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 儿科学名解和问答第一章 绪论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 40 周。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 28 天之前。围生期 :胎龄满 28 周(体重 1000g)至生后 7 足天,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乳儿期 :出生后到满 1 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幼儿期 :自 1 岁到 3 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学龄前期:自 3 周岁至 67 岁入小学前为学龄期 :自入小学起(67 岁 )到青春期(女 12 岁,男 13 岁)开始之前称为学龄期。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从 1112 岁开始到 1718 岁、男孩从 13
2、14 岁开始到 1820 岁,但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种族差异。四简答题:一、新生儿期的特点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各种疾病;发病及死亡率较高。二、婴儿期的特点生长发育最迅速;需要摄人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抗病能力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三、幼儿期的特点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识别危险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自身免疫力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第二章 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指小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动态过程。2体重:指务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总盘3身长(高) :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4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
3、绕头一周的长度。5胸围:指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6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7体重过重:体重大于同龄儿平均体重加 2 个标准差称体重过重。8低体重:体重小于同龄儿子均体重减 2 个标准差称低体重。9高身材:身高大于同龄儿子均身高加 2 个标准差称高身材。10矮身材:身高小于同龄几平均身高减 2 个标准差称矮身材。11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多发于 618 个月婴幼儿,岁前会逐渐自然消失。125 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称遗尿症。13儿童擦腿综合征是儿童通过擦腿引起兴奋的一种行为障碍。14注意力缺乏多动症为学龄儿童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
4、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常伴有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15学习障碍,属特殊发育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四、问答题1小儿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2小儿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准确、灵巧。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脱水: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常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脱水程度 脱水程度是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是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累积体液损失量 累积体液损失量一般指发病后水和
5、电解质等体液的总损失量,即患病前与来诊时体重的差值。可通过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等临床指标进行估计。体液继续损失量 体液继续损失量是在体液治疗过程中,由于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肠瘘或胆道瘘等原因造成机体不断丢失液体,其总量即为继续丢失量,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损失量用组成成分相似的液体进行补充。1:2 含钠液 1:2 含钠液指 2 份 510葡萄糖液、1 份生理盐水混合液,13 张。2:1 含钠液 2:l 含钠液指 2 份生理盐水和 1 份 187乳酸钠或 14碳酸氢钠,等张。ORS :是 WHO 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各种电解质浓度为 Na+90mmolL, 十20
6、mmoL ,Cl 80mmolL,HCO 330mmolL;可用 NaCl 3.5g,NaHC032.5g,枸橼酸钾 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 1000mL 配成;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 220retoolL(23 张)。四、问答题一、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1、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肌肉软弱无力,膝反射、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2、心血管: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降低,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表现为 T 波低宽、出现 U 波、QT 间期延长,T 波倒置以及 ST 段下降。3、肾损害:肾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长期低血钾可致肾单位硬化、间质纤维化治疗:见尿补钾,补钾时应多次监测血
7、清钾水平,补钾输注速度应小于每小时 0.3mmol/kg,浓度小于40mmol/L。一般每天可给钾 3mmol/kg。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1、心电图异常与心律失常:心率减慢且不规则,可出现室性早搏和心室颤动。T 波高耸,P 波消失或 QRS波群增宽,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2、神经、肌肉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手足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弛缓性瘫痪、尿潴留甚至呼吸麻痹。治疗:所有含钾补液及口服补钾必须终止;静注碳酸氢钠 13mmol/kg,或葡萄糖加胰岛素;10% 葡萄糖酸钙静注;离子交换树脂、血液或腹膜透析。第五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指在每单位时间
