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双项细目表教材内容 课程标准内容目标要求考纲要求知识点2010 年各地考的知识点及试题2011 年预测(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广东卷 12;)宗法制的影响(2)知道“始皇帝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安徽卷 14;)政治制度创新和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福建卷14;)君相关系(广东卷 14;)郡国并行制(北京卷 1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必修一 政治史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1)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天津卷 3;)对于希腊民主制的评 价(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2)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福建卷 19罗马法的发展演 变(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
3、产阶级革命(北京卷 21)(2)说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之间、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背景(广东卷 20;)德意志的统一(全国卷 21;)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人权宣言(安徽卷 18)(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列举 1840 年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
4、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1840 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北京卷 17;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4)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广东卷 16;)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全国卷 15
5、;)辛亥革命的背景原因(安徽卷 15)天平天国、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异同(5)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安徽卷 16;)(6)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4)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战役(北京卷 18;)双十协定(全国卷 16;)重庆谈判及国共两党为和平所作的努力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共产党宣言(2)了解巴黎公社革
6、命的主要事 实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 经验 教训。(2)巴黎公社福建卷 21(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 实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俄国十月革命农奴制改革(安徽卷 19;)(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北京卷19;)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反 思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了解“文化大革命 ”对民
7、主法治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 ”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5) “一国两制“ 的理 论与实践(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
8、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福建卷 18;广东卷 18;全国卷 17;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广东卷 22;)(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9、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福建卷 22;)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北京卷 23;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安徽卷 22;)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广东卷 13;)耕作方式(天津卷 1;)(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手工业的发展青花瓷(安徽卷 12;)(3)概述古代中国商
10、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3)商业的发展福建卷 15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了解“重农 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 “海禁“ 政策。(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必修二 济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列举荷兰、英(2)荷兰、殖民扩张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
11、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3)工业革命全国卷 18;全国卷 19; 工业革命的特点(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的经济(全国卷 14;)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1)概述 20 世
12、纪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20 世纪50 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市场经济(安徽卷 17;)(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
13、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福建卷 24;)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 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3)大众传媒的发展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了解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
14、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2)罗斯福新政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策(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 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 “斯大林模式“(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
15、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 巨性和曲折性。(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福建卷23;)勃列日涅夫改革(北京卷22;)(1)以“布雷顿 森林体系”建立 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了解经济全球化
16、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经济全球化(全国卷 23;)(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北京卷13;)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北京卷 13;天津卷2;)(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3)宋明理学(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阳明心学(广东卷 1
17、5;)李贽(北京卷14;)(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北京卷 20;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2)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天津卷 4;)(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科技成就农书(北京卷14;)活字印刷术(全国卷 13;)(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
18、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福建卷13;)绘画(北京卷14;)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 、唐 诗 、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3)文学成就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1)经典力学(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2)进化论(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
19、为例, 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1)相对论和量子论(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现代信息技术(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维新思想福建卷 16;北京卷 15(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新文化运动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了解孙中山
20、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2)毛泽东思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想(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3)邓小平理论(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 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知
21、道我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2) “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方 针“双百”方针内涵(广东卷17;)(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3)教育事业的发展(1)了解 19 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1)文学的主要成就(2)欣赏 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代主义美术(广东卷 23;)(3)列举 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历史双项细目表冯彩霞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发展