、讨论, 探究活动,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题的理论依据或相关政策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 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者被动地接受, 而是积极地建构的知识的过程。 因而,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该发挥指挥者、 组织者、 引导者的角色, 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能够以自己的特长、 兴趣、 爱好等实现自主建构。 在数学课堂中, 特别是 “情境创设”, “合作学习 ” 等环节, 教师若能有效提问, 必将较圆满地完成最终的意义建构
3、。 2、 问题解决理论 思维始于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通过问题解决教学,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效提问不仅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数学活动, 而且把它落实到数学课程中, 使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尝试自己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 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同步增长的目 的。 3、 多元智能理论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多项不同的智能, 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 因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 所提问题的难度只要相对巧妙, 使学生能 “跳一跳, 摘到桃”, 注意引导, 给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 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
4、上有所发展。 4、 中国传统中“ 启发式” 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 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 “学 思结合” , 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怎样使 “学” 的过程成为“ 思”的过程呢? 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 的教学思想。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 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 新课标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 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 假教学”。 基于此,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
5、节, 对学生掌握学习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 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 针对教材中的重点、 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避免“ 假提问” 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的阻碍作用。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 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现状不容乐观, 多数教师存在为问而问(重形式轻实效)、 提问频繁而随意(重数量, 轻质量) 、 满堂问答、 集体问答( 重提问, 轻反馈) 。 针对上述问题, 一年前我进行了一项关于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调查, 根据学生反馈, 发现教师课堂上所提的 46%的问题属于可以直接从教科书上
6、提取的记忆型或具体事实的低效问题;36%的问题是类似于“好不好? ”“对不对? ” 等的无效提问; 只有 18%的问题具有探究和指导意义的问题。 国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上半叶。 斯蒂文思(1912) 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 他发现他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 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 时隔 54 年以后, 弗洛伊德(1966) 的重复研究发现, 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 77%的答案要求是具体的事实。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7、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 ” 课堂提问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 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 促进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 是 “有效教学的核心”。 准确、 恰当、 有效的课堂提问,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为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 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以说, 有效提问构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 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8、 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 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 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去探索与实践的。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 全面认识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及应遵循的原则,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 2、 通过课堂教学评议、 研究课观摩、 教学展示、 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 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 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 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 探索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 技巧及策略。 4、
9、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能使学生的思维有所开拓, 适当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个案研究、 分析, 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对学生的思维、 能力、 兴趣等方面的影响。 6、 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数学课堂提问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本研究基于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 数学学科的特点等总结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10、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初中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 初中数学典型课堂提问案例的分析 大量收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 找准突破口, 取得更新、 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 有效性课堂提问的目 的: 促进师生交流;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激发学生兴趣; 开拓学生思维 2、 有效性课堂
11、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五优先原则; 发展性原则 3、 有效性课堂提问的要求: 提问应具有思考性; 提问应具有艺术性; 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提问应具有探索性; 提问应具有整体性 三、 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方法以及策略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 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 奏出一曲耐人寻味, 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所以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巧以及
12、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1、 数学课问题的有效性设计。 2、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造、 难易程度的把握与提问对象的链接。 3、 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评价。 4、 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个案研究、 分析。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0.72010.9) 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 深入学习有效性提问的有关理论。 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杂志, 设计调查问卷。 从教师、 学生等多角度收集信息及深入分析, 重点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效果。 阶段成果: 拥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详尽的学生资料。 拟写实施方案, 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10.102011
13、.5) 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通过现场看课、 网上查找、 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若干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初步整理出有效性提问的典型片段; 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 (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 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提问的典型片段。 根据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制定出对有效性提问的参照目标, 总结同类型的课不同的提问, 不同类型的课的不同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结果, 进行对比性实践, 总结性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 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阶段成果: 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三阶段(2011.62011.8) 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阶段
14、研究成果,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阶段成果: 形成总体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查阅、 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 论文和资料, 通过图书馆、学术期刊网、 天宇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教师有效性提问及相关的文章。 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 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 找准突破口, 取得更新、 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内容分析法: 大量收集初中数学典型课堂提问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访谈调查法。 有目的、 有计划、 有准备地选择多名本校教师, 进行以课堂提问现状、 教学中遇到哪些提问时的无效现象, 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话题的面对面交谈, 并在
15、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的过程中逐步深入访谈问题, 从而提问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可包括:(1) 学生个人基本情况 ;(2) 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现状摸底 ;(3) 教师、 学生心目中的课堂提问。 行动研究法: 在自然状态下一边实践, 一边研究, 一边解决问题。 可进行问卷与访谈得到客观材料, 制定总体方案和每一个行动的具体计划, 请优秀教师或专业人员对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情况, 进行观察与记录, 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 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 发现新问题然而进一步确定下步计划与行动方案, 在计划、 实施、 观察、 反思四个步骤中循环往复, 真正把“数学课堂提问” 的教学过程
16、变成一个探索研究、不断发展、 螺旋上升的过程。 课题研究条件: 1、 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 教育改革形势日新月 异,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 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渴望接触新生事物。 2、 学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 积极支持, 本组教师积极参加。 3、 课题负责人已有相关成果 本人具有 12 年的教学经验, 担任数学教研组长, 连续三年荣获六合区“中考先进个人”, 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市第三期个人课题顺利解题, 有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在省市获奖, 新课程的理念已深深扎根, 能运用现代教育方法、 手段解决教育问题。 4、 教研组成员能力水平 张则仁老师为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
17、经验丰富,曾参与完成多篇市级课题, 有多篇论文在省市 级获奖; 潘定军老师为中学一级教师, 区骨干教师, 多次在区开示范课, 教学经验丰富, 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 林静老师为中学一级教师, 区青年优秀教师, 上过市、 区示范课,市第三期个人课题顺利结题, 对课题工作有较深刻的理解; 谢宝金老师为中学二级教师, 区骨干教师,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九年, 业务水平高 ; 5、 在本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合作下, 以尊重事实为基础, 征求多方面意见, 及时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工作, 记录研究进程和定期写出研究报告。本人坚信, 一定能圆满完成此课题。 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 针对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 总结出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研究成果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较好的参考价值。 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报告一份。 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论文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