8、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摄人和吸收利用食物,可使机体的代谢增加超过基础代谢率,食物的这种作用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本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 D 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 D 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初乳 :初乳一般指产后 57 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锌、白细胞、SIgA 等免疫物质及生长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较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抗感
9、染十分重要。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是由于缺乏能量和 (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 0.4cm,身长正常,皮肤干燥苍白,肌肉弹性差,松弛,肌张力明显减低,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度:体重比正常少 40%以上,腹壁下脂肪完全消失,身长明显少于正常,皮肤干燥苍白,弹性消失,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痴呆,反应低下,烦躁与抑郁交替,低体温,心率缓慢,低蛋白水肿。七、营养不良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营养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第七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胎龄:从最后 1 次正常月经第 1 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正常足月儿 :正常足月儿是指出生时
10、胎龄满 37 周GA(胎龄)42 周、2500g体重40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足月儿:37wGA(胎龄)205lm。1L(12mgd1);黄疽持续过久,足月2 周,早产儿4 周;黄疽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6Im。1L(15mgd1) 。五、病理性黄疸的病因1、胆红素生成过: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6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 综合症等3、胆汁排泄障碍: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Dubin-Johnson 综合症;胆管阻塞六、正常足月儿的外观有哪些特点皮肤红润
11、,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头发分条清楚;耳壳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指甲达到或超过指尖;乳腺结节4mm,平均 7mm;足纹遍及整个足底;男婴皋丸已降,阴囊皱裂形成,女婴大阴唇发育,可覆盖小阴唇。七、早产儿的外观特点有哪些?皮肤发亮水肿、毳毛多;头发乱如绒线头;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指甲未达到指尖;乳腺无结节或结节130mmolL。累积损失量: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等的总损失量。微生态疗法:是补充各种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人体天然屏障以拮抗或抵御外界病原的侵犯,促进疾病治愈。四、问答题一、判断儿科脱水的观察指标有哪些?精神、皮肤、眼泪、尿量、口腔粘膜、前囟、眼窝、四肢周围循
12、环二、简述小儿腹泻脱水的临床表现。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 5以下(50mLkg);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 510(50100mL kg);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 10以上(100120mL 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至昏迷;皮肤发灰或发花,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陷;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三、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轻型: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13、。(2)重型:1、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2、大便每日 10 余次至数十次,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3、常有呕吐,严重时可吐咖啡色液体 4、食欲低下;5、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6、代谢性酸中毒;7、低血钾症;8、低钙和低镁血症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四、简述婴幼儿腹泻的发病机制。(1)消化功能紊乱: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使消化过程发生障碍,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与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分解产生的短链有机酸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毒性物质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引起腹泻、脱水和9电解质紊乱。(2)细菌肠毒素的作用:由各种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所致,
14、肠毒素同小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一神经节苷脂结合,促使肠液中钠离子、氯离子及水分的分泌明显增加,引起腹泻。(3)细菌侵袭粘膜的作用:细菌侵入肠粘膜组织,引起炎症病变而影响了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4)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病毒存在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引起细胞变性与脱落。使含有丰富的 Na-K-ATP 酶的顶部细胞受损,细胞对钠离子的吸收转运发生障碍,造成大量水分与电解质在肠内聚积,引起吸收障碍性腹泻。绒毛上皮细胞的病变,使刷状缘表面的双糖酶活性减少,双糖不能水解为单糖,反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增加肠内渗透压,渗人大量水分,导致渗透性腹泻的发生。五、小儿腹泻的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
15、完全发育成熟,胃酸,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3、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幼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 IgA 均较低,肠粘膜免疫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4、肠道菌群失调,对入侵的病原菌抵抗作用微弱5、人工喂养:家畜乳中虽有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六、小儿急性腹泻的主要治疗措施:1:饮食疗法: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喂食等量米汤或代乳品;2:液体疗法:1)口服补液:主要用于纠正轻
