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 社 戏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感知内容,感悟中心。 3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乃至全文中心的作用。 4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2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第1 课时 一、新课导入 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 是快乐的
2、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呵/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 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 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从我们今天 要学的鲁迅的小说社戏中可以看出来。(板书课题) 二、资料助读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 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 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 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 正传 。散文集朝花夕拾 。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六名学生,分层朗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教师提示学生积
3、累词语。3 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教师出示的引导题目,整体感知文意。 1以看戏为中心,可将全文划分为几部分? 三部分: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2围绕看社戏这一中心情节,全文先后写了哪些具体情节? 随母亲归省平桥村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夜航去看戏赵庄看社戏归 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3课文详细写了哪些情节?围绕这些情节,作者描述了许多丰富的内容。哪些内容给 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概括总印象,不必深入展开) (1)文章详写的情节有:戏前波折、夜航去看戏、赵庄看社戏、归航偷豆。 (2)难忘的情节有:戏前波折,扣人心弦,让人看了心潮起伏;乡间的夜景真美; 有一群好伙伴;夏夜孩子们自己驾船去看
4、戏,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戏好看;罗 汉豆真好吃;偷豆,虽然是“偷” ,但是很有趣。 4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 (1)平桥村:“离海边不远” “极偏僻” “临河” “住户不满三十家” ,村民以“种田” “打鱼”为业,整个村庄只有一个杂货店。(偏僻、落后的小村庄) (2)作者说“在我是乐土” ,主要原因有:“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可以免读诗经之类难懂的书;可以钓虾、放牛,体验自由快乐的生活。作者说 “在我是乐土” ,既表明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深厚 的情感。 5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记叙“我”幼时在平桥村看社戏
5、的一次经历。 6本文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五、质疑探究4 课文最后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 那夜似的好戏了。 ”可是,那罗汉豆有盐无油,没有什么吃头。那戏,就更不好看了。作者 为什么这么说? (1)那夜的豆确实好吃。罗汉豆,有盐无油,要在平时确实不太好吃,文中“但我吃了 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句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对于一群饥饿而快乐的孩子 们来说,那散发着自然清香的新鲜的罗汉豆,的确算得上是美味。这一点,有过类似经历 的学生,特别是生长在农村吃过新摘的罗汉豆的学生会体验到。 (2)那夜的戏本身
6、确实不好看。理由在于: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但那老生却不翻; 想看“蛇精”和“跳老虎” ,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最怕看到的“老旦”唱个没完没了。 另外,大家“喃喃的骂” “不住的吁气” “打起呵欠”这些表现,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小结:作者认为那夜的戏好,不是好在戏本身,而是好在戏外,好在看戏这一经历, 好在看戏过程所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所看到的优美的景致,所感受到的乡村淳美的人情和 自己心灵的快乐。作者这样写,正好表现了他对这段自由、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与向往,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第2 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本文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试细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人物,结合文
7、中对该人物的 语言、行动等的描写,分析该人物的性格品质。 我最喜欢文中的双喜。因为他热情友爱,胆大心细,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 “急得要哭时” ,他马上计上心来,解决了大船的问题,并且“写包票”保证“我”的安全, 让外祖母和母亲放心;他能干机灵,比如他驾船技术高超,水性好,又能巧妙地应对六一 公公的问话;他像个小领袖,敢于负责,又心细如发,善解人意,比如他在大家看戏已经 厌倦却不好说回去时提议回家,又如吃完豆后担心六一公公责骂,而想出对策。5 我喜欢阿发。因为他纯朴无私,比如他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大家去偷他 家的豆。 我喜欢桂生。他很勤快,比如他帮“我”买豆浆;他很机灵,比如偷吃
8、罗汉豆的 “鬼”主意就是他想出来的。 我喜欢所有的小伙伴,喜欢他们热情友爱,团结互助,喜欢他们聪明能干,活泼机 灵。他们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我喜欢六一公公。因为他淳朴厚道,珍惜劳动成果,热情好客。孩子们偷摘了他的 豆,他只是温和地问一问,只是对“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略加责备;听说摘豆是 为了请客,马上说是“应该的” ,并亲自送豆给“我”吃, “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 常感激起来” 。 我喜欢外祖母,因为她非常疼爱“我” ,关心“我” 。 2作者着力刻画这些乡民的良好品格,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刻画平桥村老老少少一群人的优良品格,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乡村 淳朴的
9、民风人情和孩子们快乐、自由生活的热爱,突出了中心。 二、研读赏析 课文的景物描写极为成功,仔细研读夏夜行船、月夜归航片段,自由赏析: (1)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夏夜行船,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角度,抓住景物的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的特 点,为我们描绘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宛转 悠扬的笛声、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淡黑的起伏的 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表现了船行之快。另外,作 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穿插了对自己感觉的描写,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使我的心也 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
10、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这样写,既写出 了夜景的优美、宁静,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衬托出“我”的迫切心情。 (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月夜归航,作者从视觉角度,运用比拟手法,写“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 孩子在浪花里蹿” ,化静为动,即表现了孩子们的高超的驾船核技术,更烘托出孩子们此时 欢畅愉快的心情。 (3)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6 总之,本文作者采用立意手法,从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描绘了夏夜行船、月夜 归航等画面,充满了水乡特色,又很好地烘托了“我”的心情,情景交融,令人难忘。 三、揣摩词语,品味深层含义 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
11、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 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 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 还以为船慢。(山为什么说“踊跃”?) 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 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 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回望”两字,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 “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 景,与来时呼应。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 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因为在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就像在欣赏一幅风情画卷,里面有曲折有趣的故事、生动形 象的人物,还有优美迷人的景致。愿大家课后也拿起你们手中的彩笔,去书写属于你们自 己的童年画卷。 五、板书设计 引子:平桥村是乐土 Error! 赞少年朋友: 聪明机灵淳朴、 无私热情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