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我应该做的”-记我在科学 1705 航次遇到的张经院士文 靳宪芳在每一个读书人的心中,状元和院士都是至高的荣誉 ,也是学识和品德的表率,让人仰慕.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幸在 “科学”号见到华东师大的张经院士,并在几次见闻中,他给了我很多的感动.老师总是爱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很快, 这句话成了“科学”号部门之间交往的常用语,这句名言不仅使得部门间关系更亲切,相互间的合作也变得更简单直接. “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传递到了科学的每一个角落,也深深影响了我。 “您好,张老师” ,这是每次相见时我对您最诚挚的问候。见到他是在“科学”号开航的前一天,实验
2、室很多人在码头边搬运器材,其中有一位长者,很简朴的衣着,跟一群学生一起干活,有人说,他就是张院士。船上几次主动要求给予帮忙,劝他休息,都被拒绝了,他认真得说, “我们可以自己搬,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在开航后的第一次欢迎宴上,院士终于答应跟我们坐到一桌,这也是我得以第一次跟院士聊天。他坚持坐在圆桌靠外边的座上,静静地听我们说,并认真的给我们解答,随和、亲切。聊天时,当我谈到第一次当上轮机长时怎样焦虑和紧张,船上的工作多么艰苦和磨砺,他微笑着说:“你现在不是成功了吗?”那种肯定,是师者才有的评语。老师只吃眼前盘子里的菜,不断夸奖着大厨菜做的好;没多久,他放下筷子说, “谢谢大家的盛情款待.我吃饱了
3、,要先告辞了”,然后起身,向我们点头致意,转身回去了。他言语朴实亲切,如同家人。不久,早餐时间, 在餐厅又一次看到他。他总是先向身边的人打招呼;打好饭 ,他在第一排餐桌放好碗筷,却转身从抽纸盒拿了一张纸,回到座位边蹲下来,包起别人掉落在地上的一块剩饭,又慢慢走到餐厅的另一头放进垃圾桶里,然后才坐回自己的座位 .这一幕被我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他的身边很快坐了几个人,其中有他的一个学生 ,拿着几张纸,两人边吃边谈, 餐桌便成了课桌.我老婆曾说 ,越是有身份的人,越有修养,越注重细节 ,替人着想 ,而且不讲排场.院士正是这样朴实无华,举止儒雅的人。这个航次风浪天特别多,高温样品库里有水从门缝里渗了
4、出来,因为晃得厉害,还没有人去清理。那天中午,广播里说低温样品库报警,我赶忙下去查看,见到张院士和他的几个学生在那里清理污水。原先,库房里的灯没有开,所以有同学误把报警开关当成了灯的开关,这才引发了警报。我告诉他们,库房的灯平时不用关,并和他们一起到库房里查看各种开关,告诉他们门的打开方式。高温库房里,已经整理得干干净净;低温库里摆满了他们的实验用品,绑扎得整整齐齐。其实,后来我才得知道,院士团队里,包括老师,很多人晕船很厉害,而且,高温样品库溢出的海水跟院士团队没有关系,但他们主动去清理,没有一点怨言。路过实验室,我经常看到院士站在实验桌前,端详样品,专心试验或耐心指导,总是严肃而投入;在甲
5、板上的采水现场,每次到站,院士都在那里忙碌。这两天,一则短文传遍了“科学”号的朋友圈,是关于雷暴天气实验室坚持收放 CTD 的图片和文章。深夜、暴雨、炸雷声、掠海的闪电和波涛汹涌的海况,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那个熟悉的身影被闪光照亮了:这是张老师和他的团队在钢缆上系挂吊瓶和重锤时的场景。他们忙碌着,完全没有被周围的一切干扰,暴雨如泼,船舶剧烈摇晃,也没有打乱他们实验的阵脚和流程。这就是中国海洋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的真实缩影。当我在监控视频中看到他在甲板上忙碌,他身边的人也全都专注在各自的实验中,突然发现,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风气已经成为“科学”号的主流,而“这是我应该做的” ,也渐渐成为“科学”的一
6、种精神,它是责任和担当,是主动和自觉,是付出和给予,是亲力亲为、荣辱与共、亲密无间的团队协作和超越了名利与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风气的养成,难能可贵。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好的导师,总是用行动引领团队,用品德感化世人,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传道、授业、解惑。而我,也从张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治学严谨,体察入微,亲力亲为,一丝不苟,把科研和工作当使命,一心要把工作做好,是张老师身上展现出来的学者风范,深深影响了科学轮上的每个人。当前,”科学”轮拥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装备国内最先进的科考设备和软硬件环境,还有伟大祖国的海洋战略作为后盾,如果每个人都像老师一样,勤勤恳恳,奋发图强,那么, 我们海洋科考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2017/10/31 凌晨于西太平洋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