16、中度脱水及预防脱水;2)静脉补液:适于重度以上脱水,严重吐泻火腹胀的患儿;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晶后胶。第一天补液:质:低渗性脱水:2/3 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1/2 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1/3 张含钠盐;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 ml/kg,重度脱水:150-180 ml/kg;速:重度需快速扩容,30-60min 内快速输入 20 ml/kg 等渗含钠液,累积损失量输液速度为每小时 8-10 ml/kg,8-12h 输完;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每小时 5ml/kg,于 12-16 小时内输完,补液同时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第二天补
17、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3: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微生态疗法,肠粘膜保护剂,避免用止泻药七、简述腹泻患儿如何补钾。(1)补钾时间:治疗前 6 小时或输液后有尿即开始补钾。 (2)剂量一般按 l0%氯化钾 23mLkgd,有缺钾症状者可增加至 03045mLkgd。(3) 补钾途径:轻度脱水可分次口服,每 46 小时 1 次,中、重度脱水给予静滴或同时口服一部分。(4)氯化钾静滴的浓度一般为 02,不宜超过 03。(5) 每日氯化钾总量的静滴时间不应短于 68 小时。(6)补钾疗程一般为 46 天,严重缺钾适当延长可达 10 天。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无明显免疫
18、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 48 小时内发生的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HAP):住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肺炎。问答题一、支气管肺炎糖皮质激素机制和治疗指征:机制: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减轻颅内压。指征:1、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 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 4、出现脑水肿 5、胸腔大量渗出6、超高热二、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 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心衰的主要病因,表现为心率突然加快180 次/分、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呼10吸明显加快大于 60 次/分、突然极度烦躁,面色苍白或紫绀,肝脏进行性增大或短时间内迅
19、速增大 1.5-2cm以上、心音明显变钝或出现舒张期奔马律,心脏扩大,颜面及四肢出现轻度浮肿。治疗:强心利尿,吸氧镇静,抗菌消炎,营养心肌。三、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2 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1、主要症状: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咳嗽,早期为刺激性干嘛,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全身症状: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烦躁不安。2、体征: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和三凹征;发绀;肺部湿罗音;治疗原则: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四、重症肺炎的
20、表现: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衰:1、呼吸突然加快60 次/分,2、心率加快180 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5、肝脏迅速增大 6、少尿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1、烦躁,嗜睡,眼球上窜,凝视;2、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 3、昏睡,昏迷,惊厥 4、瞳孔改变,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5、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心跳解离 6、有脑膜刺激征;三、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四、抗利
21、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症;五、DIC:血压下降,四肢冷,脉速弱,皮肤粘膜胃肠道出血五、支气管肺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指征使用指证:A 严重憋喘或呼吸衰竭; B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C 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D 出现脑水肿六、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右向左分流:某些原因致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使血液经常从右向左分流。艾森曼格综合症:器质性肺动脉高压时,当右心室收缩压超过左心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多 用 以 指 心 室 间 隔 缺 损 合 并 肺 动 脉
22、 显 著 高 压 伴 有 右 至 左 分 流 的 病 人 。差异性发绀:PDA(动脉导管未闭) ,当肺动脉压力高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11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法洛四联征 由四种畸形组成: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蹲踞现象:一种特殊的强迫体位,多见于先心法洛四联症的患儿。表现为患儿行走或游戏时候,出现双腿屈曲、蹲下片刻的特殊体位,后又恢复正常行走,蹲踞反复出现。Roger 病:小型室缺,缺损直径小于 5mm 或缺损面积200mg/d问答题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1、前驱感染:以呼吸道及皮
23、肤感染为主,发病前 1-3 周有链球菌感染史 2、典型表现:急性期常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发热、头痛、头晕、咳嗽等。1)水肿:最常出现、最早出现、非凹陷性;2)血尿;3)蛋白尿;4)高血压;5)尿量减少3、严重表现 1)严重循环充血:常发生在起病 1 周内,由于水、钠潴留、血浆容量增加所致。患儿呼吸急促,肺部有湿罗音,严重者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2)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导致缺血、缺氧,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3)急性肾功能不全:常发生在疾病初期,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持续 3-5 天 4、非典型表现 1)无症状性急性肾炎:仅实验室检查示 C3 下降 2)肾外症状性急
24、性肾炎 3)以肾病综合症为表现的急性肾炎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依据1、 起病前 13 周有链球菌感染史;2、 急性起病;3、 具备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水尿及高血压等特点4、 急性期血清 ASO 滴度升高,C3 浓度降低。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1、 休息:急性期需卧床 23w ,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正常2、 饮食:对有水肿、高血压者应限食盐及水3、 抗感染4、 对症治疗:利尿、降血压5、 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矫正水、钠潴留,恢复正常血容量,使用呋塞米;有肺水肿者除一般对症治疗外可加用硝普钠;对难治病例可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滤过治疗6、 高血压脑病的治疗7、 急性肾衰竭的治疗13第
25、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贫血:是指外周中血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生理性贫血: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上升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下降,至生后 2-3个月,红细胞数降至 3.0X1012/L 左右,血红蛋白降至 100g/L 出现轻度缺铁性贫血(IDA):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 B12 或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包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 B12 和叶酸治疗有效骨髓外造血:在婴儿期,当发生感
26、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幼稚中性粒细胞血清铁(SI): 血浆中转铁蛋白仅 1/3 与铁结合,此结合的铁即为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 血清铁在总铁结合力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转铁蛋白饱和度。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婴儿血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素素,由此造成全身各系统的严重病变,并需排除引起这种异常病理生理状态的非感染因素。一、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一) 、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病程较长者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
27、二) 、造血器官反应:出现髓外造血,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三) 、各系统症状:1、循环和呼吸系统:呼吸加速、心率加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重度贫血失代偿时出现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2、消化系统: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或便秘3、神经系统: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2、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改善饮食质量和搭配;3、药物治疗;4、输红细胞;5、造血干细胞移植;6、并发症治疗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生后 10 天以内新生儿 HB62.7umol
28、/L 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铁粒细胞0.9umol/L,或 FEP/HB4.9ug/g,血清铁蛋白10mm,增幅6mm,表示新近感染。二、结核菌阴性反应临床意义:1 未受过结核感染。2 结核变态反应前期。3 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4 技术误差或反应效价不足。三、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年龄小于 3 个月幼婴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表现多不典型。皮疹瘀斑瘀点是流脑的重要征象四、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应用原则1 用药原则:化脑预后严重。应力求用药 24 小时内杀灭脑脊液中致病病菌。故应选择对原菌敏感,且能较高浓度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急性期要静脉用药
29、,做到用药早、剂量足和疗程够。2 病原菌明确前的抗生素选择:应选用对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三种常见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 3 病原明确后的抗生素选择:(1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 2 脑膜炎球菌:青霉素 3 流感嗜血杆菌:对敏感菌株可用安苄青霉素 4 其他金葡菌选乙氧奈青霉素)4 抗生素疗程:对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应静注抗生素 10-14 天,脑膜炎 7 天等,若有并发症,适当延长。五、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标准:1 结核的接触史,特别是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接触史,既往有结核病史原发性肺结核或粟粒性肺结核。2 原因不明的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性格改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 X 检
30、查有无活动性肺结核。3 脑脊液检查,早期细胞数在 50100*16(6 次方)/L,脑脊液沉淀,涂片或直接免疫抗体法可检出结核菌。六、结核性脑膜炎临表和治疗:临表:1 早期: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怒等;发热,轻度头痛或呕吐,便秘腹泻;双目凝视,嗜睡。2 中期: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不氏征阳性;前囟膨隆,出现颅神经障碍。3 以上症状加剧,有意识模糊进入昏迷,频繁惊厥;极度消瘦,水盐代谢紊乱;可因颅内压剧增导致脑疝死亡。治疗:1 抗结核治疗:强化治疗:联合使用 INH,RFP,PZA,SM34 个月。巩固治疗:用 INF,REP912个月,待脑脊液正常后继续治疗 6 个月。2 控制颅内压: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炎症;20%甘露醇一周左右,如颅内压未能控制或出现脑疝先兆症状应做侧脑室穿刺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